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1.00 KB
- 2021-07-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第一次周考
化 学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②请把第Ⅰ卷中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第Ⅱ卷中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a40 C12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各对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CH3-CH=CH2与
B.
C.HCOOC2H5与CH3COOCH3
D.
2.标准状况下1.68L某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得到白色沉淀15.0g,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质量增加9.3g,则可燃气体为( )
A.C2H4 B. C3H6 C.C2H2 D.C2H6
3.下列化学式能代表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 B.C4H10 C.C2H4Cl2 D.CH2Cl2
4.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区别,该试剂可以是( )
A.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B.溴水
C.溴化钾溶液 D.硝酸银溶液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1个 C3H8分子中的共价键总数为10
B.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溴可以加入NaOH溶液,然后蒸馏出苯
C.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丙烷中的丙烯
D.某聚乙炔单链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19766,则该聚乙炔单链分子的聚合度为19991
6.某烯烃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则原烯烃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0.5mol 气态烃A 最多和1 mol HCl加成,生成氯代烷B,1mol B与4 mol Cl2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氯两种元素的化合物C,则A的分子式为( )
A.C2H4 B.C2H2 C.C3H4 D.C4H6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1L庚烷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7/22.4NA
B.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
C.0.5 摩1, 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为 NA
D.1 mol碳正离子(CH3+ )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NA
9.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XX’型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右图是部分卤素单质和XX’型卤素互化物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试推测ICl的沸点所处的范围( )
A.Cl2和BrCl之间 B.Br2和IBr之间 C.IBr和I2之间 D.BrCl和Br2之间
10.有机物结构式可以简化,如:可表示为,某有机物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醇的一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12.某气态不饱和链烃CmHn 在镍的催化下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产物CmHn+x。今取CmHn与氢气的混合气体共60 mL进行实验,反应前混合气体中氢气体积为W(横坐标),反应后气体总体积为V(纵坐标),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上述气体的体积均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单位是mL。由此可知x的数据是( )
A.2 B.3 C.4 D.5
1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
14.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③>①>②>⑤>④ D.④>⑤>②>①>③
15.某烃结构式如下:-C≡C-CH=CH-CH3,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所有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16.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可得到取代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
17.(10分)
(1)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空格上。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一种物质 。
①金刚石与“足球烯”C60; ②D与T;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 ②
CH2=CH2 → CH3CH2OH → CH3COOCH2CH3
① 反应类型
② 反应类型
18.(8分)某含苯环的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的分子式为 。
(2)已知:。请写出A与稀、冷的KMnO4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4)在一定条件下,由A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19.(10分)
(1)室温时氢氧化钙的溶度积Ksp=4.7×10-6,室温时将9mL 0.02mol·L-1的氯化钙溶液与1m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可直接加和),溶液中 沉淀析出 (填有或无)。
(2)2.24升(标准状态)氨气通入250mL浓度为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如果模拟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图2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电解槽内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 ,单位时间内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的比值为 。
②从出口D导出的溶液是 (填化学式)。
20.(12分)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 ΔH>0,其中SO3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根据8min时到达平衡计算出结果 。
(2)用O2表示0到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SO3)=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SO2)逆=2v(O2)正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在第12min时,容器压缩到1L,则SO3的变化曲线为 。
A.a B.b C.c D.d
(5)若保持容积不变在第12min时,加入SO3(g),则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SO3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或“减小”)。
21.(12分)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液化石油气,也可用作燃料电池,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已知H2、CO和CH3OCH3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5kJ/mol、-283kJ/mol和-1460.0 kJ/mol,则工业上利用水煤气成分按1:1合成二甲醚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工业上采用电浮远凝聚法处理污水时,保持污水的pH在5.0,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不溶性杂质,同时利用阴极产生的H2,将悬浮物带到水面,利于除去。实验室以二甲醚燃料电池模拟该方法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乙装置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写出该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 ;下列物质可用做电池熔融碳酸盐的是 。
A.MgCO3 B.Na2CO3 C.NaHCO3 D.(NH4)2CO3
②写出甲装置中阳极产物离子生成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已知常温下Ksp[Fe(OH)3]=4.0×10-38,电解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c(Fe3+)= _________。
④已知:H2S的电离平衡常数:K1=9.1×10-8、K2=1.1×10-12;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31×10-7、K2=5.61×10-11。测得电极上转移电子为0.24mol时,将乙装置中生成的CO2通入200mL 0.2mol/L的Na2S溶液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S2-+H2O=CO32-+H2S
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S2-+H2O=HCO3-+HS-
C.c(Na+)=2[c(H2S)+c(HS-)+c(S2-)
D.c(Na+)+c(H+)=2c(CO32-)+2c(S2-)+c(OH-)
E.c(Na+)>c(HCO3-)>c(HS-)>c(OH-)
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第一次周考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DBC 6—10. BBABC 11—16 DCBCCD
二、填空题
17.(1)②;①;④;③
(2)①CH2=CH2+H2OCH3CH2OH 加成反应
②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取代反应
18.
19.(1)无
(2)c(NH)>c(SO)>c(OH-)>c(H+) 。
(4)①4OH--4e-=2H2O+O2(2H2O-4e-=O2+4H+)(2分);1:2(1分)②KOH(1分)
20.(1)K== 0.4 (2)0.0125 mol/(L·min)
(3)B、C (4)C (5)正 增大
21.(1)3H2(g)+3CO(g)=CH3OCH3(g)+CO2(g) △H=-245.5kJ·mol-1
(2)① O2+4e-+2CO2=2CO32-;B
②4Fe2++O2+10H2O=4Fe(OH)3+8H+
③4.0×10-11mol/L④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