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50 KB
  • 2021-07-08 发布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如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选项是( )‎ A. 读数 B. 稀释 C. 称量 D. 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存在一处错误,故A不选; ‎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稀释浓硫酸不能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进行,存在两处错误,故B选;‎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为防止腐蚀托盘,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存在一处错误,故C不选;‎ D.进行溶解操作时,为加速溶解,应用玻璃棒搅拌,存在一处错误,故D不选;‎ 故选B。‎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只要是液体混合物就可用蒸馏来分离 B.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称量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答案】A ‎【解析】‎ ‎【详解】A、如果两种液体不互溶,可以采用分液法分离,如果两种液体互溶,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A说法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馏分的沸点,故B说法正确;‎ C、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说法正确;‎ D、称量时,应是左物右码,先放砝码大的,后加砝码小的,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A。‎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0.1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的体积为22.4 L D. 0.5 mol的MgCl2固体中,含有离子的总数为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氢气和氧气均为双原子分子;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 C、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D、MgCl2是由Mg2+离子和Cl—离子构成,1mol的MgCl2固体中含有1mol Mg2+离子和2mol Cl—离子。‎ ‎【详解】A项、标况下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而氢气和氧气均为双原子分子,故含0.1mol原子即0.1NA个,故A正确;‎ B下、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项、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NA个二氧化碳即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22.4L,故C错误;‎ D项、MgCl2是由Mg2+离子和Cl—离子构成,1mol的MgCl2固体中含有1mol Mg2+离子和2mol Cl—离子,则0.5 mol的MgCl2固体中,含有离子的总数为1.5NA,故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物质的状态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28 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 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A C. 1 mol O2分子的质量等于1 mol氧原子的质量 D. 24 g O2 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28 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28g÷28g/mol=1mol,则含2NA个氮原子,A错误;‎ B、4 g金属钙的物质的量为4g÷40g/mol=0.1 mol,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B错误;‎ C、1 mol O2分子的质量是32 g,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C错误;‎ D、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则24 g O2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D正确;‎ 答案选D。‎ ‎5.当O2、SO2、SO3的质量比为2∶4∶5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4:5 B. 1:2:3 C. 1:1:1 D. 2:2:3‎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n=求解物质的量,可以假设三者的质量分别为2g,4g,5g,所以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其物质的量分别为,,,三者化简后均为,即物质的量相等,C项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6.在Cl2+S2-=2Cl-+S↓的离子反应中,S2-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 A. H2S B. KHS C. FeS D. Na2S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S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H2S,故A不选;‎ B.KHS为弱酸的酸式盐,在离子方程式中用HS-表示,故B不选;‎ C.FeS不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化学式FeS表示,故C不选;‎ D.Na2S易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用S2-表示,故D选;‎ 故选D。‎ ‎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D ‎【解析】‎ 胶体也是电中性的,A不正确;B不正确,因为有些胶体不能发生电泳现象,例如淀粉胶体;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答案选D。‎ ‎8.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淀粉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溶液除去 B. 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C. 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答案】A ‎【解析】‎ 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将淀粉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溶液除去,A错误;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B正确;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丁达尔效应,C正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悬浊液>胶体>溶液,D正确。‎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B. NH3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 液态Cl2不导电,所以Cl2是非电解质 D. 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所以BaSO4是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HCl的水溶液导电,故HCl是电解质,A错误;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生成新物质一水合氨导电,不是氨气导电,故B错误;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故硫酸钡是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 考点:电解质的定义 ‎10. 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①熔融的NaCl ②KNO3溶液 ③Cu ④酒精 ⑤NaCl晶体 ⑥盐酸 ‎①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②⑥ C.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质指: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注意能导电,必须是电解质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熔融的氯化钠,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①正确;硝酸钾溶液能导电,但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②错误;铜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③错误;酒精是非电解质,不导电,④错误;氯化钠晶体属于电解质,但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⑤错误;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⑥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 B.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 C. 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 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A正确;‎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B错误;‎ C、酸、碱和绝大多数盐类、活泼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是非电解质,C错误;‎ 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化合物是弱电解质,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H3COOHH++CH3COO-‎ B. NaHSO4Na++H++SO42-‎ C. H2CO32H++CO32-‎ D. NaHCO3Na++HC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是一元弱酸,电离方程式正确,A正确;B、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应该用等号,B错误;C、碳酸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C错误;D、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应该用等号,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电离方程式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①写出物质正确的化学式是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基础。②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④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⑤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⑥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⑦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一律用可逆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强酸的酸式盐一步电离。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第一步不可逆,以后步步可逆,且一步比一步的电离程度小。‎ ‎1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 NaOH溶液和CuCl2溶液 B.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 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 D. Ca(OH)2溶液和盐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溶质NaOH、CuCl2、Na2CO3、Na2SO4、Ca(OH)2、MgCl2、HCl、H2SO4都是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可根据是否生成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易挥发性的物质来进行判断.Na2SO4和MgCl2溶液混合后既没有难溶性物质、也没有难电离的物质、易挥发性的物质生成,故不发生离子反应。‎ 答案选C。‎ ‎14.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 稀HNO3与稀NaOH溶液反应 B. 稀H2SO4与稀KOH溶液反应 C. 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D. 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HNO3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可用H++OH-=H2O表示,故A不选;‎ B.稀H2SO4与稀K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则可用H++OH-=H2O表示,故B不选;‎ C.醋酸为弱酸,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H2O+CH3COO-,醋酸不能拆开,不能用H++OH-=H2O表示,故C选;‎ D.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可用H++OH-=H2O表示,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区分NaHSO4与NaHCO3的电离方程式的不同。‎ ‎1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42-、CO32-‎ B. 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CO32-、SO42-‎ C. 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Cu2+、NO3-、SO42-、CO32-‎ D. 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42-、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Ba2+与SO42-、CO32-能够反应生成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H+、Mg2+能够与CO32-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Cu2+能够与OH-、CO32-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H+、K+、SO42-、NO3-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Na+反应,在溶液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pH=1的溶液中:NH4+、K+、CO32-、Cl-‎ B. 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Br-‎ C.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Cl-、SO42-、Fe3+‎ D. 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Cl-、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pH=1的溶液,显强酸性,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O32-,故A错误;‎ B.Ca2+、SO42-能够生成沉淀硫酸钙,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Fe3+与氢氧根离子能够反应生成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均为无色,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正确解读限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与常见指示剂反应的现象。‎ ‎17. 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 、K+、SO42-、HCO3- B. Cu2+、K+、SO42-、NO3-‎ C. Na+、 K+、Cl-、 NO3- D. Fe3+、K+、SO42-、Cl-‎ ‎【答案】C ‎【解析】‎ A、酸性时HCO3―+H+=H2O+CO2,故A错误;B、Cu2+ 溶液呈蓝色,故B错误;C、不反应,能共存,故C正确;D、Fe3+ 溶液呈黄色。故选C。‎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Ba2+=BaSO4↓‎ C. 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 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A错误;‎ B、稀硫酸与Ba(OH)2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SO42-+2H++2OH-+Ba2+===BaSO4↓+2H2O,B错误;‎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生成硝酸钙、水和CO2:CaCO3+2H+===Ca2++H2O+CO2↑,C错误;‎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铁和水:Fe2O3+6H+===2Fe3++3H2O,D正确;‎ 答案选D ‎19.下表第Ⅰ栏与第Ⅱ栏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第Ⅲ栏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选项 第Ⅰ栏 第Ⅱ栏 第Ⅲ栏 A 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 H++OH-=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向Fe2(SO4)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 Fe3++3OH-=Fe(OH)3↓‎ C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 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NaHCO3‎ HCO3-+OH-=H2O+CO32-‎ D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CO2+OH-=HC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氨水为弱碱,离子反应为H++NH3·H2O═NH4++H2O,不能用H++OH-=H2O表示,故A错误;‎ B.往Fe2(SO4)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钡两种沉淀,不能用Fe3++3OH-=Fe(OH)3↓表示,故B错误;‎ C.往NaHCO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往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NaHCO3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产物相同,能利用同一离子反应HCO3-+OH-=H2O+CO32-表示,故C正确;‎ D.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不能用CO2+OH-=HCO3-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明确发生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不同。‎ ‎20.下列变化,必须另加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H2O → O2 B. CuO→Cu C. H2SO4→CuSO4 D. Fe→Fe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O能够自身发生分解反应,不需要加氧化剂和还原剂,故A错误;‎ B.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 C.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可经过复分解反应实现,故C错误;‎ D.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H2O → O2可以通过水的电解实现,水本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B. 置换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D. 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正确 B:四中基本反应类型中,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D:部分化合反应如果有电子转移,表现为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是其实质。根据实质来判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而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直观表现。‎ ‎22.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 化合价一定降低为0‎ ‎【答案】C ‎【解析】‎ ‎【详解】A.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即可能被还原,如Fe+Cu2+=Fe2++Cu,故A错误;‎ B.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元素 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即可能被氧化,如Cl2+S2-=2Cl-+S,故B错误;‎ C.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如发生Fe+Cu2+=Fe2++Cu,则被还原,如发生Cl2+S2-=2Cl-+S,则被氧化,故C正确;‎ D.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到0,被氧化,如Cl2+S2-=2Cl-+S,故D错误;‎ 故选C。‎ ‎23.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A、电子得失不相等,氯元素化合价降低1价,氯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选项A错误;B、铁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3价,总共升高2价,失去2个电子,氯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总降低2价,共得到2个电子,选项B错误;C、硫化氢中硫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失去2个电子,硫酸中硫元素由+6价变为为+4价,共降低2价,总得到2个电子,电子移动情况不对应,选项C错误;D ‎、高锰酸钾分别变为锰酸钾和变为二氧化锰,分别得1个电子和3个电子,得电子总数为4,氧原子失电子总数为4,选项D正确。答案选D。‎ ‎24.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 Ba2+,Fe3+,Br-,NO3- B. Na+,Ca2+,HCO3-,NO3-‎ C. Al3+,NH4+,SO42-,Na+ D. Na+,K+,NO3-,SO42-‎ ‎【答案】D ‎【解析】‎ 分析:离子间如果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溶液的酸碱性、离子的性质以及发生的化学反应解答。‎ 详解:A. 在碱性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在酸性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Ca2+和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在碱性溶液中Al3+和NH4+均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Na+、K+、NO3-、SO42-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相互之间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答案选D。‎ ‎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B.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2Fe3++3Cu C. 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 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Al+2OH-=AlO2-+H2↑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A错误;‎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Fe+Cu2+=Fe2++Cu,故B错误;‎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故C正确;‎ D.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H2O+CO2↑,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0分)‎ ‎26.某溶液可能含有Na+、Ca2+、NO3-、CO32-、SO42-、Cl-‎ 等离子。为了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加稀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足量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③取②中滤液,加硝酸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1)上述3个实验证明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中涉及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Na+是否存在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CO32-、SO42- (2). Ca2+ (3). NO3-、Cl- (4). CO32- +2H+ =2H2O+CO3 (5). 焰色反应 ‎【解析】‎ ‎①加稀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一定存在碳酸根,钙离子与碳酸根不能大量共存,因此一定不存在钙离子。②加足量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说明沉淀是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混合物,所以一定存在硫酸根。③取②中滤液,加硝酸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加入了氯化钡,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一定存在钠离子。‎ ‎(1)根据上述3个实验证明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a+、CO32-、SO4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a2+,可能存在的离子为NO3-、Cl-。(2)①中涉及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2H+==H2O+CO2↑。(3)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Na+是否存在的方法叫焰色反应。‎ ‎27.完成下列情况下的离子方程式。‎ ‎(1)CaCO3与醋酸反应____‎ ‎(2)向澄清的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____‎ ‎(3)向CuO中加入盐酸____‎ ‎(4)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____‎ ‎(5)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____‎ ‎【答案】 (1). 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2). CO2+OH-=HCO3- (3). CuO+2H+=Cu2++H2O (4). Fe3++3NH3·H2O=Fe(OH)3↓ +3NH4+ (5). 2H++SO42-+Ba2++2OH-=BaSO4↓+2H2O ‎【解析】‎ ‎【分析】‎ 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将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成离子形式,其余物质保留化学式,据此分析书写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详解】(1)醋酸和碳酸钙在离子反应中都需要保留化学式,CaCO3与醋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 ‎(2)向澄清的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二氧化碳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OH- +CO2═HCO3-,故答案为:OH-+CO2═HCO3-;‎ ‎(3)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离子方程式:CuO+2H+=Cu2++H2O,故答案为:CuO+2H+=Cu2++H2O;‎ ‎(4)三氯化铁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与氨水的用量无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故答案为:Fe3++3NH3•H2O=Fe(OH)3↓+3NH4+;‎ ‎(5)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SO42-+2OH-+Ba2+=BaSO4↓+2H2O,故答案为:2H++SO42-+2OH-+Ba2+=BaSO4↓+2H2O。‎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5),要注意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最终溶液的性质不同,反应不同。‎ ‎28.(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 ‎①2Na+2H2O=2NaOH+H2↑‎ 氧化剂_____还原剂_____氧化产物_____‎ ‎②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氧化剂_____还原剂______氧化产物_____‎ ‎(2)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2H2S+SO2=3S↓+2H2O_____‎ H2S +H2SO4=SO2↑+S↓+2H2O_____‎ ‎【答案】 (1). H2O (2). Na (3). NaOH (4). MnO2 (5). HCl (6). Cl2 (7). (8). ‎ ‎【解析】‎ ‎【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对应产物为还原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对应产物为氧化产物,据此分析解答;‎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根据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目,据此用双线桥表示。‎ ‎【详解】①在反应2Na+2H2O=2NaOH+H2↑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氢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水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钠元素,所在的反应物钠是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氢氧化钠为氧化产物;故答案为:H2O;Na;NaOH;‎ ‎②在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Mn元素,所在的反应物二氧化锰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Cl元素,所在的反应物HCl是还原剂,被氧化得到的Cl2为氧化产物,故答案为:MnO2;HCl;Cl2;‎ ‎(2)在2H2S+SO2=3S↓+2H2O反应中硫化氢中的硫元素由-2价变成0价,二氧化硫中的硫由+4价变成0价,所以生成3mol的硫转移4mol电子,则双线桥法表示为:;反应H2S +H2SO4=SO2↑+S↓+2H2O中H2S中S元素由-2价升高到0价,所以H2S为还原剂,S为氧化产物;H2SO4(浓)中S由+6价降低到+4价,所以H2SO4(浓)为氧化剂,二氧化硫为还原产物,反应中转移2mol电子,用双线桥表示为,故答案为:;。‎ ‎29.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实验操作是________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 ‎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_____(填“正”或“负”)电荷。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答案】(1)丙 ‎(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否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 ‎(3)①正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解析】‎ 试题分析: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只会使之沸腾;获得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即是丙同学的操作。验证胶体的最简单的操作是采用丁达尔效应。由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带正电的Fe(OH)3胶体粒子向负极区靠近,导致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由于加入的Na2SO4中的SO42-带有负电荷,易中和Fe(OH)3胶体粒子表现的正电荷,而使之发生聚沉。‎ 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 ‎30.如图为配制250mL0.2mol·L-1Na2CO3的溶液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2)①中称得Na2CO3___g。‎ ‎(3)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仰视____;‎ B.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____。‎ ‎【答案】 (1). BCD (2). 5.3g (3). 搅拌,加速溶解 (4). 引流 (5). 偏低 (6). 偏低 ‎【解析】‎ ‎【分析】‎ ‎(1)根据容量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结合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分析判断;‎ ‎(2)根据溶质的质量m=nM=cVM计算;‎ ‎(3)溶解固体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分析判断。‎ ‎【详解】(1)A.容量瓶口部有塞子,使用容量瓶前应该检验是否漏水,故A正确;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否则会影响配制溶液的浓度,故B错误;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当药品完全溶解后,恢复至室温,再把溶液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不能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倒入容量瓶中,故C错误;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应该在烧杯中稀释,当药品完全溶解后,恢复至室温,再把溶液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不能把液体药品直接引流倒入容量瓶中,故D错误;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故E正确;不正确的有BCD,故答案为:BCD;‎ ‎(2)配制0.2mol•L-1Na2CO3溶液250mL需要Na2CO3的质量为:0.25L×0.2mol/L×106g/mol=5.3g,故答案为:5.3;‎ ‎(3)玻璃棒在溶解固体时,是为了加速溶解,起搅拌作用,转移时是起引流作用,‎ 故答案为: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4)A.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仰视,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 B.在步骤⑤中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