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6.50 KB
  • 2021-07-07 发布

【化学】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生注意:‎ ‎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u 64 Fe 56 Ba 137‎ 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 CH3CH2OH B. NH3·H2O C. CuCl2 D. 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CH3CH2OH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碱,故A错误; ‎ B.氨水(NH3•H2O)电离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B正确; ‎ C.CuCl2是由铜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 ‎ D.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错误; ‎ 故选:B。‎ ‎2.仪器名称为“蒸发皿”的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此仪器为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故A符合题意;‎ B.此仪器为坩埚,用于灼烧或固体的燃烧试验,故B不符合题意;‎ C.此仪器为容量瓶,用于溶液的配制定容,故C不符合题意;‎ D.此仪器为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钠 B. 盐酸 C. 石墨 D.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为盐,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属于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为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墨为碳,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Ba(OH)2=Ba2++2OHˉ‎ B. H2CO3=2H++CO32ˉ‎ C. NaHSO4=Na++H++SO42—‎ D. Na2CO3=2Na++CO32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是可溶性强碱,完全电离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Ba(OH)2=Ba2++2OH-,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步书写,主要以第一步为主,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故B符合题意;‎ C.硫酸氢钠属于二元强酸硫酸的酸式盐,在水中能完全电离:‎ ‎,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够发生完全电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中,能区分 FeCl3 溶液和 Fe(OH)3 胶体的是( )‎ A. 丁达尔效应 B. 过滤 C. 观察颜色 D. 静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能区分 FeCl3 溶液和 Fe(OH)3 胶体的是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A。‎ ‎6.关于反应:3CO+Fe2O3=2Fe+3CO2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O 和 CO2 均属于酸性氧化物,Fe2O3 属于碱性氧化物 B. 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 C. Fe2O3 为氧化剂,CO2 为氧化产物 D. 28gCO 参加反应,得到 2mol 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3CO+Fe2O3=2Fe+3CO2 中,C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CO与碱和酸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都为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C元素化合价升高,则Fe2O3为氧化剂,CO2为氧化产物,故C正确;‎ D.CO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失去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B. 维勒——合成尿素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C.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氨气通入二氧化碳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 B.维勒用无机物腈酸铵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可利用无机物得到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C不符合题意; ‎ D.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故D符合题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馏时,当烧瓶中液体出现暴沸时,要立即添加碎瓷片 B. 在溶解、过滤、蒸发、萃取、分液等操作中均需使用玻璃棒 C. 可以用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 D. 用 pH 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 pH ‎【答案】C ‎【解析】‎ ‎【详解】A.蒸馏时防止暴沸,低温下加沸石,则蒸馏时,当烧瓶中液体出现暴沸时,要冷却至室温后添加碎瓷片,故A错误;‎ B.萃取、分液不需要玻璃棒,溶解、过滤、蒸发均需要玻璃棒,故B错误;‎ C.铁丝、铂丝灼烧均为无色,则可以用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故C正确;‎ D.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应选pH计测定其pH,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是( )‎ A. 中子数为 18 的氯原子: B. 硫酸的摩尔质量:98‎ C. S2ˉ的结构示意图: D. H2、D2、T2 互为同位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的左上角是质量数,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7+18=35,其表示方法为,故A正确;‎ B.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B错误;‎ C.硫离子核外存在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质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H2.D2和T2是氢气分子,不是原子,不能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下列有关单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充有钠蒸气的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 B. 还原铁粉可用作食品袋内的抗氧化剂 C. 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D.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药物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穿透力强,可用于广场照明,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故A不符合题意; ‎ B.还原性铁粉易与氧气反应,可作食品抗氧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 C.氧化镁耐高温材料,而不是镁,故C符合题意;‎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强氧化性,且氯气为常见的化工原料,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故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B. 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不断振荡,溶液变浑浊 C. 工业上或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硫能使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均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振荡,溶液不会变浑浊,故B错误;‎ C.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则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故C正确;‎ D.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D错误; ‎ 故选:C。‎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炼铜就是利用某种细菌将难溶性的硫化铜直接转化为铜 B. 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确定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 C.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D. 分子筛常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也可作干燥剂、离子交换剂和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微生物法是采用某些细菌能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硫化铜矿石,最后转化成可溶的硫酸铜,故A符合题意;‎ B.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利用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确定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故B不符合题意;‎ C.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某些铝硅酸盐形成的分子筛中有许多笼状空穴和通道,常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还可作干燥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故D不符合题意; ‎ 故选:A。‎ ‎13.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相应气体后,各离子组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 A. 二氧化碳:K+、Na+、CO32ˉ、Clˉ‎ B. 氨气:Ba2+、Mg2+、NO3ˉ、Br—‎ C. 氯化氢:Ca2+、Fe3+、NO3ˉ、Clˉ‎ D. 二氧化硫:Na+、NH4+、HCO3ˉ、MnO4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通入二氧化碳后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Mg2+与氨水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通入氨气后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Ca2+、Fe3+、、Cl-之间不反应,通入HCl后也不反应,在溶液能够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 D.具有强氧化性,通入二氧化硫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应该密封保存 B. 金属钠、浓硫酸属于危险品,应保存在同一个专用实验柜中 C. 液溴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适量水进行水封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需加入铁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漂白粉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HClO,HClO易分解,所以漂白粉应该遮光密封保存,故A不符合题意;‎ B.钠属于活泼金属,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浓硫酸属于危险品,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氧化性,两者保存在同一个专用实验柜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 C.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故C不符合题意;‎ 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常加入铁粉,是因亚铁离子易被氧化,则加入铁发生2Fe3++Fe=3Fe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以硫黄为原料生产硫酸,沸腾炉中的反应:2S+3O22SO3‎ B.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金属钠 C. 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主要作用是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 D. 工业上以石灰乳和氯气为原料制取漂白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A.S燃烧只能生成SO2,不能一步生成三氧化硫,故A错误;‎ B.工业电解熔融的NaCl制取金属钠,方程式为2NaCl2Na+Cl2↑,故B错误;‎ C.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主要作用有两点:其一是生成还原剂CO,其二是燃烧放热,维持炉温,故C错误;‎ D.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 X、Y、Z、W 为短周期元素,X、Y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W的核电荷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 Y Z W 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 C. 原子半径:W>Y>Z D. 由 Y、W 形成的最简单钠盐水溶液是建筑行业经常使用的一种黏合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X.Y.Z.W为短周期元素,X.Y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W的核电荷数,设X的核电荷数为x,结合图示可知,Y.W的核电荷数分别为x+2.x+8,则x+8=x+x+2,解得:x=6,则X为C,Y为O,Z为F,W为Si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C,Y为O,Z为F,W为Si元素,‎ A.非金属性O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故B符合题意;‎ C.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W>Y>Z,故C不符合题意;‎ D.O.Si形成的硅酸钠水溶液是建筑行业经常使用的一种黏合剂,故D不符合题意; ‎ 故选:B。‎ ‎17.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 A. 将浓盐酸滴入后产生黄绿色气体 B. 通电一段时间后,收集b处气体,可做爆鸣实验 C. 出现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 D. 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较长时间不变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故A错误;‎ B.b与电解正极相连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出现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故C正确;‎ D.生成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故D错误; ‎ 故选:C。‎ ‎18.某实验需 1mol·Lˉ1 NaOH 溶液 90mL,配制该 NaOH 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示意图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 3.6g 氢氧化钠固体 B. 容量瓶使用前先检漏,再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C. 操作①时,若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D. 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⑥①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需要 1mol•L-1NaOH 溶液 90mL,应选择100mL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0.1L×1mol/L×40g/mol=4.0g,故A错误;‎ B.容量瓶带有瓶塞,为防止使用过程中漏水,使用前应查漏,然后洗涤,不需要干燥,故B错误;‎ C.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cc=可知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⑥①⑤,故D正确;‎ 故选:D。‎ ‎1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SO2+3ClOˉ+H2O=SO42ˉ+Clˉ+2HClO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CO32ˉ+2H+=CO2↑+H2O C.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OHˉ+H++SO42ˉ= BaSO4↓+H2O D. 锌和浓硫酸反应:Zn+2H+=H2↑+Zn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足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NaClO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2H++Cl-,故A正确; ‎ B.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故C错误;‎ D.Zn和浓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Zn+2H2SO4═2H2O+Zn2++SO2↑+SO42-,故D错误; ‎ 故选:A。‎ ‎20.下列几种类推结论符合事实的是( )‎ A. 氯水可以将 Fe2+氧化至 Fe3+,则碘水也可以将 Fe2+氧化至 Fe3+‎ B. Fe3O4 可改写为 FeO·Fe2O3,则 Fe3Cl8 也可改写为 FeCl2·2FeCl3‎ C. Cl2+H2O⇌HCl+HClO 是氧化还原反应,则 ICl+H2O⇌HCl+HIO 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D. CO2 溶于 H2O 生成 H2CO3,则 SiO2 也能溶于 H2O 生成 H2Si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性:Cl2>Br2>Fe3+>I2,故氯水、溴水都能将Fe2+氧化为Fe3+;但I2不能将Fe2+氧化为Fe3+,故A错误; ‎ B.Fe3O4 可改写为 FeO•Fe2O3,可设Fe2+有x,Fe3+有y,则2x+3y=8,x+y=3,则x=1,y=2,则 Fe3Cl8 可改写为 FeCl2•2FeCl3,故B正确; ‎ C.ICl+H2OHCl+HIO反应中无化合价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 D.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D错误; ‎ 故选:B。‎ ‎2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6gNa 与含 0.1molHCl 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0.2 NA B. 质量为 3.0g 的 15N2 和 C18O 混合物中含有中子数为 1.6NA C. 常温常压下,1.12L 的 CO2 和 SO2 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小于 0.1NA D. 在 1L相同浓度的硫酸钾和硫酸铁混合液中K+浓度为 0.2 mol·Lˉ1,则溶液中 SO42—的数目为0.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钠和盐酸溶液反应时,先和HCl反应,过量的钠再和水反应,故0.2mol钠会完全反应,且反应后变为+1价,则转移0.2NA个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 ‎ B.质量为 3.0g 的 15N2 和 C18O 混合物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中子数为 1.6NA,故B不符合题意;‎ C.常温常压Vm大于22.4L/mol,在常温常压下,1.12L 的 CO2 和 SO2 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小于0.05mol,含有氧原子的数目小于 0.1NA,故C不符合题意;‎ D.在 1L 相同浓度的硫酸钾和硫酸铁混合液中 K+浓度为 0.2 mol•L-1,则硫酸钾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硫酸铁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在 1L 相同浓度的硫酸钾和硫酸铁混合液中 K+浓度为 0.2 mol•L-1,则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为:0.1mol+0.3mol=0.4mol,数目为 0.4NA,故D符合题意; ‎ 故选:D。‎ ‎22.已知 SO32ˉ+I2+H2O= SO42ˉ+2Iˉ+2H+,将 0.09molCl2通入 100mL 含 a molNaI与 a mol Na2SO4的混合溶液中,有 0.25a mol的 NaI 被氧化(不考虑 Cl2 与 I2 之间的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还原性 Iˉ >SO32ˉ‎ B. NaI 与 Na2S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mol/L C. 通入 0.09molCl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SO32ˉ+2Iˉ+9Cl2+8H2O=8SO42ˉ+I2+16H++18Clˉ‎ D. 若再通入0.07molCl2,恰好能将 NaI与 Na2SO3 完全氧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信息可知还原性:>I-,通入Cl2先发生+Cl2+H2O=+2H++2Cl-,有 0.25a mol的 NaI 被氧化,由电子守恒可知,此时发生8+2I-+9Cl2+8H2O=8+I2+16H++18Cl-,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I2+H2O═+2I-+2H+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还原性:>I-,故A错误;‎ B.由电子守恒可知,0.09mol×2=amol×(6-4)+0.25a mol,a=0.08mol,NaI 与 Na2SO3‎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0.8mol/L,故B错误;‎ C.通入 0.09molCl2 发生反应时有 0.25a mol的 NaI 被氧化,则离子方程式为:8+2I-+9Cl-+8H2O═8+I-+16H++18Cl-,故C正确;‎ D.若再通入 0.07molCl2,由还原性及电子守恒可知,Na2SO3还有0.01mol未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23.已知:Cu2O+H2SO4 = Cu+CuSO4 +H2O 。某红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 Fe2O3 和 Cu2O 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其组成,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固体全部溶解,则发生的离子反应只有:Fe2O3+6H+=2Fe3+ +3H2O B. 若固体部分溶解,则样品中一定含有 Cu2O,一定不含有 Fe2O3‎ C. 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则样品中 n(Fe2O3):n(Cu2O)为 2:1‎ D. 另取 a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称其质量为 b g(b>a),则混合物中 Cu2O 质量分数为 9(b-a)/a ‎【答案】D ‎【解析】‎ ‎【分析】若固体全部溶解,如含有Cu2O,Cu2O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Cu2O+2H+═Cu+Cu2++H2O,则一定含有Fe2O3,可氧化Cu生成铜离子,若固体全部溶解,Fe2O3和Cu2O恰好反应,滴加 KSCN 溶液,则溶液可能不变红色;加热发生反应2Cu2O+O2=4CuO,固体质量增重,根据固体增重利用差量法计算Cu2O的质量,最后计算质量分数,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固体全部溶解,若固体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Cu生成,Cu恰好能将Fe3+还原为Fe2+,故A错误;‎ B.固体若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Cu生成,Cu能将Fe3+还原为Fe2+,剩余铜,故B错误;‎ C.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因为Cu2O溶于硫酸生成Cu和CuSO4,而H2SO4不能溶解Cu,所以混合物中必须有Fe2O3存在,使其生成的Fe3+溶解产生的Cu,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说明样品中 n(Fe2O3):n(Cu2O)为 1:1,故C错误;‎ D.‎ m(Cu2O)==9(b-a)g,‎ 故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 9(b-a)/a,故D正确;‎ 故选:D。‎ ‎24.实验室以磷石膏(主要含CaSO4,还含少量SiO2、Fe2O3)为原料制取轻质 CaCO3,其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固体Ⅰ、固体Ⅱ中含有 SiO2,固体Ⅲ中含有 Fe(OH)3‎ B. 由固体Ⅰ为原料制备 CaCl2 溶液使用的盐酸和石灰水均要过量 C. 加入(NH4)2CO3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CO32ˉ=CaCO3+SO42ˉ‎ D. 检验固体Ⅰ洗涤是否完全,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往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看有无沉淀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实验室以磷石膏(主要含CaSO4,还含少量SiO2、Fe2O3)为原料制取轻质 CaCO3,加入碳酸铵溶液浸取,可将CaSO4转化为CaCO3,CaSO4+=CaCO3+,滤液I中主要含有硫酸铵,可制备(NH4)2SO4晶体,滤渣固体1含有CaCO3、SiO2、Fe2O3,加入盐酸,CaCO3+2H+═Ca2++H2O+CO2↑,Fe2O3+6H+═2Fe3++3H2O;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固体Ⅱ为二氧化硅,溶液Ⅱ中含有钙离子、铁离子,加入石灰水,得到固体Ⅲ为氢氧化铁沉淀,溶液中为氯化钙溶液,可用于制取轻质CaCO3,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Ⅱ为二氧化硅,固体Ⅲ为氢氧化铁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滤渣固体1含有CaCO3、SiO2、Fe2O3,由固体Ⅰ为原料制备 CaCl2 溶液,加入盐酸过量,不影响后续反应,但溶液Ⅱ中含有钙离子、铁离子,加入过量石灰水,得到固体Ⅲ为氢氧化铁沉淀,溶液中为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影响制取轻质CaCO3纯度,故B符合题意;‎ C.加入(NH4)2CO3 溶液,微溶的硫酸钙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反应为:CaSO4+═CaCO3+,故C不符合题意;‎ D.滤渣固体1含有CaCO3、SiO2、Fe2O3,检验固体Ⅰ洗涤是否完全,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操作,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往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看有无沉淀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只可能含有 NH4+、Na+、Mg2+、Ba2+、Fe3+、Clˉ、Brˉ、Iˉ、CO32ˉ、SO42—中的几种,且浓度均为 0.1mol L—1。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溶液,滴加少许新制氯水,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③取少量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碱性,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将此溶液分为两等份,第一份加热,有气体放出;第二份溶液中加入Na2C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NH4+、Ba2+‎ B. 肯定含有的阴离子是Iˉ、Clˉ、Brˉ‎ C. 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Fe3+、CO32ˉ、SO42ˉ‎ D.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 Na+‎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溶液中不含有;‎ ‎②取少量溶液,滴加少许新制氯水,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因Fe3+与I-不能共存,故不含Fe3+;‎ ‎③取少量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碱性,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Mg2+‎ ‎,将此溶液分为两等份,第一份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此溶液中含有NH3•H2O,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第二份溶液中加入Na2C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a2+,因Ba2+与不能大量共存,故原溶液中不含有;‎ 通过实验确定的离子有:Ba2+、、I-,根据离子浓度均为 0.1mol L-1结合电荷守恒可知阴离子中一定含有Cl-、Br-,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a+,‎ 综上所述,答案为:D。‎ 非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34分)‎ ‎26.(1)①写出“海洋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②写出钡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 ‎(3)《新修本草》有云:“青矾( FeSO4·7H2O)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青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双氧水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完成以下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MnO4ˉ+_____________H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H2O+_____________‎ ‎【答案】(1). Br (2). BaSO4 (3). 2Mg+CO22MgO+C (4). 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 (5). 2 (6). 5 (7). 6H+ (8). 2 (9). 8 (10). 5O2↑‎ ‎【解析】‎ ‎【详解】(1)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有“海洋元素”的美称,符号为Br;医用钡餐是硫酸钡,其化学式可表示为:BaSO4,‎ 故答案为:Br;BaSO4;‎ ‎(2)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镁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Mg+CO22MgO+C,故答案为:2Mg+CO22MgO+C;‎ ‎(3)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就是绿矾( FeSO4•7H2O),说明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铁和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故答案为: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 ‎(4)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而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配平后的反应为,故答案为:2;5;6H+;2;8;5O2↑。‎ ‎27.A为金属单质,B、C、D、E 四种均为含有氯元素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有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请回答:‎ ‎(1)A 是_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均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实验室制备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写出用 B 溶液与 Cu 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C 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_____________‎ ‎【答案】(1). Fe (2). FeCl2 (3).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 Cu+2Fe3+═Cu2++2Fe2+ (5). 取C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氧化剂(如氯水、双氧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含有Fe2+,或者取样滴加用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则含有Fe2+‎ ‎【解析】‎ ‎【分析】A为金属单质,B、C、D、E 四种均为含有氯元素的物质,根据转化关系可知,A为变价金属,且B与A反应生成C,则A为Fe,D为Cl2,B为FeCl3,C为FeCl2,A与E反应生成C(FeCl2),结合(3)“用B溶液与Cu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可知,E为HCl,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A为Fe,C为FeCl2,‎ 故答案为:Fe;FeCl2;‎ ‎(2)实验室中通过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B为FeCl3,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故答案为:Cu+2Fe3+═Cu2++2Fe2+;‎ ‎(4)C为FeCl2,其阳离子为Fe2+,检验Fe2+的方法为:取C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氧化剂(如氯水.双氧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含有Fe2+‎ ‎,或者取样滴加用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则含有Fe2+,‎ 故答案为:取C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氧化剂(如氯水.双氧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含有Fe2+,或者取样滴加用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则含有Fe2+。‎ ‎28.W、X、Y、Z、M 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 和 Y 同周期,W 和 Z 同主族。W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Y 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Y 的质子数比 W 多 4。请完成下列问题:‎ ‎(1)Y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 ‎(2)W、X、Y 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用具体的微粒符号表示,下同)。‎ ‎(3)写出 X 和 M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X2W2 投入到 X2Z 的水溶液中,只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5)证明元素 Z 和 M 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 第三周期ⅡA族 (2). O2->Na+>Mg2+ (3). H++OH-═H2O (4). Na2O2+S2-+2H2O═S↓+2Na++4OH- (5). H2S+Cl2═S↓+2HCl ‎【解析】‎ ‎【分析】W、X、Y、Z、M 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和Y同周期,W和Z同主族,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Y最外层含有1个或2个电子,W最外层含有3个或6个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Y为Na或Mg,W为B或O,又Y的质子数比W多4,则Y为Mg,W为O;W和Z同主族,则Z为S;M的原子序数大于S,则M为Cl元素;X和Y同周期,则X为Na,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O,X为Na,Y为Mg,Z为S,M为Cl,‎ ‎(1)Mg的原子序数为12,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Ⅱ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ⅡA族; ‎ ‎(2)O2-.Na+.Mg2+都含有2个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O2->Na+>Mg2+,故答案为:O2->Na+>Mg2+; ‎ ‎(3)Na和Cl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高氯酸,氢氧化钠和高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答案为:H++OH-═H2O; ‎ ‎(4)Na2O2 投入到Na2‎ S的水溶液中,只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说明反应生成S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S2-+2H2O═S↓+2Na++4OH-,故答案为:Na2O2+S2-+2H2O═S↓+2Na++4OH-; ‎ ‎(5)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根据反应H2S+Cl2═S↓+2HCl可知,非金属性Cl>S,‎ 故答案:H2S+Cl2═S↓+2HCl。‎ ‎29.固体化合物 X 由 3 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由现象 1 得出化合物 X 含有____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X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 Y 的成分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实验室常将氨气(NH3)通过红热的黑色固体化合物 Z 制备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S (2). BaCuS2 (3). BaO和CuO (4). 2NH3+3CuO3=Cu+N2↑+3H2O ‎【解析】‎ ‎【分析】根据现象1可知,无色气体为SO2,向黑色固体化合物Z中加入盐酸,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Z为CuO,向碱性溶液中加硫酸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Ba2+,由此可知,固体混合物Y中含有BaO,据此解答本题。‎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中含有S元素,固体化合物Z的物质的量为:=0.1mol,固体混合物中BaO的质量为23.3g-8g=15.3g,Ba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因此固体X中S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2mol,N(Cu):N(Ba):N(S)=1:1:2,故X的化学式为:BaCuS2,故答案为:S;BaCuS2;‎ ‎(2)由上述分析可知,Y的主要成分为:CuO和BaO,故答案为:CuO和BaO;‎ ‎(3)氨气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氮气、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三、实验题(本题10分)‎ ‎30.某实验小组欲制取 NaHSO3 晶体,设计采用如下装置制备(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1)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装置乙中过量的 SO2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HSO3 晶体,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装置甲中反应生成 SO2 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仪器 a ‎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 ‎③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使浓硫酸流入 a ‎④关闭分液漏斗玻璃旋塞 ‎(5)经检验,实验制得的 NaHSO3 晶体中含有大量的 Na2S2O5 固体和一定量的 Na2SO3 和Na2SO4,查阅资料获知在溶液中 NaHSO3 易发生反应生成 Na2S2O5,Na2S2O5 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 ‎①试写出反应生成 Na2S2O5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晶体中含有 Na2SO3 和 Na2SO4 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锥形瓶 (2). 安全瓶,防止倒吸 (3). SO2+Na++OH-═NaHSO3↓ (4). ②③④① (5). 2NaHSO3═Na2S2O5+H2O (6). Na2S2O5分解生成生Na2SO3,Na2SO3被氧化生成Na2SO4‎ ‎【解析】‎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结合该仪器的特征解答;‎ ‎(2)根据图示可知气体通过一个集气瓶再与液体接触,发生倒吸时,液体会进入集气瓶中,从而从导气管进入左侧的集气瓶,据此分析用途;‎ ‎(3)装置乙中过量的 SO2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HSO3 晶体,NaHSO3 晶体为沉淀,根据方程式书写;‎ ‎(4)装置甲中反应生成 SO2,先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保证压强上下一样,后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关闭分液漏斗玻璃旋塞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仪器 a,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从上口逸出;‎ ‎(5)①在溶液中 NaHSO3 易发生反应生成 Na2S2O5,根据原子守恒还有水生成;‎ ‎②Na2S2O5 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亚硫酸钠中+4价的硫易被氧化成+6价。‎ ‎【详解】(1)该仪器外观呈平底圆锥状,下阔上狭,有一圆柱形颈部,上方有一较颈部阔的开口,为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 ‎(2)二氧化硫极易溶于NaOH溶液,易发生倒吸,图示可知二氧化硫气体通过一个集气瓶再与NaOH溶液接触,发生倒吸时,液体会进入集气瓶中,从而从导气管进入左侧的集气瓶,所以装置丙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故答案为:安全瓶,防止倒吸;‎ ‎(3)乙装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为:SO2+NaOH═NaHSO3↓,其离子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故答案为:SO2+Na++OH-═NaHSO3↓;‎ ‎(4)装置甲中反应生成 SO2,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分液漏斗内外大气相通,便于液体流出,选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使浓硫酸流入 a,选③,后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关闭分液漏斗玻璃旋塞后选④,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仪器 a选①,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从上口逸出,所以操作顺序是②③④①,‎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 ‎(5)①在溶液中 NaHSO3 易发生反应生成 Na2S2O5,根据原子守恒产物还有水,反应为:2NaHSO3═Na2S2O5+H2O,故答案为:2NaHSO3═Na2S2O5+H2O;‎ ‎②Na2S2O5 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分解生成生 Na2SO3,晶体中含有 Na2SO3,Na2SO3 被氧化生成 Na2SO4,故答案为:Na2S2O5 分解生成生 Na2SO3,Na2SO3 被氧化生成 Na2SO4。‎ 四.计算题(本题共 6 分)‎ ‎31.向一定量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某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开始阶段未产生 CO2气体,则该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 ‎【答案】①NaOH、Na2CO3②Na2CO3③Na2CO3、NaHCO3‎ ‎【解析】‎ ‎【详解】少量的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过量的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 ‎,反应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则向一定量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某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开始阶段未产生CO2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因此溶质组成可能是:①NaOH、Na2CO3②Na2CO3③Na2CO3、NaHCO3,故答案为:①NaOH、Na2CO3②Na2CO3③Na2CO3、NaHCO3。‎ ‎32.某天然碱可以看作是CO2 和 NaOH 反应后的产物组成的一种物质。为了研究该物质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ⅰ称取 3.98 g 天然碱样品,加入 50mL 稀盐酸(足量),产生 CO2 896mL(标准状况)。‎ ⅱ称取 3.98g 天然碱样品,加热至分解完全,产生 CO2 224mL(标准状况)和 0.36g 水。‎ ‎①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是_____________。‎ ‎②天然碱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1.2mol/L (2). 2Na2CO3•2NaHCO3•H2O ‎【解析】‎ ‎【分析】天然碱加热分解生成CO2,说明含有NaHCO3,NaHCO3分解生成的CO2.H2O的物质的量相等,而实际分解生成的水比二氧化碳的多,说明天然碱还含有结晶水。相同质量的天然碱加入足量盐酸,生成CO2的体积大于加热分解生成的CO2的体积,说明还含有Na2CO3;‎ ‎①根据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条件可以计算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由加酸生成二氧化碳体积,根据碳原子守恒计算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加入的盐酸恰好反应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钠离子、氯离子守恒计算HCl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盐酸的最小浓度;‎ ‎②计算天然碱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结晶水的物质的量比例关系,可得天然碱的化学式。‎ ‎【详解】天然碱加热分解生成CO2,说明含有NaHCO3,分解生成的CO2为=0.01mol,分解生成H2O为=0.02mol,由2NaHCO3Na2CO3 +CO2↑+H2O可知,天然碱还含有结晶水,相同质量的天然碱加入足量盐酸,生成CO2的体积大于加热分解生成的CO2的体积,说明还含有Na2CO3。‎ ‎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为0.01mol,则碳酸氢钠为0.01mol×2=0.02mol。加酸生成二氧化碳总物质的量为:‎ ‎=0.04mol,由碳原子守恒可知,碳酸钠物质的量为:0.04mol-0.02mol=0.02mol。加入的盐酸恰好反应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钠离子.氯离子守恒:n(HCl)=n(NaCl)=0.02mol×2+0.02mol=0.05mol,故盐酸的最小浓度为:=1.2mol/L,故答案为:1.2mol/L;‎ ‎②由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为0.01mol,故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0.02mol-0.01mol=0.01mol,则n(Na2CO3):n(NaHCO3):n(H2O)=0.02mol:0.02mol:0.01mol=2:2:1,故该天然碱的组成为:2Na2CO3•2NaHCO3•H2O,故答案为:2Na2CO3•2NaH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