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7 MB
- 2021-07-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四
综合实验探究
考点一 评价型实验题
考点三
“
猜想、验证
”
型实验题
考点二 定量测定型实验题
考点四 高考实验的新宠
——
有机制备实验
评价型实验题
考点一
核心精讲
1
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
1.
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2.
常见的净化装置
——
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3.
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4.
常见的量气装置
——
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
5.
有毒气体的处理装置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
仪器连接
”
评价型
1.(2015·
全国卷
Ⅰ
,
26)
草酸
(
乙二酸
)
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
K
1
=
5.4
×
10
-
2
,
K
2
=
5.4
×
10
-
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
(H
2
C
2
O
4
·2H
2
O)
无
色,熔点为
101
℃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
170
℃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
2
1
2
3
4
(1)
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
C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_____
。装置
B
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2
冷凝
(
水蒸气、草酸
等
)
,防止草酸进入装置
C
反应生成沉淀,干扰
CO
2
的检验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
CO
2
气体生成,若有
CO
2
气体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
B
中冰水的作用是降低温度,使生成的水和草酸
(
题给信息:受热脱水、升华
)
冷凝。若草酸进入装置
C
,会生成草酸钙沉淀,干扰
CO
2
检验。
1
2
1
2
3
4
(2)
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
CO
,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
A
、
B
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
(
可以重复选用
)
进行实验。
1
2
1
2
3
4
①
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
、
B
、
____________
______
。装置
H
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
。
F
、
D
、
G
、
H
、
D
、
I
CuO(
氧化铜
)
答案
1
2
1
2
3
4
②
能证明
D
中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
CO
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前面
D
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H
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其后的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检验
CO
可通过检验
CO
还原黑色的
CuO
生成的
CO
2
进行。因为分解产物中有
CO
2
,所以要先除去
CO
2
,可用浓
NaOH
溶液吸收
CO
2
,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O
2
是否除尽,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CO
,然后通过加热的
CuO
,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
CO
2
气体,没有反应掉的
CO
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前面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H
中黑色的
CuO
变红色,后面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
CO
。
1
2
1
2
3
4
(3)
设计实验证明:
①
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向盛有少量
NaHCO
3
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解析
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以利用溶液中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将草酸与
NaHCO
3
溶液混合,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②
草酸为二元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
2
倍
解析
证明草酸是二元酸,可以利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若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
2
倍,即可证明草酸是二元酸。
2.(2017·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调
)
一氯化碘
(
沸点
97.4
℃
)
,是一种红棕色易挥发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一氯化碘。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组同学拟利用干燥、
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
一氯化碘,其装置如下:
(
已知碘与氯气的反应为放
热反应
)
1
2
1
2
3
4
①
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A
→
_____________
;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E→B→D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
A
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
HCl
气体和水蒸气,先用饱和食盐水
(C)
除
HCl
气体,再用浓硫酸
(E)
干燥,将干燥的氯气通入
B
中与碘反应,制备
ICl
,而
ICl
易挥发,所以
B
应放在冷水中,最后用氢氧化钠
(D)
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结合问题分析解答。
1
2
1
2
3
4
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
A
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
HCl
气体和水蒸气,因此需要先用饱和食盐水
(C)
除
HCl
气体,再用浓硫酸
(E)
干燥氯气,将干燥的氯气通入
B
中与碘反应,制备
ICl
。由于
ICl
易挥发,所以
B
应放在冷水中。又因为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最后用氢氧化钠
(D)
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则
①
装置顺序:
A
→
C
→
E
→
B
→
D
,
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
2
+
4H
+
+
2Cl
-
Mn
2
+
+
Cl
2
↑
+
2H
2
O
;
1
2
1
2
3
4
②
B
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
___________
,
D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防止
ICl
挥发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ICl
易挥发,所以
B
应放在冷水中,用氢氧化钠
(D)
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③
将
B
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提纯可得到较纯净的
ICl
,则提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
。
蒸馏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已知:一氯化碘沸点
97.4
℃
,则
B
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蒸馏,收集
97.4
℃
的馏分可得到较纯净的
ICl
。
(2)
乙组同学采用的是最新报道的制一氯化碘的方法。即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
50
℃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3I
2
+
6HCl
+
NaClO
3
6ICl
+
NaCl
+
3H
2
O
解析
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
50
℃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碘元素总共升
2
价,氯元素总共降
6
价,化合价升降应相等,则碘单质应配
3
,再由原子守恒可得
3I
2
+
6HCl
+
NaClO
3
6ICl
+
NaCl
+
3H
2
O
。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3)
设计实验证明:
①
ICl
的氧化性比
I
2
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用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
变蓝
解析
根据氧化性强的物质制氧化性弱的物质,可用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即证明
ICl
的氧化性比
I
2
强;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②
ICl
与乙烯作用发生加成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ICl
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
解析
一氯化碘是一种红棕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则颜色褪去,即在
ICl
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说明
ICl
与乙烯作用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题组二
“
反应原理
”
评价型
3.(2017·
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检
)
据报道:研究人员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主要成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
NO
2
与
SO
2
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某实验小组对
NO
2
和
SO
2
的反应进行探究。
1
2
1
2
3
4
(1)SO
2
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中的
________(
填字母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或
C )
Na
2
SO
3
+
H
2
SO
4
(
浓
)
==
=Na
2
SO
4
+
SO
2
↑
+
H
2
O[
或
Cu
+
2H
2
SO
4
(
浓
)
CuSO
4
+
SO
2
↑
+
2H
2
O]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制取二氧化硫可选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在常温下制取,选择仪器
A
,圆底烧瓶中盛放
Na
2
SO
3
固体,分液漏斗中盛放浓硫酸,滴入烧瓶中发生反应:
Na
2
SO
3
+
H
2
SO
4
(
浓
)===Na
2
SO
4
+
SO
2
↑
+
H
2
O
;也可用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制取,选择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
+
2H
2
SO
4
(
浓
)
CuSO
4
+
SO
2
↑
+
2H
2
O
。
1
2
1
2
3
4
(2)
按
D
图所示进行实验。
①
实验时往集气瓶中通入等体积的
SO
2
和
NO
2
,观察到集气瓶中有白烟产生,通入的
NO
2
气体颜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
。如果集气瓶中有少量水,则可能观察不到白烟,其原因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O
2
+
NO
2
==
=SO
3
+
NO
生成
的
SO
3
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实验时往集气瓶中通入等体积的
SO
2
和
NO
2
,观察到集气瓶中有白烟产生,生成三氧化硫,反应方程式:
SO
2
+
NO
2
===SO
3
+
NO
,如果集气瓶中有少量水,则三氧化硫和水反应
SO
3
+
H
2
O===H
2
SO
4
,观察不到白烟;
1
2
1
2
3
4
②
请指出
D
图装置设计的不合理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会导致环境
污染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为大气污染物,
D
图装置为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反应的装置,缺少尾气处理,所以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没有进行尾气处理,会导致环境污染。
(3)
硫酸铵是我国
PM2.5
雾霾的主要成分,收集一定量的雾霾固体进行验证: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定量的雾霾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把溶液分成两份
一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雾霾固体中含有
另一份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雾霾固体中含有
。综合上面实验,说明雾霾固体颗粒中含有
(NH
4
)
2
SO
4
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
入
BaCl
2
溶液
加入适量的
NaOH
浓溶
液并加热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解析
在检验
时,加入氯化钡之前要先加盐酸排除
的干扰。即先加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
;检验某溶液中含有
的操作方法: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气体,试纸由红变蓝。
1
2
1
2
3
4
4.(2017·
全国卷
Ⅲ
,
26)
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
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样品中没有
Fe
3
+
Fe
2
+
易被氧气氧化为
Fe
3
+
解析
绿矾溶于水电离出
Fe
2
+
,滴加
KSCN
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没有
Fe
3
+
,通入空气之后,空气中的氧气把
Fe
2
+
氧化为
Fe
3
+
,
Fe
3
+
与
KSCN
反应而使溶液显红色,说明
Fe
2
+
易被氧气氧化为
Fe
3
+
。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2)
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
(
带两端开关
K
1
和
K
2
)(
设为装置
A)
称重,记为
m
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
A
称重,记为
m
2
g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
仪器
B
的名称是
________
。
干燥管
解析
仪器
B
的名称是干燥管;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②
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
A
恒重,记为
m
3
g
。
a.
点燃酒精灯,加热
b.
熄灭酒精灯
c.
关闭
K
1
和
K
2
d.
打开
K
1
和
K
2
,缓缓通入
N
2
e.
称量
A f.
冷却到室温
d
、
a
、
b
、
f
、
c
、
e
解析
实验时先打开
K
1
和
K
2
,缓慢通入
N
2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绿矾中的
Fe
2
+
氧化为
Fe
3
+
,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使绿矾中的结晶水变为水蒸气并被
N
2
排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将石英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后关闭
K
1
和
K
2
,防止空气进入石英玻璃管中,最后称量
A
;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③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x
=
___________(
列式表示
)
。若实验时按
a
、
d
次序操作,则使
x
________(
填
“
偏大
”“
偏小
”
或
“
无影响
”
)
。
偏小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1
2
1
2
3
4
(3)
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
(2)
中已恒重的装置
A
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
K
1
和
K
2
,缓缓通入
N
2
,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1
2
1
2
3
4
①
C
、
D
中的溶液依次为
________(
填标号
)
。
C
、
D
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品红
b.NaOH
c.BaCl
2
d.Ba(NO
3
)
2
e.
浓
H
2
SO
4
c
、
a
生成白色沉淀、褪色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解析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的红色粉末为
Fe
2
O
3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必然有
SO
2
产生,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还会生成
SO
3
,检验的试剂应选择品红溶液、
BaCl
2
溶液,不能选择
Ba(NO
3
)
2
溶液,因为
SO
2
会与
Ba(NO
3
)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干扰
SO
3
的检验,由于
SO
3
可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应先检验
SO
3
,再利用
SO
2
能使品红褪色的原理检验
SO
2
;
1
2
1
2
3
4
②
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
SO
3
↑
答案
解析
1
2
1
2
3
4
定量测定型实验题
考点二
核心精讲
1
常见的定量测定型实验题包括混合物成分的测定、物质纯度的测定以及化学式的确定等。该类试题常涉及物质的称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或问题解答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气体体积的测量
(1)
量气装置的改进
(2)
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
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②
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
“
压强差
”
,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
(
Ⅰ
)(
Ⅳ
)
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2.
测定实验中要有消除干扰气体的意识
如用
“
惰性
”
气体将干扰气体排出,或用溶液吸收干扰气体等。
3.
测定实验中要有被测量气体全部被测量的意识
如采取反应结束后继续向装置中通入
“
惰性
”
气体以使被测量气体全部被吸收剂吸收的方法。
4.
测定实验中要有
“
数据
”
的采集处理意识
实验数据的采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一般来讲,固体试剂称质量,而液体试剂和气体试剂则测量体积。
(1)
称量固体质量时,中学一般用托盘天平,可估读到
0.1 g
,精确度要求高的实验中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可精确到
0.000 1 g
。
(2)
测量液体体积时,一般实验中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可估读到
0.1 mL
,准确度要求高的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中选用滴定管
(
酸式或碱式
)
,可估读到
0.01 mL
。容量瓶作为精密的定容仪器,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不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3)
气体除了量取外,还可以称量。称气体的质量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称反应装置在放出气体前后的质量减小值;另一种方法是称吸收装置前后的质量增大值。
(4)
用
pH
试纸
(
测得整数值
)
或
pH
计
(
精确到
0.01)
直接测出溶液的
pH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
H
+
或
OH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实验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离子完全沉淀、气体完全被吸收等,必要时可以进行平行实验,重复测定,然后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如中和滴定实验中测量酸或碱的体积要平行做
2
~
3
次滴定,取体积的平均值求算未知溶液的浓度,但对于
“
离群
”
数据
(
指与其他数据有很大差异的数据
)
要舍弃,因为数据
“
离群
”
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
1.(2017·
全国卷
Ⅰ
,
26)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
NH
3
+
H
3
BO
3
==
=NH
3
·H
3
BO
3
;
NH
3
·H
3
BO
3
+
HCl
==
=NH
4
Cl
+
H
3
BO
3
。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滴定实验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1
2
3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
避免
b
中压强过大
解析
a
管作用是平衡气压,防止
b
中压强过大。
答案
解析
1
2
3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
__________
。
f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
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解析
碎瓷片可防止液体加热时暴沸。
f
为直形冷凝管。
答案
解析
1
2
3
(3)
清洗仪器:
g
中加蒸馏水:打开
k
1
,关闭
k
2
、
k
3
,加热
b
,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
k
1
,
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
c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打开
k
2
放掉水,重复操作
2
~
3
次。
c
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
成负压
解析
停止加热,管路中气体温度下降,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形成负压,
g
中蒸馏水倒吸入
c
中。
答案
解析
1
2
3
(4)
仪器清洗后,
g
中加入硼酸
(H
3
BO
3
)
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
d
注入
e
,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
d
,关闭
k
3
,
d
中保留少量水,打开
k
1
,加热
b
,使水蒸气进入
e
。
①
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液封,防
止氨气逸出
解析
d
中保留少量水,起液封作用,防止有
NH
3
逸出。
答案
解析
1
2
3
②
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
。
保温
使氨完全蒸出
解析
e
中
与
OH
-
加热反应放出
NH
3
。因为加热水蒸气充满管路,双层玻璃瓶中也充满水蒸气,起保温作用,有利于
NH
3
完全逸出。
答案
解析
1
2
3
(5)
取某甘氨酸
(C
2
H
5
NO
2
)
样品
m
克进行测定,滴定
g
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
c
mol·L
-
1
的盐酸
V
mL
,则样品中
氮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样品的纯
度
≤
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1
2
3
题组二 装置变化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2.
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
156
~
157
℃
。青蒿素是有效的抗疟药。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
1
2
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对青蒿进行干燥剪碎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增大青蒿素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
蒿素的浸取率
解析
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和增大青蒿素的浸取率,可以对青蒿进行干燥剪碎以增大青蒿素与乙醚的接触面积。
答案
解析
1
2
3
(2)
操作
Ⅰ
的名称是
______
,操作
Ⅱ
名称是
______
。
过滤
蒸馏
解析
根据流程图,经过操作
Ⅰ
得到了残渣,故操作
Ⅰ
为过滤;乙醚和青蒿素是互溶的液体,可以通过蒸馏分离。
答案
解析
1
2
3
(3)
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的分子式,将
28.2 g
青蒿素放在硬质玻璃管
C
中充分燃烧:
①
装置
E
中盛放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
,装置
F
中盛放的物质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无水
CaCl
2
或
P
2
O
5
碱石灰
(
或其他合理答案
)
答案
解析
1
2
3
解析
实验测定青蒿素的分子式,需要测定其中的碳、氢、氧的含量,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需要测定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因此装置
E
中盛放无水
CaCl
2
或
P
2
O
5
吸收生成的水,装置
F
中盛放碱石灰固体,吸收二氧化碳。
1
2
3
②
该实验装置可能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除去装置左侧通入的空气中的
CO
2
和水蒸气,在装置
F
后加一个防止空气中的
CO
2
和水蒸气进入
F
的装置
解析
装置左右两侧都可能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造成误差,改进方法是除去装置左侧通入的空气中的
CO
2
和水蒸气,在装置
F
后加入一个防止空气中的
CO
2
和水蒸气进入
F
的装置。
答案
解析
1
2
3
③
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
装置
实验前
/g
实验后
/g
E
22.6
42.4
F
80.2
146.2
青蒿素的最简式是
________
。
C
15
H
22
O
5
答案
解析
1
2
3
1
2
3
(4)
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
NaOH
、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
________(
填字母
)
具有相似的性质。
A.
乙醇
B.
乙酸
C.
乙酸乙酯
D.
葡萄糖
√
解析
A
项,乙醇易溶于水,错误;
B
项,乙酸易溶于水,错误;
C
项,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入含有
NaOH
、酚酞的水溶液后水解生成乙酸,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正确;
D
项,葡萄糖易溶于水,错误,故选
C
。
答案
解析
1
2
3
解析
发生的反应即锌和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Zn
+
H
2
SO
4
===
ZnSO
4
+
H
2
↑
。
3.(2017·
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
1
月质量检测
)
现有如下药品和装置:
m
g
锌片、铁片、稀硫酸、水,设计一个实验,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
实验是在通常状况下进行的
)
。请完成下列实验: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Zn
+
H
2
SO
4
==
=ZnSO
4
+
H
2
↑
答案
解析
1
2
3
(2)
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
填接口字母
)________
。
BDCE
解析
将稀硫酸与锌片在
②
中充分反应,产生的氢气从
B
通入
D
,通过
C
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入量筒中,通过测量排出的水的量来得知产生氢气的量,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BDCE
。
答案
解析
1
2
3
(3)
取
W
g
纯铁片与稀硫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
V
1
mL
,该步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测定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
(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解析
由于不是标准状况下,则需要测定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即实验目的是测定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
答案
解析
1
2
3
(4)
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
_________
。
A.
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
上下移动量筒
④
,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
上下移动量筒
⑤
,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D.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
答案
解析
√
√
1
2
3
解析
要准确测量气体体积必须保持量筒内外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等,因此在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之前,应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再调节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所以合理的为
ABD
。
1
2
3
(5)
m
g
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
V
2
mL
,则
Zn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
_______ (
用上述字母表示
)
。
答案
解析
1
2
3
(6)
假设锌片中含不与酸反应的杂质,实验测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比真实值
(
填
“
偏大
”“
偏小
”
或
“
不变
”
,下同
)________
;实验结束时,仰视量筒读数,测得值
______
。
偏大
偏大
解析
假如锌片含不与酸反应的杂质,则测得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V
2
偏小,则测量值偏高;实验结束时,仰视量筒读数,
V
2
读数偏小,测得值偏高。
答案
解析
1
2
3
“
猜想、验证
”
型实验题
考点三
核心精讲
1
假设验证型实验题在高考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假设
(
猜想部分
)
,另一部分是针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
实验设计部分
)
。在实验设计部分往往会提供所能选用的仪器和试剂,这样就限定了实验设计的方向。该类题规律性较强,需要注意设计实验部分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的规范性。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
物质成分
”
猜想型
1.(2017·
枣庄市高三
“
二调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
提出假设
①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CO
2
。
②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CO
。
③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
。
1
2
CO
2
、
CO
的混合物
答案
解析
解析
①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CO
2
;
②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CO
;
③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2
(2)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1
2
(3)
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
(NaNO
2
)
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4)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
按上图连接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称取
3.20 g
氧化铁与
2.00 g
炭粉混合均匀,放入
48.48 g
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
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
停止通入
N
2
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
52.4 g
。
⑤
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
2.00 g
。
步骤
②④
中都分别通入
N
2
,其作用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
②
中是为了排尽空气;步骤
④
是为了赶出所有的
CO
2
,确保完全吸收
答案
解析
1
2
解析
步骤
②④
中都分别通入
N
2
,其作用分别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
1
2
(5)
数据处理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解析
生成气体的质量:
3.20 g
+
2.00 g
+
48.48 g
-
52.4 g
=
1.28 g
,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
Ca(OH)
2
+
CO
2
===CaCO
3
↓
+
H
2
O
44 100
x
2.00 g
1
2
(6)
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
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
Ba(OH)
2
溶液,其理由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Ba(OH)
2
溶解度大,浓度大,使
CO
2
被吸收的更完全,
M
(BaCO
3
)>
M
(CaCO
3
)
,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解析
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
Ba(OH)
2
溶液,其理由是氢氧化钡易溶于水,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
解析
1
2
②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尾气出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
(
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
解析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该对尾气进行处理,方法是点燃或收集尾气。
答案
解析
1
2
解析
黑色固体中有
Ag
和
Fe
,加入过量稀盐酸,铁粉会全部溶解,若仍有黑色固体剩余,则为银;
题组二
“
反应原理
”
猜想型
2.(2017·
北京理综,
28)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
“
Fe
+
2Ag
+
===Fe
2
+
+
2Ag
”
的实验中检测到
Fe
3
+
,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
0.05 mol·L
-
1
硝酸银溶液
(pH
≈
2)
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
检验产物
①
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填操作和现象
)
,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黑色固体部分溶解
(
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
答案
解析
1
2
②
取上层清液,滴加
K
3
[Fe(CN)
6
]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______
。
Fe
2
+
解析
本题是
Fe
2
+
的检验,加入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
Fe
2
+
。
答案
解析
1
2
(2)
针对
“
溶液呈黄色
”
,甲认为溶液中有
Fe
3
+
,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
3
+
,乙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
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2Fe
3
+
+
Fe
==
=3Fe
2
+
序号
取样时间
/min
现象
ⅰ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ⅱ
30
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 min
时加深
ⅲ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0 min
时变浅
(
资料:
Ag
+
与
SCN
-
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答案
解析
解析
铁粉过量时会与
Fe
3
+
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2Fe
3
+
+
Fe===3Fe
2
+
;
1
2
②
对
Fe
3
+
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
: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Fe
3
+
;
假设
b
:空气中存在
O
2
,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可能产生
Fe
3
+
;
假设
c
:酸性溶液中
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
3
+
;
假设
d
: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
+
,可产生
Fe
3
+
。
4Fe
2
+
+
O
2
+
4H
+
==
=4Fe
3
+
+
2H
2
O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随时间变长,白色沉淀减少,红色
加深
答案
解析
1
2
解析
当空气中的
O
2
存在时,
Fe
2
+
会与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答案为
4Fe
2
+
+
O
2
+
4H
+
==
=4Fe
3
+
+
2H
2
O
,当溶液中存在
Ag
+
时,
Ag
+
与
SCN
-
会发生反应
Ag
+
+
SCN
-
==
=AgSCN
↓
,故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
Fe
3
+
,
1
2
③
下列实验
Ⅰ
可证实假设
a
、
b
、
c
不是产生
Fe
3
+
的主要原因。实验
Ⅱ
可证实假设
d
成立。
实验
Ⅰ
:向硝酸酸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pH
≈
2)
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
3 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
30 min
后溶液几乎无色。
0.017 mol·L
-
1
Fe(NO
3
)
3
溶液
答案
解析
1
2
解析
实验
Ⅰ
要证实假设
a
、
b
、
c
不是产生
Fe
3
+
的原因,需要发生反应
2Fe
3
+
+
Fe===3Fe
2
+
,且存在
HNO
3
及
O
2
的条件下,证明溶液中不存在
Fe
3
+
即可,再考虑控制变量,
Ⅰ
中选用
c
( )
=
0.05 mol·L
-
1
的
Fe(NO
3
)
3
溶液,
1
2
实验
Ⅱ
: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及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Fe(NO
3
)
2
溶液和
KSCN
溶液
如图连接装置,电流计指针偏转,左烧杯中溶液变红色,右烧杯中银棒出现黑色固体
答案
解析
1
2
解析
实验
Ⅱ
需要将反应
Ag
+
+
Fe
2
+
Fe
3
+
+
Ag
设计成原电池,右烧杯反应:
Ag
+
+
e
-
===Ag
,左烧杯反应:
Fe
2
+
-
e
-
===Fe
3
+
,所以甲溶液选
Fe(NO
3
)
2
溶液和
KSCN
溶液;必须涉及左、右烧杯的现象。
1
2
(3)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
ⅰ
~
ⅲ
中
Fe
3
+
浓度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溶液中存在如下两个平衡:
①
Ag
+
+
Fe
2
+
Fe
3
+
+
Ag
,
②
Fe
3
+
+
3SCN
-
Fe(SCN)
3
,随着反应
①
的进行,
c
(Fe
3
+
)
增大,平衡
②
正移,溶液红色加深,随后发生反应
2Fe
3
+
+
Fe===3Fe
2
+
,
c
(Fe
3
+
)
减少,平衡
②
逆移,溶液红色变浅
答案
解析
1
2
解析
ⅰ
中溶液呈红色,且烧杯中有黑色固体,说明发生反应
①
Ag
+
+
Fe
2
+
Fe
3
+
+
Ag
、
②
Fe
3
+
+
3SCN
-
Fe(SCN)
3
;
ⅱ
中反应
①
正向进行,
c
(Fe
3
+
)
增大,
c
(Ag
+
)
减小,平衡
②
正移,红色加深;
ⅲ
中由于铁粉过量,
2Fe
3
+
+
Fe===3Fe
2
+
,
120 min
后
c
(Fe
3
+
)
减小,
②
逆移,溶液红色变浅。
1
2
高考实验的新宠
——
有机制备实验
考点四
核心精讲
1
“
有机实验
”
在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涉及有机物的制备、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实验探究等。常常考查蒸馏和分液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问题。
(1)
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方法
适用条件
实例
说明
萃取
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分离
CCl
4
和水等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蒸馏
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的液体,沸点相差较大
分离酒精和水
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
蒸馏装置
题组集训
2
1.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1
2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g·cm
-
3
)
沸点
/
℃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 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 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 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
A
中加入
4.4 g
异戊醇、
6.0 g
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
~
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
,回流
50 min
。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
MgSO
4
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
MgSO
4
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140
~
143
℃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3.9 g
。
1
2
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
B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
球形冷凝管
解析
仪器
B
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答案
解析
1
2
(2)
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
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解析
第一次水洗,主要洗去大部分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除掉
NaHCO
3
杂质。
答案
解析
1
2
(3)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________(
填字母
)
。
a.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
答案
解析
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层上方。分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解析
1
2
(4)
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解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能够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答案
解析
1
2
(5)
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
MgSO
4
的目的是
_______
。
干燥
解析
加入无水
MgSO
4
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分。
解析
蒸馏操作中,需要测定馏分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和
c
中温度计位置均正确,但
c
中的冷凝装置为球形冷凝管,它一般用作反应装置,主要用于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故只有
b
项正确。
(6)
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
。
√
答案
解析
1
2
(7)
本实验的产率是
________(
填标号
)
。
a.30% b.40% c.60% d.90%
√
答案
解析
1
2
(8)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
℃
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
____(
填
“
高
”
或
“
低
”
)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解析
异戊醇的沸点为
131
℃
,蒸馏时,若从
130
℃
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
答案
解析
1
2
2.
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
6
H
12
O
6
(
葡萄糖
)
+
Br
2
+
H
2
O
―
→
C
6
H
12
O
7
(
葡萄糖酸
)
+
2HBr
2C
6
H
12
O
7
+
CaCO
3
―
→
Ca(C
6
H
11
O
7
)
2
(
葡萄糖酸钙
)
+
H
2
O
+
CO
2
↑
1
2
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名称
葡萄糖酸钙
葡萄糖酸
溴化钙
氯化钙
水中的溶解性
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可溶
易溶
易溶
乙醇中的溶解性
微溶
微溶
可溶
可溶
1
2
1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第
①
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的是
________
。
√
答案
1
2
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他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________
。
A.
新制
Cu(OH)
2
悬浊液
B.
酸性
KMnO
4
溶液
C.O
2
/
葡萄糖氧化酶
D.[Ag(NH
3
)
2
]OH
溶液
√
答案
解析
1
2
解析
由实验流程
①
可知,第
①
步操作在
55
℃
时进行,温度低于
100
℃
,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温度计应测量水浴的温度,故选择装置
B
。
选择
C
项,氧化效果好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若选择
A
、
B
、
D
项,会引入新的杂质,给后续除杂带来困难。另外,酸性
KMnO
4
溶液不仅能将
—CHO
氧化成
—COOH
,也能氧化
—OH
,会降低葡萄糖酸的产率。
1
2
(2)
第
②
步充分反应后
CaCO
3
固体需有剩余,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不宜用
CaCl
2
替代
CaCO
3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高葡萄糖酸的转
化率,便于后续分离
氯化钙难以与葡萄糖酸直接反应得到葡萄糖酸钙
解析
加入
CaCO
3
,发生的反应有
2HBr
+
CaCO
3
===CaBr
2
+
H
2
O
+
CO
2
↑
和
2C
6
H
12
O
7
+
CaCO
3
―→
Ca(C
6
H
11
O
7
)
2
+
H
2
O
+
CO
2
↑
,若
CaCO
3
固体无剩余,则不能保证葡萄糖酸全部转化为葡萄糖酸钙。盐酸是强酸,因此氯化钙不能与葡萄糖酸反应生成葡萄糖酸钙。
答案
解析
1
2
(3)
第
③
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解析
因第
②
步中生成的葡萄糖酸钙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冷水中的溶解度,趁热过滤,可防止葡萄糖酸钙析出。
答案
解析
1
2
(4)
第
④
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可降低葡萄糖酸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
解析
第
③
步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杂质
CaBr
2
,
CaBr
2
可溶于乙醇,而葡萄糖酸钙微溶于乙醇,使大部分葡萄糖酸钙析出。
(5)
第
⑥
步中,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
________
。
A.
冷水
B.
热水
C.
乙醇
D.
乙醇-水混合溶液
√
答案
解析
葡萄糖酸钙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故可用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以除去残留的
CaBr
2
。
解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