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9 MB
- 2021-07-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9
讲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知识网络构建
热点考点突破
热点题源预测
知识网络构建
热点考点突破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1)
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外因对电离平衡影响;
(2)pH
的相关计算;
(3)
电离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方法点拨
:
1
.
熟悉
“
四条件
”
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
条件
改变
影响
微粒浓度影响结果
电离
程度
电离
常数
浓度
加水
正向
移动
弱酸的
H
+
、酸根离子浓度减小,
OH
-
浓度增大;弱碱的
OH
-
,金属离子
(NH)
浓度减小,
H
+
浓度增大
增大
不变
加弱电解质
正向
移动
弱电解质相应离子和弱电解质浓度均增大
减小
不变
条件
改变
影响
微粒浓度影响结果
电离程度
电离常数
加热
正向
移动
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弱电解质相应离子浓度增大
增大
增大
同离子
效应
逆向
移动
弱电解质浓度增大,
“
同离子
”
浓度增大,相反电荷离子浓度减小
减小
不变
加入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物质
正向
移动
参与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小,其他离子浓度增大
增大
不变
2
.
对比区分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向
C
6
H
5
ONa
溶液中通入
CO
2
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
H
2
CO
3
>C
6
H
5
OH
B
.
室温下,稀释
0.1 mol/L CH
3
COOH
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C
.
已知常温下,
K
a
(HCOOH)
=
1.77×10
-
4
,
K
a
(CH
3
COOH)
=
1.75×10
-
5
,则用相同浓度的
NaOH
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
pH
均为
3
的
HCOOH
和
CH
3
COOH
溶液至终点,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相等
D
.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说明氢硫酸比亚硫酸的酸性弱
E
.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说明氢硫酸比亚硫酸的酸性弱
F
.
0.10 mol
·
L
-
1
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
pH
分别为
4.5
和
2.1
说明氢硫酸比亚硫酸的酸性弱
答案
ADEF
10
(3)
H
3
AsO
3
和
H
3
AsO
4
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
(
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
)
与
pH
的关系分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①
以酚酞为指示剂
(
变色范围
pH 8.0
~
10.0)
,将
NaOH
溶液逐滴加入到
H
3
AsO
3
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突破点拨
(1)
强酸与弱酸对比时注意两点:
①
二者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还是
pH
即
c
(H
+
)
相同;
②
对比的问题是与
c
(H
+
)
有关还是与能提供的
n
(H
+
)
有关;
(2)
涉及到电离常数,既可以用常规的计算方法解答,也可以根据图像中特殊点突破。
解析
(1)
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选项
A
正确;稀释
0.1 mol/L CH
3
COOH
溶液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导电能力减弱,选项
B
错误;
pH
均为
3
的
HCOOH
和
CH
3
COOH
溶液,醋酸浓度大,所以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时,醋酸溶液消耗的
NaOH
溶液的体积大,选项
C
错误;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体现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可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选项
D
正确;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则亚硫酸的酸性强,选项
E
正确;
0.10mol
·
L
-
1
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
pH
分别为
4.5
和
2.1
,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酸性较强,选项
F
正确。
<
6.0×10
-
3
0.62
用于比较
pH
的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不相等
B
(3)
要想通过比较
H
2
SO
3
和
H
2
CO
3
的
pH
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
SO
2
和
CO
2
气体溶解度不同,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不相等,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想通过测得盐溶液的
pH
来比较酸性强弱,第一,盐溶液浓度必须相同,第二,必须使用酸式盐。
2
.
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
0.100 mol
·
L
-
1
盐酸分别滴定
10.00 mL
浓度均为
0.100 mol
·
L
-
1
的
NaOH
溶液和二甲胺
[(CH
3
)
2
NH]
溶液,常温
K
b
[(CH
3
)
2
NH
·
H
2
O)]
=
1.6×10
-
4
(
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
)
。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C
3. (1)
已知
pH
=
2
的正高碘酸
(H
5
IO
6
)
溶液与
pH
=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显酸性;
0.01 mol
·
L
-
1
的碘酸
(HIO
3
)
溶液与
pH
=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显中性。高碘酸电离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
(2)
三种弱酸
HA
、
H
2
B
、
HC
,电离常数为
1.8×10
-
5
、
5.6×10
-
11
、
4.9×10
-
10
、
4.3×10
-
7
(
数据顺序已打乱
)
,已知三种酸和它们的盐之间能发生以下反应:
①HA
+
HB
-
(
少量
)===A
-
+
H
2
B
②H
2
B(
少量
)
+
C
-
===HB
-
+
HC
③HA(
少量
)
+
C
-
===A
-
+
HC
若
H
2
B
的
K
a1
=
4.3×10
-
7
,则
HA
酸对应的电离常数
K
a
=
___________(
根据已知数据填空
)
。
1.8×10
-
5
8.7×10
-
7
N
2
H
6
(HSO
4
)
2
溶液
pH
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
口诀:酸按酸
(H
+
)
,碱按碱
(OH
-
)
,酸碱中和求过量,无限稀释
7
为限。
考点二 酸碱中和滴定及
“
迁移
”
应用
)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1)
通过滴定曲线考查
pH
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程度比较;
(2)
通过滴定实验,考查操作要点、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4
.
指示剂选择再互考互答
滴定对象
指示剂选择
颜色变化
强酸滴定强碱
甲基橙
黄色变橙色
强碱滴定强酸
酚酞
无色变红色
强酸滴定弱碱
甲基橙
黄色变橙色
强碱滴定弱酸
酚酞
无色变粉红色
1
.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
。
A
.
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
NaHCO
3
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B
.
298K
时,在
20.0mL 0.10mol
氨水中滴入
0.10mol
的盐酸,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E
.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C
.右图是室温下用
0.1000 mol
·
L
-
1
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0 mol
·
L
-
1
某一元酸
HX
的滴定曲线,说明
HX
是一元强酸
D
.在
50 mL
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
30.00 mL
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量取
20.00 mL
盐酸
答案
ABCDE
(2)Na
2
S
2
O
5
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
2
S
2
O
5
残留量时,取
50.00 mL
葡萄酒样品,用
0.010 00 mol
·
L
-
1
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10.00 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该样品中
Na
2
S
2
O
5
的残留量为
_________g
·
L
-
1
(
以
SO
2
计
)
。
0.128
滴入最后一滴
KMnO
4
溶液,溶液恰好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消失
突破点拨
(1)
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取决于恰好反应生成的盐溶液显性情况;
(2)
滴定终点描述一定要抓住关键词:
“
最后一滴
”“
恰好变成
××
色
”“
且半分钟不恢复原来颜色
”
。
解析
(1)HCl
溶液滴定
NaHCO
3
溶液恰好反应溶液显弱酸性
(
溶有二氧化碳
)
,应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选项
A
错误;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显酸性,应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选项
B
错误;根据滴定曲线起点可知
0.100 0 mol
·
L
-
1
某一元酸
HX
溶液
pH
大于
2
,所以为弱酸,选项
C
错误;量取
20.00 mL
盐酸,滴定管起始液面只要在
“
0
”
及以下即可,
50 mL
刻度线以下至活塞尖嘴都存在溶液,放出溶液大于
20.00 mL
,选项
D
错误;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结果偏大,选项
E
错误。
【变式考法】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
A
.如图表示中和滴定时某同学的一个操作,该操作是为了排除酸式滴定管内气泡
B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12.00 mL
重铬酸钾溶液
C
.
常温下,用
0.100 0 mol
·
L
-
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
·
L
-
1
HCl
溶液,滴定曲线如图,达到滴定终点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比用酚酞多
D
.
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时,要保证整个过程测试和记录
pH
的间隔相同
E
.
用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F
.
为了证明草酸为二元酸: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测定草酸与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答案
EF
②
滴定:准确量取
25.00 mL
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硫酸酸化,将
0.100 0 mol
·
L
-
1
KMnO
4
溶液装入
________(
填
“
酸式
”
或
“
碱式
”
)
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在实验中发现,刚滴下少量
KMnO
4
溶液时,溶液紫红色并没有马上褪去。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才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酸式
反应中生成的
Mn
2
+
起催化作用
滴入最后一滴
KMnO
4
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且
30 s
不褪色
③
计算:重复上述操作
2
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消耗
KMnO
4
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_________mL
,此样品的纯度为
___________
。
(
已知:
H
2
C
2
O
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0)
20.00
90.00%
序号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0.00
20.01
2
1.00
20.99
3
0.00
21.10
④
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
)
。
A
.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
KMnO
4
溶液润洗滴定管
B
.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
.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AC
2
.
(1)
取
a
g
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
b
mol
·
L
-
1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
Na
2
HPO
4
,消耗
NaOH
溶液
c
mL
,精制磷酸中
H
3
PO
4
的质量分数是
__
__
_
_
_
_
__
。
(
已知:
H
3
PO
4
摩尔质量为
98 g
·
mol
-
1
)
(2)
硫代硫酸钠晶体
(Na
2
S
2
O
3
·
5H
2
O
,
M
=
248 g
·
mol
-
1
)
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利用
K
2
Cr
2
O
7
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①
溶液配制:称取
1.200 0 g
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
________
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
100 mL
的
__________
中,加蒸馏水至
________
。
烧杯
容量瓶
刻度
蓝色褪去,半分钟不变蓝色
95.0
3
.
烟道气中的
NO
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Ⅰ
.
采样
2NO
+
3H
2
O
2
===
锥形瓶、酸式滴定管
偏低
偏高
(4)
若缺少采样步骤
③
,装置中有空气,则实际测定的是烟道气和空气混合气体中
NO
x
的含量,测定结果必然偏低。若
FeSO
4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一定是部分
Fe
2
+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计算时仍然认为这部分被氧化的
Fe
2
+
是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的,所以测定结果偏高。
2
.
间接氧化还原滴定的电子守恒分析
考点三 盐类水解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确定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1)
溶液酸碱性判断和比较;
(2)
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
如工艺流程图中条件选择
)
;
(3)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判断。
方法点拨
:
1
.
盐类水解的规律
(1)
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
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①
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如
NaHCO
3
溶液。
②
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
NaHSO
3
溶液。
(3)
相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正盐
>
相应酸式盐 。
(4)
相互促进水解的盐
>
单独水解的盐
>
水解相互抑制的盐。水解程度越大
→
消耗越多
→
存在越少。
2
.
盐类水解的应用
3
.
“
三大守恒
”
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某温度下,一元弱酸
HA
的
K
a
越小,则
NaA
的
K
h
(
水解常数
)
越小
B
.
0.1 mol/L Na
2
CO
3
溶液加热后,溶液的
pH
减小
C
.
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D
.
蒸发
Al
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来制备无水
AlCl
3
E
.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CE
答案
AD
突破点拨
(1)
盐溶液的配制、保存和蒸发都要注意考虑水解问题;
(2)
蒸发溶液时能彻底水解的盐主要是水解产物中生成了挥发性的强酸,如硝酸和盐酸;
(3)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显性,主要取决于其水解程度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解析
(1)
酸的电离常数越小,则酸性越弱,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常数越大,选项
A
错误;水解吸热,加热水解程度增大,碱性增强,选项
B
错误;铝盐和铁盐均可水解产生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选项
C
正确;
AlCl
3
易水解,溶液加热蒸发时,由于水解产生的
HCl
逸出,水解不断进行,会产生氢氧化铝,继续加热氢氧化铝分解,最后得到氧化铝,选项
D
错误;由于氯化铁极易水解,所以配制溶液时加入盐酸抑制其水解,选项
E
正确。
【变式考法】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
A
.已知
HCN
是极弱易挥发剧毒的酸,实验室配制
KCN
溶液时常将
KCN
溶解在
KOH
溶液中
B
.偏铝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相混,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C
.由
MgCl
2
·
6H
2
O
制备无水
MgCl
2
,通常在氯化氢的气流中加热
答案
ACEF
AC
C
>
1×10
-
12
增大
K
1
>
K
2
>
K
3
bd
(4)
对于易溶于水的正盐
M
n
R
m
溶液,若
pH>7
,其原因是
______
__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若
pH<7
,其原因是
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
(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
考点四 沉淀的溶解平衡和
K
sp
的应用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1)
K
sp
进行有关计算;
(2)
溶解平衡曲线分析;
(3)
沉淀滴定
(4)
与沉淀平衡有关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方法点拨
:
1
.
识别外部条件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方向和程度
1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
A
.
向
NaCl
、
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
AgNO
3
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可以证明:
K
sp
(AgCl)>
K
sp
(AgI)
B
.
向含有
ZnS
和
Na
2
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
4
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说明;
K
sp
(CuS)<
K
sp
(ZnS)
D
.
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
Cl
-
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
Cu
和
CuSO
4
,生成
CuCl
沉淀从而除去
Cl
-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
K
sp
(CuCl)
的数量级为
10
-
7
答案
CD
24
2.0×10
-
5
5×10
-
3
突破点拨
(1)
运用
Q
c
与
K
sp
的大小关系判断溶液混合后是否产生沉淀时,一定要用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代入计算;
(2)
同一溶液中有几种具有含有相同离子的沉淀物共存时,可以通过所含相同的那种离子浓度进行相互间的求算。
【变式考法】
(1)25 ℃
,在
0.10 mol
·
L
-
1
H
2
S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或加入
NaOH
固体以调节溶液
pH
,溶液
pH
与
c
(S
2
-
)
关系如图
(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H
2
S
的挥发
)
。
①pH
=
13
时,溶液中的
c
(H
2
S)
+
c
(HS
-
)
=
________mol
·
L
-
1
。
②
某溶液含
0.020 mol
·
L
-
1
Mn
2
+
、
0.10 mol
·
L
-
1
H
2
S
,当溶液
pH
=
_____
时,
Mn
2
+
开始沉淀。
[
已知:
K
sp
(MnS)
=
2.8×10
-
13
]
0.043
5
(2)
已知:
K
sp
[Al(OH)
3
]
=
1×10
-
33
,
K
sp
[Fe(OH)
3
]
=
3×10
-
39
,
pH
=
7.1
时
Mn(OH)
2
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
MnSO
4
溶液中的
Fe
3
+
、
Al
3
+
(
使其浓度小于
1×10
-
6
mol
·
L
-
1
)
,需调节溶液
pH
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
。
(3)
煅粉主要含
MgO
和
CaO
,用适量
NH
4
NO
3
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若滤液中
c
(Mg
2
+
)
小于
5×10
-
6
mol
·
L
-
1
,则溶液
pH
大于
______[Mg(OH)
2
的
K
sp
=
5×10
-
12
]
;该工艺中不能用
(NH
4
)
2
SO
4
代替
NH
4
NO
3
,原因是
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0
<
pH
<
7.1
11
(4)
已知:
AgCl
、
AgBr
及
AgI
的
K
sp
依次为
1.6×10
-
10
、
4.8×10
-
13
和
1.6×10
-
16
。现将物质的量均为
1.5×10
-
2
mol
的
NaI
、
NaBr
、
NaCl
和
4.0×10
-
2
mol AgNO
3
混合配成
1.0 L
水溶液,达到平衡时,溶液中
c
(I
-
)
为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c
(I
-
)
=
5.0×10
-
9
mol/L
B
蓝色
(2)
向
50 mL 0.018 mol
·
L
-
1
的
AgNO
3
溶液中加入
50 mL 0.020 mol
·
L
-
1
的盐酸,生成沉淀。已知该温度下
AgCl
的
K
sp
=
1.0×10
-
10
,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请计算:
①
完全沉淀后,溶液中
c
(Ag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完全沉淀后,溶液的
pH
=
_____
。
③
如果向完全沉淀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
50 mL 0.001 mol
·
L
-
1
的盐酸,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
填
“
是
”
或
“
否
”
)
。
1.0×10
-
7
mol
·
L
-
1
2
否
(3)
在某温度下,
K
sp
(FeS)
=
6.25×10
-
18
,
FeS
饱和溶液中
c
(H
+
)
与
c
(S
2
-
)
之间存在关系:
c
2
(H
+
)
·
c
(S
2
-
)
=
1.0×10
-
22
,为了使溶液里
c
(Fe
2
+
)
达到
1 mol
·
L
-
1
,现将适量
FeS
投入其饱和溶液中,应调节溶液中的
c
(H
+
)
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0
-
3
mol
·
L
-
1
沉淀
—
溶解平衡的易错易混点
(1)
误认为
K
sp
小的难溶物不可以转化为
K
sp
大的难溶物。其实不一定,如将
BaSO
4
置于饱和
Na
2
CO
3
溶液中就可以转化为
BaCO
3
。这是因为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主要取决于一定温度下
Q
c
和
K
sp
的大小关系,只要满足
Q
c
>
K
sp
,则就向着生成该沉淀的方向进行。
(2)
误认为难溶电解质的
K
sp
数值越小,表明在水中的溶解度就越小。其实只有在难溶电解质化学式结构类型相同时,上述说法才成立。
(3)
误认为溶液相混时体积变化对离子浓度无影响,错用混合前离子浓度进行
K
sp
的相关计算。
(4)
误认为含有沉淀的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一定符合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事实上含有沉淀的溶液,有很多种可能的形成途径,如果形成的时候阴阳离子浓度不符合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则最后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也不符合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
热点题源预测
电解质溶液中的图像问题
考向预测
近年来涉及电解质溶液中图像试题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已成为每年必考的一种题型,较好体现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化学思维的综合考查,也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解决关键
(1)
电解质溶液稀释曲线:先要看清电解质的成分类型是酸碱还是盐,然后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稀释过程中的各物理量
(
离子浓度、导电能力等
)
的变化;
(2)
中和滴定曲线:注意滴定方式、起点与终点位置、滴定突变范围的情况;
(3)
溶解平衡曲线:注意横纵坐标意义、曲线走向、图中关键点的数据
失分防范
(1)
电解质溶液稀释图:
①
酸
(
碱
)
性溶液稀释后,酸
(
碱
)
性会减弱发生量变,但不会发生酸性变碱性等质变;
②
稀释相同的倍数,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与溶质的成分相关:强酸强碱,一般稀释
10
n
倍,
pH
会改变
n
个单位,但是弱酸弱碱以及水解的盐,
pH
变化较慢;
(2)
中和滴定曲线图:
①
起点的
pH
和滴定终点
pH
与酸碱强弱相关;
②
滴定突跃范围与酸碱强弱相关:酸碱越强,跳跃范围越大;
③
酸碱用量已知的点:可根据物料守恒对微粒浓度大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3)
溶解平衡曲线图:
①
明确横纵坐标意义;
②
曲线上的点均为饱和溶液,可据此由关键点确定
K
sp
;
③
曲线上、下方的点对应的
Q
c
与
K
sp
比较,判断能否析出沉淀或溶液不饱和
【预测】
(1)
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a
,
b
,
c
三点水的电离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
,
pH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
。
思维导航
(1)
导电能力
→
离子浓度
→pH
;
(2)
起点
→
酸性强弱;中和百分数
→
加入物质的量的关系
→
物料守恒依据;
(3)
曲线上的点
→
平衡点:存在
Q
c
=
K
sp
;条件改变时点的移动
→
根据改变条件时离子浓度大小变化
→
点在横纵两个方向的变化。
规范答题:
(1)
加水稀释,弱电解质本身电离程度增大,醋酸电离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导电能力越大,离子浓度越大,抑制水的电离能力越大;即水的电离程度越小,水的电离程度即
c
>
a
>
b
,导电能力越强,
c
(H
+
)
越大,
pH
越小,故
pH
由小到大为:
ba>b
c>a>b
(2)C
(3)C
【变式考法】
(1)
改变
0.1 mol
·
L
-
1
二元弱酸
H
2
A
溶液的
pH
,溶液中的
H
2
A
、
HA
-
、
A
2
-
的物质的量分数
δ
(X)
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pH
=
1.2
时,
c
(H
2
A)
=
c
(HA
-
)
B
.
lg[
K
2
(H
2
A)]
=-
4.2
C
.
pH
=
2.7
时,
c
(HA
-
)
>
c
(H
2
A)
=
c
(A
2
-
)
D
.
pH
=
4.2
时,
c
(HA
-
)
=
c
(A
2
-
)
=
c
(H
+
)
D
(2)
用
0.100 mol
·
L
-
1
AgNO
3
滴定
50.0 mL 0.050 0 mol
·
L
-
1
Cl
-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C
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
K
sp
(AgCl)
的数量级为
10
-
10
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
(Ag
+
)
·
c
(Cl
-
)
=
K
sp
(AgCl)
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40 0 mol
·
L
-
1
Cl
-
,反应终点
c
移到
a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50 0 mol
·
L
-
1
Br
-
,反应终点
c
向
b
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