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6.00 KB
  • 2021-07-07 发布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4 O-16 Na-23 Mg-24 K-39 Cu-64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盐酸与烧碱溶液的反应 B. Al与稀盐酸的反应 C. C+CO22CO D.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盐酸与烧碱溶液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项、Al与稀盐酸的反应为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项、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吸热反应,故C正确;‎ D项、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为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 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D. 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ΔH>0‎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故A错误;‎ B项、ΔH>0表示吸热反应,ΔH<0表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项、反应热ΔH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量越大,即计量数越大,反应热的绝对值越大,故C错误;‎ D项、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H>0,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3.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因素是(  )‎ ‎①扩大容器的容积 ②使用正催化剂 ③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④升高温度 ⑤缩小容积 ⑥减小生成物浓度 A. ②③ B. ②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扩大容器的容积,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减小,降低反应速率,故错误;‎ ‎②使用正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③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若为固体和纯液体,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 ‎④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要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就加快,故正确;‎ ‎⑤缩小容积,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⑥减小生成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故错误;‎ ‎②④⑤正确,故选C。‎ ‎【点睛】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把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解答的关键。‎ ‎4.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 不能用CaCO3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 C. 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 D. 用CaCl2浓度的减少来表示其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因为CaCO3是固体,H2O为纯液体,不能用其表示化学反应速率,B、C项错误;CaCl2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会增加,D项错误。‎ ‎5. 下列哪些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A. 压强 B. 温度 C. 催化剂 D.‎ ‎ 反应物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虽然本节我们重点学习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首先是内因,即反应物性质,其次才是外因。注意内因是反应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人们只有改变外因,即控制反应的外界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反应按照人们的要求进行。但本题一定要注意“主要”两个字,并注意分析选项配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学生需要明确的是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还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影响,即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6.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增加C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中固体参加,改变固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如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而浓度、压强、温度以及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①C是固体,所以增加C的用量,浓度不变,不影响反应速率;‎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气体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 ‎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容积增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故答案为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所以可逆反应的特征是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A不正确;‎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不正确;‎ D、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只能适用于气体体系,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D不正确;‎ 所以答案选B。‎ ‎8. 实验室用锌与盐酸制取氢气,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能使该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 降低温度 B. 用铁代替锌 C. 增大盐酸浓度 D. 用锌粒代替锌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降低,故错误;B、锌比铁活泼,锌和酸反应比铁剧烈,故错误;C、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D、用锌粒降低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减缓,故错误。‎ 考点: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 ‎9.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 ΔH<0,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B. 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1,反应向逆反应进行,故A错误;‎ B项、随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减小,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B正确;‎ C项、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项、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0. 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 某一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 D.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是v正≠v逆,A项中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并不一定不相等,平衡不一定移动;B项中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D项中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 ‎1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B. 化学反应的墒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C. 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D. 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有关,化学反应总是向熵增的方向进行,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墒变和焓变都会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所以熵增不能决定反应的方向,B错误;‎ 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C正确;‎ D.熵值增大的反应可能能自发进行,也可能不能自发进行,D错误;‎ 故选C。‎ ‎【点睛】反应能否正反进行,与反应的焓变及熵变有关,一般情况下,体系混乱程度增大的放热反应可自发进行,体系混乱程度减小的吸热反应不可自发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可根据体系的自由能△G判断:若△G=△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若△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再一定外界条件下也可进行。‎ ‎12.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 C.催化剂对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无响应,但改变活化能,故C正确;‎ D.图象分析逆反应的活化能E2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E1,故D错误。‎ 答案选C。‎ ‎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H2(g)+O2(g)=H2O(g)ΔH=-241.8 kJ·mol-1,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是(  )‎ A. 483.6 kJ·mol-1 B. 241.8 kJ·mol‎-1 ‎C. 571.6 kJ·mol-1 D. 285.8 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燃烧热的定义,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就是氢气的燃烧热,由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可知氢气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故选D。‎ ‎【点睛】燃烧热是指在‎25℃‎101 kPa时,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产物必须是稳定氧化物。‎ ‎14.已知:CH4(g)+2O2(g)=CO2(g)+2H2O(l)ΔH1=-890.3 kJ·mol-1;2H2(g)+O2(g)=2H2O(l)ΔH2=-571.6 kJ·mol-1。CO2与H2反应生成甲烷气体与液态水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4H2(g)=CH4(g)+2H2O(l)ΔH3,则ΔH3为( )‎ A. -252.9 kJ·mol-1 B. +252.9 kJ·mol‎-1 ‎C. -604.5 kJ·mol-1 D. +604.5 kJ·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CH4(g)+2O2(g)=CO2(g)+2H2O(l)ΔH1=-890.3 kJ·mol-1; ②2H2(g)+O2(g)=2H2O(l)ΔH2=-571.6 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4×②—①得CO2与H2反应生成甲烷气体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4H2(g)=CH4(g)+2H2O(l),则ΔH3= 4ΔH2-ΔH1=-252.9 kJ·mol-1,故选A。‎ ‎15.化学反应N2(g)+3H2(g) 2NH3(l)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ΔH等于(  )‎ A. +2(a-b-c) kJ·mol-1 B. +2(b-a) kJ·mol‎-1 ‎C. +(b+c-a) kJ·mol-1 D. +(a+b) kJ·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反应热ΔH=—(生成物活化能—反应物活化能)=—[2(b+c) kJ/mol‎-2a kJ/mol]=‎ ‎ +2(a-b-c) kJ/mol,故选A。‎ ‎【点睛】注意题给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是题给反应化学计量数的,解答时将图给活化能增加一倍是解答难点和易错点。‎ ‎16.下列表示戊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5H12(l)+8O2(g)5CO2(g) +6H2O(l) ΔH=-3 540 kJ·mol-1‎ B. C5H12(l)+8O2(g)5CO2(g)+6H2O(g) ΔH=-3 540 kJ·mol-1‎ C. C5H12(l)+8O2(g)5CO2(g)+6H2O(g) ΔH=+3 540 kJ·mol-1‎ D. C5H12(l)+8O2(g)5CO2(g)+6H2O(l) ΔH=+3 540 kJ·mol-1‎ ‎【答案】A ‎【解析】‎ A、C5H12(l)+8O2(g)5CO2(g) +6H2O(l) ΔH=-3 540 kJ·mol-1,聚集状态、单位、ΔH的正负号均正确,故A正确;B、生成物H2O(g)的状态不正确,应为液态,故B错误;C、生成物H2O(g)的状态不正确,ΔH的正负号错误,故C错误;D、ΔH的正负号错误,故D错误。故选A。‎ ‎17.氢气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CO(g)+H2O(g)CO2(g)+H2(g) △H<0,为了提高氢气在平衡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 C. 更换催化剂 D. 减小CO的浓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方向移动,但此反应方程式中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B、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进行,此反应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故正确;‎ 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故错误;‎ D、减小CO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错误;‎ 答案选B。‎ ‎18.对于可逆反应:C(s)+CO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值发生变化的是 A. 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 增大体系的压强 C. 升高体系的温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系 ‎19.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将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保持不变,容器的体积增加一倍,假设平衡不移动,判断B的浓度,然后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进行分析;‎ ‎【详解】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降低压强,温度保持不变,容器的体积增加一倍,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50%<60%,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