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50 KB
  • 2021-07-06 发布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N:14,O:16,Fe:56,S:32,Cl:35.5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所指代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 柳絮飞时花满城 B. 朝如青丝暮成雪 C. 狐裘不暖锦衾薄 D. 春蚕到死丝方尽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主要成分纤维素; ‎ B. 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主要成分蛋白质;‎ C. 狐裘不暖锦衾薄,狐裘主要成分蛋白质;‎ D. 春蚕到死丝方尽,丝主要成分蛋白质。‎ 综上所述,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故选A。,‎ ‎2.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碘酒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水、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②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氢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Al2O3和SiO2都能溶于强碱,因此都是酸性氧化物 ‎⑤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A. ③④ B. ①⑤ C. ②⑤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氯、冰水、冰醋酸均为一种成分组成,均属于纯净物,故正①确;‎ ‎②氢氧化钡是由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氯化铵由氯离子和铵根离子构成,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氢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离子构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硫酸钡难溶于水,溶于水的硫酸钡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③错误;‎ ‎④Al2O3和SiO2都能溶于强碱生成盐和水,Al2O3还能溶于酸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故④错误;‎ ‎⑤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颗粒直径不同,故⑤错误;‎ ‎①②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注意化合物和纯净物、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强弱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注意氧化物的类别、胶体的本质特征判断是解题关键。‎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电子式: B. 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8025Br C. 1mol重水和1mol水中的中子数比2∶1 D. CO2的比例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次氯酸是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H—O—Cl,则电子式为,故A错误;‎ B项、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的质量数为80,原子符号为8025Br,故B正确;‎ C项、1mol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为10mol,1mol水含有的中子数为8mol,中子数比5∶4,故C错误;‎ D项、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比例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注意掌握电子式、原子符号、比例模型等常见的化学用语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是解答关键。‎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8 g CH2=CH2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6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己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常温常压下,23 g Na完全燃烧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D. 1 mol -OH(羟基)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28g乙烯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可知其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6NA,故A正确; B. 己烷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11.2 L己烷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B错误; C. 由得失电子守恒知,23 g Na完全燃烧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故C错误; D. 1 mol -OH(羟基)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的应用,主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体积应用,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注意标况下己烷为液体,题目难度不大。‎ ‎5.已知分子式为C12H12的物质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其苯环上的二溴代物有9种同分异构体,则A苯环上的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 A. 11种 B. 10种 C. 9种 D. 12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环上可取代的位置共有6种,苯环上的四溴代物可以看作苯环六溴代物其中2个溴原子被2个H原子取代,四溴代物与二溴代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由于二溴代物有9种同分异构体,故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也为9种,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数目的判断,注意换元法的利用,芳香烃的苯环上有多少种可被取代的氢原子,就有多少种取代产物,若有n个可被取代的氢原子,那么m个取代基(m<n)的取代产物与(n-m)个取代基的取代产物的种数相同。‎ ‎6.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是 A. 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 B. 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 C. 加入Al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中:NH4+、Na+、NO3−、SO42−‎ D. 常温下,pH=7的溶液:Cu2+、Fe3+、NO3−、SO42−‎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c(OH−)=1×10−12,表示溶液呈碱性,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含有Fe3+, Fe3+和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加入Al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若呈酸性,NO3-存在时不会产生氢气,若呈碱性,NH4+会和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故C错误;‎ D.Cu2+、Fe3+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常温时pH7,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点睛】离子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方能大量共存。‎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aSO3与稀HNO3反应:BaSO3+2H+=Ba2++SO2↑+H2O B. 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C. 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 D. Ca(OH)2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BaSO3与稀HNO3反应是要考虑硝酸的强氧化性,得到BaSO4沉淀,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故A错误;‎ B.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故B正确;‎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故C错误;‎ D.Ca(OH)2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CaCO3↓+2H2O+CO32-,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B。‎ ‎【点睛】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必须满足(1)符合客观实际,(2)满足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98 K时,2H2S(g)+SO2(g)===3S(s)+2H2O(l)能自发进行,则其ΔH>0‎ B. 氨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NH3·H2O)的值减小 C. 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一定相等 D. 25℃时Ka(HClO)=3.0×10−8,Ka(HCN)=4.9×10−10,若该温度下NaClO溶液与NaCN溶液的pH相同,则c(NaClO)>c(NaCN)‎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能自发进行,应满足∆H-T∆S<0,而该反应S0,当∆H>0时不能自发进行,当H0时低温可自发进行,该反应298K时能自发进行,故∆H<0,故A错误; ‎ B.氨水稀释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物质的量减少,物质的量增大,因为在同一溶液中,二者的浓度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所以该比值增大,故B错误;‎ C.阳极粗铜中含有铁、锌、金、铂等金属,阳极为Zn、Fe、Cu失电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Fe-2e-=Fe2+、Cu-2e-=Cu2+,阴极为Cu2+得电子还原成Cu,则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减少与阴极质量增加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25℃时, Ka(HClO)=3.0,Ka(HCNO)=4.9时,HClO溶液的酸性大于HCN,根据越弱越水解原理,该温度下NaClO溶液与NaCN溶液pH相同,c(NaClO)c(NaCN),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D。‎ ‎【点睛】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看H-T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只有当H-T小于零时才能自发进行。‎ ‎9.将3.48g四氧化三铁完全溶解在100mL 1mol/L硫酸中,然后加K2Cr2O7溶液25mL,恰好使溶液中Fe2+全部转为Fe3+,Cr2O72-全部转化为Cr3+,则K2Cr2O7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0.05mol/L B. 0.1mol/L C. 0.2mol/L D. 0.3mol/L ‎【答案】B ‎【解析】‎ ‎【分析】‎ Fe3O4可以表示为FeO·Fe2O3,其中+2价铁占,+3价铁占。‎ ‎【详解】3.48g四氧化三铁物质的量为==0.015mol,完全溶解在100mL ‎ 1mol/L硫酸后,溶液中含有Fe2+为0.015mol×3×=0.015mol,加入K2Cr2O7溶液25ml,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Cr2O72-全部转化成Cr3+,设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25×10-3L×cmol/L×2×(6-3)=0.015mol×1,解得:c=0.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涉及两步反应,利用方程式计算比较麻烦,抓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计算是解答关键。‎ ‎10.下列实验现象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针筒活塞右移,与反应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无关,无法据此判断反应是否放热,故A错误;‎ B项、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则铁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项、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为反应放热,故C正确;‎ D项、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反应开始后,气球慢慢胀大,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则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注意题判断反应是否放热的设计角度,根据现象得出温度、压强等变化是解答关键。‎ ‎11.下列有关化学符号表征正确的是( )‎ A. 电解法精炼铜,阴极电极反应:Cu2++2e-=Cu B. H2S在水溶液中的电离:H2S2H++S2-‎ C.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CO2 (g)+2H2O (g) ΔH=-890.3kJ·mol-1‎ D. 碳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2H2O2OH-+H2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A. 电解法精炼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 二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C. 燃烧热为常温常压下,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D. 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分步进行。‎ ‎【详解】A. 电解法精炼铜,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故A项正确;‎ B. H2S在水溶液中的主要电离方程式为H2SH++HS−,故B项错误;‎ C. 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 (g)+2O2 (g) ==CO2 (g)+2H2O (l) ΔH=-890.3 kJ·mol-1,常温下水的稳定状态为液态,故C项错误;‎ D. 碳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H2OOH-+HCO3-,故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的规范性,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本题的B选项,H2S 的电离方程式为:H2SH++HS−(第一步);②多元弱碱的电离过程则可一步写出:Fe(OH)3Fe3+ + 3OH−。同理,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也分步书写,其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如本题的CO32-的水解方程式为:CO32-+H2OOH-+HCO3-,而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反应中学阶段需一步写出,如Fe3++3H2O Fe(OH)3 + 3H+。‎ ‎12.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 ΔH>0,(A%为A平衡时百分含量)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详解】A项、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A错误;‎ B项、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A%减小,故B错误;‎ C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较少,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A%减小,故C正确;‎ D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较少,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平衡图象,注意分析方程式的特征来判断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3.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安全稳定、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工业上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铵和盐酸的方法制备,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电极接电源的负极,在b极区流出的Y溶液是稀盐酸 B. 二氧化氯发生器中排出的X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Cl和NaOH C. 电解过程中二氧化氯发生器中产生2.24L(标准状况)NH3,则b极产生0.6gH2‎ D. 电解池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H4+-6e-+4OH-+3Cl-=NCl3+4H2O ‎【答案】D ‎【解析】‎ A. 电解池右边产生氢气,则b电极接电源的负极,在b极区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氯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左边,盐酸变稀,则流出的Y溶液是稀盐酸,选项A正确;B、二氧化氯发生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Cl3+6NaClO2+3H2O=3NaCl+3NaOH+6ClO2+NH3↑,则排出的X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Cl和NaOH,选项B正确;C、电解过程中二氧化氯发生器中产生2.24L(标准状况)NH3,根据反应NCl3+6NaClO2+3H2O=3NaCl+3NaOH+6ClO2+NH3↑,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b极产生0.6gH2,选项C正确;D、电解池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H4+-6e-+4H2O +3Cl-=NCl3+4H+,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14.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AgCl的Ksp=1.8×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 B. 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 t℃时,Ag2CrO4的Ksp为1×10-8‎ D. t℃时,将0.01mol·L-1AgNO3溶液滴入20mL0.01mol·L-1KCl和0.01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 ‎【答案】C ‎【解析】‎ A、一定温度下溶度积是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所以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 的Ksp相等,故A正确;B、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仍为饱和溶液,点仍在曲线上,所以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故B正确;C、依据 图像曲线上的数据结合溶度积常数概念计算得到;曲线上的点是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的沉淀溶剂平衡为:Ag2CrO4(s)⇌2Ag+CrO42-;Ksp=c2(Ag+)c(CrO42-)=(10-3)2•10-5=10-11;故C错误;D、依据溶度积常数计算Ksp(CrO42-)=c2(Ag+)c(CrO42-)=1×10-9;Ksp(AgCl)=c(Ag+)c(Cl-)=1.8×10-10,以0.01mol/L AgNO3溶液滴定20mL0.01mol/L,KCl和0.01mol/L的K2CrO4的混合溶液,c(CrO42-)=0.01mol/L,得到c(Ag+)= =×10-4mol/L,0.01mol/L KCl溶液中,c(Cl-)=0.01mol/L;依据溶度积计算得到:c(Ag+)==1.8×10-8mol/L,所以先析出氯化银沉淀,故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某无色稀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Y是盐酸,所得到的关系图如图甲所示,则oa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溶液的,下同)是_____,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若Y是NaOH溶液,所得到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则X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假设X溶液中只含这几种离子,则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SiO32—、AlO2- (2). CO32- (3). 3H+ +Al(OH)3 =Al3+ +3H2O (4). Al3+ Mg2+ NH4+ Cl- (5). 2:1:4:12 (6). NH4++OH-═NH3•H2O ‎【解析】‎ ‎【分析】‎ 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含有Fe3+离子。‎ ‎(1)如果Y是盐酸,向溶液中加盐酸,先生成沉淀,当a-b段时,沉淀的量不变化,盐酸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气体,则溶液中不含镁离子、铝离子;当b-c段时沉淀的质量减少,部分沉淀和盐酸反应,部分沉淀和盐酸不反应,说明溶液中有硅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弱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能双水解,所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 ‎(2)若Y是氢氧化钠,向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当a-b段时,沉淀的量不变化,氢氧化钠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气体;当b-c段时沉淀的质量减少,部分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部分沉淀不反应,说明溶液中有铝根离子和镁离子,则溶液中不含硅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所以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 ‎【详解】(1)如果Y是盐酸,由图可知,向溶液中加盐酸,先生成沉淀后沉淀部分溶解,则溶液中可能含SiO32-、AlO2-,不含Al3+、Mg2+;ab段,沉淀的量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盐酸和碳酸根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CO32-+H+═HCO3-和HCO3-+H+═H2O+CO2↑;bc段,氢氧化铝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硅酸沉淀不反应,沉淀部分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 +Al(OH)3 =Al3+ +3H2O,故答案为:SiO32—、AlO2—;CO32-;3H+ +Al(OH)3 =Al3+ +3H2O;‎ ‎(2)若Y是氢氧化钠,由图可知,向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溶液中可能含Al3+、Mg2+或两者中的一种,由于弱碱阳离子和弱酸的阴离子会双水解而不能共存,即溶液中不含CO32-、SiO32-、AlO2-,由于溶液一定要保持电中性,故溶液中一定含Cl-;ab段,沉淀的量不变化,是氢氧化钠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气体:NH4++OH-═NH3•H2O,即溶液中含NH4+;bc段,沉淀的质量减少但没有完全溶解,即部分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部分沉淀不反应,说明溶液中有Al3+、Mg2+,bc段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则X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Al3+、Mg2+、NH4+、Cl-;由于溶液中有Al3+、Mg2+,oa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Al3+、Mg2+,ab段是氢氧化钠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溶液中有Al3+、Mg2+,即沉淀中含Al(OH)3和Mg(OH)2,故bc段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NH4+反应需要NaOH的体积是2V,由于Al(OH)3‎ 溶解时需要的NaOH的体积是V,则生成Al(OH)3需要的NaOH的体积是3V,而生成Mg(OH)2和Al(OH)3共消耗NaOH的体积为4V,则生成Mg(OH)2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V,则n(Al3+):n(Mg2+):n(NH4+)=2:1:4,根据溶液要呈电中性,即有:3n(Al3+)+2n(Mg2+)+n(NH4+)=n(Cl-),故n(Cl-)=12,即有:n(Al3+):n(Mg2+):n(NH4+):n(Cl-)=2:1:4:12,故答案为:Al3+、Mg2+、NH4+、Cl-;2:1:4:12;NH4++OH-═NH3•H2O。‎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根据溶液的颜色结合题给图象确定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再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微粒的量是解答关键。‎ ‎16.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制取复合氧化钴的流程如下:‎ ‎(1)用H2SO4溶解后过滤,得到的滤渣是____(填化学式)。将滤渣洗涤2~3次,再将洗液与滤液合并的目的是____。‎ ‎(2)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已知:铁氰化钾的化学式为K3[Fe(CN)6];亚铁氰化钾的化学式为K4[Fe(CN)6]。‎ ‎3Fe2++2[Fe(CN)6]3− =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3[Fe(CN)6]4− = Fe4[Fe(CN)6]3↓(蓝色沉淀)‎ 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____。(仅供选择的试剂:铁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粉、KSCN溶液)‎ ‎(4)向氧化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使之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5)已知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向碱式碳酸钴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 ‎【答案】 (1). SiO2 (2). 提高钴元素的利用率(或其他合理答案) (3). 6Fe2++6H++ClO3- 6Fe3++Cl-+3H2O (4).‎ ‎ 取少许氧化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说明Fe2+已全部被氧化 (5). 6Fe3++4SO42-+6H2O+2Na++6CO32- =Na2Fe6(SO4)4(OH)12↓+6CO2↑ (6). 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解析】‎ ‎【分析】‎ ‎(1)含钴废催化剂中含有的Fe、Co均可溶于硫酸,而SiO2不溶,洗涤滤渣的洗涤液中含有钴的化合物;‎ ‎(2)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ClO3-被还原为Cl-;‎ ‎(3)欲判断Fe2+是否氧化完全,需要验证溶液中有无Fe2+即可;‎ ‎(4)氧化后的溶液中,含有Fe3+,加入Na2CO3后,生成[Na2Fe6(SO4)4(OH)12]沉淀和CO2气体;‎ ‎(5)由CoCl2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随温度的升高,CoCl2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详解】(1)含钴废催化剂中含有的Fe、Co均可溶于硫酸,而SiO2不溶,所以滤渣的是SiO2 ,洗涤滤渣的洗涤液中含有钴的化合物,为了提高钴元素的利用率,将洗液与滤液合并;‎ 本题答案为:SiO2 ,提高钴元素的利用率;‎ ‎(2)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Fe2++6H++ClO3- 6Fe3++Cl-+3H2O;‎ 本题答案:6Fe2++6H++ClO3- 6Fe3++Cl-+3H2O;‎ ‎(3)依据所给信息,Fe2+和[Fe(CN)6]3−反应,生成蓝色Fe3[Fe(CN)6]2沉淀,故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取少许氧化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说明Fe2+已全部被氧化;‎ 本题答案为:取少许氧化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说明Fe2+已全部被氧化;‎ ‎(4)氧化后的溶液中,含有Fe3+,加入Na2CO3后,生成[Na2Fe6(SO4)4(OH)12]沉淀和C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6Fe3++4SO42-+6H2O+2Na++6CO32- =Na2Fe6(SO4)4(OH)12↓+6CO2↑;‎ 本题答案为:6Fe3++4SO42-+6H2O+2Na++6CO32- =Na2Fe6(SO4)4(OH)12↓+6CO2↑;‎ ‎(5)由CoCl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CoCl2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本题答案为: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17.现有七种元素A、B、C、D、E、F、G,其中A、B、C为三个不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E、F、G为第四周期元素。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 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与s电子数相等 C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1npn+1‎ D的能层数与C相同,且电负性比C大 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1,且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两种元素都大 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G在周期表的第五列 ‎(1)C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个方向,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C简单离子核外有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①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为固态时密度大于其液态,但固态A2B的密度比其液态时小,原因是_______;‎ ‎②A2B2难溶于CS2,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位于________族________区,它的一种氧化物常用于工业生产硫酸的催化剂,已知G在该氧化物中的化合价等于其价电子数,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F晶体的空间堆积方式为________。‎ ‎(4)ED3分子的VSEPR模型名称为__________,其中E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答案】 (1). 3 (2). 哑铃 (3). 18 (4). 冰中的水分子间有氢键,使水分子之间间隙增大,密度变小 (5). 因为H2O2为极性分子,而CS2为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H2O2难溶于CS2 (6). ⅤB (7). d (8). V2O5 (9). 体心立方堆积 (10). 四面体形 (11). sp3‎ ‎【解析】‎ 分析】‎ 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B、C为三个不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E、F、G为第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则A为H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与s电子数相等,则B是C元素;C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1npn+1,由s轨道电子数目为2,可知,n=3,则C为S元素;D的能层数与C相同,且电负性比C大,则D为Cl元素;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1,且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两种元素都大,则E是As元素;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F是K元素;G在周期表的第五列,说明G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ⅤB族,则G为V元素。‎ ‎【详解】(1)C为S元素,S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能量最高的电子处于2p能级,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方向,原子轨道呈哑铃形或纺锤形;S2—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由保利不相容原理可知,离子核外有18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答案为:3;哑铃;18;‎ ‎(2)①A2B为H2O,冰中的H2O分子间有氢键,使水分子之间间隙增大,密度变小,故答案为:冰中的水分子间有氢键,使水分子之间间隙增大,密度变小;‎ ‎②A2B2为H2O2,H2O2为极性分子,CS2为结构对称的非极性分子,难溶于CS2,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极性分子H2O2难溶于非极性分子CS2,故答案为:因为H2O2为极性分子,而CS2为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H2O2难溶于CS2;‎ ‎(3)G为V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d34s2,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ⅤB族,d区;由氧化物中的化合价等于其价电子数可知五氧化二钒的化学式为V2O5;F为K元素,K晶体的空间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故答案为:ⅤB;d;V2O5;体心立方堆积;‎ ‎(4)ED3分子为AsCl3,AsCl3分子中A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VSEPR模型名称为四面体形,A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故答案为:四面体形;sp3。‎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注意依据题给信息推断元素,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判断、元素周期表、晶体结构和相似相溶原理等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8.铁及其化合物是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材料,钛铁合金具有吸氢特性,在制造以氢为能源的热泵和蓄电池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l)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_。‎ ‎(2)铁元素常见的离子有Fe2+和Fe3+,稳定性Fe2+___Fe3+(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 ‎(3)纳米氧化铁能催化火箭推进剂NH4ClO4的分解,NH4+的结构式为(标出配位键)______________。‎ ‎(4)金属钛采用六方最密堆积的方式形成晶体。则金属钛晶胞的俯视图为___________。‎ A. B. C. D. ‎ ‎(5)氮化钛熔点高,硬度大,具有典型的NaCl型晶体结构,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设氮化钛晶体中Ti原子与跟它最邻近的N原子之间的距离为r,则与该Ti原子最邻近的Ti的数目为__________;‎ Ti原子与跟它次邻近的N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②已知在氮化钛晶体中Ti原子的半径为a pm,N原子的半径为b pm,它们在晶体中是紧密接触的,则在氮化钛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用a、b表示)‎ ‎③碳氮化钛化合物在汽车制造和航天航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结构是用碳原子代替氮化钛晶胞顶点的氮原子,则这种碳氮化钛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9 (3). 小于 (4). 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Fe3+ 的3d能级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5). (6). D (7). 12 (8). r (9). (10). Ti4CN3‎ ‎【解析】‎ ‎【分析】‎ ‎(1)(1)Fe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6,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基态Ti2+核外有20个电子,最高能层为M层;‎ ‎(2)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 ‎(3)NH4+为正四面体结构,结构中含有极性键和配位键;‎ ‎(4)金属钛采用六方最密堆积的方式形成晶体,其晶胞结构为;‎ ‎(5)①有一个Ti原子位于体心,在三维坐标中,体心Ti原子可以形成3个面,每一个形成的面上有4个Ti原子;由晶胞的截图可知,顶点Ti原子与小立方体顶点N原子最邻近,与体对角线的N原子次近邻;‎ ‎②氮化钛晶胞为面心立方密堆积,晶胞中N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上,Ti位于棱边上和体内,利用均摊法计算;‎ ‎③利用均摊法计算;‎ ‎【详解】(1)Fe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6,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则价电子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基态Ti2+核外有20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最高能层为M层,电子占据的M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9,故答案为:;9;‎ ‎(2)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能级为半满状态较稳定,则稳定性Fe2+小于Fe3+,故答案为:小于;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Fe3+ 的3d能级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3)NH4+为正四面体结构,结构中含有极性键和配位键,氮原子和氢离子间的配位键是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氢离子提供空轨道,其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4)金属钛采用六方最密堆积的方式形成晶体,其晶胞结构为,则金属钛晶胞的俯视图为,故答案为:D;‎ ‎(5)①根据氮化钛晶体可知,有一个Ti原子位于体心,在三维坐标中,体心Ti原子可以形成3个面,每一个形成的面上有4个Ti原子,则该Ti原子最邻近的Ti的数目为3×4=12个;由晶胞的截图可知,顶点Ti原子与小立方体顶点N原子最邻近,与体对角线的N原子次近邻,Ti原子与跟它最邻近的N原子之间的距离为r,则跟它次邻近的N原子之间的距离为=r,故答案为:12;r;‎ ‎②氮化钛晶胞为面心立方密堆积,晶胞中N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上,Ti位于棱边上和体内,每个晶胞中含有的N原子个数为8×+6×=4,含有的Ti原子个数为 12×+1=4,N原子和Ti原子的体积之和为π(a+b)3×4 pm3,晶胞的边长(2a+2b)pm,体积为(2a+2b)3pm3,则在氮化钛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100%,故答案为:×100%;‎ ‎③利用均摊法可知,晶胞中含有碳原子数为8×=1,含有氮原子数为6××=3,含有的Ti原子个数为 12×+1=4,则碳氮化钛化合物的化学式为Ti4CN3,故答案为:Ti4CN3。‎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侧重于考查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注意电子排布式书写、离子稳定性、配位键的表达、晶胞的计算方法是解答关键,难点是晶胞的计算。‎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