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00 KB
- 2021-07-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Na—23 S—32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ΔH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 ΔH>0时反应放热,ΔH<0时反应吸热
C. Δ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D.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故错误;
B. ΔH>0时反应吸热,ΔH<0时反应放热,故错误;
C. ΔH越大,说明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故错误;
D.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故正确。
故选D。
2.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g ) + 3H2 ( g )2NH3(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指299K,1molN2与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放出92.0kJ的热量;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0kJ,答案选C。
3.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A2(g)+2B2(g)2AB2(g)的ΔH<0,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
【详解】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也增大,A不正确;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时间,B正确;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C不正确;
D. 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D不正确。
故选B。
4.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B.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C. 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故错误;
B. 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反应热,题干中碳燃烧生成的是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燃烧热为负值,故错误;
C. 中和热是稀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反应放出的热量,故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正确;
D. 稀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收,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小于57.3 kJ热量,故错误。
故选C。
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表示逆反应速率,生成n mol的AB表示正反应速率,但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故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故错误;
B. 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表示反应到平衡,故错误;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表示正反应速率,同时生成n mol的B2表示逆反应速率,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能说明反应到平衡,故正确;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都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故错误。
故选C。
6.在298 K、100 kPa时,已知:2H2O(g)===O2(g)+2H2(g) ΔH1
Cl2(g)+H2(g)===2HCl(g) ΔH2
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3=ΔH1+2ΔH2 B. ΔH3=ΔH1+ΔH2
C. ΔH3=ΔH1-2ΔH2 D. ΔH3=ΔH1-ΔH2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分析,①2H2O(g)===O2(g)+2H2(g) ΔH1;②Cl2(g)+H2(g)===2HCl(g) ΔH2;有②×2+①得热化学方程式③2Cl2(g)+2H2O(g)===4HCl(g)+O2(g) ΔH3=ΔH2×2+ΔH1,故选A。
7.对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B C+D,若t0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代表反应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A、B、C、D的状态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B、C是气体,D不是气体
B. A、B是气体,C、D有一种是气体
C. C、D是气体,A、B有一种是气体
D. C、D有一种是气体,A、B都不是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t0时刻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然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t0时刻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说明反应物气体物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系数之和,
A、如果A、B、C都是气体,D不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A和B都是气体,C、D有一种气体,生成物的气体系数之和小于反应物气体系数之和,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C、D是气体,A、B有一种气体,反应物气体系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系数之和,即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C符合题意;
D、压强增大只影响气体的化学反应速率,如果A、B都不是气体,则在t0时刻,正反应速率不会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点睛】速率-时间图像的分析,先根据“断点”,判断出这一时刻改变条件可能是什么因素,然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出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作出合理判断。
8.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数值最小的是( )
A. 2A(l)+B(l)=2C(g) ΔH1 B. 2A(g)+B(g)=2C(g) ΔH2
C. 2A(g)+B(g)=2C(l) ΔH3 D. 2A(l)+B(l)=2C(l) ΔH4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数值最小就是找反应物能量最低,生成物能量最高,即反应物为液体,生成物为气体。
故选A。
【点睛】注意放热反应中的焓变为负值,其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大小。比较焓变大小时注意符号。
9.用50mL 0.50mL•L﹣1盐酸和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反应,实验中测得起始温度为20.1℃,终止温度为23.4℃,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认为是1g•cm﹣3,则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热( )
A. 55.2 kJ B. 391 kJ C. 336 kJ D. 1.39 kJ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50mL 0.50mL•L﹣1盐酸和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反应生成0.025mol水,反应前后温度变化量为23.4-20.1=3.3℃,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100克,代入中和热计算公式,中和热为=55.2 kJ·mol-1。
故选A。
【点睛】掌握中和热的计算,注意中和热是计算反应生成1mol水的热量,注意酸碱反应过程中酸过量或碱过量。
10.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D.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硫单质从固体变为气体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B、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C、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
D、醋酸电离吸热。
【详解】A、硫单质从固体变为气体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所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
B、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以知道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
C、101 kPa时,2gH2(物质的量为1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1/2O2(g)═H2O(l)△H=-285.8 kJ•mol-1,故C错误;
D、在稀溶液中:H++OH-═H2O△H=-57.3 kJ•mol,若将含1molCH3COOH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后,因为醋酸电离时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放出热量的数值大于57.3 kJ,这里包含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小于57.3 kJ,这是因为醋酸电离吸热。
11.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S(s)+2K(s)=K2S(s) Δ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
则x为
A. 3a+b-c B. c+3a-b C. a+b-c D. c+a-b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碳的燃烧热为ΔH1=a kJ·mol-1,则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s)+O2
(g)=CO2(g) ΔH1=a kJ·mol-1,②S(s)+2K(s)=K2S(s) ΔH2=b kJ·mol-1,③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ΔH=3ΔH1+ΔH2—ΔH3,即x=3a+b-c,答案选A。
12.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Z(g)+2W(g),在5 min时已经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速率计算,有,解n=1。
故选A。
【点睛】掌握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和反应速率的公式,注意速率是用浓度变化量不是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13.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 ΔH>0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过程中醋酸凝固,不能说明该反应是放热的,应说明该反应是吸热的,故错误;
B.该反应为吸热的,即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故正确;
C.该反应吸热,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错误;
D.热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错误。
故选B。
14.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用0.5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答案】A
【解析】
【详解】A.环形玻璃棒搅拌起搅拌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
B.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溶液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底部,故B错误;
C.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故C错误;
D.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不到天平和滴定管,故D错误;
故选A。
15.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28.7 kJ·mol-1
B.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28.7 kJ·mol-1
C.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
D.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知含NaOH 20.0 g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 kJ的热量,则含1mol 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57.4 kJ的热量,结合中和热的定义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 反应放热,焓变的符号应为“—”、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A项错误;
B. 焓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B项错误;
C. 反应放热焓变的符号应为“—”,C项错误;
D. 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 kJ/mol,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中和热定义,它是指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体水所放出的热量。表示中和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反应焓变的符号及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
16.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里充入a mol NO2,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该容器内充入a mol NO2,达平衡后与原平衡比较错误的是
A.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B. NO2的转化率提高
C. 压强为原来的2倍 D. 颜色变深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NO2,再次达到平衡后,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1倍,平衡右移,NO2的转化率增大,A.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1倍,平衡右移,NO2的转化率增大,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总的质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增大,故A正确;B.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1倍,平衡右移,NO2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比原来的2倍小,故C错误;D、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N2O4,再次达到平衡后,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平衡混合气的颜色变深,故D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请写出298K,101KPa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与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吸热 131.5KJ______
(2)用CO(g)还原1mol Fe2O3(s)放热24.8KJ________
(3)1mol HgO分解生成液体汞和氧气时,吸热90.7KJ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S)+H2O(g)⇌CO(g)+H2(g)△H=+131.5kJ•mol﹣1 (2). 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 (3). HgO(s)=Hg(l)+1/2O2(g)△H=+90.7kJ/mol
【解析】
【分析】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即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注明反应热,根据放热时焓变为负值,吸热时焓变为正值,且注意单位。
【详解】(1) 根据吸热的△H为正值分析,1molC与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吸热 131.5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写成 C(S)+H2O(g)⇌CO(g)+H2(g)△H=+131.5kJ•mol﹣1 ;
(2) 用CO(g)还原1mol Fe2O3(s)放热24.8KJ ,则根据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分析,该热化学方程式为: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
(3) 1mol HgO分解生成液体汞和氧气时,吸热90.7KJ,该热化学方程式为: HgO(s)=Hg(l)+1/2O2(g)△H=+90.7kJ/mol。
18.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1.01×105 Pa时,4 g氢气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2 kJ的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1.01×105 Pa时,16 g S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148.5 kJ的热量,则表示S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已知室温下1 g甲硅烷自燃放出44.6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 H2(g)+1/2O2(g)=H2O(l)△H=-286kJ/mol (2). S(s)+O2(g)=SO2(g)△H=-297kJ/mol (3). SiH4(g)+O2(g)=SiO2(g)+2H2O(l)△H=-1427.2kJ/mol
【解析】
【分析】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分析反应热,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详解】(1) 在1.01×105 Pa时,4 g氢气即2mol氢气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2 kJ的热量,所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86 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H=-286kJ/mol;
(2) 16 g S即0.5mol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148.5 kJ的热量,则1mol硫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97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7kJ/mol; (3) 已知室温下1 g甲硅烷自燃放出44.6 kJ热量,即1mol甲硅烷自燃放出的热量为44.6×32=1427.2kJ,即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O2(g)=SiO2(g)+2H2O(l)△H=-1427.2kJ/mol。
1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②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③C(s)+1/2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各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
(2)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
(3)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③④ (2). 1429.0 kJ (3). 283.0 kJ·mol-1 (4). 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
【解析】
【分析】
(1)根据燃烧反应都为放热反应分析。
(2)根据盖斯定律分析。
(3)根据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进行分析。
【详解】(1)四个反应都为燃烧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故选①②③④;
(2). ①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表示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故10克水即5mol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5.8×5=1429.0 kJ;
(3) 根据盖斯定律分析,③C(s)+1/2O2(g)===CO(g)ΔH=-110.5 kJ·mol-1;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有④-③得一氧化碳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O(g)+1/2O2(g)===CO2(g) ΔH=-393.5+110.5 =-283.0 kJ·mol-1,则燃烧热为283.0 kJ·mol-1。
【点睛】掌握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且燃烧热ΔH为负值。
20.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平衡时: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_倍。
(4)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恒容状态,向此容器中通入X、Y各1.0 mol,则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逆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1). 3X + Y 2Z (2). 0.05mol/(min·L) (3). 0.9 (4). 正反应 (5). 放热
【解析】
【分析】
(1)根据X、Y、Z在反应过程的物质的量的增加还是减少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变化量确定方程式的系数。
【详解】(1)反应过程中X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0-0.7=0.3mol,为反应物,Y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0-0.9=0.1mol,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mol,为生成物,故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3X + Y 2Z;
(2) 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mol/(min·L) ;
(3)反应前总物质的量为1.0+1.0=2.0mol反应后总物质的量为0.7+0.9+0.2=1.8mol,根据物质的量比等于压强比分析, 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0.9倍;
(4) 向此容器中通入X、Y各1.0 mol,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逆反应为放热。
【点睛】掌握有关平衡的三段计算模式,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注意物质的量比等于压强比。
21.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Ⅰ:C3H8(g)+5O2(g)===3CO2(g)+4H2O(l) ΔH=-a kJ·mol-1
途径Ⅱ:C3H8(g)―→C3H6(g)+H2(g) ΔH=+b kJ·mol-1
2C3H6(g)+9O2(g)===6CO2(g)+6H2O(l) ΔH=-c kJ·mol-1
2H2(g)+O2(g)===2H2O(l) ΔH=-d kJ·mol-1 (a、b、c、d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C3H8(g)→C3H6(g)+H2
(g)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就需要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
(2)按途径Ⅱ反应,1 mol C3H8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kJ(用含b、c、d的代数式表示),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完全燃烧时,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3)a与b、c、d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
【答案】 (1). 小于 (2). 吸收 (3). 加热 (4). (5). 等于 (6).
【解析】
【详解】(1)C3H8(g)―→C3H6(g)+H2(g) ΔH=+b kJ·mol-1为吸热反应,即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发生需要吸热,期需要加热条件。
(2)①C3H8(g)―→C3H6(g)+H2(g) ΔH=+b kJ·mol-1
②2C3H6(g)+9O2(g)===6CO2(g)+6H2O(l) ΔH=-c kJ·mol-1
③2H2(g)+O2(g)===2H2O(l) ΔH=-d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①×2+②+③)/2得热化学方程式C3H8(g)+ 5O2(g)= 3CO2(g)+4H2O(l) ΔH= kJ·mol-1。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完全燃烧时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故两个途径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a=。
【点睛】掌握盖斯定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反应热与反应前后的物质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