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1-07-06 发布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案 ‎(建议1课时完成)‎ ‎[课程目标] ‎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初步学习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2.了解金属钠和非金属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练习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通过实验探究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 [要点精析]‎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1、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观察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各种变化等,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用耳朵听声音,用触觉去感受温度、硬度、弹性、韧性等等,还包括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3)应用观察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实例: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固态 银白色 硬度小,密度低 观察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分析(或结论)‎ ‎①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小于水 ‎②金属钠迅速融化成球状 钠的熔点低,反应剧烈并放热 ‎③球状的金属钠四处游动并发出咝咝响声 反应放出气体,反应剧烈 ‎④球状的钠消失,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溶液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⑤将收集的气体点燃,发出“噗”声或有轻微的爆鸣声 有可燃性气体生产 通过实验及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证明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Na +2H2O ====2NaOH + H2↑ ‎ ‎2、实验法 ‎(1)含义: 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4‎ ‎ ‎ 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应用实验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实例: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 迅速失去金属光泽变为灰白色 钠非常活泼,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 ‎4Na + O2 = 2Na2O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石棉网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和生成产物也不同 ‎2Na + O2 = 2Na2O2‎ ‎3、分类法 ‎(1)含义: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因素,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或者根据某物质的类别和该类物质的通性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2)分类依据:通常为组成、结构、某种性质、用途等,以何种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关键是看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 例1:下列物质:金属铁、金属锌、木炭、CuO、CaCO3、H2SO4、NaOH、Ba(OH)2、NaCl、CuSO4 有人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了分类如下,请在适当的位置指出他分类的依据 分 类 依 据 分 类 ‎①‎ 类别一:金属铁、金属锌、木炭 类别二:CuO、CaCO3、H2SO4、NaOH、Ba(OH)2、NaCl、CuSO4‎ ‎②‎ 类别一:金属铁、金属锌、‎ 类别二:木炭 类别三:CuO 类别四:H2SO4‎ 类别五:NaOH、Ba(OH)2 ‎ 类别六:CaCO3、NaCl、CuSO4‎ ‎③‎ 类别一:金属铁、金属锌、木炭、CuO、CaCO3‎ 类别二:H2SO4、NaOH、Ba(OH)2、NaCl、CuSO4‎ 解析:第一种情况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元素组成,将题给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第二种情况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题给物质分成了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第三种情况分类的依据是水溶性,将题给物质分成了溶与不溶两类。‎ ‎4、比较法 ‎(1)含义: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质的组成、结构或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或性质等进行归纳和概括 ‎(2)应用分类法和比较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实例: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性质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物理性质 不透明、银白色,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 金属钠与铁相比,密度小,硬度小,熔点、沸点低 4‎ ‎ ‎ 化学性质 ‎①都能与非金属反应②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H2③都能与盐反应 反应时需要的条件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通常条件下,钠与水剧烈反应,而铁不反应 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 1、基本程序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第二、根据观察结果,预测物质的组成、类别等,并进一步预测性质;‎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判断预测是否正确,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2、实例:研究氯气的性质的程序 第一步:观察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是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将收集满一试管的氯气插入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到:试管内液体的液面缓慢升高,气体的颜色逐渐便浅,取出试管内液体观察呈浅黄绿色 第二步:预测氯气的性质。氯气是活泼非金属,则可与金属、非金属反应 第三步:通过实验论证氯气的化学性质 ‎1.铁丝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溶于水后形成黄色溶液 ‎2. 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 ‎3. 铜丝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后形成蓝绿色溶液 探究氯气的特性——氯气与水反应 ‎1.观察氯水,呈浅黄绿色的液体 ‎2.将氯水滴到pH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3.将石蕊溶液滴到氯水中,氯水先变红后褪色 ‎4.将一段镁条放入氯水中,镁条表面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5.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5.将氯气分别通入到装有干燥红纸条、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中,干燥红纸条不褪色,而湿润的红纸条变为白色 第四步: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 氯气是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可溶于水形成浅黄绿色的氯水 ‎ 氯气的化学性质:‎ ‎2Fe+3Cl2 2FeCl3 Cu+Cl2 CuCl2‎ Cl2 +H2 2HCl Cl2+H2O=HCl+HClO 根据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推论氯气是能与碱溶液反应 4‎ ‎ ‎ ‎ 氯气 + 碱溶液 → 金属氯化物 + 次氯酸盐 + 水 ‎ Cl2+2NaOH=NaCl+NaClO+H2O(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时尾气的吸收和工业制取漂白剂)‎ ‎2Cl2+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应用于工业制取漂白粉)‎ 总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应该是:‎ 观察物理性质 → 预测化学性质 → 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 →分析现象并解释 → 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 → 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三、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 ‎ 1、关于模型:‎ ‎①模型的定义: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 ‎②模型的分类: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 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经常用到的球棍模型就是一种物体模型,而在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各种模型则属于思维模型。‎ ‎ 2、关于假说:‎ 假说的定义: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假说提出后需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