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9.50 KB
- 2021-07-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使生活更加美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医疗上常用95%的酒精进行杀菌消毒
B.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某些疾病,没有副作用
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但服用“钡餐”不会引起中毒
D. 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95%的酒精浓度太高,会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形成硬膜,阻止酒精分子向细菌内部渗透,从而保护了细菌,杀菌消毒的效果反而降低,医疗上常用75%的酒精进行杀菌消毒,故A错误;
B.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水杨酸中毒,故B错误;
C.“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不会形成钡离子,因此不会中毒,故C正确;
D.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而不是对污染进行治理,故D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乙烯和聚乙烯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对二氯苯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
D. 《格物粗谈》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和是同一种物质,A错误;
B..聚乙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其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错误;
C.若苯分子中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排列,则邻二氯苯有两种。但量,实验发现邻二氯苯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完全相同;对二氯苯只有一种,但其不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因为无论苯环中是否存在单双键交替排列,对二氯苯均只有一种,C错误;
D.木瓜释放的气体可以将红柿催熟,所以,文中的“气”指的是乙烯,乙烯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剂,D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D。
3.下列有关S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B. 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作氧化剂
C. 将通入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也只能生成,A不正确;
B.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作还原剂,将溴还原为易溶于水的氢溴酸而富集,B不正确;
C.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因此,将通入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C正确;
D.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其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不是因为其有漂白性,而是因为其有还原性,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S和的叙述正确的是C。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晶体与晶体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据此可判断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放热反应不需要条件即可发生,而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实现
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晶体与晶体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说明在相同条件下,石墨的能量较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故据此可判断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
C.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或高温的条件才能引发,而有些吸热反应不用加热也能实现,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要放出能量,因此,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用于制肥皂
C. 可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蚕丝和棉麻织物
D. 淀粉、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叙述错误;
B.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酯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成高级脂肪酸钠,故其可用于制肥皂,B叙述正确;
C.蚕丝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麻织物在灼烧时没有这种气味,故可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蚕丝和棉麻织物,C叙述正确;
D.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其最终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D叙述正确;
综上所述,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6.下列有关无机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来生产铝、钠、铁等金属
B. 工业生产玻璃和水泥均要用到石灰石
C. 硅是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原料,二氧化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原料
D. 耐高温的碳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上常用电解法来生产铝、钠,但是铁是用高温还原法冶炼的,A不正确;
B.工业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石英和纯碱,工业生产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因此,工业生产玻璃和水泥均要用到石灰石,B正确;
C.硅是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原料,也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原料;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C不正确;
D.耐高温的碳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属于无机物,而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有机物,故其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无机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B。
7.下列有关乙醇、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酸羧基中的氢原子比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活泼
B. 将一小块钠块投入乙醇中,钠块浮在乙醇的液面上
C. 生活中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说明醋酸的酸性弱于碳酸
D. 乙醇可在银做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醛,体现了乙醇的氧化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酸属于电解质,而乙醇属于非电解质,因此,乙酸羧基中的氢原子比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活泼,A正确;
B.钠的密度比乙醇大,将一小块钠块投入乙醇中,钠下沉到乙醇底部,B不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钙,生活中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两者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等,可以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不正确;
D.乙醇可在银做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醛,该反应中乙醇被氧化,体现了乙醇的还原性,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乙醇、乙酸叙述正确的是A。
8.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容量瓶、烧杯、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非玻璃仪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粗盐的提纯
B. 制备乙酸乙酯
C. 铜与稀硝酸反应
D. 配制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操作主要是溶解、过滤、蒸发,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漏斗、玻璃棒、烧杯、酒精灯,提供的仪器中没有漏斗,故A不能完成实验;
B.制备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酒精灯,故B能完成实验;
C.铜与稀硝酸反应只需要玻璃仪器有试管即可,故C能完成实验;
D.配制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D能完成实验;
答案选A。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中含有的苯和甲苯可通过煤的干馏来制得
B. 丁烷()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C. 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
D.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和,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煤是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通过干馏可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故A错误;
B.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为丁烷,丁烷存在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CH3CH2CH2CH3)有2种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有2种;异丁烷(CH3CH(CH3)CH3)也有2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也有2种,所以丁烷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总共有4种,故B正确;
C.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存在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
答案选B。
10.速率与限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视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于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木炭的量,反应速率不变
B. 某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为是指时该物质的浓度为
C. 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添加少量二氧化锰,可增大反应速率
D. 在给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可逆反应完成程度达到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于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木炭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故反应速率不变,A正确;
B.某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为是指平均内该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为,B错误;
C.二氧化锰可以催化氯酸钾分解,因此,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添加少量二氧化锰,可增大反应速率,C正确;
D.化学平衡状态就是在给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D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有关硫酸、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可作干燥剂
B. 浓硫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体现氧化性
C. 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
D.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固体,铜粉溶解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作干燥剂,故A错误;
B.浓硫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故B错误;
C.常温下铁或铝制容器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则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故C正确;
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二者不反应,铜粉不溶解,再加入固体,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所以相当于溶液中含有硝酸,硝酸能和铜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所以加入硝酸铜后能溶解铜,故D正确;
答案选CD。
12.有机物P是调节血脂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三种官能团
B. 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
C. 与足量反应可放出
D. 可使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答案】AB
【解析】
【详解】A.P含有羟基、碳碳双键和羧基等三种官能团,A正确;
B.P含有碳碳双键、羟基和羧基等三种官能团,因此其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B正确;
C.P分子中含有4个羟基和1个羧基,因此,与足量反应可放出,C不正确;
D.P可使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P有还原性,P发生了氧化反应,P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P有碳碳双键,发生了加成反应,故两者褪色原理不相同,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P的描述正确的是AB。
13.把X、Y、Z、W四种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均可形成原电池。相连时X为负极,相连时W上有气泡逸出,相连时X质量减少,相连时Y为正极。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小到大的排列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把X、Y、Z、W四种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均可形成原电池。相连时X为负极,则X比Y活泼;相连时W上有气泡逸出,则W为正极,Z比W活泼;相连时X质量减少,则X为负极,X比Z活泼;相连时Y为正极,则W比Y活泼。综上所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小到大的排列为 ,故选D。
14.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现象
A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
B
检验酸性条件下蔗糖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向适量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
鉴别溴蒸气和
分别通入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
D
探究、溶液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相同温度下,将少量粉末和2滴溶液分别加入到盛有溶液和溶液的两支试管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依次检验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则依次通过无水CuSO4先检验水,通入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通入溴水除去二氧化硫,再通入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A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B.淀粉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葡萄糖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所以要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时要先中和酸,否则无法成功,故B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C.分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二氧化氮没有现象,溴蒸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则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汽,据此可鉴别溴蒸气和NO2,故C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D.探究、溶液对分解速率的影响,需要保证其他变量不变,实验中使用的双氧水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溶液对分解速率影响,故D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答案选C。
15.物质检验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溶液成分的检验,结论错误的是( )
A. 滴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存在
B. 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存在
C. 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一定存或
D. 加入足量浓溶液、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存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能使溶液变为红色,则滴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存在,故A正确;
B.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存在、或、都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产生的气体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可能存在、、、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故B错误;
C.硫酸钡和氯化银均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有Ag+,故C错误;
D.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向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故D正确;
答案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并验证其性质。提取过程如图所示:
(1)验证“含溶液”和“含溶液”中含有的和所需的试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2)步骤④的反应中被还原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稀硫酸可用_______代替。
a. b. c.、稀硫酸 d.
(3)海带灰中含有的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等,在实验步骤___________(填序号)中实现与碘分离。
(4)某同学制得的粗碘中含有少量,对粗碘进行提纯的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a、b为冷凝水进出口,其中__________(填“a”或“b”)接水龙头,最终能得到较多较高纯度的单质碘。
【答案】(1). 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2). 淀粉溶液 (3). (4). ac (5). ⑤ (6). 升华 (7). a
【解析】
【分析】由流程可知,①中海带灼烧成灰,②中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③为过滤,除去不溶的残渣,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④中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⑤中用四氯化碳萃取出碘单质,⑥为蒸馏分离出碘单质,以此来解答。
【详解】(1)验证“含溶液”中含有的可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再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验证“含溶液”中含有的所需的试剂淀粉,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2)步骤④的反应中被还原为,碘离子被氧化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步骤④的目的是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或、稀硫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可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能够代替、稀硫酸用于步骤④,答案选ac;
(3)根据分析,步骤⑤中用四氯化碳萃取出碘单质,则在实验步骤⑤中实现与碘分离;
(4)某同学制得的粗碘中含有少量,对粗碘进行提纯的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分离方法是升华;冷凝水应从a口进使碘蒸气更易凝结为固体碘。
17.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c.甲、乙溶液中的pH均增大
d.若将稀硫酸换为硫酸铜溶液,则甲、乙中铜片的质量均增加
(2)甲、乙中构成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原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流由_________(填“铜片”或“锌片”)经导线流向___________(填“铜片”或“锌片”);溶液中的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移动。
(3)当甲中溶液质量增重时,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4)对甲、乙装置做如下变化后,可形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
a.甲中铜片换成锌片
b.乙中锌片和铜片相互倾斜至上端接触
c.甲中稀硫酸用乙醇代替
【答案】(1). c (2). (3). 铜片 (4). 锌片 (5). 负极 (6). (7). (8). b
【解析】
【详解】(1) a.甲具备了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故甲属于原电池;乙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乙不属于原电池,故乙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a不正确;
b.乙不属于原电池,b不正确;
c.甲、乙溶液中都发生了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pH均增大,c正确;
d.若将稀硫酸换为硫酸铜溶液,则甲中铜片作正极,铜离子在其表面得到电子析出铜,故其质量增加,而乙中铜片的质量不变,d不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
(2)甲构成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原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溶液中的向负极移动。
(3)甲中每溶解1molZn同时生成1mol H2 ,溶液的质量增加63g,转移2mol e-。因此,按此比例进行计算可知,当甲中溶液质量增重时,电极上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数目为,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5mol´22.4L/mol=。
(4) a.甲中铜片换成锌片,则两个电极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a不符合题意;
b.乙中锌片和铜片相互倾斜至上端接触,则可形成闭合回路,可以形成原电池,b符合题意;
c.甲中稀硫酸用乙醇代替,由于乙醇不能与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其不能形成原电池,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对甲、乙装置做相应的变化后,可形成原电池的是b。
18.某同学设计实验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1)氨气制备
①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的性质实验。已知氦气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H中出现无色液体。
①G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G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②向H中的无色液体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答案】(1). 圆底烧瓶 (2). A (3).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4). dcfei (5). 2∶3 (6). 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7). 溶液变为蓝色 (8).
【解析】
【分析】(1)①根据仪器的构造分析判断,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依据反应物状态和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②气体制备一般顺序为: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结合氨气为碱性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极易溶于水的性质解答;
(2)干燥的氨气通入G中,G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3CuO3Cu+N2+3H2O,H中冷却出现液体为水和氨气混合物即为氨水,以此来解答。
【详解】(1)①根据图示,结合X的构造,则仪器X的名称为圆底烧瓶;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与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②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制备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所以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可以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的发生,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
(2)①G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3CuO3Cu+N2+3H2O,CuO为氧化剂,氨气为还原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G中的氧化铜逐渐变为铜单质,反应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②根据分析,H中的无色液体为氨水,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呈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为溶液变为蓝色。
19. ,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研究该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一定条件下,在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在末达到平衡,测得。
①时间段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②末__________。
③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写出该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a.升高温度________
b.再充入________
c.再充入氩气,使容器压强增大_________
d.将容器的容积扩大至_______
④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
b.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和不再变化
e.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
【答案】(1). 放热 (2). (3). 2.5 (4). 增大 (5). 增大 (6). 不变 (7). 减小 (8). cd
【解析】
【详解】(1)根据图像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一定条件下,在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在末达到平衡,测得,结合数据列“三段式”:
①时间段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②末=2.5;
③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b.再充入,氧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c.再充入氩气,使容器压强增大,由于体系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
d.将容器的容积扩大至,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④a.不能说明反应体系各组分的含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体系,反应未达到平衡前,压强不断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符合题意;
d.当、和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e.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都是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也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d。
20.丙烯酸某酯天然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是一种食品用合成香料。合成流程如图:
已知:A是一种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丙烯酸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的有机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丙烯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_个。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D中含有的B、C可用_________除去。
(5)该丙烯酸某酯久置自身会发生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弹性,可用于生产植物和皮革处理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1). (2). 羧基 (3). 加成反应 (4). 氧化反应 (5). 7 (6).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7). 饱和碳酸钠溶液 (8).
【解析】
【分析】烃A的摩尔质量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为28,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故A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和加热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B是乙醇,C是乙酸,D是乙酸乙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A的分子式为C2H4,丙烯酸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2)根据分析,反应①、②的有机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将丙烯看作是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甲基所取代的产物,乙烯分子为平面形结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甲基中最多有一个氢原子位于碳碳双键所处的平面,所以丙烯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7个;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制得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醇与水互溶,乙酸具有酸性,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酸钠;
(5)丙烯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乙酯,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