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0 KB
- 2021-07-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邵东一中2019年下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肉类等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变质
B. 在化学工业中,选用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
C. 夏天面粉发酵速度与冬天面粉发酵速度相差不大
D. 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压有利于H2的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低温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但不可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故A错误;
B.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所以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不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故B错误;
C. 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所以夏天面粉的发酵速度比冬天面粉的发酵速度快,故C错误;
D. 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压有利于H2的转化,因为合成氨反应正向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氢气的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D。
2.常温下将氯化铵固体溶解在D2O(重水)中,下列有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或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D2O NH3·D2O+H+
B. +D2O NH3·HDO+D+
C. c(OD−)·c(H+)=KW
D. c(OH−)·c(D+)=KW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化铵固体溶解在D2O(重水)中,发生水解,铵根离子结合OD−生成一水合氨,同时生成D+,则水解离子反应为+D2O NH3·HDO+D+,溶液中离子积为:c(OD−)⋅c(D+
)=Kw,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氯化铵固体溶解在D2O(重水)中,发生水解,铵根离子结合OD-生成一水合氨,同时生成D+,以此来解答。
3.下列内容和结论不对应的是( )
选项
内 容
A
H2O(g) 变成 H2O( l )
该过程的 ΔS > 0
B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因为ΔS > 0
C
一个反应的ΔH> 0、ΔS <0
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
D
H2(g)+F2(g)==2HF(g)的ΔH=-271kJ·mol-1、ΔS=8J·mol-1·K-1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G=∆H-∆ST<0,反应可自发进行,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H2O(g)变成H2O(l),混乱度减小,其△S<0,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混乱度增大,△S>0,故B错误;
C.△H>0,△S>0,高温下可自发进行,故C错误;
D.△H<0,△S>0,在任意外界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H−T△S>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无色溶液:Ca2+、H+、Cl-、HSO3-
B. 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
C. FeCl3溶液:K+、Na+、SO42-、AlO2-
D. 常温下, Kw/c(H+)=0.1 mol·L-1的溶液:Na+、K+、SiO32-、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H+与HSO3-反应生成H2SO3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I-,故B错误;
C.Fe3+和AlO2-氪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Kw/c(H+)=0.1 mol·L-1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题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判断离子共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②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③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5.已知反应C(s)+H2O(g) CO(g)+H2(g) ΔH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则ΔH<0
B. 缩小容器体积,c(CO)减小
C. 恒压条件下,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增大
D. 更换高效催化剂,H2O(g)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 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虽然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但一氧化碳的浓度仍然增大,故B错误;
C. 恒压条件下,充入一定量的氮气,对参加反应的气体来讲,气体分压减少,等效于减压过程,使平衡正向移动, n(H2)增加,故C正确。
D. 更换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H2O(g)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6.拆开1 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共价键所释放的能量称为键能。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 kJ/mol,N2 (g)+ 3H2(g) 2NH3(g) ΔH=−92.4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H比N≡N更牢固
B. N≡N键能约为945.6 kJ/mol
C. 合成氨反应选择适当的催化剂是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
D. 0.5 mol N2和1.5 mol H2在题给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为46.2 kJ
【答案】B
【解析】
【详解】A、△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92.4KJ/mol=Q(N≡N)+3×436KJ/mol-6×391KJ/mol,Q(N≡N)=946KJ/mol,大于H-H键的键能,所以,N≡N键牢固,故A错误;
B、△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92.4KJ/mol=Q(N≡N)+3×436KJ/mol-6×391KJ/mol,Q(N≡N)=946KJ/mol,故B正确;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提高H2的转化率,故C错误;
D、合成氨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所以0.5mol N2和1.5mol H2在题给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46.2 kJ,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据△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求出N≡N键的键能,键能越大越稳定;
7.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和B(g),发生反应A(g)+B(g) 2C(g)+D(s),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A)
n( B)
n(C)
①
600
0.30
0.20
0.30
②
700
0.20
0.30
0.24
③
800
0.10
0.10
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B)=0.050mol,则0至5 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A)=0.015mol/(L·min)
B. 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C. 7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
D. 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a>0.10
【答案】D
【解析】
A. 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B)=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消耗B0.150mol,平均反应速率v(A)=v(B)=0.015mol/(L·min),故A正确;B. 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化,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C. 700℃时各物质平衡浓度:c(A)= 0.04mol/L,c(B)=0.09mol/L,c(C)=0.12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故C正确;D. 实验①平衡时n(C)>实验②平衡时n(C),表明升温平衡左移,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若a>0.10,则c(A)<0.025mol/L,c(B)<0.025mol/L,c(C)>0.05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故D不正确。故选D。
8.已知在25 ℃时,FeS、CuS的溶度积常数(Ksp)分别为6.3×10-18、1.3×10-36,常温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H2S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溶液的酸性增强
B. 将足量的CuSO4溶解在0.1 mol/L的H2S溶液中,溶液中Cu2+的最大浓度为1.3×10-35 mol/L
C. 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D. 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4+H2S=CuS↓+H2SO4不能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H2S与SO2反应生成单质硫和水,氢硫酸被反应掉了,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故A错误;
B.H2S是弱酸,硫离子的最大浓度为0.1 mol/L,CuS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3×10-36,所以溶液中Cu2+的最小浓度为1.3×10-35 mol/L,故B错误;
C.FeS、CuS的溶度积常数(Ksp)分别为6.3×10-18、1.3×10-36.FeS溶度积大于CuS溶度积,所以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故C正确;
D. CuS是不溶于酸的黑色物质,所以能发生反应:CuSO4+H2S═CuS↓+H2SO4,这是弱酸制备强酸的特例,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CuS是不溶于酸的黑色物质,这是弱酸制备强酸的特例,
9.某温度下,和的电离常数分别为和。将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代表溶液
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
C. 从c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其中、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D. 相同体积a点的两溶液分别与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离常数HNO2大于CH3COOH,酸性HNO2大于CH3COOH;
A、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Ⅱ的变化大,则Ⅱ的酸性比I的酸性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
B、酸抑制水电离,b点pH小,酸性强,对水电离抑制程度大;
C、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k(HNO2)为HNO2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不变;
D、体积和pH均相同的HNO2和CH3COOH溶液,c(CH3COOH)>c(HNO2)。
【详解】A、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Ⅱ的变化大,则Ⅱ的酸性比I的酸性强,Ⅱ代表HNO2,I代表CH3COOH,故A错误;
B、酸抑制水电离,b点pH小,酸性强,对水电离抑制程度大,故B错误;
C、Ⅱ代表HNO2,c(HNO2)c(OH-)/c(NO2-)=c(H+)·c(HNO2)c(OH-)/[c(H+)·c(NO2-)]=kw/k(HNO2),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k(HNO2)为HNO2的电离常数,这些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不变,故C正确;
D、体积和pH均相同的HNO2和CH3COOH溶液,c(CH3COOH)>c(HNO2),分别滴加同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CH3COOH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多,HNO2消耗的NaOH少,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酸的稀释及图象,明确强酸在稀释时pH变化程度大及酸的浓度与氢离子的浓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点C,要将已知的c(HNO2)c(OH-)/c(NO2-)分子和分值母同乘以c(H+),变成与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和k(HNO2)为HNO2的电离常数相关的量,再判断。
10.已知:lg C(s)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9.2kJ的热量;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碳[C(s)]的燃烧热△H为 -110.4kJ·mol-1
B. 1mol CuO分解生成Cu2O放出73kJ的热量
C. 反应2Cu2O(s)+O2(g)=4CuO(s)的活化能为292 kJ·mol-1
D. 足量炭粉与CuO反应生成Cu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CuO(s)=Cu2O(s) +CO(g) △H= +35.6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C(s)]的燃烧热指的是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所放出的热量,根据题中数据无法计算碳的燃烧热,故A不正确;
B.由题图可知,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是放热反应,则CuO分解生成Cu2O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由题图可知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的活化能为348 kJ·mol-1,故C错误;
D.将lg C(s)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9.2kJ的热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s)+1/2O2(g)=CO(g)△H= -110.4kJ·mol-1,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2Cu2O + O2(g)=4CuO(s)△H= -292kJ·mol-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①-②/2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s)+2CuO(s)=Cu2O(s) +CO(g) △H= +35.6kJ·mol-1,故正确。
故选D。
11.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无论是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在正极上都是O2得到电子被还原,A正确;
B、生成的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Al(OH)4-,B错误;
C、生成的Al(OH)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H)4],消耗电解质中的NaOH,使pH减小,C错误;
D、原电池中,电子从外电路的负极流向正极,D错误;
因此答案选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测定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 常温下,将等体积pH都为2的盐酸与醋酸稀释相同倍数后,c( Cl- ) < c( CH3COO- )
C. 0.01 mol/L的氨水中c( OH- )=a mol/L , 则 0.1 mol/L的氨水中c( OH- )= 10a mol/L
D. 常温下,pH=2的醋酸Va L与pH=12的NaOH溶液 Vb L 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Va >Vb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使试纸褪色,所以无法测其pH,故A错误;
B.常温下,等体积pH都为2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等于醋酸根离子的浓度,而盐酸完全电离,醋酸部分电离,加水稀释相同倍数后,醋酸会继续电离,而盐酸不能再电离,故离子浓度C( Cl- ) < C( CH3COO- ),故B正确;
C.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里存在电离平衡,氨水的浓度越大,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越小,浓度越小,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越大,0.01 mol/L的氨水与0.1 mol/L的氨水中,0.01 mol/L的氨水电离程度越大,则 0.1 mol/L的氨水中c( OH-)小于 10a mol/L,故C错误;
D.常温下,PH=2的醋酸Va L与PH=12的NaOH溶液 Vb L 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要多,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其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故D错误;
故选:B。
13.下列溶液中各种微粒浓度大小关系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B. 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H+)>c(H2A)>c(A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二者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NH4+)=2c(SO42-)+c(OH−),所以得c(Na+)+c(NH4+)=2c(SO42-),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氢氧化钠稍微过量,所以c(Na+)>c(SO42-),水电离较微弱,所以溶液中这几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故A正确;
B.pH相等的盐溶液和强碱溶液中,强碱的浓度最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相同pH的钠盐浓度越小,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小于碳酸根离子,所以pH相等的这几种溶液中,浓度大小顺序是c(NaOH)<c(Na2CO3)<c(CH3COONa),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H3COO-)+c(OH-),根据物料守恒得c(CH3COO-)+c(CH3COOH)=2c(Na+),两式消去钠离子浓度可得到c(CH3COO-)+2c(OH-)=2c(H+)+c(CH3COOH),故C错误;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则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c(A2-)>c(H2
A),故D错误;
故选:A。
14.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中I-失去电子放电,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3+被还原成Fe2+,B正确;
C.当电流计为零时,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D.甲中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作为负极,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D错误。
答案选D。
15.如图所示,隔板I固定不动,活塞II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2B(g)xC(g),向M、N中通入1mol和2molB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3,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关系为:
B. 若x<3,C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M)3,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关系为:
D. x不论为何值,平衡时M、N中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M容器是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N容器是恒温恒压下建立的平衡。
【详解】A.若x=3,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N容器建立平衡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等效,所以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关系为:φ(M)=φ(N),故A错误;
B.若x<3,由于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N容器建立的平衡相当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的平衡浓度增大,所以C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M)<c(N),故B正确;
C.若x>3,由于反应后气体体积增大,N容器建立的平衡相当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所以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关系为:α(M)<α(N),故C错误;
D.若x=3,M、N中平衡状态相同,平衡时M、N中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相等,若x>3或<3,两者的平衡状态不同,平衡时M、N中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D错误;
故选B。
16.常温下,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c()、c()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c(Na2CO3)+c(NaHCO3)=0.100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E点溶液表示浓度均为0.05 mol·L-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混合后所得到的溶液
B. pH=10的溶液中:c(H+)+c(Na+)+c(H2CO3)=c(OH-)+c()
C. pH=11的溶液中:c() c(NaHCO3), 故C正确;
D. 在E点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00mol·L-1的NaOH溶液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CO32-)与c(HCO3-)之和发生变化,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17.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是利用原电池原理产生热量,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和少量的NaCl、水等。“热敷袋”在启用前用塑料袋使之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后,会发现袋内有许多铁锈生成。请回答:
①碳粉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Na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极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使用后生成铁锈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既能供电又能固氮的新型氢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液为溶有化合物A的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子从通入______(填“N2”或“H2”)的电极流出,化合物A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路中通过2.4mol电子时,两极共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___________L。
④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会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为维持电解质PH基本不变,可往溶液中通入________气体(填“NH3”或“HCl”)。
【答案】 (1). 做原电池的正极 (2). 和水组成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 (3). O2+4e-+2H2O===4OH- (4). 4Fe(OH)2+O2+2H2O===4Fe(OH)3 (5). H2 (6). NH4Cl (7). N2+6e-+8H+===2NH4+ (8). 35.84 (9). 增大 (10). HCl
【解析】
【分析】
(1)铁、碳和氯化钠溶液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构成原电池,原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碳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电池中氢气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H2-2e-=2H+,氮气得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N2+6e-+8H+═2NH4+,氨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则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铵。
【详解】(1)①碳粉和铁活泼性不同,且都导电;氯化钠是强电解质,易溶于水;碳粉、铁、氯化钠溶液构成了原电池,碳的活泼性比铁小,所以作正极,因为形成原电池,从而加速铁的氧化;氯化钠是强电解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得到电解质溶液;
故答案为:做原电池的正极;和水组成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 ;
②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O 2 +2H 2 O+4e - ═4OH - ;
故答案为: O 2 +2H 2 O+4e - ═4OH - ;
③铁的活泼性大于碳,在构成的原电池中,铁作负极,铁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负极反应是:Fe-2e - ═Fe 2+ ,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O 2 +2H 2 O+4e - ═4OH - ,金属铁的吸氧腐蚀过程发生的全部反应为:2Fe+O 2 +2H 2 O═2Fe(OH) 2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2Fe(OH) 3 ═Fe 2 O 3 •nH 2 O+(3-n)H 2 O,
故答案为: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2)①电子从负极流出,即通入H2的电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向通入N2的电极,该装置属于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铵溶液,化合物A 为NH4Cl;
故答案为: H2 ;NH4Cl;
② 该电池的本质反应是合成氯化铵的反应,电池中氢气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氮气得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正极反应式为N2+6e-+8H+===2NH4+;
故答案为: N2+6e-+8H+===2NH4+;
③电路中通过2.4mol电子时,消耗氮气0.4mol,氢气1.2mol,共消耗气体1.6mol,所以标况下气体的体积是35.84L;
故答案为:35.84;
④反应过程中,氮气和氢气之间反应产生氨气,氨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从盐酸到氯化铵的过程,电解质溶液的pH会变大,为维持电解质PH基本不变,可往溶液中通入氯化氢;
故答案为:增大;HCl。
【点睛】原电池分为正负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
18.Cr2O72-、Cr3+对环境具有极强的污染性,含有Cr2O72-、Cr3+的工业废水常采用NaOH沉淀法除去。已知:①常温下,Cr3+完全沉淀(c≤1.0×10−5 mol· L−1) 时,溶液的pH为5;NaOH过量时Cr(OH)3溶解生成CrO2-:Cr3++3OH− Cr(OH)3 CrO2-+H++H2O。②CrO2-还原产物为Cr3+。③ lg3.3=0.5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常数Ksp[Cr(OH)3]=__________。
(2)常温下,向50 mL 0.05 mol·L−1的Cr2(SO4)3溶液中加入1.0 mol·L−1的NaOH溶液50 mL,充分反应后,溶液pH为____________。
(3)为了测定工业废水中Na2Cr2O7的浓度,进行如下步骤:
Ⅰ.取100 mL滤液;
Ⅱ.用c mol·L−1的标准KMnO4酸性溶液滴定b mL一定浓度的FeSO4溶液,消耗KMnO4溶液b mL;
Ⅲ.取b mL滤液,用上述FeSO4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d mL FeSO4溶液。
①步骤Ⅱ中的滴定过程应选用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Ⅲ的滤液中Na2Cr2O7的含量为_______mol·L−1。
(4)Na2Cr2O7的含量也可以用一定难度的NaNO2溶液进行滴定。已知常温下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 ,NH3·H2O的电离常数Kb=1.7×10-5 。0.1 mol·L-1 NH4NO2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0×10-32 (2). 13.5 (3). 酸式 (4). 溶液显紫色 (5). (6). c(NO2-)>c(NH4+)>c(H+)>c(OH-)
【解析】
【分析】
(1)Cr3+完全沉淀(c≤1.0×10-5 mol/L) 时,溶液的pH为5,据此计算Cr(OH)3的溶度积常数;
(2)50mL 0.05mol/L的Cr2(SO4)3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50mL,则混合后溶液中c(Cr3+)=0.05mol/L,c(OH-)=0.5mol/L,发生反应:Cr3++3OH-═Cr(OH)3,根据方程式计算;
(3)①酸性高猛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选用酸式滴定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显紫色;
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电子得失守恒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4)根据NH4+和NO2-的水解程度相对大小判断NH4NO2的酸碱性,再根据电荷守恒分析离子浓度大小,根据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NO2-的水解常数。
【详解】(1)常温下,Cr3+完全沉淀(c⩽1.0×10−5 mol/L) 时,溶液的pH为5,溶液中c(OH−)=10−9mol/L,c(Cr3+)=10−5mol/L,则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常数Ksp[Cr(OH)3]=c(Cr3+)c3(OH−)=1.0×10−32;
故答案为:1.0×10-32;
(2)50mL 0.05mol/L的Cr2(SO4)3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50mL,则混合后溶液中c(Cr3+)=0.05mol/L,c(OH−)=0.5mol/L,发生反应:Cr3++3OH−═Cr(OH)3,则反应后c(OH−)=0.5mol/L−0.15mol/L=0.35mol/L,所以充分反应后,溶液pH=14−pOH=14+lgc(OH−)=13.5;
故答案为:13.5;
(3)①步骤Ⅱ中所用的标准液为酸性高猛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选用酸式滴定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显紫色;
故答案为:酸式;溶液显紫色;
②c mol/L的标准KMnO4酸性溶液滴定b mL一定浓度的FeSO4溶液,消耗KMnO4溶液b mL,Mn从+7价降为+2价,Fe从+2价升为+3价,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存在反应关系:MnO4−∼5Fe2+,则滴定所用的FeSO4的浓度为c(Fe2+)=5cmol/L,取b mL滤液,用上述FeSO4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d mL FeSO4溶液,Cr从+6价降为+3价,Fe从+2价升为+3价,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存在反应关系:Cr2O72−∼∼6Fe2+,则bmL溶液中Na2Cr2O7的含量为;
故答案为:;
(4)NH4+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NH4+)= =5.88×10−10,NO2−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 =1.4×10−11,可见NH4+水解程度相对较大,所以溶液呈酸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H4+)+c(H+)=c(OH−)+c(NO2−),则有c(NO2-)>c(NH4+)>c(H+)>c(OH-);
故答案为:c(NO2-)>c(NH4+)>c(H+)>c(OH-)。
【点睛】盐的水解是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19.草酸钴用途广泛,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制备。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MnO、MgO、CaO等]制取CoC2O4·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Ca2+、Mg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Mn(OH)2
完全沉淀的pH
3.7
9.6
9.2
5.2
9.8
(1)浸出过程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将_____________还原(填离子符号)。
(2)NaClO3的作用是将浸出液中的Fe2+氧化成Fe3+,产物中氯元素处于最低化合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请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Na2CO3能使浸出液中Fe3+、Al3+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滤液Ⅱ中加入萃取剂的作用是_________;使用萃取剂适宜的pH是______。
A.接近2.0 B.接近3.0 C.接近4.0
(5)“除钙、镁”是将溶液中Ca2+与Mg2+转化为MgF2、CaF2沉淀。已知Ksp(MgF2)=7.35×10-11、Ksp(CaF2)=1.05×10-10。当加入过量NaF后,所得滤液c(Mg2+)/ c (Ca2+)=____。
【答案】(15分)
(1)Fe3+、Co3+ (2)ClO3- + 6Fe2+ + 6H+ = 6Fe3+ + Cl- + 3H2O
(3)R3++3H2OR(OH)3+3H+,加入碳酸钠后,H+与CO32-反应,使水解平衡右移,从而产生沉淀
(4)除去Mn2+, B (5)0.7
【解析】
试题分析:(1)向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MnO、MgO、CaO等]中加入盐酸和亚硫酸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Ca2+、Mg2+、Al3+等,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浸出过程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将Fe3+、Co3+;(2)NaClO3的作用是将浸出液中的Fe2+氧化成Fe3+,铁元素的化合价+2→+3,失去电子,产物中氯元素处于最低化合价,则Cl由+5价→-1价,再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和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 + 6Fe2+ + 6H+ = 6Fe3+ + Cl- + 3H2O。(3)R3++3H2OR(OH)3+3H+,加入碳酸钠后,H+与CO32-反应,使水解平衡右移,从而产生沉淀。(4)根据流程图可知,此时溶液中存在Mn2+、Co2+金属离子,由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可知调节溶液PH在3.0~3.5之间,可使Mn2+完全沉淀,并防止Co2+转化为Co(OH)2沉淀,则滤液Ⅱ中加入萃取剂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Mn2+;使用萃取剂适宜的pH是B;(5)KSP(CaF2)= c(Ca2+)×c2(F-)=1.05×10-10; KSP(MgF2)= c(Mg2+) ×c2(F-)=7.35×10-11,所以c(Mg2+)/ c (Ca2+)= KSP(MgF2) ÷KSP(CaF2) = 7.35×10-11÷(1.05×10-10)=0.7。
考点:考查利用水钴矿制取CoC2O4·2H2O工艺流程,掌握实验操作与设计及相关物质的性质等知识。
20.碳族、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中应用广泛。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递变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A.酸性:HNO3>H2CO3>H2SiO3 B.稳定性:NH3>AsH3>PH3
C.稳定性:N2H2CO3>H2SiO3,故A正确;
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是氮大于磷,磷大于砷,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NH3 >PH3>AsH3,故B错误;
C.稳定性:N2>P4(白磷),因为白磷易自然,而氮气性质稳定,很难发生反应,故C错误;
D.磷酸的酸性大于砷酸的酸性,利用越弱越水解,可得常温下,同浓度溶液的pH:Na3P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