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3.50 KB
  • 2021-07-08 发布

浙江省温州人文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5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5.23‎ ‎(时间:60分钟 分值:7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S-32,Cl-35.5, Fe-56,Cu-64,Ba-137‎ 试卷Ⅰ(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 A.CO B.H2 C.水蒸气 D.CO和H2‎ ‎2.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H2SO4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混合物 ‎3.下列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 ‎4.工业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气体中冷却,下列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 A.Ar B.N2 C.空气 D.CO2‎ ‎5.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颗粒直径最大的是(  )‎ A.NaCl溶液 B.葡萄糖溶液 C.CuSO4溶液 D.AgI胶体 ‎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不能电离的是(  )‎ A.乙醇(C2H6O) B.硫酸(H2SO4) C.氯化钠(NaCl) D.氢氧化钾(KOH)‎ ‎7.反应Al2O3+N2+3C2AlN+3CO中的还原剂是(  )‎ A.Al2O3 B.N2 C.C D.CO ‎8.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B.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C.乙烯的球棍模型: D.NaCl的电子式:N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乙醚是同分异构体 B.14C和16O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C.甲酸和硬脂酸互为同系物 D.“纳米泡沫”是由无数个微小碳管组成的网状结构碳,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10.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 B.因患“禽流感”而被捕杀的家禽尸体常用生石灰处理 C.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 D.食品加工、消毒、防腐常使用福尔马林 ‎11. a、b、c、d、e五种元素在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b位于ⅥA族,有+6、-2两种常见化合价 B.元素c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元素b的强 C.元素b、c、d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d)>r(c)>r(b)‎ D.元素e的单质可能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Cl2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将SO2通入双氧水中:SO2+H2O22H++SO42-‎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 g NaOH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H(CH3)2的名称是正丁烷 B.乙炔、乙烯、苯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烷、乙烯、苯都是平面形的有机物分子 D.甲烷、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与甘油 B.油脂、蛋白质均可以水解,水解产物含有电解质 C.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可在体内转化为氨基酸,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碘水,溶液未变蓝,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16.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 ②50 mL溶液中含A、B各0.05 mol ‎ ‎③0.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 ④0.5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17.《Nature》期刊曾报道一例CH3OH—O2在聚合物催化下的原电池,其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A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质溶液中H+由电极B流向电极A C.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O2+2e-+H+H D.外电路中通过3 mol电子,生成CO2 11.2 L ‎18.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L-1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c(H+)>c(OH-)‎ B.常温下,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C.常温下,pH均为11的NaOH溶液和氨水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均为1×10-11 mol·L-1‎ D.足量的锌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pH=1)和醋酸(0.1 mol·L-1)反应,收集到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不相同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溴化钙(CaBr2)只存在离子键 B.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H+与Cl-,所以氯化氢是离子化合物 C.Cl2易液化,与其分子间具有较大的作用力有关 D.干冰和石英晶体类型不同,但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20.N4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断裂N4(g)中1 mol N—N键吸收193 kJ能量,形成 N2 (g) 中 1 mol N≡N键放出941 kJ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1 mol N4(g)中的化学键放出193 kJ的能量 B.N4(g)比N2(g)更稳定 C.1 mol N2(g)完全转化为N4(g),体系的能量增加362 kJ D.N4(g)2N2(g) ΔH=724 kJ·mol-1‎ ‎2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6 g Na与含0.1 mol HCl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 B.25 ℃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C.常温下,14 g C2H4和C3H6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3NA D.等质量的 O与 O,所含中子数前者大 ‎22.已知:X(g)+2Y(s)2Z(g) ΔH=-a kJ· mol-1(a>0)。一定条件下,将1 mol X和2 mol Y加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1.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min时,Z的浓度为0.7 mol·L-1‎ B.10 min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3 kJ C.10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1· min-1‎ D.若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23.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保证I-完全被氧化,应通入过量Cl2‎ B.试剂R可以为NaOH溶液 C.H2SO4溶液作用之一是使滤液酸化 D.提纯晶体碘采用升华法 ‎24. 25 ℃时,在10 mL 0.1 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1HCl溶液20 mL,溶液中部分含碳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Cl溶液滴加一半时,溶液pH>7‎ B.当溶液的pH=8时,溶液中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C.0.1 mol·L-1Na2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D.在M点:c(Na+)>c(CO32- ) =c(HCO3-)>c(OH-)>c(H+)‎ ‎25.在Na+浓度为0.5 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K+、Ag+、Mg2+、Ba2+‎ 阴离子 NO3-、CO32-、SiO32-、SO42-‎ 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Ⅰ.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1.12 L气体 Ⅱ.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3.6 g Ⅲ.在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Ⅰ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 B.实验Ⅰ可确定Ag+、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C.实验Ⅲ能确定S 一定存在 D.一定存在K+,且c(K+)≥1.7 mol·L-1‎ 试卷Ⅱ(共2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26.(4分)(1)①写出正戊烷的结构简式:         ;‎ ‎②写出水玻璃的化学式:         。 ‎ ‎(2)写出氯气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  。 ‎ ‎27.(4分)酶在生命活动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很好的催化效果。有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E→F的反应类型为          ;有机物B、C都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 ‎(2)写出C与F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可以用NaOH溶液鉴别物质B、C、D ‎ B.物质C和D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质量相同的葡萄糖和E完全燃烧,葡萄糖耗氧量多 ‎ D.物质F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E,E也可以转化为D ‎28.(4分)化合物X由两种元素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     。 ‎ ‎(2)溶液甲与足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加热条件下氨气被固体2氧化成一种气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29.(4分)为了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 ‎(1)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 ‎ ‎(3)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下列因素可能导致铁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高的是     。 ‎ A.A中反应不完全 B.E中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 C.反应生成的SO2部分被E中碱石灰吸收 D.反应完全后,还有CO2气体滞留在装置体系中 ‎30.(4分)将19.20 g Cu和Fe2O3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 400 mL 稀硫酸中,然后向溶液中加铁粉,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如图。‎ ‎(1)混合物中n(Cu)∶n(Fe2O3)为       。 ‎ ‎(2)稀硫酸的浓度为        。 ‎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模拟测试5.23‎ ‎1.D 2.C 3.C 4.A 5.D 6.A 7.C 8.C 9.A 10.D ‎ ‎11.D 12.C ‎ ‎13.B Fe3+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溶液发生颜色变化,B项正确;NaOH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A项错误;H2最后通过KMnO4溶液,H2中含有水蒸气,C项错误;NaHSO3与过氧化氢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项错误。‎ ‎14.D 15.B 16.A 17.C 18.C 19.B 20.C ‎ ‎21.C Na既可以和碱反应又可以和水反应放出氢气,4.6 g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转移电子为0.2 mol即0.2NA,故A错误;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n(OH-)=0.1 mol·L-1×1 L=0.1 mol,即OH-的数目为0.1NA,故B错误;常温下,C2H4和C3H6混合气体的最简式为CH2,14 g为1 mol所含原子为3NA,C正确;等质量的1O与O,所含中子数相等,故D错误。‎ ‎22.D 一定条件下,将1 mol X和2 mol Y加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1.4 mol。‎ ‎    X(g)+2Y(s)2Z(g) ΔH=-a kJ· mol-1(a>0)‎ n始/mol 1 2 0‎ n变/mol 0.3 0.6 0.6‎ n平/mol 0.7 1.4 0.6‎ ‎                      ‎ ‎10 min时,Z的浓度为=0.3 mol·L-1,故A错误;1 mol X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a kJ,则10 min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3a kJ,故B错误;10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5 mol·L-1·min-1,故C错误;该反应是有固体参加的反应,若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23.A 为保证I-完全被氧化,应通入稍过量Cl2,但如果Cl2过量较多,将会继续氧化I2,A不正确;NaOH可以与海带中的I2发生反应:3I2+6OH-5I-+I+3H2O,使碘元素更多的转移到溶液中,提高碘的吸收率,B正确;加入硫酸使溶液呈酸性,使I-与I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C正确;碘单质易升华,提纯碘单质可以采取升华法,D正确。‎ ‎24.B 当HCl溶液滴加一半时,溶液中以NaHCO3为主,故该溶液呈碱性,A正确;从图中可知当pH为8时,溶液中HC物质的量小于10-3 mol,c(HC)< mol·L-1=0.1 mol·L-1,B不正确;‎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到c(Na+)+c(H+)=c(OH-)+2c(C)+c(HC),C正确;由图可知,M点的C和HC物质的量相等,pH=11,呈碱性,D正确。‎ ‎25.D 根据已知离子的情况,实验Ⅰ产生的气体一定是CO2(0.05 mol),则溶液中有C(0.05 mol),故无Ag+、Mg2+、Ba2+,白色沉淀为H2SiO3,则含有Si;由实验Ⅱ可得SiO2固体为0.06 mol,则原溶液中Si为 0.06 mol;根据实验Ⅲ,溶液中无S;已知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为0.05 mol,阴离子所带负电荷为0.05 mol×2+0.06 mol×2=0.22 mol,故原溶液中一定有K+,因为无法确定N,所以K+至少为0.17 mol。由上述分析,实验Ⅰ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2H++SiH2SiO3↓,A错误;Ag+、Ba2+、Mg2+均不存在,B错误;实验Ⅲ能确定S一定不存在,C错误;由上述分析c(K+)≥=1.7 mol·L-1,D正确。‎ ‎26.(1)①CH3CH2CH2CH2CH3(1分) ②Na2SiO3(1分)‎ ‎(2)Cl2+H2OHCl+HClO(2分)‎ ‎27.解析:(1)由 E CH2O F CH4O知E到F发生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 逆推法知B是乙醇,C是2羟基丙酸,所以B、C中都含有羟基。‎ ‎(2)C是2羟基丙酸,F是甲醇,C与F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OH+H2O。‎ ‎(3)B是乙醇,C是2羟基丙酸,D是甲酸,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故A错误;和HCOOH均可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因为葡萄糖和E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相同的葡萄糖和E完全燃烧,耗氧量一样多,故C错误;物质F为甲醇,E为甲醛,D为甲酸,所以在一定条件下,F可以转化为E,E也可以转化为D,故D正确。‎ 答案:(1)加成反应(还原反应)(0.5分) 羟基(0.5分)‎ ‎(2)+CH3OH+‎ H2O(1分)‎ ‎(3)BD(2分)‎ ‎28.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磁性氧化物是Fe3O4,说明X中含有Fe元素,‎ 根据流程图,固体2为Fe2O3,根据元素和原子守恒,化合物X中Fe的物质的量为 mol=0.3 mol,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此气体为CO2,说明化合物中X中含有C,化合物X中C的质量为(18.0-0.3×56)g=1.2 g,C的物质的量为 mol=0.1 mol,即X的化学式为Fe3C;(2)磁性氧化物Fe3O4与盐酸反应:Fe3O4+8HCl2FeCl3+FeCl2+4H2O,根据流程图,溶液甲中含有Fe3+和Fe2+,通入氯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3)NH3被Fe2O3氧化成一种气体单质N2,铁元素被还原成铁单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Fe2O3N2+3H2O+2Fe。‎ 答案:(1)Fe3C(1分)‎ ‎(2)2Fe2++Cl22Fe3++2Cl-(1分)‎ ‎(3)2NH3+Fe2O3N2+3H2O+2Fe(2分)‎ ‎29.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2)为排除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测定的干扰,需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即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因此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为检验B中SO2是否吸收完全。(3)A中反应不完全,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碳的质量减少,铁的质量增加,铁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高,A正确;E中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导致E中质量增加,因此碳的质量增加,铁的质量减少,铁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低,B错误;反应生成的SO2部分被E中碱石灰吸收导致E中质量增加,因此碳的质量增加,铁的质量减少,铁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低,C错误;反应完全后,还有CO2气体滞留在装置体系中,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碳的质量减少,铁的质量增加,铁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高,D正确。‎ 答案:(1)C+2H2SO4(浓)CO2↑+2SO2↑+2H2O(1分)‎ ‎(2)检验B中SO2是否吸收完全(1分) ‎ ‎(3)AD(2分)‎ ‎30.解析:(1)根据Cu和Fe2O3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400 mL稀硫酸中,发生Fe2O3与H+生成Fe3+的反应,Fe3+再与Cu反应。然后加入铁粉,先和Fe3+反应,再和Cu2+反应,最后与H+反应。所以由图象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3.20 g,物质的量为 0.05 mol;Fe2O3的质量为(19.20-3.20) g=16.00 g,物质的量为0.10 mol,所以混合物中 n(Cu)∶n(Fe2O3)为1∶2。‎ ‎(2)最后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加入的n(Fe)=0.20 mol,Fe2O3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Fe为0.20 mol,所以总的n(Fe)=0.40 mol,n(FeSO4)=0.40 mol,稀硫酸的浓度为 1.00 mol·L-1。‎ 答案:(每空2分)‎ ‎(1)1∶2 (2)1.00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