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00 KB
- 2021-07-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装运浓硫酸的罐车应该印有下列危险品标记中的(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品,答案为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N2的质量是14g B.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
C. 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 1mol HCl的质量是36.5g/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mol N2 的质量=1mol×28g/mol=28g,A错误;
B.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B错误;
C. 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C正确;
D. 1mol HCl的质量=1mol×36.5g/mol=36.5 g,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溶液中,跟 100 mL 0.5 mol•L-1 NaCl 溶液中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 100 mL 0.5 mol•L-1 MgCl2溶液 B. 200 mL 0.25 mol•L-1 AlCl3溶液
C. 50 mL 1 mol•L-1 NaCl 溶液 D. 25 mL 0.5 mol•L-1 HCl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100 mL 0.5 mol/L NaCl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A. Cl-物质的量浓度: 0.5 mol•L-1×2 = 1.0 mol•L-1,故A项错误;
B. Cl-物质的量浓度:0.25 mol•L-1×3 = 0.75 mol•L-1,故B项错误;
C. Cl-物质的量浓度: 1 mol•L-1×1 = 1.0 mol•L-1,故C项错误;
D. Cl-物质的量浓度:0.5 mol•L-1×1 = 0.5 mol•L-1,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试剂可用于除去乙烷气体中的乙烯气体的是( )
A. 溴水 B.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溴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与溴水不反应,能除乙烷气体中的乙烯气体,故A符合题意;
B.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溶解在四氯化碳溶液中,乙烷与四氯化碳溶液互溶,因此不能除去乙烷气体中的乙烯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乙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在常温下与乙烯不反应,高温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条件较高且氢气的量不易控制,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NaCl B. NaOH C. CH3COOH D.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据此解答。
【详解】A、NaCl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A错误;
B、NaO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错误;
C、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C正确;
D、二氧化碳本身不能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C。
6.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Cu2+、H+、NO B. K+、Na+、Cl-、NO
C. Fe3+、Na+、CO、SO D. Ba2+、Fe2+、NO、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u2+是蓝色,不符合无色溶液的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
B. 酸性环境下,K+、Na+、Cl-、NO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 Fe3+是黄色,不符合无色溶液的要求;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CO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均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 Fe2+是浅绿色,不符合无色溶液的要求;OH-与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将少量铜屑放入浓硝酸中:Cu+4H++2NO=Cu2++2NO2↑+2H2O
B. 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C. 将乙烷与溴蒸气混合置于光亮处生成一溴代物:CH3CH3+Br2CH3CH2Br+HBr
D. 氯气和水反应:Cl2+H2O=2H++Cl-+Cl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放入铜屑,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根据拆分原则得到离子方程式Cu+4H++2NO=Cu2++2NO2↑+2H2O,A正确;
B.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用醋酸除水垢得到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
C.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次氯酸为弱酸,不能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D错误;
答案选D。
8.下列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D. 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没有化合价变化,是吸收反应,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生成红色沉淀
B.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该粉末中有Na+,无K+
C. Na2O和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所以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D. 小苏打和氢氧化铝均可与盐酸反应,在医药上常用作胃酸中和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但不是沉淀,A错误;
B、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该粉末中有Na+,但不一定无K+,因为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B错误;
C、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
D、小苏打和氢氧化铝均可与盐酸反应,在医药上常用作胃酸中和剂,D正确;
答案选D。
10.浓H2SO4能干燥氯气,是利用了浓H2SO4的( )
A. 强酸性 B. 吸水性 C. 脱水性 D. 强氧化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浓硫酸能干燥气体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故选B。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SO2能使FeCl3、酸性KMnO4溶液变色或褪色
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C. 可将SO2通过很高的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D. 少量SO2通入浓的CaCl2溶液中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详解】A.SO2有较强还原性,使FeCl3溶液转化为FeCl2溶液,溶液变为浅绿色,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迅速褪色变为无色,故A正确;
B.SO2与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鉴别,故B错误;
C.SO2污染性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故C错误;
D.弱酸不能制强酸,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则少量SO2通入浓的CaCl2溶液中不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同温同压下),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
A. 1∶3 B. 1∶2 C. 1∶1 D. 2∶1
【答案】B
【解析】
【详解】铝屑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两个化学方程式中铝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皆为2∶3,题目中说二者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两份铝屑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二者质量之比亦为1∶2,故选项B正确。
13.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 加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 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 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加入碱,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产生,此物质为铵盐,故D正确。
14.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氯水保存于棕色试剂瓶,密封放置在阴冷处
C.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含硫酸铜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钠能和水反应,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钠着火时用沙子盖灭,故A错误;
B.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氯水保存于棕色试剂瓶,密封放置在阴冷处,故B正确;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而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皮肤有危害,故C错误;
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如果将含硫酸铜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要放在回收桶中,集中处理,故D错误;
选B。
1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核电荷数为17
B. 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离子
D.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7,则核电荷数为17,故A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正确;
C.为Cl,属于非金属元素的离子,故C正确;
D.最外层为饱和结构,难以得到电子,可失去一个电子而被氧化生成氯气,故D错误;
故选: D。
16.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
A. H2O B. CO2 C. MgCl2 D. 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CO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MgCl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C符合题意;
D.Cl2是单质,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7.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离子键
D. 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A错误;
B. 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正确;
C.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有共价键,C错误;
D. 不一定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例如氯化铝中含有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B。
1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性:H2SiO3 > H3PO4 > HClO4 B. 碱性:KOH > NaOH > LiOH
C. 金属性:Al > Mg > Na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Br > HCl > HF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Cl>P>Si,非金属性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酸性:HClO4>H3PO4 >H2SiO3,叙述错误,A错误;
B.金属性:K>Na>Li,金属性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KOH > NaOH > LiOH,叙述正确,B正确;
C.金属性:Na>Mg>Al,叙述错误,C错误;
D.非金属性:F>Cl>Br,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叙述错误,D错误;
答案为B。
19.已知化学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 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D. 反应物X和Y的总能量一定小于生成物M和N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A.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而不是某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能量关系;
B.吸热反应不一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决定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高低;
C.反应中断键时吸收的能量比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高,则反应是吸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A.X+Y=M+ N为是一个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能说明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 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故A错误;
B.吸热反应不一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比如氯化铵和十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但是不需加热就能发生,故B错误;
C.断裂旧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会放出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反应中断键时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故C错误;
D.X+Y=M+N为是一个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20.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锌铜硫酸原电池)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片为负极
B. 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C. 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D.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盐酸,LED灯将不会发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锌的金属性比铜强,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
【详解】A.由于铜的金属性比锌弱,所以铜片为正极,A不正确;
B.锌片上Zn失电子生成Zn2+,发生氧化反应,B不正确;
C.原电池工作时,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使LED灯发光,所以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C正确;
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盐酸,仍能提供导电离子,LED灯仍会发光,D不正确;
故选C。
2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A、C相连时,A金属发生溶解;B、D相连时,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A>B>C>D B. A >C >D>B
C. C>A>B>D D. B>A>C>D
【答案】B
【解析】
【详解】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则金属活动性C>D;A、C相连时,A金属发生溶解,则金属活动性A>C;B、D相连时,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金属活动性D>B,从而得出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C >D>B;
故选B。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
A.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B. 反应物的浓度
C. 温度和压强 D. 催化剂的加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为主要因素,外界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以及溶剂等;
答案为A。
23.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g)+O2(g)⇌2SO3(g)的速率如下,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SO2)=4 mol·L-1·min-1
B. v(O2)=2 mol·L-1·min-1
C. v(SO3)=0.15 mol·L-1·s-1
D. v(SO2)=0.1 mol·L-1·s-1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注意把时间单位都转换为s,则:A. ;B. ;C. ;D. ;
综上,C的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C。
24.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上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B.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C.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流向正极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非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错误;
B.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存在离子定向迁移,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子的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C。
25.引发此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身份”已经明确,是一种包膜病毒,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及糖类物质。有关新冠病毒的成分认识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糖类、脂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 组成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
C. 蛋白质、糖类、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 蛋白质、糖类、脂肪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糖类中单糖、二糖等、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
B.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但蛋白质最少含有C、H、O、N等元素,所含有元素种类不相同,选项B错误;
C.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缩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二糖、多糖能水解生成单糖,但单糖如葡萄糖等不能水解,选项C错误;
D.蛋白质、糖类、脂肪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6.下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措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是( )
A. 使用无水乙醇擦拭教室门把手 B. 教室里用84消毒液拖地板
C. 学校食堂餐具用开水蒸煮30分钟 D. 使用双氧水擦拭课桌桌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医用酒精是浓度为75%而不是无水乙醇,且乙醇易挥发,故使用无水乙醇擦拭教室门把手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故A符合题意;
B.84消毒液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教室里用84消毒液拖地板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故B不符合题意;
C.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故学校食堂餐具用开水蒸煮30分钟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双氧水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使用双氧水擦拭课桌桌面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27.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的是( )
A. 金属钠; B. 浓硫酸
C. CuSO4·5H2O D. 无水硫酸铜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与乙醇、水都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鉴别,选项A错误;
B、向酒精中加入浓硫酸与向水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相似,不能鉴别,选项B错误;
C、向酒精中加入胆矾,没有能够说明有水存在的现象发生,不能鉴别,选项C错误;
D、水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晶体,可鉴别,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8.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 石油的年产量 B. 乙烯的年产量
C. 合成纤维的年产量 D. 硫酸的年产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乙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原料,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乙烯的年产量,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故答案选B。
2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的气化 B. 煤的干馏
C. 石油的分馏 D. 乙烯聚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的气化是碳变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
B.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选;
C.石油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范围,得到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各种馏分,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
D.乙烯聚合是发生了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C。
30.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C. 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D. 采用长玻璃导管有导气兼冷凝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来制取乙酸乙酯,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试管b中碳酸钠溶液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长导管可冷凝回流,充分利用原料,以此来解答。
【详解】A.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稀释放热,则向a试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A错误;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乙醇和乙酸与水互溶,则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B正确;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同时也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乙酸、乙醇均易挥发,采用长玻璃导管有导气兼冷凝的作用,可充分利用原料,D正确。
答案选A。
31.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Ⅰ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⑤
3
⑥
⑦
⑧
⑨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⑨九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由①、④、⑥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电子式是_________。
(3)元素②、⑧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元素③、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③、④、⑧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元素⑤、⑥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 (2). (3). (4). CH4 (5). HClO4 (6). Si>N>O (7). 离子键 (8). Al(OH)3+OHˉ=AlO2ˉ+2H2O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⑨号元素分别为H、C、N、O、F、Na、Al、Si、Cl。
【详解】(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上角,即F元素;
(2)元素⑧为14号元素Si,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由①、④、⑥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是;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所以元素②、⑧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CH4、SiH4,稳定性较强的是CH4;非金属性Cl>N,元素③、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ClO4、HNO3,其中酸性较强的是HClO4;
(4)③、④、⑧三种元素分别是N、O、Si,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Si>N>O;
(5)元素⑤、⑥组成的化合物是NaF,NaF是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则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
(6)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元素⑦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Al(OH)3,氢氧化铝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ˉ=AlO2ˉ+2H2O;
32.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铝土矿冶炼金属铝。
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和,其中属于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
②冶炼过程中需要用到氨,氨溶于水所得溶液呈_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③利用金属活动性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制取单质铝应采取_____________(填“热还原法”或“电解法”)。
(2)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一定条件下,将和置于的密闭容器中,后测得为。
①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___;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该反应的速率将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 两性 (2). 碱性 (3). 电解法 (4). 0.4mol/(L∙min) (5). 增大
【解析】
【分析】(1)根据物质性质进行作答,铝单质性质活泼,氧化铝具有两性;
(2)根据化学平衡反应速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详解】(1)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和,其中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②冶炼过程中需要用到氨,氨溶于水生成氨水,所得溶液呈碱性;
③利用金属活动性的不同,铝的性质比较活泼,经常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进行冶炼,即制取单质铝应采取电解法。
(2)①根据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生成氨气,消耗0.4mol/L氮气,即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根据有效碰撞理论,通入,增加反应物浓度,该反应的速率将增大。
【点睛】金属的冶炼一般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分离法。电解法用于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热还原法用于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热分解法用于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物理分离法用于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
33.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反应中Na2S做_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D溴水褪色,该反应S元素的价态变化是由+4价变为________________价。
(5)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实验D体现SO2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 品红褪色 (3). 还原剂 (4). +6 (5). 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6). SO2+2OH−=+H2O (7). 还原性
【解析】
【分析】装置A中浓硫酸与Cu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SO2,B中品红溶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中硫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发生归中反应生成S单质,从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中溴水具有较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溴被还原从而溴水褪色,E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
【详解】(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可以将Cu氧化,自身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结合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现象为品红褪色;
(3)C中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生成S单质,硫化钠和二氧化硫发生归中反应,硫化钠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硫化钠作还原剂;
(4)溴水具有氧化性可以将+4价的硫氧化,根据硫的价态变化规律可知被氧化成+6价;
(5)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不能直接排放,可用NaOH溶液吸收,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
(6)D中二氧化硫被氧化,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34.现有A氟氯烃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废弃塑料制品 E富含氮、磷元素的污水。 请你根据已有的环保知识,填空(填序号):
(1)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
(2)能破坏臭氧层的是__________;
(3)使水体富营养化的是_________;
(4) “白色污染”指的是___________;
(5)导致温室效应作用较大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 C (2). A (3). E (4). D (5). B
【解析】
【详解】1)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所以能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故答案为C;
(2)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里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所以能破坏臭氧层的是氟氯烃,故答案为A;
(3)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氮、磷元素浓度过大造成的水污染,会导致藻类疯长,引起水中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与氮循环有关,所以使水体富营养化的是富含氮、磷元素的污水,故答案为E;
(4)白色污染是人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各类生活塑料制品造成污染的现象,所以导致“白色污染”的是废弃塑料制品,故答案为D;
(5)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罩子,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故答案为B;
35.下列七种有机物中:
A.CH4 B.CH2=CH2 C.
D.CH3COOH E.淀粉 F.葡萄糖 G.蛋白质
(1)酸性比碳酸强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
(2)易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3)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______.
(4)通常用于检验碘单质的是______.(5)可用于合成聚乙烯塑料的是______.
【答案】(1). D (2). F (3). A (4). E (5). B
【解析】
【详解】(1)酸性比碳酸强的是醋酸,答案选D;
(2)易发生银镜反应的是含有醛基的葡萄糖,答案选F;
(3)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甲烷,答案选A;
(4)碘遇淀粉显蓝色,通常用于检验碘单质的是淀粉,答案选E;
(5)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可用于合成聚乙烯塑料的是乙烯,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