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2.00 KB
- 2021-07-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醛
[明确学习目标] 1.掌握乙醛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2.掌握醇、醛之间的相互转化。3.知道醛基的检验方法。
一、醛的概述
1.醛
2.醛的分类
3.醛的命名
与醇的命名相似。如HCHO(甲醛,俗名蚁醛)、
CH3CH2CHO(丙醛)、CH3CH(CH3)CHO(2甲基丙醛或异丁醛)、 (苯甲醛)、OHCCHO(乙二醛)。
4.常见的醛
- 10 -
5.酮
6.丙酮
丙酮是最简单的酮,其结构简式为,丙酮能与水、乙醇等混溶,它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
二、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银镜反应
- 10 -
(2)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实验操作
- 10 -
注意:以上两个反应都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催化氧化
乙醛在有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O22CH3COOH。
(4)强氧化剂氧化
CH3CHOCH3COOH
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乙醛蒸气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H2CH3CH2OH。
1.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结构上有何不同?
提示:醛的官能团是醛基,酮的官能团是羰基;羰基碳与两个烃基相连构成酮,与至少一个氢相连构成醛;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醛和酮是同分异构体。
2.乙醛能否被溴水或酸性K2Cr2O7溶液氧化?为什么?
提示:乙醛可以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氧化,所以乙醛具有强的还原性,溴水和酸性K2Cr2O7溶液的氧化能力更强,两者均可以氧化乙醛。
一、醛与醛基
(1)含醛基的物质主要有: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某酯;⑤葡萄糖和麦芽糖;⑥其他含醛基的多官能团有机物。
(2)甲醛具有杀菌、防腐性能,但对人体健康有害,不能用于食品防腐。
(3)甲醛为气体,其余醛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无色液体或固体。
[即时练]
- 10 -
1.关于甲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醛是最简单的一种醛,易溶于水
B.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35%~40%甲醛的水溶液被称之为福尔马林
D.福尔马林有杀菌、防腐性能,所以市场上可用来浸泡海产品等
答案 D
解析 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不能浸泡海产品,故D错误。
2.区分乙醇和乙醛,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加入Na B.加Ag(NH3)2OH溶液
C.加酸性KMnO4溶液 D.核磁共振氢谱法
答案 C
解析 加Na,有气泡产生的是乙醇;加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的是乙醛;乙醇和乙醛在氢谱图中各有3个和2个峰;乙醇和乙醛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方法规律
醛类的同分异构体
(1)碳链异构
由于醛基只能连在碳链的末端,所以醛分子中烃基的碳链异构有几种,醛的同分异构体就有几种。如丁基(—C4H9)有4种结构,则分子式为C5H10O的有机物属于醛的同分异构体就有4种。
(2)官能团异构
含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醛、酮和脂环醇互为
官能团异构。
如分子式为C3H6O的有机物:属于醛的有
二、醛的重要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醛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CHO—CH2OH。
醛不能与Br2、HBr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溴水等)、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都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生成物分别写成—COOH、—COONH4、—COONa形式。
3.有机化学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 10 -
(1)氧化反应:①所有的有机物的燃烧均为氧化反应。②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醇―→醛―→羧酸。
(2)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的催化加氢。②醛、酮的催化加氢。
(3)具有还原性的基团主要有、—C≡C—、—OH(醇、酚等)、—CHO等。常见的氧化剂有O2、酸性KMnO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三、醛基的检验
(1)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实验中注意事项:
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②必须水浴加热(60~70 ℃),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③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
④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不能久置,以免发生危险。
⑤乙醛用量不宜太多。
⑥实验后的银镜可先用硝酸浸泡,再用水洗而除去。
(2)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实验中注意事项:
①所用的Cu(OH)2悬浊液必须是新制的,而且制备时,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②加热时必须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才能看到明显的红色沉淀。
③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长,防止Cu(OH)2受热分解成黑色的CuO。
四、相关定量计算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
甲醛分子中有2个—CHO,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时,存在如下量的关系:
1 mol HCHO~4 mol Ag
1 mol HCHO~4 mol Cu(OH)2~2 mol Cu2O
(3)二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有如下量的关系:
1 mol二元醛~4 mol Ag
- 10 -
1 mol二元醛~4 mol Cu(OH)2~2 mol Cu2O
[即时练]
3.(双选)在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实验中,关键是( )
A.乙醛要过量 B.CuSO4要过量
C.NaOH要稍微过量 D.氢氧化铜要新制
答案 CD
解析 关键操作是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从而使醛的氧化加快,同时要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4.向2.9 g某饱和一元醛中加入足量银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析出10.8 g银,该醛是( )
A.HCHO B.CH3CHO
C.CH3CH2CHO D.CH3CH(CH3)CHO
答案 C
解析 除HCHO外,在各饱和一元醛跟银氨溶液的反应中,醛与生成物银的量的关系为
RCHO ~ 2Ag
R+29 2×108
2.9 g 10.8 g
(R+29)∶2.9 g=(2×108)∶10.8 g,解得R=29,
根据题意R为烷烃基,则R为乙基,该醛应为C2H5CHO。
5.(1)在2HCHO+NaOH(浓)―→HCOONa+CH3OH中,HCHO(甲醛)( )
A.仅被氧化 B.未被氧化,未被还原
C.仅被还原 D.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2)某3 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
(3)两种饱和一元脂肪醛的混合物,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1。取4.08 g混合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共热,生成银21.6 g。试通过计算判断这两种醛是什么醛,并求它们各自的物质的量。
答案 (1)D (2)A
(3)混合醛的物质的量=4.08 g÷51 g·mol-1=0.08 mol,生成银的物质的量=21.6 g÷108 g·mol-1=0.2 mol>0.08 mol×2,由此可知:混合物中必含有甲醛。
设甲醛的物质的量为x,另一种醛A的物质的量为y。
⇒
MA==58 g·mol-1,
根据题意,醛A应符合通式CnH2nO,
则12n+2n+16=58,n=3,所以A为丙醛。
综上可知,这两种醛是甲醛和丙醛,
物质的量分别是0.02 mol和0.06 mol。
解析
- 10 -
(1)在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去氢或加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去氧或加氢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生成银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若假设该醛为一元醛,醛的摩尔质量应为=15 g·mol-1,显然不符合题意,但1 mol甲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 mol Ag,则可能是 mol甲醛反应的结果,由M=得出摩尔质量为30 g·mol-1,符合题意。
方法规律
醛的氧化性、还原性在有机推断中的应用
有机推断中常接触以下转化关系:
(1)CAB:
该转化关系中,若A为R—CHO,则B为R—COOH,C为R—CH2OH。
(2)ABC:
该转化关系中,若A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则为R—CH2OH,B为R—CHO,C为R—COOH。
本课归纳总结
1.醛是分子中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形成的化合物。
2.醛类物质(用R—CHO表示)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RCHO+2Ag(NH3)2OHRCOONH4+2Ag↓+3NH3+H2O;
RCHO+2Cu(OH)2+NaOHRCOONa+Cu2O↓+3H2O。
3.“量”的关系:
1 mol R—CHO~2 mol Ag~1 mol Cu2O,
1 mol HCHO~4 mol Ag~2 mol Cu2O。
4.乙醛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生成乙醇。
1.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已知,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温度超过20 ℃时,挥发速度加快。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答案 D
解析
- 10 -
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这样可以使甲醛尽快挥发掉,故A正确;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装修房间可以使甲醛尽快挥发掉,故B正确;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再入住,这样可以防止甲醛危害人体健康,故C正确;紧闭门窗不利于甲醛的排出,危害人体健康,故D错误。
2.下列物质中,不含醛基的是( )
A.C6H5CHO B.HCOOC2H5
C.(CH3)3CCH2OH D.(CH3)2CH—CHO
答案 C
解析 醛基为醛类的官能团,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可能为醛,如甲醛、乙醛、苯甲醛等,也可能为甲酸或甲酸形成的酯类,如: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等。
3.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氨水 B.NaOH溶液
C.稀硝酸 D.酒精
答案 C
解析 稀HNO3有强氧化性可与银反应,银与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酒精不反应。
4.关于乙醛的下列反应中,乙醛被还原的是( )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乙醛制乙醇
C.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D.乙醛的燃烧反应
答案 B
解析 根据乙醛中含有—CHO,能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能被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氧气)氧化。
5.糖尿病患者的尿样中含有葡萄糖,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
A.苯基 B.甲基 C.羟基 D.醛基
答案 D
解析 含有醛基的物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
6.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3H8O,它能氧化成B也能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根据下列给出的条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①若B能发生银镜反应,C能使溴水褪色。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②若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不能使溴水褪色。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答案 ①CH3CH2CH2OH CH3CH2CHO
CH3CH===CH2 ②CH3CH(OH)CH3
CH3COCH3 (CH3)2CHOCH(CH3)2
解析 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3H8O,它能氧化成B也能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说明A为一元醇,①若B能发生银镜反应,C能使溴水褪色,说明—OH与CH2相连,且A与浓硫酸共热发生了消去反应,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B为CH3CH2CHO,C为
- 10 -
CH3CH===CH2。②若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不能使溴水褪色,说明—OH与CH相连,且A与浓硫酸共热发生了成醚的反应,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
CH3CH(OH)CH3,B为CH3COCH3,C为(CH3)2CHOCH(CH3)2。
- 10 -
相关文档
-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模块5 2021-07-0688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烃的含氧衍2021-07-0614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第3讲2021-07-0625页
- 2020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2021-07-066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第3讲2021-07-0625页
- 2020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2021-07-064页
- 备战2021 高考化学 加餐练38 烃的2021-07-0613页
- 2019届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版选修5烃2021-07-062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第34讲烃2021-07-067页
-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4讲 烃的2021-07-0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