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00 KB
  • 2021-07-05 发布

化学卷·2018届江西省桑海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6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桑海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 高二化学试卷 命题教师:吴花萍 审题教师:刘霞 考试时间: 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太阳能电池,通过点解的方法成功地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酸(HCOOH)。该研究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有 ( )‎ A.1种 B.2 钟 C.3种 D.4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③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大小 ④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反应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HI%=I2%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 ⑤c(HI)∶c(H2)∶c(I2)=2∶1∶1 ‎ ‎⑥v(HI)分解=v(HI)生成 ⑦压强不变 A.②⑥ B.①③⑤ C.④⑤ D.④⑥⑦ ‎ 4. 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 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对于此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使一种反应物过量能提高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D.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5.设C+CO2 ⇌2CO △H>0,反应速率为v1,N2+3H2 ⇌ 2NH3 △H<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6.已知下列数据,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化学键 H—H Cl—Cl H—Cl 生成(拆开)1mol化学键放出(吸收)的能量 ‎436kJ ‎243kJ ‎431kJ A.H2(g)+Cl2(g)==HCl(g) ;△H=-91.5kJ·mol-1‎ B.H2(g)+Cl2(g)==HCl(g) ;△H=+91.5kJ·mol-1‎ C.H2(g)+ Cl2(g)==2HCl(g) ;△H=-183kJ·mol-1‎ D.2HCl(g) ==H2(g)+ Cl2(g) ;△H=+183kJ·mol-1‎ ‎7.某可逆反应:X(g)+Y(g) Z(g),其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示意图中,虚线能正确表示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量变化与反应过程关系的是  ( ) ‎ ‎8.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9.对于xA(g)+yB(g) ⇌ zC(g)+wD(g) 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32变成29,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x+y < z+w,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x+y > z+w,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C. x+y < z+w,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 x+y > z+w,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10.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S(s)+2K(s)==K2S(s) Δ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 则x为 A.3a+b-c B.c +3a-b C.a+b-c D.c-a-b ‎1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O2⇌2SO3,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SO2为 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12.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6C+2N2Si3N4+6C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已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N2的转化率降低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Si3N4,转移12mol电子 C.在氮化硅的合成反应中,N2是氧化剂,SiO2是还原剂 D.若使压强增大,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3.在373K时,把0.5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恒容)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NO2的浓度为0.02mol·L-1。在60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6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前2s,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mol·L-1·s-1 ‎ B.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为60%‎ C.平衡时,体系内NO2为0.04mol·L-1 ‎ D.在2s时,体系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 ‎14.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 ‎+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15.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 + B(g)xC(g),符合下图(I)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II)的正确说法是( )‎ ‎ ‎ A.p3 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C.p3 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16. 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667mol/(L·min)‎ B.若一开始投入1mol A和0.5molB,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浓度为0.2mol/(L·min)‎ C.已知反应的△H>0,则第5分钟时图像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 D.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则表示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b曲线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 ‎(11分)(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l) ΔH=-285.0 kJ/mol C3H8(g)+5O2(g)===4H2O(l)+3CO2(g) ΔH=-2220.0 kJ/mol ‎①已知:H2O(l)===H2O(g) ΔH=+44.0 kJ· mol-1,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262.5 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P4(白磷,s)+5O2(g)===P4O10(s) ΔH=-2983.2 kJ/mol P (红磷,s)+O2(g)=== P4O10(s) ΔH=-738.5 kJ/mol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填“高”或“低”)。‎ ‎(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24.8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2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50mL 0.5 mol·L-1的盐酸与50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泡沫塑料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1的盐酸与50mL 0.55mol·L-1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的绝对值会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9.(10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H<0.‎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反应速率加快吗?说明理由。‎ ‎ .‎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也加快吗?说明理由. .‎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 ,理由是 .‎ ‎(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g)和1molI2(g),反应速率 ,理由是 .‎ ‎(5)提高反应的起始温度,反应速率 ,理由是 .‎ ‎20.(12分)‎ Ⅰ 已知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H=-1275.6kJ/mol ‎②H2O(l)=H2O(g) △H=+44.0kJ/mol ‎ 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在恒压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进行反应合成甲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1)△H1_________0(填“>”、“<”或“=”)‎ ‎(2)有利于提高CO2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标号)。‎ A.降低反应温度 B.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C.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D.混合气体中掺入一定量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 ‎(3)在T1温度时,将1.00molCO2和3.00molH2充入体积为1.0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容器起始压强为P0,仅进行反应I。‎ ‎①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用a表示)。‎ ‎②若经过3h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3.00mol,则该过程中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甲醇对水质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做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净化。写出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改变的实验条件和判断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