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50 KB
  • 2021-07-06 发布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高二9月入学学业检测化学试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年9月入学学业检测试题 高二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Br-80Mg-24Cu-64Zn-65‎ ‎1、某国际科研小组于2014年5月2日宣布发现了117号元素的存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17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17 B. 117号元素衰变成115号元素不属于化学变化 C. 117号元素就是一种核素 D. 117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ⅦA族 ‎2、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Y与Z同主族,W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强的无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化合物Na2Y2‎ 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 C.简单阴离子的半径:Y<Z<W D.W元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3、下列制备气体的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药品 NH4Cl与Ca(OH)2‎ 石灰石和稀盐酸 稀硝酸和铜片 KMnO4与浓盐酸 装置 ‎ ‎ ‎4、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5、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A. v(W)=3v(Z)B. 2v(X)=3v(Z)‎ C. 2v(X)=v(Y)D. 3v(W)=2v(X)‎ ‎6、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可逆反应:A(s)+2B(g) 2C(g);ΔH<0,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的是:①v 正 (B)=v 逆 (C)②n(B)∶n(C)=1∶1 ③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④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⑤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②③④⑤       B.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7、乙醇分子中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 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 B. 和CuO共热时,键①和③断裂 C. 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D. 发生酯化反应时,键①断裂 ‎8、有机物A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以下系列转化,已知B. D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75%的B溶液常用以医疗消毒 B. D. E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B. D. E三种物质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由B. D制备E常用浓H2SO4作脱水剂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22.4L Cl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B. 1mol/L Mg(NO3)2溶液中含有NO3-的数目为2NA C. 常温下,1mol N2和H2混合气体中共含有2NA个原子 D. 标准状况下,22.4L CO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2NA ‎10、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I-、MnO4- B. 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42-、H+ C. c(HCO3-)=0.1mol•L-1的溶液中:Na+、K+、CO32-、Br- D. 强碱性溶液中:ClO-、S2-、HSO3-、Na+‎ X Y Z W ‎11、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 若HmXOn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均为正整数)‎ ‎ C. 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碱 D. 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Z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 ‎12、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13、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14、如图所示为“铁链环”结构,图中两环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下列对应部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Cl2+2OH-═Cl-+ClO-+H2OB.Cu2++2OH-═Cu(OH)2↓‎ C.Cu2++SO42-+Ba2++2OH-═BaSO4↓+Cu(OH)2↓D.OH-+HCO3-═H2O+CO32-‎ ‎15、已知 H 2 (g) + Br 2 (l) == =2HBr(g)   Δ H =- 72 kJ/mol ,蒸发 1 mol Br 2 (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30 kJ ,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H 2 (g)‎ Br 2 (g)‎ HBr(g)‎ ‎1 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kJ ‎436‎ a ‎369‎ 则表中 a 为: A . 404         B . 260C . 230         D . 200‎ ‎16、将 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的 Cl-由 a  区向 b 区迁移 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 液滴下的 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 Fe2+由 a 区向 b 区迁移,与 b 区的OH-形成 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 ‎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 NaCl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17、在可逆反应2A(g)+3B(g)⇌xC(g)+D(g)中,已知:起始浓度A为5mol/L,B为3mol/L,C的反应速率为0.5mol/(L•min),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则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5:3B. x=1 C. 2min末时,B的浓度为1.5mol/LD. 2min末时,A的消耗浓度为0.5mol/L ‎18、10mL浓度为1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A. K2SO4B. NaNO3C. CuSO4D. Na2CO3‎ 高二化学入学检测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填空题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试管中先加入3 mL _______________ ,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 mL _______________ 和2 mL乙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几粒碎瓷片.按上图连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大试管小心均匀加热,当观察到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加热前,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 _____________ (填“大”或“小”),有 _______________ 气味.‎ ‎(5)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乙酸与乙醇反应得到的酯(未用饱和Na 2 CO 3 溶液承接)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中和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 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现象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混合物”实验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在方框内填入所分离的有关物质的名称.‎ ‎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 D.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不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生石灰B.碱石灰C.五氧化二磷D.烧碱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C装置的左右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内出现浓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c(H+)均减小 ‎(2)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_______乙(填“>”、“<“或“=”).‎ ‎(3)当甲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 ‎(4)当乙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将锌、铜片取出,再将烧杯中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1(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确定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1.‎ ‎(5)甲中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甲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铜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则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L.‎ ‎22、全球海水中溴的藏量丰富,约占地球溴总藏量的99%,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海水中溴含量为65mg/L:其工业提取方法是先将氯气通入到富含溴离子的海水中,将溴置换出来,再提取单质溴。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1)空气吹出纯碱吸收法。该方法是用空气将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最后用硫酸酸化,即可得到溴单质。该方法涉及到的反应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 ‎②3Br2+3CO32−=BrO3−+5Br−+3CO2↑;‎ ‎③BrO3−+5Br−+6H+=3Br2+3H2O.其中③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 ‎(2)空气吹出SO2吸收法。该方法是将溴吹出后用SO2的水溶液来吸收,使溴转化为氢溴酸,然后再用氯气氧化氢溴酸即得到单质溴。写出溴与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剂萃取法。该方法是利用单质溴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来进行实验。实验室中萃取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可以用于单质溴的萃取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乙醇    ②四氯化碳    ③硝酸    ④苯。‎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 ‎2‎ ‎3‎ ‎4‎ ‎5‎ ‎6‎ ‎7‎ ‎8‎ ‎9‎ C A C C C B C D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C D C D D B C A 二、‎ ‎19、(1)   答案:乙醇,浓H2SO4   (2)   答案:①作催化剂②作吸水剂,有利于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3)   答案:防止暴沸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提纯乙酸乙酯.   (4)   答案:小,水果香   (5)   答案:①防止倒吸②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   (6)   答案:①甲同学加入的碱正好将过量的酸中和,所以蒸馏后得到中性酯;②乙同学加入碱量不足,所以蒸馏出来的有过量的酸,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③丙同学加入的碱过量使生成的酯已经水解为可溶性的醇和钠盐.   (7)   答案: 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b是稀硫酸;分离方法分别是分液、蒸馏、蒸馏;A、B、C、D、E的名称分别是: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钠、乙酸钠、乙酸钠和乙酸、乙醇.‎ ‎20、 答案:(1)C;(2)干燥氨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3)使密度较大的氯气和密度较小的氨气较快地混合均匀;‎ ‎(4)MnO2+4HCl=△Cl2↑+MnCl2+2H2O;(5)8NH3+3Cl2═6NH4Cl+N2;(6)G处连接导管,直接把尾气通入盛有烧碱溶液的烧杯中。‎ ‎(1)装置A中的烧瓶内是制备氨气的装置,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是,氨水滴入固体溶解放热氨气放出, A、生石灰中滴入氨水,溶解放热,放出氨气,故A正确; B、氨水滴入碱石灰溶解放热,氨气放出,故B正确; C、五氧化二磷和氨水反应,不能生成氨气,故C错误; D、烧碱中滴入氨水溶解放热,灰放出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2)B装置中,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E装置中,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氨气的密度小,氯气的密度更大,C装置的两导管左边长、右边短,这样便于两种气体充分接触而反应; (4)二氧化锰可以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Cl2↑+MnCl2+2H2O; (5)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和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氮气,即8NH3+3Cl2═6NH4Cl+N2; (6)氯气是酸性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来进行尾气处理,或者是通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气球收集,G处连接导管,直接把尾气通入盛有烧碱溶液的烧杯中。‎ ‎21、(1)bd;(2)>;(3)0.1NA;(4)1;(5)Zn−2e−=Zn2+;(2)4.48L.‎ ‎22、(1)Cl2+2Br−=Br2+2Cl−;BrO3−;(2)Br2+SO2+2H2O=2HBr+H2SO4;‎ ‎(3)分液漏斗,②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