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9.00 K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濉溪县2020届高三第-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 《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 《开宝本草》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涉及到升华操作
C.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D. 《本草经集注》有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瓦”由黏土烧制而成,黏土的成分是硅酸盐,“瓦”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A说法正确;
B、“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意思是冬天温度低,硝酸钾溶解度降低,,结晶析出覆于地面,收集析出的硝酸钾固体,再将硝酸钾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然后蒸发浓缩硝酸钾溶液,使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固体,文中不涉及升华,故B说法错误;
C、根据信息可判断该“法”是指蒸馏,故C说法正确;
D、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的,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是紫色的,可以用焰色反应区别硝酸钾和硫酸钠,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不同性质
B. 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SiO2)、石灰石(CaCO3)和纯碱
C. 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 亚硝酸盐具有氧化性,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使人体中毒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血液透析原理是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粒子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分离血液和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而“静电除尘”是利用胶粒带电,通电后向某一极作定向移动而除尘的,二者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故A正确;
B.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SiO2)、石灰石(CaCO3)和纯碱,故B正确;
C.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能杀菌消毒与强氧化性有关,故C错误;
D.亚硝酸盐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使血液中的正常携氧的亚铁血红蛋白转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导致中毒,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为4NA
B. 1 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转移电子总数为2NA
C. 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0.1NA
D. 0.5L 0.5 mol·L-1醋酸溶液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25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每个P4分子中含有6个P-P键,124 g P4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所含P-P键数为6NA,故A错误;
B.SO2和O2反应生成SO3反应为可逆反应,SO2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则1 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转移电子总数小于2NA,故B错误;
C.NO2和N2O4具有相同最简式NO2,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时含有NO2物质的量为0.1mol,依据HNO3-NO2~e-,可知转移电子数为0.1 NA,故C正确;
D.醋酸溶液中除醋酸分子,还有水分子,则0.5L 0.5 mol·L-1醋酸溶液中含有的分子数远大于0.25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Fe2+)=1 mol·L-1的溶液中:K+、Fe3+、ClO-、SO42-
B. 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溶液中:Na+、K+、SO42-、Cl-
C. 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CO32-、K+、ClO-
D. 含有HCO3-的溶液中:K+、Al3+、NO3-、Ca2+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2+能被ClO-氧化,且Fe3+和ClO-在溶液中易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溶液pH=1或13,而离子组Na+、K+、SO42-、Cl-在酸、碱性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且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故B正确;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显酸性,CO32-和ClO-在酸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HCO3-和Al3+在溶液中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离子共存,要注意题意中隐含信息的理解。常见的附加条件: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等;另外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特别注意离子间可能发生的双水解反应,如选项A和D中都存在双水解反应。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化铁溶液吸收H2S:S2-+2Fe3+=Fe2++S↓
B. 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C. 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D. (NH4)2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NH4++SO42-+Ba2++OH-=BaSO4↓+NH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铁溶液吸收H2S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2S+2Fe3+=Fe2++S↓+2H+,故A错误;
B.铜溶于稀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B正确;
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2Fe2++I2+6H2O,故C错误;
D.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4++2OH-+Ba2++SO42-═BaSO4↓+2NH3•H2O,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注意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本题难点是选项A和C,忽视隐含着的氧化还原反应。
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已知Cu2O+2H+=Cu2++Cu+H2O,H2还原CuO后所得红色固体能完全溶于稀硝酸,说明还原产物是铜
B. 实验室中的CCl4含有少量溴,加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分液,可除去其中的溴
C. 取一定量的水垢加入稀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
D. 用蒸馏水、酚酞、BaCl2溶液和已知浓度盐酸标准液作试剂,可测定NaOH固体(杂质仅为Na2CO3)的纯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和Cu2O都能溶于稀硝酸,红色固体可能为Cu2O,不一定为Cu,故A错误;
B.苯和CCl4相互混溶,则CCl4含有少量溴,加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混合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分离,故B错误;
C.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只能说明水垢中含有碳酸盐,水垢的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C错误;
D.加入氯化钡溶液,使碳酸钠沉淀,然后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入盐酸中和氢氧化钠,当指示剂恰好变色时,根据盐酸物质的量可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质量,可求得纯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 洗涤沉淀时(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蒸馏水,搅拌并滤干
B.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C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D. 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洗涤沉淀时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然后等待液体从漏斗底部流走,重复步骤两到三次,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1装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1装置;一氧化氮可以和氧气反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乙醇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乙醇做碘水分离的萃取剂,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和与酸性高锰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除去二氧化硫,用浓硫酸干燥可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
该溶液中含有NH4+
B
向铅丹(Pb3O4)中滴加浓盐酸,生成黄绿色的气体
氧化性:Pb3O4>Cl2
C
将SO2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证明SO2有漂白性
D
向溶液X中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溶液X中含Fe2+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气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操作不合理,不能检验铵根离子,故A错误;
B.黄绿色的气体为氯气,则Pb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可知氧化性:Pb3O4>Cl2,故B正确;
C.SO2使溴水褪色,体现SO2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先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但不能排除原溶液是否含铁离子,应先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检验亚铁离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易错点是选项D,容易忽视Fe3+对Fe2+检验的干扰,应先滴加KSCN溶液排除原溶液中不存在Fe3+,再检验Fe2+。
9.用“银-Ferrozine”法检测室内甲醛含量的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 L CO2中含C=O键的数目为6.02×1023
B.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
C. 理论上吸收HCHO与消耗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 30 g HCHO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4×6.02×1023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的结构为O=C=O,1mol分子中含有2mol碳氧双键,则标准状况下,11.2LCO2中含碳氧双键的数目为6.02×1023,故A正确;
B.由流程可知Ag2
O与HCHO反应生成Ag、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故B正确;
C.甲醛充分氧化为CO2,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转移电子数为4,Fe3+反应生成Fe2+转移电子数为1,则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消耗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C错误;
D.甲醛中C元素化合价为0价,充分氧化为CO2,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则消耗30g甲醛,即消耗1 mol甲醛时转移4 mol电子,所以30gHCHO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4×6.02×1023,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0.利用自然资源制备相关化学物质,下列化学工艺不可行的是
A. 提取食盐后母液含Br2的液体粗溴纯溴
B. 石英砂粗硅粗四氯化硅高纯硅
C. FeS2SO2H2SO3H2SO4
D. 铝土矿Na[Al(OH)4]溶液Al(OH)3Al2O3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A.提取食盐后的母液中提取单质溴的过程,要知道母液中是溴离子,需要先用Cl2氧化,此工艺可行的,故A正确;
B.由石英砂先制粗硅,再用H2还原SiCl4得到Si,是工业上制高纯硅的流程,工艺可行的,故B正确;
C.应首先进行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然后用98.3%的硫酸吸收,此工艺不可行,故C错误;
D.工业上用铝土矿制铝的过程,每一步所加试剂必须过量,此工艺可行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60mL 4 mol·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 L 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 0.09 mol B. 0.12 mol C. 0.16 mol D. 0.21 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因一定量的Fe、FeO、Fe3O4和Fe2O3
的混合物中加入60mL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则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1.344LNO(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0.06mol,根据氮元素守恒,硝酸亚铁中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6L×4mol/L-0.06mol=0.18mol,所以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0.09mol,由铁元素守恒可知,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n(Fe)=0.09mol,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利守恒法计算技巧,清楚硝酸亚铁与硝酸的关系、硝酸亚铁中铁元素与原混合物中的铁元素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混合物与硝酸反应时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由铁元素守恒可知,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与硝酸亚铁中的铁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氮元素守恒求出溶液中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2.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等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过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SO2属于_______________(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2)Na2O2最终位于________组;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I组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0.8NA个电子转移则有_________g该物质参与反应。
(6)N2H4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强还原性,可通过I组的某种物质和NaClO反应制得,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酸性氧化物 (2). Ⅰ (3). (4). 3CO+Fe2O32Fe+3CO2 (5). 2:1 (6). 16.8 (7). NaClO+2NH3=N2H4+NaCl+H2O
【解析】
【分析】
NH3、CO、Na、Na2O2、Fe、NO、NO2,F2、SO2等,按照组成元素的多少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单质的是Na、Fe、F2,属于化合物的是NH3、CO、Na2O2、NO、NO2、SO2;单质中能与氢气反应的是F2;化合物中能与水反应的是NH3、Na2O2、NO2、SO2,反应后溶液显碱性的是NH3、Na2O2;
(1)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反应后溶液显碱性;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是CO;
(4)Ⅱ组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物质为NO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5)B组中与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物质为Fe,结合反应方程式计算;
(6) NaClO溶液和NH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肼,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详解】(1)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属于酸性氧化物;
(2)Na2O2能与水反应,且反应后所得溶液显碱性,则最终位于Ⅰ组;Na2O2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3) 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是CO,CO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4) ))Ⅱ组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物质为NO2,NO2与水反应产生3NO2+H2O═2HNO3+NO,反应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由+4价升高为+5价,由+4价降低为+2价,所以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由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起氧化剂与还原剂的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被氧化的NO2与被还原的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5) B组中与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物质为Fe,反应的方程式为4H2O(g)+3FeFe3O4+4H2,该反应过程中有8NA个电子转移,即转移8mol电子,则消耗3molFe,即3mol×56g/mol=168g,若该反应过程中有0.8NA个电子转移,消耗Fe为168g×=16.8g;
(6)
该反应中,次氯酸钠被氨气还原生成氯化钠,氨气被氧化生成肼,同时还有水生成,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NaClO+2NH3=N2H4+NaCl+H2O。
13.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又称“海波”。己知它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加热易分解,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广泛地应用于照相等工业中。某实验室模拟工业硫化碱法制取硫代硫酸钠,其反应装置及所需试剂如图: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通入SO2反应生成Na2S2O3和CO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_______________洗涤。
(3)装置C的作用是检验装置B中SO2的吸收效率,C中试剂是___________,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C中溶液颜色很快褪色。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B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写出-条)。
(4)酸性条件下,S2O3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试写出Na2S2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粗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称取6g粗品配制250mL的溶液待用。另取25mL 0.01 mol/L K2Cr2O7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和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配制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耗Na2S2O3溶液25mL。粗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己知Cr2O72-+6I-+14H+=2Cr3++3I2+7H2O、I2+2S2O32-=2I-+S4O62-)
【答案】 (1).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 4SO2+2S2-+CO32-=CO2↑+3S2O32 (3). 乙醇 (4). 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 (5). 控制SO2的流速(或增大SO2的接触面积或适当升高温度) (6). S2O32-+2H+=S↓+SO2↑+H2O (7). 62%
【解析】
【分析】
装置A为二氧化硫的制取: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B装置为Na2S2O3的生成装置: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二氧化硫能和品红作用,二氧化硫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能与溴单质,上述溶液均褪色,所以装置C中盛放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其作用是检验装置B中SO2的吸收效率,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装置D作用为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
(1)装置A为二氧化硫的制取,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硫;
(2)根据题目信息SO2、Na2S和Na2CO3反应生成Na2S2O3,结合质量守恒确定产物并配平,硫代硫酸钠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生成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乙醇洗涤;
(3)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说明B中物质能与二氧化硫反应,且有明显的现象,一般可为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要加快反应速率,可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等;
(4) 酸性条件下,S2O3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 、S和水;
(5) 依据反应的定量关系 2S2O32-~I2,计算碘单质消耗的硫代硫酸钠,计算得到样品的纯度。
【详解】(1)装置A为二氧化硫的制取,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生成二氧化硫;
(2)三颈烧瓶B中制取Na2S2O3反应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SO2+2Na2S+Na2CO3=CO2↑+3Na2S2O3,离子反应为:4SO2+2S2-+CO32-=CO2↑+3S2O32-,硫代硫酸钠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醇易挥发,生成的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乙醇洗涤;
(3)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说明B中物质能与二氧化硫反应,且有明显的现象,一般可为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等,如A中SO2吸收效率低,则B中进入较多的二氧化硫,导致B中溶液颜色很快褪色。要加快反应速率,可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浓度,减慢二氧化硫的流速、升高温度等;
(4) 硫代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
(5) Cr2O72-+6I-+14H+═2Cr3++3I2+7H2O,I2+2S2O32-═2I-+S4O62-,得定量关系 Cr2O72-~6S2O32-~3I2,另取25mL0.01mol/L K2Cr2O7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和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配制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5mL,n(Cr2O72-)=0.025L×0.0lmol•L-1=0.00025mol,n(S2O32-)=0.00025mol×6=0.0015mol,粗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100%=62%。
14.明矾[KAl(SO4)2·12H2
O]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饮用水的净化:造纸工业上作施胶剂;食品工业的发酵剂等。利用炼铝厂的废料-铝灰(含Al、Al2O3及少量SiO2和FeO·xFe2O3)可制备明矾。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操作I是__________,操作II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将铝灰投入NaOH溶液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在滤液A中加入KMn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已知:在pH=3、加热条件下,MnO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加入Mn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2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答案】 (1). Al3++3H2OAl(OH)3(胶体) +3H+ (2). 过滤 (3). 冷却结晶 (4).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 5Fe2++MnO4-+8H+=5Fe3++Mn2++4H2O (6). 3Mn2++2MnO4-+2H2O=5MnO2↓+4H+ (7). MnO2、Fe(OH)3
【解析】
【分析】
铝灰(含Al、Al2O3及少量SiO2和FeO•xFe2O3),加入过量稀硫酸酸溶过滤,滤液为硫酸铝、硫酸亚铁、硫酸铁,滤渣Ⅰ为二氧化硅和不溶性杂质,滤液A中加入稍过量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铝离子不沉淀,加入适量硫酸锰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和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主要是硫酸铝溶液,加入硫酸钾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铝钾晶体;
(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
(2)固体和液体分离需要用过滤操作,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明矾晶体;
(3)将铝灰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气体的反应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本身被还原为锰离子;
(4)在pH=3、加热条件下,MnO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加入MnSO4发生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书写离子方程式;过滤得到反应中生成的难溶的二氧化锰和沉淀得到的氢氧化铁沉淀。
【详解】铝灰(含Al、Al2O3及少量SiO2和FeO•xFe2O3),加入过量稀硫酸酸溶过滤,滤液为硫酸铝、硫酸亚铁、硫酸铁,滤渣Ⅰ为二氧化硅和不溶性杂质,滤液A中加入稍过量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铝离子不沉淀,加入适量硫酸锰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和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主要是硫酸铝溶液,加入硫酸钾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铝钾晶体;
(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胶体) +3H+;
(2)固体和液体分离需要用过滤操作,操作Ⅰ是过滤,操作Ⅱ是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利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明矾晶体;
(3)将铝灰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气体的反应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本身被还原为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4)在pH=3、加热条件下,MnO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加入MnSO4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Mn2++2MnO4-+2H2O=5MnO2+4H+;过滤得到反应中生成的难溶的二氧化锰和沉淀得到的氢氧化铁沉淀。
【点睛】无机物质的制备,常与物质分离与提纯联系在一起,制备的目标物质要容易分离出来,物质分离与提纯有多种方法,总的说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物理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分液、萃取、结晶、重结晶、渗析等;化学方法有沉淀法、热分解法、电解法、氧化还原法等;要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适宜的制备、分离方法。
15.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SnCl4可用作媒染剂,可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备SnCl4(部分夹持装置己略去);
有关信息如下表:
化学式
SnCl2
SnCl4
熔点/℃
246
-33
沸点/℃
652
144
其他性质
无色晶体,易氧化
无色液体,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戊装置中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__(填“a”或“b”)。
(2)甲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将装置如图连接好,检查气密性,慢慢滴入浓盐酸,待观察到丁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开始加热丁装置,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继续加热丁装置,此时继续加热丁装置的目的是:
①促进氯气与锡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
(4)己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认为丁装置中的反应可能产生SnCl2杂质,以下试剂中可用于检测是否产生SnCl2的有__________(填标号)。
A.FeCl3溶液(滴有几滴KSCN溶液) B.溴水 C.AgNO3溶液
【答案】 (1). 除去氯气中的混有HCl (2). a (3).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4). 使生成的SnCl4气化,有利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便于在戊处冷却收集 (5).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收集SnCl4的试管中使其水解 (6). A、B
【解析】
【分析】
SnCl4极易水解,应在无水环境下进行进行,A装置制备氯气,由于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及水蒸气,乙中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可以降低氯气的溶解,丙中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氯气,并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影响实验。氯气与Sn在丁处试管中反应生成SnCl4,反应生成的SnCl4为气态,在戊处冷却收集得到液态SnCl4,干燥管中碱石灰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收集SnCl4的试管使其水解。
【详解】(1)Cl2中混有挥发的HCl气体,则利用乙中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混有HCl;戊装置中冷凝管由a口通入冷凝水,冷凝管充满冷凝水,充分进行冷却。
(2) 甲装置制氯气的同时MnO4-被还原为Mn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MnO4-+10 Cl-+16H+=2 Mn2++5Cl2↑+8H2O;
(3) 整个装置中充满氯气时,即丁装置充满黄绿色气体,再加热熔化锡粒合成SnCl4,加热丁装置,促进氯气与锡反应,使生成的SnCl4气化,有利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便于在戊处冷却收集;
(4)含有Cl2的尾气对环境有污染,则利用己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四氯化锡水解;
(5) A.与FeCl3溶液(滴有KSCN)混合,不出现红色,则含有SnCl2,否则无SnCl2,故A正确;
B.与溴水 混合,若橙色褪去,则含有SnCl2,否则无SnCl2,故B正确;
C.使用AgNO3溶液可以检验氯离子,不能检验二价锡,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