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50 K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是正极,该电极周围溶液氢离子浓度不变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解析】 如图所示装置是原电池,电极为正、负极,活泼的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本身质量逐渐减少。而铜极为正极,上面富积电子,H+移向铜极,H+浓度增大,H+在发生还原反应产生H2。
【答案】 D
2.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A B C D
正极 Zn Cu Zn Cu
负极 Cu Zn Cu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CuCl2 ZnCl2 ZnCl2
【解析】 从电极的总反应式看,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铜离子。
【答案】 B
【点拨】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铁片表面出现气泡,铜片表面无气泡
C.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度加快
D.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答案】 B、D
【点拨】
B项装置中铁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气泡应出现在铜片表面,故该项错;D项反应中,Fe3+被还原生成Fe2+,而不是单质Fe,故该项错。
4.如右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Zn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C.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解析】 A中Zn发生氧化反应,B中电流的方向从正极→负极,C中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轻,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
5.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
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而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D.两电极上分别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
【答案】 D
【点拨】 氧化还原反应是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
6.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答案】 A
【点拨】 图示原电池中,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C项错;原电池工作时,ZnSO4溶液中的Zn 2+浓度增大,所以盐桥中的阴离子向ZnSO4
溶液中迁移,B项错;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Cu2++2e-―→Cu,D项错。
7.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电流计中有电流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是负极
B.两个铜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是阴极
D.两个番茄都形成原电池
【答案】 A
【点拨】 由于番茄汁显酸性,左侧番茄形成原电池,Zn作负极,右侧番茄形成电解池,Cu作阴极,故选项中只有A正确。
8.如图所示,烧杯中盛的是水,铁圈和银圈直接相连,在接头处用一根绝缘细丝吊住,并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两圈仍保持平衡
B.有气泡产生,两圈摇摆不定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解析】 上述铁圈、银圈和硫酸铜溶液构成了原电池(铁圈和银圈活泼性不同且相互接触从而构成闭合回路)。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Fe-2e-===Fe2+,铁溶解,铁圈减轻;正极:Cu2++2e-===Cu,生成的Cu沉积在银圈上,银圈增重。
【答案】 D
9.根据下列实验事实:(1)X+Y2+===X2++Y;
(2)Z+2H2OZ(OH)2+H2↑;(3)Z2+的氧化性比X2+弱;(4)由Y、W电极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W B.Z>W>X>Y
C.Z>X>Y>W D.Z>Y>X>W
【解析】 (1)中X能置换出Y,说明还原性X>Y;(2)中Z可与冷水反应,说明Z是极活泼金属;(3)说明还原性Z>X;(4)中Y、W形成原电池时,Y作负极,说明还原性Y>W。综上所述,几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W。
【答案】 C
【点拨】 原电池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解释某些实验现象,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还可以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金属性的强弱。原电池中的负极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活动性比正极金属(该极上一般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强。
10.在盛有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答案】 D
【点拨】 由锌片、铜片、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锌片为负极,Zn-2e-===Zn2+;铜片为正极:
2H++2e-===H2↑,SO、OH-等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外电路上,电子通过导线由锌片流向铜片。
二、非选择题
11.如右图所示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__________。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能,请确定两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装置满足原电池构成的条件,有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有电解质溶液并且形成了闭合回路,所以能形成原电池。在NaOH溶液中,Al的活动性强,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H2O,Mg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
【答案】 能 Al为负极:
Al+4OH--3e-===AlO+2H2O
Mg为正极:2H2O+2e-===H2↑+2OH-
总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点拨】 如果对原电池的原理理解不透彻,仅根据电极材料的金属活泼性来确写原电池的正负极,结果在解本题时就会出错。原电池能形成电流,是由于两极在电解质溶液中放电能力不同而造成的。电极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放电能力与金属的活泼性并不完全一致,即金属性强的不一定先放电。如Mg比Al活泼,在NaOH溶液中Al能反应,而Mg不能。弄清这一点,本题就容易解决了。
12.如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1)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灯炮________(填“亮”或“不亮)。若灯炮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正、负电极的电极反应式要保持得失电子相等)。
(2)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时,灯炮________(填“亮”或“不亮”)。若灯炮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正、负电极的电极反应式要保持得失电子相等)。
【解析】 (1)(2)两种情况都具备了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因而灯炮都亮。当电解质为酸溶液时,Mg与Al活泼,Mg是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变为Mg2+;Al是原电池的正极,电子由Mg片流向Al片。正极上H+得电子变为H2。当电解质为碱溶液时,Al与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而Mg与碱不反应,所以Al是原电池负极,负极上Al失去电子流向正极;Mg是正极,正极上H+得电子变成H2。
【答案】 (1)亮 Mg-2e-===Mg2+
2H++2e-===H2↑
(2)亮 6H2O+6e-===3H2↑+6OH-
2Al-6e-+8OH-===2AlO+4H2O
[或2Al-6e-+6OH-===2Al(OH)3↓]
【点拨】 一般情况下,活动性强的金属作负极,但同时要观察电极材料能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本题易把(2)中负极和正极依然判断为Mg和Al。而忽略了Mg并不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13.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1)
铁
铜
稀硫酸
(2)
铜
银
硝酸银溶液
(3)
铁
石墨
氯化钠溶液
(1)负极: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极: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极: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e-===Fe2+
2H++2e-===H2↑
Fe+H2SO4===FeSO4+H2↑
(2)Cu-2e-===Cu2+ Ag++e-===Ag
Cu+2AgNO3===2Ag+Cu(NO3)2
(3)Fe-2e-===Fe2+ 2H2O+O2+4e-===4OH-
2Fe+2H2O+O2===2Fe(OH)2
【点拨】 NaCl为中性溶液。
14.某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铜——锌原电池实验:
(1)从理论上讲,应该能预期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极上有少量气泡逸出,铜极上有大量气泡逸出,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锌片无气泡冒出,铜片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2)锌片不纯,锌与杂质形成许多微小原电池
15.(1)将铜棒与锌棒用导线连接,依次插入分别盛有①硫酸溶液;②硫酸铜溶液;③硫酸钠溶液的三种烧杯中,此时,铜片上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制品在经常下酸雨的地区电化学腐蚀严重,写出此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表面去掉氧化膜的镁片与铝片用带电流表的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烧碱溶液的烧杯中,此时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判断此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掌握原电池原理和两极反应的本质是解题关键。(1)①②均为铜锌原电池,铜极上分别为H+、Cu2+得电子被还原,③为锌的吸氧腐蚀,铜极上O2得电子被还原。(2)铜只能发生吸氧腐蚀,不能发生析氢腐蚀。酸雨是一个干扰因素,只是使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反应加快。(3)在NaOH溶液中,镁不发生反应,而铝能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正极是镁。
【答案】 (1)①2H++2e-===H2↑ ②Cu2++2e-===Cu ③O2+2H2O+4e-===4OH-
(2)O2+2H2O+4e-===4OH- Cu-2e-===Cu2+
(3)Mg 6H2O+6e-===3H2↑+6OH-
Al 2Al-6e-+8OH-===2AlO+4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