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50 KB
  • 2021-07-05 发布

化学卷·2018届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高二上学期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 (解析版)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高二(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 ‎ ‎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石油 ④太阳能 ⑤生物质能 ⑥风能 ⑦氢能.‎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 C.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能是二次能源 B.电能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水煤气是可再生能源 ‎3.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H=﹣1.9KJ/mol C(s,金刚石)+O2(g)=CO2(g)△H1‎ C(s,石墨)+O2(g)=CO2(g)△H2‎ 根据已述反应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H1=△H2 B.△H1>△H2‎ C.△H1<△H2 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4.设C+CO2⇌2CO△H>0 反应速率为υ1,N2+3H2⇌2NH3△H<0 反应速率为υ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5.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 mol/(L•s)‎ C.v(C)=0.8 mol/(L•s) D.v(D)=1 mol/(L•s)‎ ‎6.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7.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8.某温度下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盛6.5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mL 2.5mol•L﹣1的硫酸,将产生的H2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用时10s时恰好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50mL(若折合成0℃、101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mL),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锌粒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3 g•s﹣1‎ B.忽略锥形瓶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 s该反应的速率0.01 mol•(L•s)﹣1‎ C.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 s内反应的速率0.01 mol•(L•s)﹣1‎ D.用H2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04 mol•(L•s)﹣1‎ ‎9.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54min,将温度提高到40℃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2 min B.3 min C.6 min D.9 min ‎10.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1 kJ•mol﹣1.室温下,若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放热Q2 kJ,则(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比较 ‎11.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2A(l)+B(l)=2C(g)△H1 B.2A(g)+B(g)=2C(g)△H2‎ C.2A(g)+B(g)=2C(l)△H3 D.2A(l)+B(l)=2C(l)△H4‎ ‎12.在100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体积,且:‎ C(s)+O2(g)═CO(g)△H=﹣110.35kJ;‎ CO(g)+O2(g)═CO2(g)△H=﹣282.5kJ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489.4 kJ C.784.72 kJ D.3274.3 kJ ‎13.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2.8kJ•mol﹣1;现有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9.5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H=﹣282.8kJ•mol﹣1‎ B.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571.6kJ•mol﹣1‎ 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40%‎ D.燃烧后的产物全部与足量的过氧化钠作用可产生0.125mol O2‎ ‎1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A.2H2(g)+O2(g)═2H2O(l)△H1 2H2(g)+O2(g)═2H2O(g)△H2‎ B.S(g)+O2(g)═SO2(g)△H1 S(s)+O2(g)═SO2(g)△H2‎ C.C(s)+O2(g)═CO(g)△H1 C(s)+O2(g)═CO2(g)△H2‎ D.H2(g)+Cl2(g)═2HCl(g)△H1H2(g)+Cl2(g)═HCl(g)△H2‎ ‎15.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 为P﹣O:a kJ•mol﹣1、P﹣P:b kJ•mol﹣1、P═O:c kJ•mol﹣1 O═O:d kJ•mol﹣1.根据如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 A.(6b+5d﹣4c﹣12a) kJ•mol﹣1 B.(4b+5d﹣4c﹣12a) kJ•mol﹣1‎ C.(4c+12a﹣4b﹣5d) kJ•mol﹣1 D.(4c+12a﹣6b﹣5d) kJ•mol﹣1‎ ‎16.在某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和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17.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有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18O原子(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 ‎18.下列关系式能说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平衡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19.已知反应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稀有气体 ③增加COCl2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稀有气体,能提高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20.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HClO2为弱酸).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HClO2‎ 分解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  )‎ A.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D.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 ‎ ‎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0分)‎ ‎21.1mol氧气与足量氢气反应生成水蒸气放热483.6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请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2.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H=﹣2 220kJ•mol﹣1‎ 根据上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试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  ,C3H8的燃烧热为  .‎ ‎(2)1mol H2和2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3)已知:H2O(l)═H2O(g)△H=+44.0kJ•mol﹣1,试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 ‎23.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较,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但中和热应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 ‎24.对于反应3X(g)+Y(g)═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Z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  ;‎ ‎(2)增大压强:  ;‎ ‎(3)增大容器容积:  ;‎ ‎(4)加入X:  ;‎ ‎(5)加入Y:  ;‎ ‎(6)压缩体积:  .‎ ‎25.一定量的A、B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2C(g),2min后,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0.5mol/L,c(B)=0.75mol/L,c(C)=0.5mol/L,则A和B起始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和   mol.‎ ‎26.在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气态物质X和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X+Y═2Z,如图所示是该反应中X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2min内的平均速率是  ;‎ ‎(2)4min内的平均速率是  .‎ ‎27.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  物质 X Y Z Q 时间 起始/mol ‎0.7‎ ‎1‎ ‎2min末/mol ‎0.8‎ ‎2.7‎ ‎0.8‎ ‎2.7‎ ‎3min末/mol ‎0.8‎ 已知2min内v(Q)=0.075mol•L﹣1•min﹣1,v(Z)∕v(Y)=‎ ‎(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  ,n(Q)=  .‎ ‎(2)方程式中m=  ,n=  ,p=  ,q=  .‎ ‎(3)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  .‎ ‎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高二(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石油 ④太阳能 ⑤生物质能 ⑥风能 ⑦氢能.‎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 C.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 ‎【考点】清洁能源;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新能源.‎ ‎【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 故选B.‎ ‎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能是二次能源 B.电能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水煤气是可再生能源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解答】解:水能属于一次能源;天然气、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故选B.‎ ‎ ‎ ‎3.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H=﹣1.9KJ/mol C(s,金刚石)+O2(g)=CO2(g)△H1‎ C(s,石墨)+O2(g)=CO2(g)△H2‎ 根据已述反应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H1=△H2 B.△H1>△H2‎ C.△H1<△H2 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金刚石变化为石墨是放热反应,则相同量的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的能量高,燃烧放出的热量多,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据此分析.‎ ‎【解答】解: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H=﹣1.9KJ/mol,则相同量的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的能量高,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则△H1<△H2<0,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石墨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 ‎ ‎4.设C+CO2⇌2CO△H>0 反应速率为υ1,N2+3H2⇌2NH3△H<0 反应速率为υ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解答】解: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故选A.‎ ‎ ‎ ‎5.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 mol/(L•s)‎ C.v(C)=0.8 mol/(L•s) D.v(D)=1 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 A、υ(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1mol/(L•s),‎ B、υ(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1.2mol/(L•s),‎ C、υ(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υ(C)=×0.8mol/(L•s)=1.1mol/(L•s),‎ D、υ(D)=1 mol/(L•s),‎ 故速率B>C>A=D,‎ 故选B.‎ ‎ ‎ ‎6.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A2,相当于消耗6n molAB,同时消耗2n molAB,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未平衡时也是三者共存的体系,故B错误;‎ C、AB的消耗速率,相当于一半A2的生成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故C错误;‎ 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 ‎ ‎7.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A、根据图象中的有关数据判断四种物质的变化,再根据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 B、根据图象形成1s时A、D的物质的量变化,然后根据v=进行计算即可;‎ C、6s时B的浓度为0.6mol,B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6mol,容器容积为2L,然后根据v=进行计算B的平均反应速率;‎ D、根据图象判断反应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计量数不同,反应速率则不相同.‎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0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B、C为反应物,A、B、C、D物质的量之比为5:3:4:2,反应方程式为:3B+4C⇌5A+2D,故A错误;‎ B、反应到1s时,v(A)===0.3mol/(L•s),v(D)===0.1mol/(L•s),所以v(A)≠v(D),故B错误;‎ C、反应进行到6s时,△n(B)=1mol﹣0.4mol=0.6mol,v(B)===0.05mol/(L•s),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到6s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了,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是由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相同,则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 ‎ ‎8.某温度下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盛6.5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mL 2.5mol•L﹣1的硫酸,将产生的H2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用时10s时恰好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50mL(若折合成0℃、101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mL),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锌粒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3 g•s﹣1‎ B.忽略锥形瓶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 s该反应的速率0.01 mol•(L•s)﹣1‎ C.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 s内反应的速率0.01 mol•(L•s)﹣1‎ D.用H2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04 mol•(L•s)﹣1‎ ‎【考点】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分析】根据生产氢气的体积计算消耗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消耗锌的质量,‎ A.根据速率单位选择计算方法:固体质量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 B.根据速率表达式计算以氢离子表示的反应速率;‎ C.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 D.根据速率v=来计算即可.‎ ‎【解答】解:Zn+2H+=Zn2++H2↑‎ ‎ 65g 1mol 1mol 22.4L ‎0.13g 0.004mol 0.002mol 0.0448L ‎ A.用锌粒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3g/s,故A正确;‎ B.v(H+)==0.01mol/(L•s),故B正确;‎ C.v(Zn2+)=v(H+)=0.005mol/(L•s),故C错误;‎ D.用H2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04mol•(L•s)﹣1,故D正确;‎ 故选C.‎ ‎ ‎ ‎9.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54min,将温度提高到40℃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2 min B.3 min C.6 min D.9 min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10℃时,温度升高40℃,反应速率应是10℃的33=27倍,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10℃时,温度升高40℃,反应速率应是10℃的33=27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54min,则温度提高到40℃完成反应的10%需要时间(min)为=2min,故选A.‎ ‎ ‎ ‎10.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1 kJ•mol﹣1.室温下,若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放热Q2 kJ,则(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比较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胆矾溶于水时可分为两步,一是胆矾分解成无水硫酸铜,二是无水硫酸铜溶解,然后结合盖斯定律来解答.‎ ‎【解答】解: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可知其为吸热过程,△H>0,‎ ‎ 1mol胆矾分解生成1molCuSO4(s)时,CuSO4•5H2O(s)CuSO4(s)+5H2O(l)△H=+Q1 KJ•mol﹣1‎ ‎ 1molCuSO4(s)溶解时放热Q2 kJ 可得如下图所示关系,‎ 根据盖斯定律,则有△H=Q1+(﹣Q2)>0,则Q1>Q2,‎ 故选A.‎ ‎ ‎ ‎11.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2A(l)+B(l)=2C(g)△H1 B.2A(g)+B(g)=2C(g)△H2‎ C.2A(g)+B(g)=2C(l)△H3 D.2A(l)+B(l)=2C(l)△H4‎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题中各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根据固体→液体→气体为吸热过程进行判断.‎ ‎【解答】解:对于同一种物质,在气态时能量最高、液态时其次,固态时最低,则题中A放出热量最小,C放出热量最多,‎ 故选A.‎ ‎ ‎ ‎12.在100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体积,且:‎ C(s)+O2(g)═CO(g)△H=﹣110.35kJ;‎ CO(g)+O2(g)═CO2(g)△H=﹣282.5kJ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489.4 kJ C.784.72 kJ D.3274.3 kJ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100g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导致的,可以先根据碳原子守恒和体积比为1:2计算出CO和CO2的物质的量,根据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计算出一氧化碳燃烧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就是损失的热量.‎ ‎【解答】解:n(C)==mol,CO和CO2的体积比为1:2,物质的量之比是1:2,根据碳原子守恒,n(CO)=×=mol;‎ 生成的mol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是:282.5kJ/mol×mol≈784.72kJ,所以100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molCO损失的热量为784.72kJ,‎ 故选C.‎ ‎ ‎ ‎13.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2.8kJ•mol﹣1;现有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9.5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H=﹣282.8kJ•mol﹣1‎ B.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571.6kJ•mol﹣1‎ 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40%‎ D.燃烧后的产物全部与足量的过氧化钠作用可产生0.125mol O2‎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燃烧热为1mol纯物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且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L(标况)物质的量为=0.25mol,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9.5kJ,并生成液态水,由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设氢气物质的量为x,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y,则 解得x=0.1,y=0.15,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O的燃烧热为﹣282.8kJ•mol﹣1,则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H=﹣282.8kJ•mol﹣1,故A错误;‎ B.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且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1,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为0.25mol,CO为0.15mol,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100%=60%,故C错误;‎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别为0.1mol和0.15mol,由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可知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0.mol×=0.125mol,故D正确;‎ 故选D.‎ ‎ ‎ ‎1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A.2H2(g)+O2(g)═2H2O(l)△H1 2H2(g)+O2(g)═2H2O(g)△H2‎ B.S(g)+O2(g)═SO2(g)△H1 S(s)+O2(g)═SO2(g)△H2‎ C.C(s)+O2(g)═CO(g)△H1 C(s)+O2(g)═CO2(g)△H2‎ D.H2(g)+Cl2(g)═2HCl(g)△H1H2(g)+Cl2(g)═HCl(g)△H2‎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A、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B、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 C、碳单质完全燃烧放热多于不完全燃烧放的热.‎ D、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加倍,焓变数值加倍.‎ ‎【解答】解:A、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故△H1<△H2,故A错误;‎ B、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H1<△H2,故B错误;‎ C、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多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的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故△H1>△H2,故C正确;‎ D、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加倍,焓变数值加倍,该化合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值是负值,2△H1=△H2,△H1<△H2,故D错误;‎ 故选C.‎ ‎ ‎ ‎15.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 为P﹣O:a kJ•mol﹣1、P﹣P:b kJ•mol﹣1、P═O:c kJ•mol﹣1 O═O:d kJ•mol﹣1.根据如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 A.(6b+5d﹣4c﹣12a) kJ•mol﹣1 B.(4b+5d﹣4c﹣12a) kJ•mol﹣1‎ C.(4c+12a﹣4b﹣5d) kJ•mol﹣1 D.(4c+12a﹣6b﹣5d) kJ•mol﹣1‎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焓变等于反应中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中键能之和,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白磷中含6个P﹣P键,P4O10中含12个P﹣O键、4个P=O键,则该反应的△H=6bkJ/mol+5dkJ/mol﹣(4ckJ/mol+12akJ/mol)=(6b+5d﹣4c﹣12a) kJ•mol﹣1,‎ 故选A.‎ ‎ ‎ ‎16.在某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 ‎(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和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 ‎【解答】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变化分别为0.2mol/L、0.1mol/L,因可逆反应,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所以SO2小于 0.4mol/L,O2小于0.2mol/L,故A错误;‎ B.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变化为0.2mol/L,该题中实际变化为0.05mol/L,小于0.2mol/L,故B正确;‎ C.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一定增大,故C错误;‎ D.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化为0.2mol/L,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故D错误;‎ 故选B.‎ ‎ ‎ ‎17.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有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18O原子(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分析】从化学键角度来说,化学反应本质是旧键断裂,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键;可逆反应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据此判断.‎ ‎【解答】解: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存在原子有S原子、16O原子、18O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物质,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所以18O2中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中,SO3 中的18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2中,最终SO3、SO2、O2中都含有18O,‎ 故选D.‎ ‎ ‎ ‎18.下列关系式能说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平衡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A.两种物质都是正反应速率,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3v正(N2)=v正(H2),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当2v正(N2)=v逆(NH3)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当v正(N2)=v逆(NH3)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当2v正(H2)=3v逆(NH3),反应方向相反且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当3v正(N2)=v逆(H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当v正(N2)=3v逆(H2)时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 ‎ ‎19.已知反应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稀有气体 ③增加COCl2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稀有气体,能提高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增大反应速率,则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浓度或加入催化剂,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①升温、⑤加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 ‎③增加CO的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④减压、⑥恒压通入稀有气体,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②恒容通入稀有气体,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 故选D.‎ ‎ ‎ ‎20.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HClO2为弱酸).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HClO2分解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  )‎ A.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D.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开始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很小,随着反应进行,氯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开始时溶液中就有氢离子,反应速率很慢;‎ C.ClO2逸出,反应正向移动;‎ D.若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开始时反应速率应该就很快,而开始反应缓慢.‎ ‎【解答】解: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很小,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可见氯离子起催化作用,故A正确;‎ B.由于开始时溶液中就有氢离子,分解反应却非常慢,可见氢离子不起催化作用,故B错误;‎ C.逸出的ClO2,反应正向移动,则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故C错误;‎ D.若是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应该开始时反应速率应该就很快,与信息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 ‎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0分)‎ ‎21.1mol氧气与足量氢气反应生成水蒸气放热483.6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H=﹣483.6kJ/mol .‎ 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请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l)△H=﹣285.8kJ/mol .‎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写出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方程中的热量和化学计量数要对应;‎ 氢气的燃烧热是值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根据m=nM计算1mol水的质量为18g,进而计算1mol气态水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结合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气态水的反应热计算生成液态水的反应热.‎ ‎【解答】解:1mol氧气与足量氢气反应生成水蒸气放热483.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483.6kJ/mol,‎ 故答案为:2H2(g)+O2(g)=2H2O(g)△H=﹣483.6kJ/mol;‎ ‎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故18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2.444kJ×18=43.992kJ,故反应H2(g)+O2(g)═H2O(l)的反应热△H=﹣=﹣285.8kJ/mol,故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kJ/mol;‎ 故答案为:H2(g)+O2(g)═H2O(l)△H=﹣285.8kJ/mol.‎ ‎ ‎ ‎22.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H=﹣2 220kJ•mol﹣1‎ 根据上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试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 285.8 kJ•mol﹣1 ,C3H8的燃烧热为 2220 kJ•mol﹣1 .‎ ‎(2)1mol H2和2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4725.8 kJ .‎ ‎(3)已知:H2O(l)═H2O(g)△H=+44.0kJ•mol﹣1,试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C3H8(g)+5O2(g)═3CO2(g)+4H2O(g)△H=﹣2044kJ/mol .‎ ‎【考点】燃烧热.‎ ‎【分析】(1)燃烧热是指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J•mol﹣1;‎ ‎(2)根据氢气物质的量以及燃烧热、丙烷物质的量以及燃烧热,列式求出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反应热也处于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2H2(g)+O2(g)═2H2O(l)△H=﹣571.6kJ•mol﹣1,2molH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液态H2O放出571.6kJ的热量,所以1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571.6KJ×=285.8KJ,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C3H8(g)+5O2(g)═3CO2(g)+4H2O(l)△H=﹣2220kJ•mol﹣1,C3H8的燃烧热为2220 kJ•mol﹣1,‎ 故答案为:285.8 kJ•mol﹣1;2220 kJ•mol﹣1;‎ ‎(2)1molH2和2mol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mol×285.8kJ•mol﹣1+2mol×2220kJ•mol﹣1=4725.8kJ,‎ 故答案为:4725.8kJ;‎ ‎(3)已知:①C3H8(g)+5O2(g)═3CO2(g)+4H2O(1)△H=﹣2220.0kJ/mol ‎②H2O(1)=H2O(g)△H=+44.0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4得C3H8(g)+5O2(g)═3CO2(g)+4H2O(g)△H=﹣2044kJ/mol.‎ 故答案为:C3H8(g)+5O2(g)═3CO2(g)+4H2O(g)△H=﹣2044kJ/mol.‎ ‎ ‎ ‎23.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较,所放出的热量 不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但中和热应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解答】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60mL0.50mol/L盐酸代替50mL0.50mol/L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 ‎ ‎24.对于反应3X(g)+Y(g)═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Z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 增大 ;‎ ‎(2)增大压强: 增大 ;‎ ‎(3)增大容器容积: 减小 ;‎ ‎(4)加入X: 增大 ;‎ ‎(5)加入Y: 增大 ;‎ ‎(6)压缩体积: 增大 .‎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从改变外界条件对活化分子的浓度或百分数的影响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解答】解:(1)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2)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增大容器容积,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4)X为气体,加入X,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5)Y为气体,加入Y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6)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 ‎ ‎25.一定量的A、B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2C(g),2min后,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0.5mol/L,c(B)=0.75mol/L,c(C)=0.5mol/L,则A和B起始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5  mol和 2.0  mol.‎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设A、B的起始浓度为x、y,则 ‎ A(g)+B(g)⇌2C(g)‎ 开始 x y 0‎ 转化 0.25 0.25 0.5‎ ‎2min 0.5 0.75 0.5‎ 结合开始的量=转化的量+剩余的量计算.‎ ‎【解答】解:设A、B的起始浓度为x、y,则 ‎ A(g)+B(g)⇌2C(g)‎ 开始 x y 0‎ 转化 0.25 0.25 0.5‎ ‎2min 0.5 0.75 0.5‎ A的起始浓度x=0.25mol+0.5mol=0.75 mol/L,B的起始浓度y=0.25mol+0.75mol=1.0 mol/L,‎ 则A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75 mol/L×2 L=1.5 mol,B起始的物质的量为1.0 mol/L×2 L=2.0 mol,‎ 故答案为:1.5;2.0.‎ ‎ ‎ ‎26.在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气态物质X和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X+Y═2Z,如图所示是该反应中X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2min内的平均速率是 mol/(L•min) ;‎ ‎(2)4min内的平均速率是 0.125mol/(L•min) .‎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分析】(1)2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5mol,初始物质的量为2.5mol,根据v=计算出2min内用X表示的平均速率;‎ ‎(2)2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0mol,初始物质的量为2.5mol,根据v=计算出4min内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解答】解:(1)2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5mol,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2.5mol﹣1.5mol=1mol,2min内用X表示的平均速率为:v(B)==mol/(L•min),‎ 故答案为: mol/(L•min);‎ ‎(2)4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0mol,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2.5mol﹣1.0mol=1.5mol,4min内用X表示的平均速率为:v(B)==0.125mol/(L•min),‎ 故答案为:0.125mol/(L•min).‎ ‎ ‎ ‎27.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  物质 X Y Z Q 时间 起始/mol ‎0.7‎ ‎1‎ ‎2min末/mol ‎0.8‎ ‎2.7‎ ‎0.8‎ ‎2.7‎ ‎3min末/mol ‎0.8‎ 已知2min内v(Q)=0.075mol•L﹣1•min﹣1,v(Z)∕v(Y)=‎ ‎(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 2.3 mol ,n(Q)= 3 mol .‎ ‎(2)方程式中m= 1 ,n= 4 ,p= 2 ,q= 3 .‎ ‎(3)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 0.05 mol•L﹣1•min﹣1 .‎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等效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已知2min内v(Q)=0.075mol•L﹣1•min﹣1,则△n(Q)=0.075mol•L﹣1•min﹣1×2min×2L=0.3mol,‎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min内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8mol﹣0.7mol=0.1mol,‎ 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mol﹣0.8mol=0.2mol,‎ 根据反应速率v(Z):v(Y)=1:2可知,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Y)=2△n(Z)=0.4mol,‎ 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变化与其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m:n:p:q=0.1mol:0.4mol:0.2mol:0.3mol=1:4:2:3,‎ 所以m=1、n=4、p=2、q=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4Y(g)⇌2Z(g)+3Q(g),‎ ‎(1)根据反应X(g)+4Y(g)⇌2Z(g)+3Q(g)及表中数据计算出反应初始时Y、Q的物质的量;‎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1、n=4、p=2、q=3;‎ ‎(3)根据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计算出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 ‎【解答】解:2min内v(Q)=0.075mol•L﹣1•min﹣1,则△n(Q)=0.075mol•L﹣1•min﹣1×2min×2L=0.3mol,‎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min内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8mol﹣0.7mol=0.1mol,‎ 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mol﹣0.8mol=0.2mol,‎ 根据反应速率v(Z):v(Y)=1:2可知,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Y)=2△n(Z)=0.4mol,‎ 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变化与其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m:n:p:q=0.1mol:0.4mol:0.2mol:0.3mol=1:4:2:3,‎ 所以m=1、n=4、p=2、q=3,反应方程式为:X(g)+4Y(g)⇌2Z(g)+3Q(g),‎ ‎(1)2min内生成0.1molX,根据反应X(g)+4Y(g)⇌2Z(g)+3Q(g)可知,2min内生成Y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为:2.7mol﹣0.4mol=2.3mol;‎ Q在2min内物质的量减少,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2min内消耗的Q的物质的量为:0.1mol×3=0.3mol,则起始是Q的物质的量为:2.7mol+0.3mol=3mol,‎ 故答案为:2.3mol;3mol;‎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1、n=4、p=2、q=3,故答案为:1;4;2;3;‎ ‎(3)2min内消耗的Z的物质的量为:n(Z)=1mol﹣0.8mol=0.2mol,则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为:v(Z)==0.05mol•L﹣1•min﹣1,‎ 故答案为:0.05mol•L﹣1•min﹣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