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00 KB
  • 2021-07-05 发布

化学卷·2018届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文科)(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文科)‎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3=60分)‎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氧气 D.发现元素周期律 ‎2.四种仪器中,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 A.‎ ‎ 烧杯 B.‎ ‎ 容量瓶 C.‎ ‎ 试管 D.‎ ‎ 烧瓶 ‎3.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放出热量 B.产生气体 C.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D.有新的化学键形成 ‎4.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酒精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B. C. D.‎ ‎5.把0.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 溶液,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2 mol/L B.0.2 mol/L C.1 mol/L D.0.1mol/L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发出(  )‎ A.苍白色火焰 B.淡黄色火焰 C.蓝紫色火焰 D.耀眼白光 ‎7.有一位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那浮在试管中的液面上 B.钠沉入试管底部 C.钠燃烧起来 D.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 ‎8.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则标准状况下0.5mol水的体积约为(  )‎ A.0.5L B.5L C.11.2L D.不能确定 ‎9.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当使气体通过(  )‎ A.浓硫酸 B.干燥的石灰 C.固体氢氧化钠 D.碱石灰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不慎,使得液面略超过容量瓶的刻度(标线),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再加点溶质到容量瓶中去 B.影响不大,不再处理 C.用胶头滴管准确吸出标线上的溶液 D.重新配制 ‎11.下列物质所含的分子数(或原子数)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 A.0.5mo1 C2H4 B.11.2L(标准状况) C2H2 气体 C.23g Na D.9g H2O ‎12.下列对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有机物 B.Na2CO3是碳酸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易溶性盐 ‎13.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75 mL 2 mol•L﹣1 CaCl2溶液 C.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75 mL 1 mol•L﹣1 AlCl3溶液 ‎14.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入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  )‎ A.丁达尔效应 B.聚沉 C.电泳 D.折射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是(  )‎ A.铜丝 B.NaCl C.酒精 D.蔗糖 ‎1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加热会聚沉 B.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 C.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D.产生丁达尔现象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Fe2++Cl2═Fe3++2Cl﹣‎ D.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2+CO32﹣+H2O═2HCO3﹣‎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还原剂是一种能得到电子的物质 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19.关于反应方程式Cl2+2I﹣═2Cl﹣+I2,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是氧化剂 B.I2是还原产物 C.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0.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与Mg(OH)2].能用来清除水垢的是(  )‎ A.食醋 B.白酒 C.纯碱 D.食盐水 ‎ ‎ 二、填空题(共40分)‎ ‎21.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都可作为食用碱.‎ ‎(1)用如图装置分别加热上述两种固体,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则试管中受热的固体是  .通过本实验证明,这两种固体对热的稳定性是Na2CO3  于(选填“强”或“弱”)NaHCO3.‎ ‎(2)若分别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钠的化合物中,除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还有  、   等.‎ ‎22.请填写下列空白处:实验室里要配制500mL0.4mol/L的NaCl溶液.步骤大致有:‎ A、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B、在天平上称出  gNaCl固体,把它放在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C、把得到的溶液小心地沿着  注入  mL的容量瓶中.‎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也小心转入  中.‎ E、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l~2cm处,改用  小心 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F、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G、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并洗涤容量瓶.‎ ‎2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 a、某同学定容时俯视液面 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C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24.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A是常见的金属,C的溶液呈现黄色,A、B、C、D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物质C是  .‎ ‎(2)Fe是  色金属,物质C与Fe反应生成物质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物质C的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产生的现象是  .‎ ‎(4)反应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其中Fe是  剂.‎ ‎ ‎ ‎2016-2017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3=60分)‎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氧气 D.发现元素周期律 ‎【考点】化学史.‎ ‎【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解答】解: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 ‎ B.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B错误;‎ C.拉瓦锡发现氧气,故C错误;‎ D.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D正确.‎ 故选:D.‎ ‎ ‎ ‎2.四种仪器中,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 A.‎ ‎ 烧杯 B.‎ ‎ 容量瓶 C.‎ ‎ 试管 D.‎ ‎ 烧瓶 ‎【考点】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分析】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量筒、容量瓶不可用于加热.‎ ‎【解答】解:A.烧杯可以垫石棉网加热,故A不选;‎ B.容量瓶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精密仪器,不能 加热,故B选;‎ C.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C不选;‎ D.烧瓶可以垫石棉网加热,故D不选;‎ 故选:B.‎ ‎ ‎ ‎3.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放出热量 B.产生气体 C.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D.有新的化学键形成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实质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实质为有旧键断裂,有新键生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实质为有旧键断裂,有新键生成.‎ 故选:D.‎ ‎ ‎ ‎4.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酒精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 ‎【分析】‎ 酒精易燃,属于易燃液体,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据此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图标为爆炸品,故A错误; ‎ B.图标为易燃液体,酒精易燃,属于易燃液体,故B正确;‎ C.图标为剧毒品,故C错误;‎ D.图标为腐蚀品,故D错误.‎ 故选B.‎ ‎ ‎ ‎5.把0.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 溶液,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2 mol/L B.0.2 mol/L C.1 mol/L D.0.1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c=计算所得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把0.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1L 溶液,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故选D.‎ ‎ ‎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发出(  )‎ A.苍白色火焰 B.淡黄色火焰 C.蓝紫色火焰 D.耀眼白光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燃烧时可观察到苍白色火焰,同时在试剂瓶口出现白雾,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燃烧时可观察到苍白色火焰,故选A.‎ ‎ ‎ ‎7.有一位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那浮在试管中的液面上 B.钠沉入试管底部 C.钠燃烧起来 D.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钠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气与氢氧化钠,结合钠的密度、水和煤油的密度大小来分析,反应中钠处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不能燃烧,据此解答.‎ ‎【解答】解:煤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而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反应没有氧气,钠不能燃烧,所以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上下浮动;‎ 故选:D.‎ ‎ ‎ ‎8.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则标准状况下0.5mol水的体积约为(  )‎ A.0.5L B.5L C.11.2L D.不能确定 ‎【考点】气体摩尔体积.‎ ‎【分析】标况下水为液态,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 ‎【解答】解: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而标况下水为液态,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体积,故选D.‎ ‎ ‎ ‎9.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当使气体通过(  )‎ A.浓硫酸 B.干燥的石灰 C.固体氢氧化钠 D.碱石灰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氯气微溶于水,与碱反应,干燥氯气时,应用中性或酸性干燥剂.‎ ‎【解答】解:氯气与碱石灰、烧碱,以及在水存在条件下与氧化钙反应,则不能用这三种物质干燥氯气,‎ 氯气不溶于浓硫酸,且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 故选A.‎ ‎ ‎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不慎,使得液面略超过容量瓶的刻度(标线),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再加点溶质到容量瓶中去 B.影响不大,不再处理 C.用胶头滴管准确吸出标线上的溶液 D.重新配制 ‎【考点】溶液的配制.‎ ‎【分析】物质的量浓度c=,凡是能够使n或者使V偏大或者偏小的操作都会使配制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结合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再加点溶质到容量瓶中去,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准确,所配溶液浓度不准确,故A错误;‎ B.不再处理,则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B 错误;‎ C.用胶头滴管准确吸出标线上的溶液,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不慎,使得液面略超过容量瓶的刻度,无法补救,只能宣告实验失败,重新配制,故D正确;‎ 故选:D.‎ ‎ ‎ ‎11.下列物质所含的分子数(或原子数)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 A.0.5mo1 C2H4 B.11.2L(标准状况) C2H2 气体 C.23g Na D.9g H2O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分子个数N=nNA;‎ B、求出乙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分子个数N=nNA来求算;‎ C、求出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原子个数N=nNA来求算;‎ D、求出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分子个数N=nNA来求算.‎ ‎【解答】解:A、分子个数N=nNA=0.5mol×NA/mol=0.5NA,故A错误;‎ B、标况下11.2L乙炔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分子个数N=nNA=0.5NA,故B错误;‎ C、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含有的原子个数N=nNA=NA,故C正确;‎ D、9g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分子个数N=nNA=0.5NA,故D错误;‎ 故选C.‎ ‎ ‎ ‎12.下列对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有机物 B.Na2CO3是碳酸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易溶性盐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A.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B.阴离子为碳酸根的盐属于碳酸盐;‎ C.阳离子为钠离子的盐为钠盐;‎ D.盐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Na2CO3是易溶性盐.‎ ‎【解答】解:A.Na2CO3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故A错误;‎ B.Na2CO3是由金属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属于碳酸盐,故B正确;‎ C.Na2CO3是由金属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阳离子为钠离子,是钠盐,故C正确;‎ D.Na2CO3是易溶性盐,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故D正确;‎ 故选A.‎ ‎ ‎ ‎13.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75 mL 2 mol•L﹣1 CaCl2溶液 C.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75 mL 1 mol•L﹣1 AlCl3溶液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如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n(Cl﹣)=1mol/L×2=2mol/L.‎ ‎【解答】解: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2c(MgCl2)=2mol•L﹣1,‎ A、150mL 1mol•L﹣1 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c(NaCl)=1mol•L﹣1,故A错误;‎ B、75mL 2mol•L﹣1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2c(CaCl2)=4mol•L﹣1,故B错误;‎ C、150mL 2mol•L﹣1 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c(KCl)=2mol•L﹣1,故C正确;‎ D、75mL 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3c(AlCl3)=3mol•L﹣1,故D错误;‎ 故选C.‎ ‎ ‎ ‎14.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入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  )‎ A.丁达尔效应 B.聚沉 C.电泳 D.折射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分析】空气与尘埃形成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答】解:空气与尘埃形成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早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入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故选A.‎ ‎ ‎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是(  )‎ A.铜丝 B.NaCl C.酒精 D.蔗糖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解答】解:A.铜丝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钠属于盐,是电解质,故B正确;‎ C.酒精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 ‎ ‎ ‎1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加热会聚沉 B.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 C.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D.产生丁达尔现象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分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度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分散质粒度依次小于1nm,介于1﹣100nm,大于100nm,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故选:B.‎ ‎ ‎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Fe2++Cl2═Fe3++2Cl﹣‎ D.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2+CO32﹣+H2O═2HCO3﹣‎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碳酸钙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需要保留化学式;‎ B.氨水为弱碱,一水合氨不能拆开,应该保留分子式;‎ C.离子方程式两边正电荷不相等,违反了电荷守恒;‎ D.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解答】‎ 解: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碳酸钙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 B.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要写成分子式的形式,所以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反应生成氯化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C错误;‎ D.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O32﹣+H2O═2HCO3﹣,故D正确;‎ 故选D.‎ ‎ ‎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还原剂是一种能得到电子的物质 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错误;‎ B.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故B错误;‎ 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同时进行,则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 ‎ ‎19.关于反应方程式Cl2+2I﹣═2Cl﹣+I2,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是氧化剂 B.I2是还原产物 C.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Cl2+2I﹣═2Cl﹣+I2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氯气为氧化剂,故A正确;‎ B.I失去电子被氧化,则I2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 C.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 D.有离子参加反应,为离子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 ‎ ‎20.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与Mg(OH)2].能用来清除水垢的是(  )‎ A.食醋 B.白酒 C.纯碱 D.食盐水 ‎【考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除去.‎ ‎【解答】解:A、食醋能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除去水垢,故A正确;‎ B、白酒中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醇不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故B错误;‎ C、纯碱碳酸钠不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不能除去水垢,故C错误;‎ D、食盐不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不能除去水垢,故D错误;‎ 故选A.‎ ‎ ‎ 二、填空题(共40分)‎ ‎21.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都可作为食用碱.‎ ‎(1)用如图装置分别加热上述两种固体,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则试管中受热的固体是 NaHCO3 .通过本实验证明,这两种固体对热的稳定性是Na2CO3 强 于(选填“强”或“弱”)NaHCO3.‎ ‎(2)若分别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冒出 ,其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HCO3+HCl=NaCl+H2O+CO2↑ .‎ ‎(3)钠的化合物中,除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还有 氧化钠 、 氯化钠  等.‎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1)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 ‎(2)二者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3)氧化钠、氯化钠均为常见的钠的化合物.‎ ‎【解答】解:(1)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碳酸钠较碳酸氢钠稳定,则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则试管中加热的固体是NaHCO3,‎ 故答案为:NaHCO3;强;‎ ‎(2)二者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冒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NaHCO3+HCl=NaCl+H2O+CO2↑;‎ ‎(3)氧化钠、氯化钠、过氧化钠、硫酸钠等均为常见的钠的化合物,故答案为:氧化钠;氯化钠.‎ ‎ ‎ ‎22.请填写下列空白处:实验室里要配制500mL0.4mol/L的NaCl溶液.步骤大致有:‎ A、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 B、在天平上称出 11.7 gNaCl固体,把它放在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C、把得到的溶液小心地沿着 玻璃棒 注入 500 mL的容量瓶中.‎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也小心转入 容量瓶 中.‎ E、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l~2cm处,改用 胶头滴管 小心 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F、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G、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并洗涤容量瓶.‎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A.依据m=CV计算需要溶质物质的量;‎ B.依据m=nM计算溶质的质量;‎ C.依据移液的正确操作解答;‎ D.洗涤时,为防止溶质损耗,应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E.定容时,为防止蒸馏水加入过多,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l~2cm处,改用滴管小心滴加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解答】解:A.配制500mL0.4mol/L的NaCl溶液,需要溶质的物质的量m=0.4mol/L×0.5L=0.2mol;‎ 故答案为:0.2;‎ B.0.2mol氯化钠的质量m=0.2mol×58.5g/mol=11.7g;‎ 故答案为:11.7;‎ C.移液的正确操作,应将溶解冷却后的溶液沿着玻璃棒引流到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玻璃棒 500;‎ D.洗涤时,为防止溶质损耗,应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故答案为:容量瓶;‎ E.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l~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 ‎ ‎2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填序号).‎ a、某同学定容时俯视液面 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C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考点】溶液的配制.‎ ‎【分析】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凡是能够使n增大或者使V减小的,都能使溶液浓度偏高.‎ ‎【解答】解:a.某同学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a选;‎ 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C(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c不选;‎ d.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d不选;‎ 故选:a.‎ ‎ ‎ ‎24.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A是常见的金属,C的溶液呈现黄色,A、B、C、D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Fe ,物质C是 FeCl3 .‎ ‎(2)Fe是 银白 色金属,物质C与Fe反应生成物质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3)物质C的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产生的现象是 红褐色沉淀 .‎ ‎(4)反应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Fe+2H+=Fe2++H2↑ ,其中Fe是 还原 剂.‎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A是常见的金属,与氯气反应生成C,C的溶液呈现黄色,且C与KSCN溶液混合溶液为血红色,则C含有Fe3+,由元素守恒可知A为Fe,结合转化关系可知,C为FeCl3,B为FeCl2,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Fe,C为FeCl3,故答案为:Fe; FeCl3;‎ ‎(2)铁为银白色金属,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为化合反应,故答案为:银白;化合反应;‎ ‎(3)C为FeCl3,与NaOH溶液反应为FeCl3+3NaOH=Fe(OH)3↓+3NaCl,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红褐色沉淀;‎ ‎(4)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反应中铁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铁为还原剂,故答案为:Fe+2H+=Fe2++H2↑; 还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