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00 KB
  • 2021-07-07 发布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上学期12月考考试 高二合格考考试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4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u 64 Zn 65 Cl 35.5 K 39 Ca 40 P 31‎ 一、单项选择题 ‎1.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用于分子结构测定与医疗诊断。已知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能产生NMR信号。下列原子核能产生NMR信号的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能产生NMR信号”。‎ A.原子的质量数为1,是奇数,符合要求;‎ B.原子的质量数为14,是偶数,不符合要求;‎ C.原子的质量数为32,是偶数,不符合要求;‎ D.原子的质量数为12,是偶数,不符合要求。‎ 故选A。‎ ‎【点睛】明确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以及有关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2.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棉纱纺布 B. 石油分馏 C. 铜器生锈 D. 氨气液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详解】A. 棉纱纺布没有形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A项错误;‎ B.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 C. 铜器生锈生成了碱式碳酸铜,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 D. 氨气的液化没有形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3.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和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均属于 A 合金 B. 硅酸盐 C. 高分子材料 D. 无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和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均属于含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故合理选项是C。‎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5 C. +6 D. +8‎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该化合物中K化合价是+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Fe元素化合价为+6价,故合理选项是C。‎ ‎5.下列操作中,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 用嘴吹灭酒精灯 B. 点燃氢气前检验纯度 C. 将鼻子凑近集气瓶口闻气味 D.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配置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易引燃酒精灯内的酒精,属不安全操作,故A错误;‎ B.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是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属安全操作,故B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属不安全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用乙醇制乙酸 B. 用植物油制造人造脂肪 C. 用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 D. 用含有KMnO4的硅藻吸收乙烯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据此,结合反应特点判断。‎ ‎【详解】A.乙醇与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乙酸,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生饱和烃基,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固体,就形成了人造脂肪,乙醇发生的变化是加成反应,B不符合题意;‎ C.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符合题意;‎ D.KMnO4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乙烯氧化产生CO2气体,因此具有使水果保鲜的作用,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的知识。掌握取代反应的特点及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本题正确解答的关键。‎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B. 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C. 断裂化学键放出能量 D.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燃烧时向外界释放能量属于放热反应,故A正确;‎ B.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向外界释放能量,所以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故C错误;‎ D.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一定伴随有能量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把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答题时还需要明确物理变化中的放热或吸热不能归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8.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有 A. CO32- B. NO3- C. SO32- D. 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CO32-会反应产生CO2气体逸出,再加BaCl2溶液,不反应,无现象,A错误;‎ B.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NO3-不反应,再加BaCl2溶液,仍然不反应,无现象,B错误;‎ C.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SO32-会反应产生SO2气体逸出,再加BaCl2溶液,不反应,无现象,C错误;‎ D.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SO42-无变化,再加BaCl2溶液,发生反应,产生BaSO4白色沉淀,,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9.某学习兴趣小组组装了以下装置,期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该装置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且两个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且Fe能自发的和硫酸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构成原电池,A正确;‎ B.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B错误;‎ C.没有电解质溶液,该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C错误;‎ D.两个电极相同,且不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的知识,明确原电池构成条件是解本题关键,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原电池,缺一不可。‎ ‎10.与乙酸乙酯CH3COO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CH3CH2CH2CH2OH B. CH3COCH2CH3‎ C. CH3CH2CH2COOH D. CH3CH2COCH2CH3‎ ‎【答案】C ‎【解析】‎ ‎【分析】‎ 乙酸乙酯分子式是C4H8O2,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对选项物质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丁醇分子式是C4H10O,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 B.丁酮分子式是C4H8O,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 C.丁酸分子式是C4H8O2,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CH3CH2COCH2CH3分子式是C5H10O,与乙酸乙酯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的知识。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是正确判断的基础。‎ ‎1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 CO2 B. KCl C NaOH D. C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KCl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B符合题意;‎ C.NaO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C不符合题意;‎ D.CH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2.关于标准状况下11.2L 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44g B. CO2物质的量为1mol C. 含有1mol氧原子 D. CO2分子数为3.01×10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标况下11.2L 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n==计算。‎ ‎【详解】A. CO2质量m=nM=0.5mol×44g/mol=22g,A项错误;‎ B. 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B项错误;‎ C. 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C项正确;‎ D. 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分子数为0.5×6.02×1023=3.01×1023,D项错误;‎ 答案选C。‎ ‎13.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从反应开始至10s时,O2的浓度减少了0.3mol/L则,0~10s内平均反应速率为 A. v(O2)=0.3mol.L-1.s-1 B. v(O2)=0.03mol.L-1.s-1‎ C. v(SO2)=0.03mol.L-1.s-1 D. v(SO3)=0.03mol.L-1.s-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10s内氧气浓度的变化计算氧气的反应速率,然后根据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的比计算v(SO2)、v(SO3),进行判断。‎ ‎【详解】A.从反应开始至10s时,O2的浓度减少了0.3mol/L,则用氧气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v(O2)==0.03mol/(L·s),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的比,则v(SO2):v(O2):v(SO3)=2:1:2,因此v(SO3)=v(SO2)=2v(O2)=0.06 mol/(L·s),选项C、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的知识。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其表示的意义相同,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的比。‎ ‎14.物质俗名与化学式相匹配的一组是 A. 纯碱——Na2CO3 B. 烧碱——NaHCO3‎ C 生石灰——Ca(OH)2 D. 胆矾——Fe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其俗名和化学式相符,故A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B错误;‎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C错误;‎ D.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A。‎ ‎15.下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 A. 用浓硝酸和Cu制取NO2‎ B. 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Cl2‎ C. 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 D. 用NH4Cl溶液和Ca(OH)2制取NH3‎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浓盐酸和 MnO2 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B错误;‎ C.H2O2溶液和 MnO2 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氧气不溶于水,则图中固液反应不加热、排水法收集可制取 O2,故C正确;‎ D.NH4Cl 和 Ca(OH)2 反应,为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原理,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新型镁合金被大量用于制造笔记本电脑外壳、竞赛自行车框架等。由此说明镁合金具有的优异性能包括 ‎①熔点低 ②硬度大 ③耐腐蚀 ④密度小 ⑤导电性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笔记本电脑外壳、竞赛自行车框架等要求密度小,便于携带;硬度大,抗震能力强,延长使用寿命,与熔点高低、延展性、导电性无关。‎ 故选B。‎ ‎1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多食用糖类(如淀粉)容易使人发胖 B. 蛋白质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过多食用糖类(如淀粉)后,能量不能及时消化掉,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因此会导致使人发胖,A正确;‎ B.蛋白质含有碳、氢、氧、氮元素,有些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B错误;‎ C.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作用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钙的利用率,C正确;‎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若摄入过多,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8.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用SO2漂白银耳 ②用食盐防腐 ③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 ④用回收的植物油制肥皂 ⑤用明矾淡化海水 A. ①②④ B. ③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SO2是有毒的气体;‎ ‎②从腌制食品不易腐烂分析;‎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色素的作用;‎ ‎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肥皂;‎ ‎⑤明矾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详解】①SO2是有毒的气体,因此不能用SO2漂白银耳等食品,①错误;‎ ‎②用食盐腌制食品后,食品不容易腐烂变质,说明食盐具有防腐作用,②合理;‎ ‎③在蔗糖加工工厂用活性炭脱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强的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因此可以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③合理;‎ ‎④油脂、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一直到混合物粘稠,即可制得肥皂,回收的植物油属于油脂,因此可以用于制肥皂,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④合理;‎ ‎⑤明矾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使之形成沉淀而除去,不能淡化海水,⑤不合理;‎ 综上所述可知:正确说法是②③④;‎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与应用,掌握基础知识,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题关键。‎ ‎19.绿色环保,人人有责。下列行为或方法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A. 大力发展小型火力发电厂 B. 进行垃圾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C. 使用无毒、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 D. 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三废”排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大力发展小型火力发电厂会加剧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形成,不符合环保要求,A项正确;‎ B. 进行垃圾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符合环保要求,B项错误;‎ C. 使用无毒、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符合环保要求,C项错误;‎ D. 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三废”排放,符合环保要求,D项错误;‎ 答案选A。‎ ‎20.将维生素C投入已变褐色的苹果汁中,振荡,草果汁恢复成淡青色。在该过程中,维生素C ( )‎ A. 被氧化 B. 被还原 C. 表现氧化性 D. 作氧化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苹果汁变色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维生素的作用。‎ ‎【详解】苹果汁中含有Fe2+而呈淡青色,易被氧气氧化成Fe3+而呈褐色。维生素C可使褐色的苹果汁恢复成淡青色,该过程中,Fe3+是氧化剂,维生素C被氧化,是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本题选A。‎ 二、填空题 ‎2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收集Cl2应使用 _________ 法,要得到干燥的Cl2可选用 _______ 做干燥剂。‎ ‎(4)写出实验室制取漂白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 向上排气法 (4). 浓硫酸(P2O5、无水CaCl2) (5). Cl2+2OH-=Cl-+ClO-+H2O ‎【解析】‎ ‎【分析】‎ ‎(1)根据n=进行计算;‎ ‎(2)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3)Cl2可溶于水,因此用排气法收集;‎ ‎(4)实验室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漂白液。‎ ‎【详解】(1)n===1mol;‎ ‎(2)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Cl2可溶于水,用排气法收集,又因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用浓硫酸或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干燥;‎ ‎(4)实验室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漂白液,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确定漂白液的成分,需要注意的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漂白精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22.下表列出了10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上述10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的分子式为 ________。‎ ‎(3)②、③、⑥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__________。‎ ‎(4)④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5)元素④、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二 (2). IV A (3). K (4). HClO4 (5). Si>C>N (6). 2Na+O2Na2O2 (7). OH-+ Al(OH)3=AlO2-+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周期表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Na,⑤为Al,⑥为Si,⑦为S,⑧为Cl,⑨为K,⑩为Ca;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元素②为C,是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IV A族;‎ ‎(2)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10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符号为K,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的分子式为HClO4;‎ ‎(3)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C、N、Si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i>C>N;‎ ‎(4)④为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 ‎(5)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二者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 Al(OH)3=NaAlO2+2H2O,离子方程式为:OH-+ Al(OH)3=AlO2-+2H2O。‎ ‎23.A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俗名酒精,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 ‎(1)写出D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反应①时钠在____________________。(填“液面上”或“液体底部”)。‎ ‎(3)写出反应③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化合物B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化合物B可以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B.化合物B可以与Cl2发生加成反应 C.化合物B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化合物B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 (1). C2H4O (2). 液体底部 (3).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4). ABC ‎【解析】‎ ‎【分析】‎ A为乙醇,反应①乙醇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乙醇钠(E)和氢气,反应②乙烯(B)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③为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反应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D),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D为乙醛,分子式为C2H4O;‎ ‎(2)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因此发生反应①时钠在液体底部;‎ ‎(3)反应③为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4)化合物B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 A.乙烯与氯气可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项正确;‎ B.乙烯与氯气在常温下可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 C.乙烯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因此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项正确;‎ D.乙烯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错误;‎ 答案选ABC。‎ ‎【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条件不同反应类型不同产物不同,在光照的条件下乙烯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烯,在常温下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