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0 K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硫酸亚铁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2.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操作①: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
B.操作②: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C.操作③: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D.操作④: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硝酸钾中含氯化钠杂质,除去氯化钠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氯化钠中含有硝酸钾杂质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小
D.除去氢氧化钡试剂中的杂质碳酸钡,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42﹣
B.一定有CO32﹣
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5.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0mL0.1mol/L 的NaCl溶液中,Na+与Cl﹣离子总数为0.2NA
B.2N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44g
C.NA个氢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
D.17g氨气中所含原子数为NA
7.120℃、101.3kPa,甲烷(CH4)和过量的O2的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燃(CH4+2O2=CO2+2H2O)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测得反应后气体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5倍,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A.2:1 B.1:2 C.1:7 D.7:1
8.使用胆矾(CuSO4•5H2O)配制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
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g溶解在1L水中
B.称取25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L
C.称取25g胆矾溶解在1L水里
D.将16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L
9.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是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
B.阳光穿透清晨的树林时形成的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的体现
C.鸡蛋清溶液分类上属于悬浊液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Fe(OH)3胶体
10.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SO42﹣、Cl﹣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Ca2+、SO4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D.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
1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 )
A.2F2+2H2O═4HF+O2
B.AgNO3+NaCl═AgCl↓+NaNO3
C.3CO+Fe2O3 2Fe+3CO2
D.MgCl2(熔融)Mg+Cl2↑
12.Cu2O是赤铜矿的主要成分,Cu2S是辉铜矿的主要成分.铜的冶炼过程通常发生反应:Cu2S+Cu2O=6Cu+S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每生成0.1mol Cu,转移0.2 mol 电子
C.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3.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14.下列关于铁与水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黑色的Fe2O3
B.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放出的气体点燃时能发出爆鸣声
C.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常温下,Fe与H2O不反应,但在空气中的O2、H2O共同作用下能发生反应
15.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将以块金属钠(密度:0.97g•cm﹣3)投入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在苯层中不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16.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e可被磁铁吸引。由此推断a、b、c、d、e依次为( )
A.Fe、Cu、Al、Ag、Mg B.Mg、Cu、Al、Ag、Fe
C.Mg、Cu、Al、Fe、Ag D.Al、Cu、Mg、Ag、Fe
17.纯二氧化硅可用下列流程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步骤Ⅱ的反应是Na2SiO3+H2SO4═H2SiO3↓+Na2SO4
C.步骤Ⅱ中的稀硫酸可用CO2来代替
D.步骤Ⅲ若在实验室完成,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
18.据报道,科学家通过对稻壳进行控制性焚烧热解,从中提取一种叫做生物质纳米结构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将少量这种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即可轻易制备出超高强度和超高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关于二氧化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所以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
B.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
C.由CaCO3+SiO2CaSiO3+CO2↑可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19.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0.已知2Fe2++Br2=2Fe3++2Br﹣.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36L,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与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 mol/L B.1 mol/L C.0.4 mol/L D.0.2 mol/L
21.取软锰矿石(主要成分为MnO2)116g跟足量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制得22.4L Cl2(标准状况),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软锰矿石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75%
B.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4mol
C.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146g
D.被还原的M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
22.下列检验Cl﹣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
B.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C.在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3
溶液,产生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Cl﹣
D.某溶中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23.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24.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Na2SiO3,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二、实验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3分)某学生为探究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PdCl2能被一氧化碳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如图各装置连接完整:c接f, 接 , 接 , 接 。
(2)若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在加稀盐酸时,发现碳酸钙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填字母)。
A.硝酸钠溶液 B.四氯化碳 C.苯 D.稀硝酸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二氧化碳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 时,再点燃酒精灯。此步操作的目的是 。
(4)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足量,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Ⅱ.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46 g,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224 m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气体,且溶液中还有固体残留: 。
26.(16分)实验室采用下列方法制取NH3:
①固体Ca(OH)2与NH4Cl共热。
②NH4HCO3固体中加NaOH固体(过量),常温下即能产生NH3;装置如图甲。
③NaOH固体中加入浓氨水。
④NH4Cl浓溶液中加生石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方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说明③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 ,为什么此法不加热? 。
(3)请从下面的仪器中选择④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写字母,要求使用仪器最少、合理)。
写出用NH4Cl浓溶液与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的理由: 。
(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收集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收集氨气的原理是向下排空气法
B.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当烧杯中的水变红时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D.该装置会形成红色喷泉
27.(12分)Fe2O3又称铁红,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2O3固体(红棕色)属于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 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 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 烧杯的液体中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28.(11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够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溶液,用磨口玻璃塞盛放容易将瓶塞与试剂瓶粘到一起,故A错误;
B.钠密度大于煤油,保存煤油中可以隔绝空气,故B正确;
C.硫酸亚铁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铁,而铁能够还原三价铁使其成为硫酸亚铁,所以硫酸亚铁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可防止氧化亚铁的变质,故C正确;
D.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故D正确;
故选:A。
2.【解答】解:A.由于连通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在液面以下,所以可以防止点燃不纯氢气时发生爆炸,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故A错误;
B.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故B错误;
C.水层在下层不能防止倒吸,应该使用四氯化碳,该操作不正确,故C错误;
D.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A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蒸发结晶会析出氯化钠,所以氯化钠中含有硝酸钾杂质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B正确;
C.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晶体不容易形成大的颗粒,所以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小,故C正确;
D.氢氧化钡易溶于水,碳酸钡难溶于水,除去氢氧化钡试剂中的杂质碳酸钡,可采用过滤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分析进行的实验现象判断存在的离子: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和钡离子生成沉淀的阴离子;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但②步骤中加入了盐酸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综上所述,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氯离子;
A、一定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正确;
B、依据反应现象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B正确;
C、步骤中加入盐酸含有氯离子,所以氯离子不能确定,故C正确;
D、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因此不可能有亚硫酸根离子,一定有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因碳酸盐、碳酸氢盐等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则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CaCO3,故A错误;
B.因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或Ag+,但不能同时存在,故B错误;
C.因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则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C正确;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所以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1000mL0.1mol/L 的NaCl溶液,氯化钠的物质的量=1L×0.1mol/L=0.1mol,氯化钠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两者总数为0.2mol,故A正确;
B、2N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2mol×44g/mol=88g,故B错误;
C、标况下,任何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此题未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故C错误;
D、17g氨气的物质的量未1mol,含有原子数为3+1=4mol,故D错误,故选A。
7.【解答】解:120℃时燃烧生成的水为气态,氧气过量发生反应:CH4+2O2=CO2+2H2
O,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反应后气体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5倍,故与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2=30,根据十字交叉法:
故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4=1:7,
故选:C。
8.【解答】解: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g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溶液浓度不是0.1mol/L,故A错误;
B.25g胆矾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故B正确;
C.25g胆矾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溶液的浓度不是0.1mol/L,故C错误;
D.将16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L,由于胆矾的我早知道了小于0.1mol,则所得溶液的浓度小于0.1mol/L,故D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为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形成光路,故B正确;
C.鸡蛋清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胶体,故C错误;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否则易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A.H+、Fe2+、NO3﹣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Ca2+分别与SO42﹣、CO32﹣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Fe3+、SCN﹣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11.【解答】解:A.2F2+2H2O═4HF+O2为置换反应,故A不选;
B.AgNO3+NaCl═AgCl↓+NaNO3为复分解,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3CO+Fe2O3 2Fe+3C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故C选;
D.MgCl2(熔融)Mg+Cl2↑属于分解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12.【解答】解:A.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变化,故A错误;
B.每生成0.1mol Cu,转移电子=0.1 mol×(1﹣0)=0.1mol,故B错误;
C.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则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
D.该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铜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A、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生成氧化铝,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铝与硝酸汞的反应是铝能置换出硝酸汞中的汞,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可知金属铝易被氧化,所以说明铝是活泼金属,故B正确;
C、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明试管内气压升高,可判断其温度升高,从而判断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故C正确;
D、从铝的氧化以及铝与硝酸汞的反应可知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因为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不可能是氧化汞,而是汞的单质的形式存在。所以是铝从液态汞中被氧化生成氧化铝形成的白毛,故D错误;
故选:D。
14.【解答】解:A.铁的氧化物中Fe2O3是红棕色固体,FeO、Fe3O4是黑色固体,故A错误;
B.加热条件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点燃时能发出爆鸣声,故B正确;
C.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中Fe、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常温下,Fe中含有C元素,Fe、C与电解质溶液能形成原电池,所以Fe与O2、H2
O能发生电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15.【解答】解:因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苯在上层,水在下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苯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而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苯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
故选:D。
16.【解答】解: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在高中阶段学过的能和强碱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为铝,则c是铝,e的一种氧化物具有磁性四氧化三铁,所以e是铁,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说明a和c的活动性顺序位于氢元素之前,则a是镁,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说明b的金属性比d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所以b是铜,d是银,所以abcde分别为:Mg、Cu、Al、Ag、Fe;
故选:B。
17.【解答】解:A.硅酸钠水溶液具有阻燃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A正确;
B.硅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所以步骤II的反应是Na2SiO3+H2SO4═H2SiO3↓+Na2SO4,故B正确;
C.碳酸、硫酸的酸性都强于硅酸,都能够与硅酸盐反应生成硅酸,故C正确;
D.加热分解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D。
18.【解答】解: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故A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少量硅酸钠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和碳酸氢钠,故B正确;
C、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由于CO2是气体,生成后脱离反应体系使反应得以继续进行,但并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溶于氢氟酸,而不是不溶于任何酸,故D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A、B中蓝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和碘单质反应,I2+SO2+2H2O=2HI+H2SO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二氧化硫还原性大于碘离子,故A正确;
B、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亚铁离子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和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使之褪色,不能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铁离子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2Fe3++SO2+2H2O=2Fe2++SO42﹣+4H+,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说明反应进行生成了硫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C。
20.【解答】解:还原性Fe2+>Br﹣,通入氯气先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剩余的氯气再发生反应2Br﹣+Cl2═Br2+2Cl﹣,反应后溶液中Cl﹣和Br﹣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说明氯气完全反应,Cl2的物质的量==0.15mol,若Br﹣没有反应,n(Br﹣)=0.3mol,则n(FeBr2)=0.15mol,0.15molFe2+只能消耗0.075mol的Cl2,故有部分Br﹣参加反应,
设FeBr2的物质的量为x,则n(Fe2+)=x mol,n(Br﹣)=2x mol,未反应的n(Br﹣)=0.3 mol,参加反应的n(Br﹣)=(2x﹣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x×1+[2x﹣0.3]×1=0.15mol×2,解得x=0.2 mol,所以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故选:A。
21.【解答】解:A.n(Cl2)==1mol,由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1molMnO2参加反应,其质量为87g,则软锰矿石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100%=75%,故A正确;
B.由反应可知,生成1molCl2时,2molHCl被氧化,故B错误;
C.参加反应的HCl为4mol,其质量为4mol×36.5g/mol=146g,故C正确;
D.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的M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D正确;
故选:B。
22.【解答】解:A.可能生成碳酸银、硫酸银等沉淀,不能说明该溶液中有Cl﹣,故A错误;
B.先滴加盐酸,引入Cl﹣,不能说明该溶液中有Cl﹣,故B错误;
C.加入盐酸,不能排除Cl﹣的干扰,故C错误;
D.因氯化银不能溶解于硝酸,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可说明溶液中有Cl﹣,故D正确。
故选:D。
23.【解答】解:A.该反应中,NO生成为N2,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NO是氧化剂,N2
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有毒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CO、NO都是有毒物质,所以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和NO,无N2,故B错误;
C.在空气中,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O2、CO,生成物是CO2、N2,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所以该反应方程式2NO+O2+4CO=4CO2+N2,故D正确;
故选:D。
24.【解答】解:A.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则C中盛品红溶液褪色,故A正确;
B.醋酸与碳酸钙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C中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
C.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可制备氨气,氨气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C中产生白色沉淀,故C错误;
D.仪器D具有球形结构,体积较大,则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二、实验题(共4小题,共52分)
25.【解答】解:(1)探究钠与CO2的反应,首先用盐酸和碳酸钙在②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需要用装置④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然后用③浓硫酸干燥,再在①中进行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最后用装置⑤检验反应产物,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c、f、g、d、e、a(b)、b(a)、h,
故答案为:g、d、e、a(b)、b(a)、h;
(2)A.NaNO3溶液:加入硝酸钠溶液后,增大了盐酸的体积,可以使盐酸与碳酸钙接触,故A正确;
B.CCl4: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稀盐酸,加入四氯化碳后会,四氯化碳层在混合液下层,从而使盐酸与碳酸钙接触,故B正确;
C.苯:苯的密度小于盐酸,加入苯后,苯在混合液上层,无法使稀盐酸与碳酸钙接触,故C错误;
D.稀硝酸:加入稀硝酸后,可以增大溶液体积,使溶液与碳酸钙接触,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3)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所以点燃酒精灯之前应需要打开弹簧夹,让CO2充满整个装置,以便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O2、H2O干扰实验;当装置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净,
故答案为: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空气中O2、H2O干扰实验;
(4)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则黑色沉淀为Pd,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CO;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CO,反应为2Na+2CO2Na2CO3+CO;
故答案为:2Na+2CO2Na2CO3+CO;
Ⅱ.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46g,钠的物质的量为:n(Na)==0.02mol,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224mL(标准状况)CO2气体,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2)==0.01mol,则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说明钠完全转化成了碳酸钠;溶液中还有固体残留,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残留的固体只能为C,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故答案为:4Na+3CO22Na2CO3+C。
26.【解答】解:(1)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氨气、水,反应的方程式: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
故答案为: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
(2)③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气的溶解,溶液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减小,氨气从溶液中逸出,因为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所以不需要加热。
故答案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入NaOH固体,吸水放热,使氨气溶解度减小,且NH3•H2O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3)NH4Cl浓溶液中加生石灰制备氨气,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所以应选择装置D为发生装置;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受热挥发。
故答案为:D;CaO+H2O═Ca(OH)2,消耗水并放热,Ca(OH)2和NH4
Cl受热发生反应: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4)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和氧气不反应,所以收集氨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干燥管有缓冲作用,所以能防止倒吸,故B正确;
C.氨水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其溶液呈碱性,碱遇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
D.干燥管有防倒吸作用,烧杯中液体不能进入烧瓶中,所以不能形成红色喷泉,故D错误;
故选:D。
27.【解答】解:(1)Fe2O3固体(红棕色)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纯净物;Fe2O3+6HCl=2FeCl3+3H2O;
(2)氯化铁和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生成NaCl,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故答案为:Fe3++3OH﹣=Fe(OH)3↓;
(3)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答案为:红褐色;
(4)甲烧杯中液体为溶液、乙烧杯中液体为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乙生成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乙.
28.【解答】解:•(1)氯气遇到淀粉KI试纸时,发生反应2KI+Cl2=2KCl+I2,生成的碘单质可以使湿润的淀粉试纸变蓝,由此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2)B中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故答案为: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氯气也能氧化溴离子,验证溴置换碘时应排除氯气的干扰,故过程Ⅲ
实验的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故答案为: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