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50 KB
  • 2021-07-06 发布

【化学】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 ‎1.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 A. 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 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 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 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答案】A ‎【解析】A、进入矿井下作业,不能用明火照明,可以用矿灯照明,故A正确;B、在繁华热闹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发火灾,故B错误;C、若液化气泄漏会形成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时易发生爆炸,故C错误;D、浓硫酸稀释时放热,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会造成水的暴沸,从而引起硫酸飞溅,故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故D错误;故选A。‎ ‎2.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图标为腐蚀品,乙醇不是腐蚀品,A项错误;‎ B. 图标为爆炸品,乙醇不是爆炸品,B项错误;‎ C. 图标为剧毒品,乙醇无剧毒,C项错误;‎ D. 乙醇为易燃液体,图标为易燃液体,D项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马上用3%的NaOH冲洗 B.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直接加热,烧杯、圆底烧瓶等不可直接加热 C. 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D. 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全部蒸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擦掉,再用水冲洗,然后涂抹3%-5%的碳酸氢钠溶液,A项错误;‎ B.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直接加热,烧杯、圆底烧瓶等需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而不可直接加热,B项正确;‎ C. 过滤时,不能搅拌,易捣破滤纸,C项错误;‎ D. 蒸发时,不能蒸干,应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D项错误;‎ 答案选B。‎ ‎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试剂后过滤 B. 实验室获取少量纯净的水:蒸馏自来水 C.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钾:将混合物溶于热水中,再冷却、结晶并过滤 D. 提取碘水中的碘:加入适量乙醇,振荡、静置、分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引入新杂质K+;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大,故冷却、结晶并不能除去,C选项错误;乙醇与水互溶,不能选作萃取剂,D选项错误。‎ ‎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先预热氧化铜再通入氢气 B. 收集氧气 C. 制备并检验氢气可燃性 D. 浓硫酸稀释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氢气还原氧化铜,需要先通氢气排尽空气,否则容易爆炸,A项错误;‎ B. 氧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项正确;‎ C. 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否则容易爆炸,C项错误;‎ D. 稀释浓硫酸正确操作是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项错误;‎ 答案选B。‎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B. 碳的摩尔质量为12g C.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 D. 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B选项,碳的摩尔质量为12g/mol,B错误;C选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C正确;D选项,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D错误。‎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B. 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C. 2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D. 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氧气和臭氧均是由氧原子组成,则1.6g该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即氧原子个数为0.1NA,A项正确;‎ B. 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不是气体,不能按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分子数,B项错误;‎ C. 硫酸钾溶液中的阴离子为SO42-,2L0.5mol·L-1硫酸钾溶液SO42-所带的电荷数为2L 0.5mol·L-12NA=2NA,C项错误;‎ D. 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溶液无氨气分子,不符合客观事实,D项错误;‎ 答案选A。‎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B.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C2H4)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然相等 C. 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 D.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但如果是液体或固体,气体摩尔体积对其不适用,其密度不一定相等导致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A错误;根据N=nNA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数一定相等,B正确;温度和压强未知,则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则无法确定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m=nM知,二者的质量无法比较,C错误;同温同压下,虽然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但气体摩尔体积对液态和固体不适用,则等体积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则其分子数也不一定相等,D错误。‎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0.5 mol SO2中共含有9.03×1023个原子 B. 将40 g NaOH 溶于1 L H2O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C. 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 D. 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0.5 mol SO2中共含有1.5mol原子,原子个数是1.5mol×6.02×1023/mol=9.03×1023个,A正确;‎ B. 将40 g NaOH 溶于1 L H2O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B错误;‎ C. 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D错误;‎ 答案选A。‎ ‎10.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之比1∶1 B. 密度比为11∶8‎ C. 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 原子个数比1∶1‎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质子数之比为∶=1∶1;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32∶44=8∶11;物质的量之比为∶=11∶8;原子个数比=∶=11∶12。综上所述,A正确,本题选A。‎ ‎11.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NA ‎ B. 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mol C. W g该原子中含有个该原子 ‎ D. 由已知信息可得:NA=‎ ‎【答案】A ‎【解析】A.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是ag,则摩尔质量为aNAg/mol,A错误;B.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Ag/mol,W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Wg÷aNAg/mol=W/aNAmol,B正确;C.由题意可知,该原子的质量为ag,故Wg该原子的数目为Wg÷ag=W/a,C正确;D.12C的摩尔质量为12g/mol,一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bg,故NAb=12,所以NA=12/b,D正确,答案选A。‎ ‎12.认真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并思考,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是( )‎ A. 将40gNaOH溶解于1L水中 B. 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将1L10 mol·L-1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 D. 将10gNaOH溶解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A项错误; B、没有标明气体存在的状态是否是标准状况下,无法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B项错误; C、1L10mol•L-1的浓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0mol,但与9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L,C项错误; D、10gNaOH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则溶液的浓度为:c== =1 mol/L,D项正确;‎ 答案选D。‎ ‎13.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 A. Na2CO3 NaCl NaOH B. NaOH NaCl Na2CO3‎ C. NaCl NaOH Na2CO3 D. NaCl Na2CO3 Na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能与溶液中Mg2+、Ag+、Ba2+均形成沉淀,先加入碳酸钠溶液会出现三种沉淀,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A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溶液中的Mg2+、Ag+形成沉淀,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两种沉淀,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B错误;‎ C.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然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Mg2+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最后加入的碳酸钠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碳酸钡沉淀,满足每次只得一种沉淀的要求,故C正确;‎ D.氯化钠溶液沉淀溶液中Ag+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却能同时沉淀溶液中Mg2+、Ba2+,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14.经测定1L单质气体X2与3L单质气体Y2反应,恢复至原温度和压强时,生成气体的体积为2L,则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 A. XY3 B. X3Y C. X2Y D. XY2‎ ‎【答案】A ‎【解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因此根据1L单质气体X2与3L单质气体Y2反应,恢复至原温度和压强时,生成气体的体积为2L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X2+3Y2=2Z,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物的化学式为XY3,答案选A。‎ ‎15.在Na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中,当c(Na+)= 0.2 mol·L-1,c(SO42-)= x mol·L-1,c(K+)= y mol·L-1时,x与y的关系是( )‎ A. x=02+y B. x=1/2 y C. x=0.1+1/2 y D. 缺c(H+)和c(OH-)的数值,无法计算 ‎【答案】C ‎【解析】溶液显中性,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相等,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即电荷守恒可知c(Na+)+ c(K+)= 2c(SO42-),所以x=0.1+1/2 y,答案选C。‎ ‎16.用10 mL的0.1 mol·L-1 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3∶2∶2 B. 1∶2∶3 C. 1∶3∶3 D. 3∶1∶1‎ ‎【答案】C ‎【解析】‎ ‎【详解】等量的BaCl2使Fe2(SO4)3、Zn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设Fe2(SO4)3、ZnSO4、K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x、y、z,则由Ba2++SO42-=BaSO4↓可知x×3=y×1=z×1=1mol,则x:y:z=1:3:3,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即浓度之比为1:3:3,故C项正确。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2分,请按要求作答)‎ ‎17.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C、D 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去粗盐中的泥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 (2). CA (3). A (4). C (5). BD (6). D ‎【解析】由装置图可知,A为蒸馏装置、B为过滤装置,C为萃取、分液装置,D为蒸发装置。‎ ‎(1)CaCO3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B;‎ ‎(2)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分液分离,故答案为:C;‎ ‎(3)水的沸点低,则选择蒸馏法制备蒸馏水,故答案为:A;‎ ‎(4)植物油和水不互溶,会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C;‎ ‎(5)海水中水的沸点低,盐的沸点高,与蒸发原理相同,故答案为:D。‎ ‎18.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可分解为如下各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A→H→________→E→F。‎ ‎(2)D步骤为什么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B D G (2). 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 (3). 使分液漏斗下端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出 (4). 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的液体顺利流出 (5). CCl4与水既不反应也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 ‎【解析】(1)操作为查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则步骤为C→B→D→A→H→G→E→F;(2)振荡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导致压强增大,因此D步骤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的目的是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3)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是:旋开活塞,分离下层液体,应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4)要使液体顺利流下,需要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因此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液体顺利流出;(5)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 ‎19.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4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约3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I、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____‎ II、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___‎ ‎(4)若在标准状况下,将VLHCl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1(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 12 (2). BD (3). 12.5 (4). BCAFED (5). 偏低 (6). 偏高 (7). A ‎【解析】‎ ‎【分析】(1)依据分析计算;‎ ‎(2)根据n= ,结合物质的量浓度和物质的量的含义作答;‎ ‎(3)①结合容量瓶的固定规格,根据稀释定律求出;‎ ‎②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解答; ③分析操作对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的影响,根据c=判断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4)根据n=‎ 计算标准状况下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HCl的质量,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进而计算溶液的质量,根据V=计算溶液的体积,根据c=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1)该浓盐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12;‎ ‎(2)A. 由n= 可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随取用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A项错误;‎ B. 溶液是均匀的,处处浓度相等,溶液的浓度不会随取用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B项正确;‎ C. 溶液中的数目随所取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C项错误; ‎ D. 溶液是均匀,溶液的密度不会随取用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D项正确;‎ 故选BD;‎ ‎(3)①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4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稀盐酸,因容量瓶的规格没有450mL,需配制500mL、0.3mol/L的稀盐酸,则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该学生需要量取=12.5 mL,故答案为:12.5;‎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故答案为:BCAFED; ③I、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量取浓盐酸的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 II、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则配制时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会偏低,导致溶液的浓度为偏高,故答案为:偏低;偏高;‎ ‎(4)HCl的物质的量为 ,则HCl的质量为=,因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故溶液的质量为,溶液的体积为 =‎ 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A项正确,故答案为A。‎ ‎20.完成下列填空 ‎(1)质量之比为16∶7∶6的三种气体SO2、CO、NO,分子数之比为___;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____。‎ ‎(2)标准状况下,1.7gNH3与标准状况下___L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3)某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标准状况下,1.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 ‎【答案】(1). 5:5:4 (2). 10:5:4 (3). 5:5:4 (4). 3.36 (5). 64 g⋅mol−1 (6). 32‎ ‎【解析】‎ ‎【分析】(1)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之比,由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计算氧原子数目之比;根据V=nVm可知,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根据n=计算1.7g氨气的物质的量,硫化氢与氨气含有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2n(H2S)=3n(NH3),据此计算n(H2S),再根据V=nVm计算硫化氢的体积; (3)根据n=计算该气体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其摩尔质量,进而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1)SO2、CO、NO的质量比为16:7:6,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664:728:630=5:5:4,所以其分子数之比为5:5:4,氧原子数之比=5×2:5×1:4×1=10:5:4,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5:5:4,‎ 故答案为:5:5:4;10:5:4;5:5:4;‎ ‎(2)1.7gNH3的物质的量为1.7g÷17g⋅mol−1=0.1 mol,硫化氢与氨气含有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2n(H2S)=3n(NH3),故n(H2S)=0.1mol×3÷2=0.15 mol,则标准状况下0.15mol H2S的体积为0.15mol×22.4L⋅mol−1=3.36 L,故答案为:2.24;3.36;‎ ‎(3)在标准状况下,1.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 mL,其物质的量为0.448L÷22.4L⋅mol−1=0.02 mol,摩尔质量为1.28g÷0.02mol=64g⋅mol−1,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16×2=32,‎ 故答案为:64 g⋅mol−1;32。‎ ‎21.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 A、B 两室,向 A 中充入一定量 ‎ H2、O2 的混合气体,向 B 中充入 1 mol 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1)A 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所含分子总数约______。‎ ‎(2)实验测得 A 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34 g,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氦气密度的______倍。‎ ‎(3)若将 A 室 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原温度后,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______刻度,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__。‎ ‎【答案】(1). 2mol (2). 1.204×1024 (3). 4.25 (4). 2 (5). 1:2‎ ‎【解析】‎ ‎【分析】(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气体之比;根据N=nNA计算分子数目;‎ ‎(2)计算A室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3)根据总质量、总物质的量列方程计算氢气与氧气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计算反应后剩余气体物质的量,恢复原温度后最终两室中压强相等,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可以确定活塞停留的位置;B室中空气物质的量不变、温度不变,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与反应前后体积成反比。‎ ‎【详解】(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1mol空气占容器总体积的1/3,空气和H2、O2 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则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含分子总数约为2×6.02×1023=1.204×1024,故答案为:2mol;1.204×1024;‎ ‎(2)设H2的物质的量为x,O2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关系式:x+y=2,2x+32y=34,解联立方程得,x= 1mol、y=1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1/2+32×1/2=17,由同温同压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可知,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氦气密度的17/4=4.25倍, 故答案为:4.25;‎ ‎(3) 若将 A 室 H2、O2‎ 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由方程式可知氧气有谁剩余,剩余氧气为1mol-1mol×1/2=0.5mol,恢复原温度后最终两室中压强相等,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A、B两室的体积之比为0.5mol:1mol=1:2,则活塞停留在2刻度处;A室中空气物质的量不变、温度不变,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与反应前后体积成反比,则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2:4=1:2,故答案为: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