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0 KB
- 2021-07-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桂林市第一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高 二 化学
(用时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
讲评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u—64 Na—23 N—14
S—32
第Ⅰ卷 选择题(44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电冶金 B.牛奶变质 C.铁轨生锈 D.塑料老化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3.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1/2O2(g)===ZnO(s) ΔH1 Hg(l)+1/2O2(g)===HgO(s)
ΔH 2,则 Zn(s)+HgO(s)===Hg(l)+ZnO(s) ΔH3,ΔH3 的值为
A.2ΔH2-ΔH1 B.2ΔH1-ΔH2 C.ΔH1-ΔH2 D.ΔH2-ΔH1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钠
投入水中
5.我国燃煤锅炉采用沸腾炉(注:通过空气流吹沸使煤粉在炉膛内呈“沸腾状”燃烧)的
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是
A.增大煤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
B.减少煤中杂质气体(如 SO2)的形成
C.提高煤炭的热效率,并减少 CO2 的排放
D.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6.已知 H2(g)+Cl2(g)=2HCl(g) △H=―184.6kJ·mol-1, 则反应 HCl(g)=1/2H2(g)+1/2Cl2(g)的
△H 为
A . +184.6kJ·mol-1 B . ― 92.3kJ·mol-1 C . ― 369.2kJ·mol-1
D. +92.3kJ·mol-1
7.已知反应 A2(g) + 2B2(g) 2AB2(g) 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容器中
充入 2molSO2 和 1molO2 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196.64kJ B. 196.64kJ/mol C. <196.64kJ D. >
196.64kJ
9.可逆反应 N2+3H2 ⇌2NH3 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密┄┄┄封┄┄┄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年级: 班级: 班 姓名:
高 初
本人愿意在考试中
自觉遵守学校考场规则。
⊙
⊙
A.3υ 正(N2)=υ 逆(H2) B. υ 正(N2)=υ 逆(NH3)
C.3υ 正(H2)=2υ 逆(NH3) D. υ 正(N2)=3υ 逆(H2)
10.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CO(g)+1/2O2(g)=CO2(g) △H=-
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
11.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 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 2Z(g) △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 Z 的
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正催化剂 ⑥分离出 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3.反应 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
的是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 D.υ(A)=0.15 mol / (L·s)
14.已知化学反应 2C(s)+O2(g) 2CO(g);2CO(g) + O2(g) 2CO2(g)都是放热反应。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A.56gCO 和 32gO2 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88gCO2 所具有的总能量
B.12g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 28gCO 所具有的能量
C.12gC 和 32gO2 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44gCO2 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两份等量的碳燃烧,生成 CO2 的反应比生成 CO 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15.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 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 CO2,并使之生成
正盐 Na2CO3,消耗掉 0.8mol/L NaOH 溶液 500mL,则燃烧 1mol 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A. 0.2Q B. 0.1Q C. 5Q D. 10Q
16.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 = ―Q1 KJ/mol
2H2(g)+O2(g)==2H2O(g) △H = ―Q2 KJ/mol 2H2(g)+O2(g)==2H2O(1) △H = ―
Q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 4:1 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
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KJ
A . 0.4Q1+0.05Q3 B . 0.4Q1+0.05Q2 C . 0.4Q1+0.1Q3
D. 0.4Q1+0.1Q2
17.在 N2+3H2⇌2NH3 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 的浓度增加 0.6mol/L,在此时间内用
H2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45mol/L•s,则所经历的时间是
A.0.44s B.1s C. 1.33s D.2s
18. 在 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 1/3 体积,CO2 占 2/3 体积,且 C(s) + 1/2O2(g) =
CO(g)
点燃 点燃
△H = -110.5 kJ/mol 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 . 172.5 kJ B . 1149 kJ C . 283kJ
D. 517.5 kJ
19.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s) ΔH =Q kJ·mol-1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反应速
率(v)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0 B.增大压强,B 的转化率减小
C.a+b>c+d D.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0、ΔS>0 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 能自发进行,原因
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
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1.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 2NO2(气) 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
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 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 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22. 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来
源:全,品…中&高*考+网】A. N2(g)+3H2(g) 2NH3(g) B. 2HI(g)
H2(g)+I2(g)
C.PCl5(g) PCl3(g)+Cl2(g) D. 2SO2(g)+O2(g) 2SO3(g)
第Ⅱ卷 非选择题(56 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56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2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 0.5mol 液态
肼和 1 mol H2O2 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320.9kJ 的热量(相当于 25℃、101
kPa 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又已知 H2O(l)=H2O(g) ΔH=+44kJ/mol。则 16g 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是 。
24.苯乙烷(C8H10)可生产塑料单体苯乙烯(C8H8),其反应原理是:
C8H10(g) C8H8(g)+H2(g) ΔH=+125 kJ·mol-1
某温度下,将 0.40 mol 苯乙烷,充入 2 L 真空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定不同时间该容器内
物质的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n(C8H10)/mol 0.40 0.30 0.26 n2 n3
n(C8H8)/mol 0.00 0.10 n1 0.16 0.16
(1)用 C8H8 表示 10min 内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υ(C8H8) = ;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c(C8H10)=c(C8H8) B.c(H2)不再改变 C.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 D.v 正(H2)=v 正
(C8H8)
(3)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增加 H2 浓度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加压 ④
升温
能提高 C8H10 转化率的是 。
(4)当反应进行到 20 min 时,该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______(填“是”或“否”)。
(5)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________________。
(6)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 0.40 mol H2(g)和 0.40 mol C8H8(g)合成 C8H10(g),当有 0.24 mol
C8H10(g)生成时,该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
25.对于反应 mA(g)+nB(g)⇌pC(g),在反应的过程中 C 的百分含量随温度(T)变化如右图,
则:
(1)该反应从 (填“正”或“逆”)反应开始, 到 点达平衡;
(2)温度 TT0 时,C%逐渐减小,说明反应向 反应方向移动了,
由此可知该反应的 ΔH 0(填“>”“ =”或“<”)。
26. 铁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其化合物也非常丰富
(1) 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溶于C2H5OC2H5、CH3COCH3、
CH3COOCH2CH3等有机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5晶体为 晶体。
(2) Fe3+与SCN- 能生成 色的[Fe(SCN)]2+,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
(填化学式), SCN-的空间构型是 形。
(3) 1mol CH3COCH3 中含有 σ 键的数目为 。
27. X、Y、Z、R 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 是红棕色气体;X 与氢元素
可形成 XH3;Z 基态原子的 M 层与 K 层电子数相等;R2+的 3d 轨道中有 9 个电子。请回答
下列问题:
(1)Y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 (2)Z 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主族
元素是__ ___。
(3)X 所在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
(4)XH3 的分子构型为 形,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 _
(5)R2+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__________。
(6)Z 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右图所示(注:o 在上下两面各有 2 个,
内部有 2 个),则晶胞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