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00 KB
  • 2021-07-08 发布

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必修)试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必修)‎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I:1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碳酸钠(Na2CO3)是重要化工原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可用“Na2CO3”表示的是 A. 纯碱 B. 烧碱 C. 小苏打 D. 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CO3的俗名又叫纯碱、苏打,故A正确;‎ B、烧碱、火碱、苛性钠的成分都是NaOH,故B错误;‎ C、小苏打是NaHCO3的俗名,故C错误;‎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故D错误。‎ 答案选A。‎ ‎2.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它的基本单位是 A. L·mol-1 B. g·mol-1 C. mol-1 D. 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L·mol-1是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单位,A错误;‎ B、g·mol-1是摩尔质量程度基本单位,故B错误。‎ C、依据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分析,阿伏伽德罗常数是1mol任何微粒的数目为NA,数值近似为6.02×1023,单位是mol-1,故C正确;‎ D、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蛋白质的盐析 B. 石油裂化 C. 钢铁生锈 D. 酿酒成醋 ‎【答案】A ‎【解析】‎ ‎【详解】A、盐析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石油的裂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将长链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钢铁生锈,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水合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酿酒成醋,是乙醇最终氧化为乙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答案选A。‎ ‎4. 当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淀粉溶液是 A. 胶体 B. 悬浊液 C. 溶液 D. 乳浊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当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分散系,故选A.‎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5.氯化钾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现的颜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为 A. 紫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红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焰色反应指某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能够让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性质,是元素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火焰的颜色:钠---黄色,铜---绿色,钾---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详解】A、氯化钾溶液有钾元素,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观察火焰呈紫色,A正确;‎ B、钠元素灼烧使火焰呈黄色,B错误;‎ C、铜元素灼烧使火焰呈绿色,C错误;‎ D、锂或钙元素灼烧使火焰呈红色,D错误。‎ 答案选A。‎ ‎6.钚(23994Pu)是制造威力更大原子弹的良好原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为94 B. 电子数为94 C. 中子数为94 D. 质量数为23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质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23994Pu的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94,质量数为239,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9-94=145,C错误,故选C。‎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F-的结构示意图: B. 氯化钠的电子式:‎ C. 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 D. 氯化铵的电离方程式:NH4Cl=NH3+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示意图、电离方程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 ‎【详解】A、F-的结构示意图:,A错误;‎ B、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直接用电子式表示,阴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氯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葡萄糖有C、H、O元素组成,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故C正确;‎ D、氯化铵属于盐,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4Cl═NH4++Cl-,故D错误;‎ 答案选C。‎ ‎8.2016年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该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液态氧气属于 A. 混合物 B. 氧化物 C. 有机物 D. 单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氧(O2)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详解】A、液态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且为一种物质,为纯净物,A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 C、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故C错误; ‎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氧(O2)属于单质;故D正确。‎ 答案选D。‎ ‎9.下列指定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沼气—CH4 B. 水煤气—H2和CO C. 漂白粉—CaCl2 D. 生石灰-CaO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沼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气体,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正确,故A正确;‎ B、水煤气是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故B正确;‎ 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氯化钙,化学式分别为:Ca(ClO)2、CaCl2,故C错误;‎ D、生石灰指CaO,熟石灰指Ca(OH)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D 正确。‎ 答案选C。‎ ‎10.用NaCl固体配制100mL0.100mol·L-1NaCl溶液。下列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100mL容量瓶 B. 胶头滴管 C. 玻璃棒 D. 分液漏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及不需要的仪器。‎ ‎【详解】配制1.00mol•L-1碳酸钠溶液100mL,配制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天平称量(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不会使用到分液漏斗,故选:D。‎ 答案选D。‎ ‎【点睛】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及使用的仪器,还需要注意是用固体配溶液还是用浓溶液配稀溶液,仪器不完全相同。‎ ‎11.在含有大量的Ba2+、NO3-、OH-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Cl- B. NH4+ C. CO32- D. H+‎ ‎【答案】A ‎【解析】‎ ‎【详解】A、Ba2+、NO3-、OH-与Cl-都不反应,四种离子可以共存,故A正确;‎ ‎ B、NH4+与OH-生成NH3•H2O而不共存,故B错误; ‎ ‎ C、CO32-与Ba2+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不共存,故C错误;‎ ‎ D、H+、OH-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主要是判断离子间能否反生反应,离子反应的反生条件为:(1)、复分解型:产生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2)氧化还原型:强氧化性离子和强还原离子;(3)络合反应:生成配合物,如Fe(SCN)3。‎ ‎12.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油脂 D. 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正确;B、淀粉是多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钠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氨基酸,D错误,答案选A。‎ ‎13.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硫酸型酸雨的是 A. NO B. NO2 C. CO2 D. S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详解】A、NO有毒,在空气中氧化为再与水反应形成硝酸,应为硝酸型酸雨,A错误;‎ B、NO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能形成硝酸型酸雨,B错误;‎ C、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故C错误;‎ D、SO2排放到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会生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硝酸型酸雨,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看中心元素。‎ ‎14.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 12C和14C B. CH3CH2OH和CH3OCH3‎ C. O2和O3 D. H2O和H2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必须满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详解】A、12C和14C为碳元素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 B、CH3CH2OH和CH3OCH3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O2和O3为氧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H2O和H2O2的分子式不同,所以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同分异构体首先必须“同分”:即分子式必须相同;其次再看结构要不同。另外还要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分子式可能不同,也不是同分异构体。‎ ‎15.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N2 B. NH4Cl C. H2O D. Na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详解】A、N2单质中只含共价键,但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NH4Cl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水分子中H-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C。‎ ‎16.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色无味的液体 B. 难溶于水 C. 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D.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D ‎【解析】‎ ‎【分析】‎ 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易溶于水的液体,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为一元弱酸,含有羧基,可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具有酸性,酸性比碳酸强。‎ ‎【详解】A、乙酸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A错误;‎ B、乙酸是易溶于水的液体,故B错误;‎ C、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能和Na2CO3溶液反应,故C错误;‎ D、乙酸为弱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Fe2O3 +3CO2Fe + 3CO2‎ B. TiCl4+4NaTi+4NaCl C. CH4+H2O3H2+CO D. 4NH3+5O24NO+6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置换反应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单质与一种新的化合物。‎ ‎【详解】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 B.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单质与一种新的化合物;‎ C.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 D.产物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 正确答案:B ‎18.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剂。工业制ClO2的化学反应为2NaClO3 + SO2 + H2SO4=2ClO2 + 2NaHSO4。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O2是氧化剂 B. NaClO3被氧化 C. SO2发生了还原反应 D. NaClO3得到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2NaClO3 + SO2 + H2SO4=2ClO2 + 2NaHSO4的反应中,SO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本身做还原剂;NaClO3中的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本身做氧化剂,故D正确,‎ 答案选D。‎ ‎19.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反应原理为C(s)+2NO(g)N2(g)+CO2(g)。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增加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增加NO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D. 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可以实现NO的100%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增大压强,如气体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 B、增加NO的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增大,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 C、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 D、为可逆反应,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反应中C为固体,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增大浓度以及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结合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20.下列反应中热量变化与如图一致的是 A. CO和 O2反应 B. 油脂人体中氧化 C. NaOH溶液和 HNO3溶液反应 D. C和CO2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等。‎ ‎【详解】A、为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油脂在人体中氧化为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C和CO2在高温下反应生产CO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2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钉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 Cu(OH)2与H2SO4溶液的反应:OH-+H+=H2O C. MgCl2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NH3·H2O=Mg(OH)2↓+2NH4+‎ D.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2+I-=Cl-+I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关键是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 B、氢氧化铜与硫酸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OH)2+2H+═2H2O+Cu2+,故B错误;‎ C、MgCl2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NH3•H2O═Mg(OH)2↓+2NH4+,故C正确;‎ D、选项中原子、电子不守恒,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2+2I-=2Cl-+I2,故D错误;‎ 答案选C。‎ ‎22.下图是锌一铜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B. 锌片为负极,且锌片逐渐溶解 C. 铜为正极,铜不易失电子而受到保护 D.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抟变为电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电子应该由负极经过外电路到达正极,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A错误;‎ B. 锌片为负极,Zn-2e-=Zn2+,所以锌片逐渐溶解,故B正确;‎ C. 铜为正极,铜不易失电子而受到保护,故C正确;‎ D. 该装置属于原电池,能将化学能抟变为电能,故D正确;‎ 答案为A。‎ ‎【点睛】(1)负极反应:升失氧;正极反应:降得还 ‎(2)电子,离子流向:①电子从负极出发经过外电路到达正极② A.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B.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3.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4+Cl2CH3Cl+HCl B. CH2=CH2+HClCH3CH2Cl C. 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 D. 2C6H6 + 15O212CO2 +6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据此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判断。‎ ‎【详解】A、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乙烯中的双键断裂,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氢原子,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氯原子,生成氯乙烷,所以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 ‎ C、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苯的燃烧是氧化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2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如图装置收集NO2‎ B. 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C. 将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 D.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错误;‎ B、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应选苯或四氯化碳等萃取,故B错误;‎ C、CO气体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NaHCO3和Na2CO3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答案选C。‎ ‎25.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W同主族,且X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ⅤA族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X>Y B. W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C. 元素Y形成的氧化物只有一种 D.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W同主族,且X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C元素,W为Si元素;Y是ⅤA族元素,其原子序数大于C小于Si,则Y为N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Z为A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Z>X>Y,故A正确;‎ B、W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故B错误;‎ C、N元素存在多种化合价,则N的氧化物有多种,如NO、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等,故C错误;‎ D、非金属性C>Si,则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试题,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 ‎26.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H4Cl、Al2(SO4)3和MgSO4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取一定量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向溶液中通足量氨气,有白色固体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有Al2(SO4)3固体 B. 取一定量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向溶液中加适量的AgNO3,溶液变浑浊,说明原固体中一定还有NH4Cl C. 取一定量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向溶液中加适量Ba(NO3)2,溶液变浑浊,说明原固体中Al2(SO4)3和MgSO4至少有一种 D. 取一定量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向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变浑浊,说明原固体中Al2(SO4)3和MgSO4至少有一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水充分溶解,向溶液中通足量氨气,有白色固体生成,白色固体也可能是氢氧化镁,A错误;‎ B、向溶液中加适量的AgNO3,溶液变浑浊,也可能是生成了硫酸银,固体中不一定有NH4Cl,B错误;‎ C、向溶液中加适量Ba(NO3)2,溶液变浑浊,根据原固体的可能组成,说明有硫酸根,则原固体中Al2(SO4)3和MgSO4至少有一种,C正确;‎ D、加水充分溶解,向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变浑浊,由于NaOH过量,则最后得的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镁,说明原固体中肯定有MgSO4,D错误。‎ 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27.苯乙烯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合成:‎ ‎(1)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 ‎(3)A→B的反应中,还会生成一种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_____。‎ ‎(4)将D物质与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出现的现象是_____。‎ ‎【答案】 (1). 羟基 (2). 取代 (3). CH3COOH (4). 溴水溶液褪色,出现分层现象 ‎【解析】‎ ‎【分析】‎ 据苯乙烯的合成路线可知,苯和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苯甲酮,苯甲酮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据此分析。‎ ‎【详解】(1)C中含-OH,官能团名称为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2)A→B的反应中,苯环上H被取代,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3)A→B的反应中,苯环上H被取代,则还会生成一种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CH3COOH ‎,故答案为:CH3COOH;‎ ‎(4)D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中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生成的产物不溶于水,出现分层现象,故答案为:溴水溶液褪色,出现分层现象。‎ ‎28.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 ‎(2)为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 ‎(3)步骤④反应中能生成可溶性的Mn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答案】 (1). 过滤 (2). 淀粉溶液 (3). MnO2+4H++2I-=I2+Mn2++2H2O ‎【解析】‎ ‎【分析】‎ 海带灼烧得到海带灰浸泡得到悬浊液,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在溶液中加二氧化锰氧化碘单质,加入萃取剂苯萃取碘单质,通过蒸馏得到单质碘。‎ ‎【详解】(1)根据流程分析步骤③是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为过滤操作,故答案为:过滤;‎ ‎(2)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若是含有单质碘,则遇到淀粉会变蓝色,可以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判断,故答案为:淀粉溶液;‎ ‎(3)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被MnO2氧化成单质碘,MnO2被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I-=I2+Mn2++2H2O,故答案为:MnO2+4H++2I-=I2+Mn2++2H2O。‎ ‎【点睛】海带中提取碘,其基本原理是用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在不同的流程中可能会用到不同的氧化剂,解题时需注意。‎ ‎29.某学生兴趣小组模拟工业制取无水Na2SO3的过程如下:‎ 已知:①反应Ⅰ在三颈烧瓶中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固定及加热类仪器省略);‎ ‎②H2SO3、HSO3-、SO32-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2;‎ ‎③Na2SO3·7H2O和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1)为提高Na2SO3产率,反应Ⅰ应控制pH在____左右。‎ ‎(2)反应Ⅱ所得滤液主要成分是____和Na2SO3。‎ ‎(3)将操作Ⅰ后所得的Na2SO3溶液加热浓缩、____(填操作),过滤出的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在真空干燥箱中采用150℃干燥,得无水Na2SO3固体。‎ ‎(4)可以用KIO3测定产品中无水Na2SO3的纯度:称取0.1260 g样品于锥形瓶中,用蒸馏水溶解,并加入淀粉做指示剂,滴加酸性KIO3溶液(amol·L-1)至Na2SO3恰好完全氧化成Na2SO4,发生反应3Na2SO3 +KIO3=3Na2SO4+KI,消耗KIO3溶液体积为bmL。通过计算确定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9.5 (2). NH4Cl (3). 趁热过滤 (4). 3ab×100%‎ ‎【解析】‎ ‎【分析】‎ 氨水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溶液中加NaCl,亚硫酸氨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亚硫酸钠,加热浓缩,温度控制在80℃左右,会析出Na2SO3,过滤可得Na2SO3。‎ ‎【详解】(1)图2分析可知,Na2SO3的的物质的量分数在PH=9.5左右最大,为提高Na2SO3产率,反应Ⅰ应控制pH在9.5左右,故答案为:9.5;‎ ‎(2)反应Ⅱ是亚硫酸氨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亚硫酸钠,反应Ⅱ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是NH4Cl、Na2SO3,故答案为:NH4Cl;‎ ‎(3)Na2SO3•7H2O 和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高于34°C条件下有利于亚硫酸钠析出,操作Ⅰ得到的溶液,加热浓缩溶液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在高于34℃条件下趁热过滤得到晶体,故答案为:趁热过滤;‎ ‎(4)消耗KIO3的物质的量为a×10-3 L×b mol•L-1=ab×10-3 mol,发生反应3Na2SO3+KIO3=3Na2SO4+KI,可得关系式:3 Na2SO3~KIO3,可知n(Na2SO3)=3n(KIO3‎ ‎)=3ab×10-3 mol,则成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100%=3ab×100%,故答案为:3ab×100%。‎ ‎【点睛】工艺流程题先分析流程中每一步反应,尽量明确反应原理;判断反应的适应条件,如果给有图像,则需结合图像分析,提高Na2SO3的产率,说明其物质的量分数应该较高,结合图像判断PH;滴定计算时,需分析反应过程,找出关系式进行计算。‎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