• 398.00 KB
  • 2021-07-05 发布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惠南中学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二化学(理科)‎ 命题者:陈晓彬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8.11.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5年2月28日,央视原记者柴静及其团队制作的视频《穹顶之下》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再思考,下列说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 将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焚烧 B. 推广矿物燃料脱硫技术以减少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C. 大力开采石油、煤、页岩气(主要成分为CH4)等化石燃料 D. 电池使用后随意丢弃,无需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SO2、NOx是污染性气体,大力实施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技术以减少SO2、NOx的排放;石油、煤、页岩气的燃烧,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电池使用后随意丢弃,易引起重金属污染。‎ ‎【详解】将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故A错误;SO2、NOx是污染性气体,大力实施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技术以减少SO2、NOx的排放,符合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故B正确;石油、煤、页岩气的燃烧,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大力开采石油、煤、页岩气(主要成分为CH4)等化石燃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C错误;电池使用后随意丢弃,易引起重金属污染,废旧电池要回收处理,故D错误。‎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2H5OH(l) +3O2(g) =2CO2(g) +3H2O(g) △H=-1367.0 kJ·mol-1(标准燃烧热)‎ B. NaOH(aq)+HCl(aq)=NaCl(aq) +H2O(l) △H= +57.3 kJ·mol-1(中和热)‎ C. S(s) +O2(g) = SO2(g) △H= —269.8 kJ·mol-1‎ D. 2NO2=O2+2NO △H=+116.2 kJ·mo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C2H5OH标准燃烧热是1mol C2H5OH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能量;中和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值;燃烧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值;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物质的状态;‎ ‎【详解】C2H5OH标准燃烧热是1mol C2H5OH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能量,所以C2H5OH(l) +3O2(g) =2CO2(g) +3H2O(g) △H=-1367.0 kJ·mol-1,不能表示甲醇的标准燃烧热,故A错误;中和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值,NaOH(aq)+HCl(aq)=NaCl(aq) +H2O(l) △H= -57.3 kJ·mol-1,故B错误;燃烧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值,S(s) +O2(g) = SO2(g) △H= —269.8 kJ·mol-1,故C正确;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物质的状态,2NO2(g)=O2(g)+2NO(g) △H=+116.2 kJ·mol-1,故D错误。‎ ‎;‎ ‎3.己知25 C、101 kPa下,下列反应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1mol石墨所具有的能量比1mol金刚石低 C. 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是物理变化 D.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位素 ‎【答案】B ‎【解析】‎ 两个反应相减可得: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1mol石墨所具有的能量比1mol金刚石低,故A错误、B正确;金刚石和石墨属于不同物质,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是化学变化,C错误;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根据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写出金刚石与石墨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热比较金刚石与石墨的能量大小,注意物质的稳定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越低越稳定。‎ ‎4.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 C. 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D. 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该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 C、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E1、E2分别代表各步反应的活化能. D、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 ‎【详解】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b中使用了催化剂,故A错误; 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E1、E2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能量较高的E1,故C错误;D、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故D正确。‎ ‎5.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 △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 △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 △H3=+206.1kJ·mol–1‎ A. 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H3减小 D. 反应CH4(g)=C(s)+2H2(g)的△H=+74.8kJ·mol–1‎ ‎【答案】D ‎【解析】‎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 ΔH2>0,反应吸热,故B错误;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故C错误;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得CH4(g)=== C(s)+2H2(g)的ΔH3= +74.8 kJ·mol–1,故D正确。‎ 视频 ‎6.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银电极是负极 B. 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 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u比Ag活泼,Cu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u是负极,Ag是正极,错误;B、负极发生的反应是Cu-2e-=Cu2+,正确;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Cu极流向Ag极,错误;D、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电化学装置的判断,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 ‎7.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 ①、② 两个实验:① 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表面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② 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混合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A、B、C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A. B>A>C B. A>B>C C. C>A>B D. B>C>A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为原电池反应,活泼金属为负极,②为电解,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较强的离子先在阴极析出,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越弱。‎ ‎【详解】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可说明B为负极,A为正极,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为负极,则还原性B>A;②为电解,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较强的离子先在阴极析出,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越弱,阴极上先析出C,说明活泼性A>C,则三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为B>A>C,故选A。‎ ‎【点睛】本题以金属的还原性为载体综合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侧重于电化学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8.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 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 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 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②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金属铝和氢氧化钠之间,失电子的是金属铝,为负极,③中金属铁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B.②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金属铝和氢氧化钠之间,失电子的是金属铝,为负极,Mg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故B正确;C.金属铁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金属铜可以和浓硝酸之间反应,从而形成原电池,金属铜是负极,Cu-2e-═Cu2+,故C错误;D.铁、铜、氯化钠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铁为负极,金属铜为正极,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学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 ‎9.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 ‎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 +从负极区通过交换膜移向正极区 B. 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 H2O-6e-=CO2↑+ 6H +‎ D. 图中b、c分别是O2、甲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电池反应中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甲醇在负极通入,空气在正极通入。电子由负极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详解】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根据图示,电池中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 = 2CO2+4H2O,故B正确;负极甲醇失电子被氧化,电极方程式为CH3OH+H2O-6e-=CO2+6H+,故C正确; 甲醇在负极通入,空气在正极通入,根据图示,氢离子移向乙电极,所以乙是正极,图中b、c分别是甲醇、O2,故D错误。‎ ‎10.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其电池总反应为: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 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OH—向阴极附近 C. 充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阴极有1.5molZn生成 D.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42— + 3e— + 4H2O = Fe(OH)3 + 5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电池反应式知,放电时,锌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高铁酸钾得电子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FeO42-+4H2O+3e-=Fe(OH)3+5OH-,充电时,氢氧化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A.放电时,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极反应式是Zn-2e—+2OH-= Zn(OH)2,故A正确; B.充电时,该装置为电解池,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离子移向阳极,故B错误; C.充电时阴极反应是Zn(OH)2+2e-=Zn+2OH-,所以每转移3mol电子,1.5molZn生成,故C正确; D.放电时FeO4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FeO42-+4H2O+3e-=Fe(OH)3+5OH-,故D正确;选B。‎ ‎11.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 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 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D.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答案】A ‎【解析】‎ A、依据装置图可知,铜离子移向的电极为阴极,阴极和电源负极相连,a为负极,故A正确;‎ B、通电氯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铜,电离是氯化铜离解为阴阳离子,故B错误;‎ C、与b连接的电极是阳极,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C错误;‎ D、通电一段时间后,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阳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主要是电解名称、电极反应的判断,题目较简单.‎ 视频 ‎12.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下列电解质中不适宜加入的是 A. KI B. KNO3 C. H2SO4 D. NaOH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阳极反应是4OH--4e-= 2H2O+O2,阴极反应是2H++2e-=H2。‎ ‎【详解】电解碘化钾溶液,阳极反应是2I--2e-=I2,故A不合适;电解KNO3溶液,阳极反应是4OH--4e-= 2H2O+O2,阴极反应是2H++2e-=H2,故B合适;电解H2SO4溶液,阳极反应是4OH--4e-= 2H2O+O2,阴极反应是2H++2e-=H2,故C合适;电解NaOH溶液,阳极反应是4OH--4e-= 2H2O+O2,阴极反应是2H++2e-=H2,故D合适;选A。‎ ‎13.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锌的活泼性大于铜,铜锌原电池中锌是负极;电解法精炼铜时,精铜作阴极、粗铜作阳极;电镀时,镀件做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惰性电极作阳极,则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无论阴极是否活泼,阴极上都是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 ‎【详解】锌的活泼性大于铜,铜锌原电池中锌是负极,故A正确;电解法精炼铜时,精铜作阴极、粗铜作阳极,故B正确;电镀时,镀件做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上镀铜,铜作阳极,故C错误;电解氯化铜溶液时,惰性电极作阳极,则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无论阴极是否活泼,阴极上都是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故D正确。选C。‎ ‎14.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银与盐酸常温下不能自发反应,所以要在通电条件下完成反应,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银作阳极;盐酸作电解质溶液。‎ ‎【详解】银与盐酸常温下不能自发反应,所以要在通电条件下完成,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银作阳极;盐酸作电解质溶液,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原电池形成条件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原电池必须是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为易错点。‎ ‎15.将含有0.4 mol Cu(NO3)2和0.4 mol KCl的水溶液1 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电极上析出19.2 g 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况)为 A. 3.36 L B. 5.6 L C. 6.72 L D. 13.44 L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阴极发生的反应是Cu2++2e-=Cu,阳极发生的反应依次是:2Cl--2e-=Cl2↑、4OH--4e-=O2↑+2H2O,根据阴阳极转移电子数相等计算。‎ ‎【详解】阴极发生Cu2++2e-=Cu,可知阴极得到0.6mol电子。阳极依次发生反应:2Cl--2e-=Cl2↑、4OH--4e-=O2↑+2H2O,根据氯元素守恒,氯离子完全析出时,生成n(Cl2)=0.2mol,转移电子0.4mol,则4OH--4e-=O2↑+2H2‎ O反应转移电子0.2mol,生成氧气0.05mol,所以阳极共生成(0.2+0.05)mol=0.25mol气体,气体体积(标况)=0.25mol×22.4L/mol=5.6L,故选B。‎ ‎【点睛】本题以电解原理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明确阳极上析出气体的成分再结合转移电子相等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16.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 盐桥中K+向移向ZnSO4溶液 D. 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K闭合,甲、乙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则a电极是阴极、b电极是阳极,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阴离子向负极区域移动,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阴极,从阳极流向正极。‎ ‎【详解】A.铜电极是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电子从Zn→a,b→Cu路径流动,a、b之间没有电子流动,故B错误; C.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区域移动,盐桥中K+向移向CuSO4溶液,故C错误; D.b是阳极,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导致b电极附近溶液酸性增强,则滤纸b显无色,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根据原电池电极反应的自发性确定正负极,再结合阴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分析解答;注意: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7.如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稀醋酸,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 = Fe2+‎ C. 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D. 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铁所处的环境分析,铁将发生电化学腐蚀。b试管溶液显酸性,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右侧压强增大。A试管溶液显中性,发生吸氧腐蚀,左侧压强减小。‎ ‎【详解】生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将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为负极、碳为正极,故A正确;两试管中都是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是:Fe-2e- = Fe2+,故B正确;b试管溶液显酸性,发生析氢腐蚀,A试管溶液显中性,发生吸氧腐蚀,故C正确;b试管溶液显酸性,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右侧压强增大。A试管溶液显中性,发生吸氧腐蚀,左侧压强减小,所以红墨水水柱是左高右低,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难度不大,明确生铁在中性溶液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析氢腐蚀,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都是铁失电子被氧化。‎ ‎18.如右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B. 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 C. 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mol气体 ‎【答案】B ‎【解析】‎ A、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Fe-2e-=Fe2+,故A错误;B、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不活泼的石墨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所以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故B正确;C、K2闭合,Fe与负极相连为阴极,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阴极生成0.001mol氢气,阳极生成0.001mol氯气,两极共产生0.002mol气体,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能正确判断电池的类型及两极的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若闭合K1,该装置为原电池,铁作负极,铁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发生还原反应;若闭合K2,该装置为电解池,Fe与负极相连为阴极,碳棒与正极相连为阳极。‎ ‎19.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10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 1.6 mol B. 2.8 mol C. 3.2 mol D. 3.6 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B的反应速率是0.04 mol·L﹣1·s﹣1,10s内B的浓度变化是0.04 mol·L﹣1·s﹣1 10s=0.4 mol·L﹣1。‎ ‎【详解】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B的反应速率是0.04 mol·L﹣1·s﹣1,10s内B的浓度变化是0.04 mol·L﹣1·s﹣1 10s=0.4 mol·L﹣1,则10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4mol-0.4 mol·L﹣1 2L=3.2mol,故选C。‎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0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 △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C. 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 D.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H、△S共同决定反应方向;△H<0、△S<0的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H>0、△S>0;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放出氧气。‎ ‎【详解】△H<0易发生,△H是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有些△H<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H<0、△S<0的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熵变大于0的反应易发生,冰熔化成水的△H>0,所以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故C正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放出氧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所以熵增大,故D错误。‎ ‎2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3Na+‎ D.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Fe3++Fe=2Fe2+不符合电荷守恒;Na2SiO3是可溶性强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拆写成离子;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 ‎【详解】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反应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故A错误;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2Fe3++Fe=3Fe2+,故B错误;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SiO32-+2H+=H2SiO3↓,故C错误;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Al(OH)3↓+3NH4+,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把握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电荷守恒。‎ ‎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g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 1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 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钠与水反应时1mol钠生成0.5mol氢气,即生成0.5NA个分子,故A错误;,B、铜和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被还原为SO2,不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N2和H2均为双原子分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无论两者的比例如何,均含2mol原子,即2NA个,故C错误;D、Fe3O4中铁为+价,故1mol铁反应失去mol电子,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mol电子,即8NA个,故D正确;故选D。‎ 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 视频 ‎2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Y Z X W A. 原子半径:XZ C. 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元素Y的原子序数为y,则y+y+10=3×(y+1),解得y=7,则Y为N元素、X为Si元素、Z为O元素、W为Cl元素。A、原子半径:Z<Y<X,故错误;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 Z,故错误;C、O元素、Cl元素都能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故正确;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 W,故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 视频 ‎2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B. 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C. 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淀粉催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用酵母菌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氧化成乙醛,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环境下生成乙酸乙酯;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是;丁烷的结构有CH3CH2CH2CH3、CH(CH3)3;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详解】淀粉催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用酵母菌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氧化成乙醛,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环境下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故A正确;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是,不含碳碳双键,故B错误;丁烷的结构有CH3CH2CH2CH3、CH(CH3)3两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共32分)‎ ‎25.如图装置,已知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Cu2++2e-= Cu ‎ ‎ b极:Fe-2e-= Fe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一定含有_______ (填序号)‎ A. Cu2+ B.Na+ C.Fe2+ D. Ag+‎ ‎(2)若该装置是原电池,则b极为_______ 极(填“正”或“负”);a极的电极材料可以是________;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装置是电解池,则a极为______ 极(填“阳”或“阴”); 当a极的质量增加6.4g时,电路上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答案】 (1). A (2). 负 (3). 比铁不活泼即可如铜、银、铂、石墨等 (4). Fe+Cu2+=Fe2++Cu (5). 阴 (6). 0.2‎ ‎【解析】‎ ‎【分析】‎ 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Cu2++2e-= Cu ,a极发生还原反应;b极:Fe-2e-= Fe2+,b极发生氧化反应,总反应为Cu2++Fe= Cu+ Fe2+。根据a极电极反应式计算电路上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 ‎【详解】(1)a极发生反应为Cu2++2e-= Cu,所以溶液中一定有Cu2+,故选A;(2)a极:Cu2++2e-= Cu ,a极发生还原反应;b极:Fe-2e-= Fe2+,b极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若该装置是原电池,则b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正极的电极材料可以是比铁不活泼即可如铜、银、铂、石墨等;正极反应+负极反应得总反应,所以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是Fe+Cu2+=Fe2++Cu;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若该装置是电解池,则a极为阴极;若a极生成6.4g铜,根据电极反应Cu2++2e-= Cu,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0.2mol。‎ ‎26.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至2min时,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4)对于上述反应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发生什么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________‎ ‎②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X的物质的量:________;‎ ‎③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He:________;‎ ‎④增大容器的体积:________。‎ ‎(5)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 A.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 B.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 X,同时生成2mol Z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 (1). Y+3X⇌2Z (2). 0.075mol·L-1·min-1 (3). 10% (4). 减小 (5). 增大 (6). 不变 (7). 减小 (8). B、E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可知X、Y物质的量减小,为反应物;反应物没有完全反应,所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Z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再根据其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可写出化学方程式;(2)根据 计算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3)转化率=变化量初始量100%;(4)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5)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及由定义延伸出的变量不变是平衡状态分析。‎ ‎【详解】(1)△n(X)=0.3mol;△n(Y)=0.1mol;△n(Z)=0.2mol,所以三者计量数之比为3:1:2,所以反应方程式是3X+Y2Z;(2)反应开始至2min,△n(X)=0.3mol,△c(X)=0.3mol2L=0.15 mol·L-1,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0.075mol·L-1·min-1;(3)转化率=变化量初始量100%=(1-0.9) 1100%=10%; (4)①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减小;②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X的物质的量,X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③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He,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④增大容器的体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5)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不能确定是否还发生变化,故不一定平衡,不选A;根据化学平衡定义,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一定平衡,选B;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X,同时生成2molZ,都是指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不一定平衡,不选C;反应前后全是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是恒量,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一定平衡,不选D;反应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是变量,所以压强是变量,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一定平衡,故选E。‎ ‎【点睛】本题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且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变量不变”一定平衡。‎ ‎27.(1)已知: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 ;‎ ‎2CH3OH(g)+3O2(g)=2CO2(g)+4H2O(g) ΔH2,‎ 则ΔH1______ΔH2;(填“> ”、“< ”或“=”)‎ ‎(2)已知:H2(g)+Cl2(g)===2HCl(g)ΔH=-185 kJ·mol-1,查阅资料可知:H—H键能:436 kJ·mol-1、Cl—Cl键能:243 kJ·mol-1,则H—Cl键能=______________;‎ ‎(3)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g)+O2(g)==2H2O(g) ΔH1 ;2HCl(g)==Cl2(g)+H2(g) ΔH2 ;2Cl2(g)+2H2O(g)==4HCl(g)+O2(g)ΔH3 , 则ΔH3与ΔH1和ΔH2的关系是:ΔH3=_______________;‎ ‎(4)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对环境至关重要,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一定条件下:‎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 kJ·mol-1‎ 则该条件下,用CH4还原NO2至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432kJ·mol-1 (3). -ΔH1-2ΔH2 (4). 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1‎ ‎【解析】‎ ‎【分析】‎ ‎(1)CH3OH(l)的能量小于CH3OH(g),所以同物质的量的CH3OH(l)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CH3OH(g);(2)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焓变;(3)根据盖斯定律分析;(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CH4还原NO2至N2的热化学方程式;‎ ‎【详解】(1)CH3OH(l)的能量小于CH3OH(g),所以同物质的量的CH3OH(l) 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CH3OH(g),故ΔH1>ΔH2;(2)设H—Cl键能为x kJ·mol-1,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焓变,即436 kJ·mol-1+243 kJ·mol-1-2x=-185 kJ·mol-1,x=432kJ·mol-1;(3)①2H2(g)+O2(g)==2H2O(g)ΔH1;② 2HCl(g)==Cl2(g)+H2(g)ΔH2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 得2Cl2(g)+2H2O(g)==4HCl(g)+O2(g) ΔH3= -ΔH1-2ΔH2;(4)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 kJ·mol-1 ;②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1。‎ ‎【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及盖斯定律、反应热大小比较,明确热化学反应的关系及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即可解答。‎ ‎28.如图所示,通电5 min后,第③极增重2.16 g,此时CuSO4恰好电解完。设A池中原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 ‎ ‎(1)电源E为________极。‎ ‎(2)B池中第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电前A池中原混合溶液Cu2+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负 (2). Ag-e-===Ag+ (3). 0.05 mol·L-1‎ ‎【解析】‎ ‎【分析】‎ 第③极质量增加,说明第③极铜棒上析出金属银,此极为阴极,电源的E极为负极,F极为正极。在A池中,电解液为CuSO4溶液,在阴极Cu2+先放电生成单质铜。A、B两池串联,在电解过程中,每个极上电子转移的总数目相等。‎ ‎【详解】(1)第③极质量增加,说明第③极铜棒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银,③极为阴极,所以电源的E极为负极。(2)B池中第④极连接电池的正极,④极是阳极,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g-e-===Ag+;(3)③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g++ e-===Ag,①极电极反应式是Cu2++ 2e-===Cu;A、B两池串联,在电解过程中,每个极上电子转移的总数目相等,可得关系式 ,设Cu2+的物质的量为xmol ‎ 2mol 1mol ‎ xmol x=0.01mol,通电前A池中原混合溶液Cu2+的浓度为 0.05 mol·L-1。‎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0分)‎ ‎29. (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编号 ‎ ‎0.01mol·L-1 酸性KMnO4溶液 ‎ ‎0.1mol·L-1 H2C2O4溶液 ‎ 水 ‎ ‎1mol·L-1 MnSO4溶液 ‎ 反应温度 /℃ ‎ 反应时间 ‎ I ‎ ‎2mL ‎ ‎2mL ‎ ‎0 ‎ ‎0 ‎ ‎20 ‎ ‎125 ‎ II ‎ ‎____mL ‎ ‎____mL ‎ ‎1mL ‎ ‎0 ‎ ‎20 ‎ ‎320 ‎ III ‎ ‎____mL ‎ ‎___mL ‎ ‎___mL ‎ ‎0 ‎ ‎50 ‎ ‎30 ‎ IV ‎ ‎2mL ‎ ‎2mL ‎ ‎0 ‎ ‎2滴 ‎ ‎20 ‎ ‎10 ‎ 已知:反应的方程式(未配平):KMnO4+ H2C2O4+ H2SO4 —— K2SO4+ MnSO4+ CO2↑+ H2O ‎(1)实验记时方法是从溶液混合开始记时,至___ ___ __时记时结束。‎ ‎(2)实验I和II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I和III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合理的实验数据。‎ ‎(3)从实验数据分析,实验I和IV研究________对反应的影响。‎ ‎(4)请配平上面的化学方程式:‎ ‎ KMnO4+ H2C2O4+ H2SO4= K2SO4+ MnSO4+ CO2↑+ H2O ‎【答案】(1)溶液紫红色刚好褪色 ‎(2)‎ ‎(3)催化剂 (4)2 5 3 1 2 10 8‎ ‎【解析】‎ 试题分析:(1)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反应使高锰酸钾褪色;(2)实验I和II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总体积相同,所以实验II 加2mL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1mL0.1mol·L-1H2C2O4溶液;实验I和III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投料应该相同,所以实验III 加2mL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2mL0.1mol·L-1H2C2O4溶液,0 mL水;(3)实验IV比实验I多加了两滴MnSO4,研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4)根据化合价升降相同,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0.请从图中选用必要的装置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要求测定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25mL),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1)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上述气体实验装置时,各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 _____接______ ;B接_____ 、 _____接______ 。‎ 在实验中,盛有KI淀粉溶液的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电解后测得产生的H2的体积为44.8 mL(已经折算成标准状况),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为50 mL,此时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 ‎ ‎ ‎【答案】 (1). 2Cl﹣﹣2e﹣=Cl2↑ (2). G (3). F (4). H (5). D (6). E (7). C (8). Cl2+2I﹣= I2+2Cl﹣ (9). 0.08 mol·L-1‎ ‎【解析】‎ ‎【分析】‎ ‎(1)B极是阳极,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实验目的是测定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根据实验目的、气体的性质连接实验装置顺序;KI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4)根据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其浓度。‎ ‎【详解】(1)B极是阳极,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是2Cl﹣﹣2e﹣=Cl2↑;(2)A极上产生的是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短导管为进气管,长导管为出水管,因为收集的氢气体积大于25mL,所以要用100mL的量筒收集水,所以F连接H,所以连接顺序为A→G→F; B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氯气,要检验氯气,可通过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氯气有强氧化性,能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碘遇淀粉变蓝色,长导管为进气管,短导管为出气管;氯气有毒,所以可用碱液吸收多余的氯气,所以连接顺序为B→D→E→C;KI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l2+2I﹣= I2+2Cl﹣;(4)设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xmol ‎2NaCl+2H2O=Cl2↑+H2↑+2NaOH  22.4L      2mol         0.0448L    xmol ‎ ,x=0.004mol,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8 mol·L-1。‎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