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 M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
1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考点
2
物质的量浓度
考点
3
化学反应计算的常用方法
物质的量
考点
1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 大“陷阱”
考法
2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
1
)
物质的量
(
n
)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用来描述的对象是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
1.
物质的量
(
2
)
阿伏加德罗常数
(
N
A
)
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
A
,单位为
mol
-
1
,数值约为
6.02×10
23
。
(
3
)
n
、
N
、
N
A
之间的关系
:
n=
3
.气体摩尔体积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
V
m
表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
-1
。
n
、
V
、
V
m
之间的关系
:
2
.摩尔质量
(
M
)
(
1
)阿伏加德罗定律
4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测量阿伏
加
德罗常数所使用的硅晶体球
可总结为:
“
三同
”
定
“
一同
”
,即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粒子数。
(2)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计算
N
(
微粒数
)
的基本思路:
陷阱
一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1)
角度:从
V
m
=
22.4 L·mol
-
1
的
适用条件和物质的状态
设置陷阱。
(2)
突破方法:一看气体
是否处在
“
标准状况
( 0 ℃
、
101 kPa )”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
是否为气体
(
如
CCl
4
、
CHCl
3
、
CH
2
Cl
2
、
H
2
O
、溴、
SO
3
、己烷、
HF
、苯、乙醇等在标准状况下均不为气体
)
。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陷阱二 物质的量
(
或质量
)
与物质所处状况
(1)
角度:设置与计算无关的一些干扰条件,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正确判断。
(2)
突破方法:排
“
干扰
”
,明确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物质所处状况无关,物质的量或质量确定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陷阱三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角度:从特殊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设置陷阱。
(2)
突破方法:
①
熟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
(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
)
的数目,常考查的特殊物质如
Ne
、
D
2
O
、
18
O
2
、
O
3
、
P
4
、
H
37
Cl
、
—OH
、
OH
-
等。
②
记住
最简式相同的物质
,明确微粒数目特点,如
NO
2
和
N
2
O
4
、乙烯和丙烯、
O
2
和
O
3
等。
③
记住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
1 mol
硅中含
Si—Si
键的数目为
2
N
A
,
1 mol SiO
2
中含
Si—O
键的数目为
4N
A
,再如
H
2
O
2
、
C
n
H
2
n
+
2
中化学键的数目分别为
3
、
3
n
+
1
等。
④
记住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
N
2
、
CO
、
C
2
H
4
等。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陷阱四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
(1)
角度:难电离、易水解的粒子的数目计算以及电解质组成、溶液体积等因素上设置陷阱。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陷阱四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
(2)
突破方法:细审题、抓
“
三看
”
: 一看是否
指明溶液的体积
;二看是否有
弱电解质或可水解的弱酸根离子
(
或弱碱阳离子
)
,如
1 L 0.1 mol·L
-
1
的乙酸溶液和
1 L 0.1 mol·L
-
1
的乙酸钠溶液中含
CH
3
COO
-
的数目不相等且都小于
0.1
N
A
;三看
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如
pH
=
1
的
H
2
SO
4
溶液中
c
(H
+
)
=
0.1 mol·L
-
1
(
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
)
,
0.05 mol·L
-
1
的
Ba(OH)
2
溶液中
c
(OH
-
)
=
0.1 mol·L
-
1
(
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
,不要忽略溶剂水中的
H
、
O
原子数目。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陷阱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
(1)
角度:易在特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
(
得失
)
数目上设置陷阱。
(2)
突破方法
①
三步确定电子转移数目
: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陷阱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
②
熟记
常考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注意】
Cl
2
和
Fe
的反应中,无论
Cl
2
的量的多少,反应产物均是
FeCl
3
,
1 mol Fe
参加反应失去
3 mol e
-
;
1 mol Cl
2
和
H
2
O
反应时,
Cl
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
1 mol
或
N
A
。
陷阱六 物质转化中的“隐含反应”
(1)
角度:从特殊条件、特殊反应以及
“
隐含反应
”
设置陷阱。
(2)
突破方法:
①
记住特殊反应
,如
NO
和
O
2
在通常条件下易反应;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②
看
是否隐含可逆反应
,如
2NO
2
⇋
N
2
O
4
、
Cl
2
+
H
2
O
⇋
HCl
+
HClO
、
NH
3
+
H
2
O
⇋
NH
3
·H
2
O
⇋
NH
4
+
+
OH
-
等。
考法
1
突破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应用的六大“陷阱”
[课标
Ⅱ
理综
2017,8,6
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
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0.1mol·L
-
1
NH
4
Cl
溶液中,
NH
4
+
的数量为
0.1
N
A
B.2.4g Mg
与
H
2
SO
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N
A
C.
标准状况下,
2.24 L N
2
和
O
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
N
A
D.0.1 mol H
2
和
0.1 mol I
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
N
A
例
1
【
解析
】
1 L 0.1 mol·L
-1
的
NH
4
Cl
溶液
中含有
溶质
NH
4
Cl
的
物质的量
为
0.1 mol
,
由于
NH
4
+
部分
水解,溶液中含有
的
NH
4
+
的
物质的量
小于
0.1 mol
,
则
NH
4
+
的
数量
小于
0.1N
A
,
A
错误;
2.4 g Mg
的
物质
的量为
0.1 mol
,
与
H
2
SO
4
完全反应
生成
MgSO
4
和
H
2
,转移
的电子数
为
0.2
N
A
,
B
错误;标准状况下,氮气与氧气不反应,
所以
2.24 L N
2
和
O
2
的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
为
0.1mol
,所含分子数
为
0.1
N
A
,
C
错误;碘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H
2
(g
)+
I
2
(g)═2HI(g
),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前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为
0.2mol
,所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还是
0.2mol
,其分子总数
为
0.2
N
A
,
D
正确
。
D
常见计算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
1
)定义法
(
2
)相对密度(
D
)法
(
3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法
(只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考法
2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
1
)标准状况下,
0.4 L
某气体的质量为
1.143 g
,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
2
)某一气体对
O
2
的相对密度为
2.5
,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法例
【
解
】
(
1
)
M
=22.4
ρ
= 22.4×1.143g = 64
(
2
)
M
=
DM
r(O
2
) = 2.5×32 = 80
[陕西师大附中
2015
摸底]由
C
16
O
和
C
18
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
)的密度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混合气体中
C
16
O
和
C
18
O
的分子数之比为
14
∶
15
B.
混合气体中
C
16
O
和
C
18
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1
C.
混合气体中
C
16
O
和
C
18
O
的质量之比为
15
∶
14
D.
混合气体中
C
16
O
和
C
18
O
的密度之比为
1
∶
1
例
2
【
解析
】
C
16
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
C
18
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二者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
)的密度相同,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
,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所以分子数之比为
1︰1
,
A
错误,
B
正确;物质的量相同时,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混合气体中
C
16
O
和
C
18
O
的质量之比为
28︰30 = 14︰15
,
C
错误;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混合气体中
C
16
O
和
C
18
O
的密度之比为
28︰30 = 14︰15
,
D
错误。
B
[上海化学
2016·22,4
分]称取
(NH
4
)
2
SO
4
和
NH
4
HSO
4
混合物样品
7.24g
,加入含
0.1 mol NaOH
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
NH
3
1792 mL(
标准状况
)
,则
(NH
4
)
2
SO
4
和
NH
4
HSO
4
的物质的量比为( )
A.1∶1B.1∶2
C.1.87∶1D.3.65∶1
例
3
C
考点
2
物质的量浓度
考法
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要点
考法
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考法
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
配制步骤
一计算、二称量
(
或量取
)
、三溶解
(
或稀释
)
、四冷却、
五转移、六洗涤、七定容、八摇匀、九保存
。
(2)
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
(
带砝码
)
、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
胶头滴管、药匙。
1.
物质的量浓度
用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有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叫作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是
c
B
,单位为
mol·L
-1
。
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
容量瓶规格的选择
常用的容量瓶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容量瓶的选择应遵循
“
满足要求,最小规格
”
的原则。如配制480 mL溶液应选择500 mL规格的容量瓶,若需要配制950 mL溶液则应选择1 000 mL规格的容量瓶,溶质的质量要依据选择的容量瓶的规格来计算。
考法
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的要点
2
.
溶质的种类
在计算需要多少溶质时
,
若溶质带有结晶水,则需换算成结晶水合物的“物质的量”,再求质量。
考法
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的要点
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
.
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若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
.
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考法例
【解】5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 mL溶液,因而配制500 mL 0.1 mol·L
-1
CuSO4溶液时,需CuSO4的质量为0.1 mol·L
-1
×0.5 L×160 g·mol
-1
=8 g或需CuSO
4
·5H
2
O的质量为0.1 mol·L
-1
×0.5 L×250 g·mol
-1
=12.5 g,加水配成500 mL溶液。
考法
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的要点
3
.
操作注意事项
(1)
转移溶液时,玻璃棒要靠在瓶颈刻度线以下。
(2)
定容时,如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多余的部分倒出,必须重新配制。
(3)
定容振荡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用再加水定容。
(4)
定容振荡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用再加水定容。
(5)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如
AgNO
3
溶液)需使用棕色容量瓶。
考法
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2.
溶液稀释或混合的计算方法
(1)
溶液稀释的计算方法
稀释前后溶质的
物质的量或质量保持不变
。
(2)
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问题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a%
、
b%
的两溶液混合:
①若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
,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法
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2.
溶液稀释或混合的计算方法
②若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
a.
若溶液的密度小于
1 g·cm
-3
,则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b.
若溶液的密度大于
1 g·cm
-3
,则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法
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3.
气体溶于水中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把摩尔质量为
M
g·mol
-1
的气体
V
L (
标准状况
)
溶解于
m
g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ρ
g·cm
-3
则:
考法
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
江西南昌二中
2016
第一次月考
]
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市场买回的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硫酸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
度分别约为
18.4 mol·L
-
1
和
6.3 mol·L
-
1
B.
各取
5 mL
与等质量的水混
合后:
c
(H
2
SO
4
)<9.2 mol·L
-
1
,
c
(NH
3
)>6.45 mol·L
-
1
C.
各取
5mL
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
:
ω
(H
2
SO
4
)<49%, (NH
3
)>12.5%
D.
各取
10mL
于两烧杯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即可得到较稀的硫酸溶液和氨水
例
4
【
解析
】
根据
可以计算出硫酸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约为
18.4mol·L
-
1
和
12.9mol·L
-
1
,
A
错误;假设分别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
(
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c
(H
2
SO
4
)
=
9.2mol·L
-
1
,
c
(NH
3
)
=
6.45mol·L
-
1
,因为硫酸的密度大于
1g·cm
-
3
而氨水的密度小于
1g·cm
-
3
,故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
c
(H
2
SO
4
)<9.2 mol·L
-
1
,
c
(NH
3
)> 6.45 mol·L
-
1
,
B
正确;若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
ω
(H
2
SO
4
)
=
49%
,
ω
(NH
3
)
=
12.5%
,因为硫酸的密度大于
1g·cm
-
3
而氨水的密度小于
1g·cm
-
3
,故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
ω
(H
2
SO
4
)>49%
,
ω
(NH
3
)<12.5%
,
C
错误;浓硫酸与水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
错误。
B
例
5
容量瓶使用时的读数误差分析
俯视定容时,当液面还未到
刻度线时即认为已达到刻度线,
而仰视定容则相反
(
液面已超过刻度线
)
,如图所示。可简记为
“俯高仰低”
。
考法
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读数误差分析
2.
量筒使用时的读数误差分析
(
1
)量筒无“
0
”刻度,
小刻度在下。
(
2
)量筒是一种量出式的仪器。
(
3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
(
例如
5.0 mL)
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仰视
(
或俯视
)
,导致量取的浓溶液的体积偏大
(
或偏小
)
,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
(
或偏小
)
,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
或偏低
)
。
考法
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读数误差分析
[
浙江选考化学
2016
年
10
月
·28,4
分]用无水
Na
2
CO
3
固体配制
250 mL 0.100 0 mol·L
-
1
的溶液。请回答:
(1)
在配制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填序号
)
。
A.
烧杯
B.
量筒
C.
玻璃棒
D.
胶头滴管
E.
容量瓶
(2)
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
___
_________,
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例
5
(3)
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
Na
2
CO
3
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_____
(
填序号)。
A.
称取相同质量的
Na
2
CO
3
·10H
2
O
固体进行配制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
.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例
4
【
解析
】
(1)
在配制过程中不需要量筒,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容量瓶。
(2)
定容过程中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
相同质量的
Na
2
CO
3
·
10H
2
O
固体和无水
Na
2
CO
3
,
Na
2
CO
3
·H2O
固体中所含
Na
2
CO
3
的物质的量小于无水
Na
2
CO
3
,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A
项符合题意;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所配得的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B
项不符合题意;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会使配得的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
C
项符合题意;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时会使溶质质量增加,造成新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D
项不符合题意。
例
4
(1)B
(2)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AC
考点
3
化学反应计算的常用方法
考法
6
关系式法
考法
8
守恒法
考法
7
差量法
考法
9
其他常用方法
多个反应连续发生时,
起始物与目标产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
。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
确定已知
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
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考法
6
关系式法
[浙江选考化学
2017
年
4
月
·29,4
分]分别称取
2.39g
(NH
4
)
2
SO
4
和
NH
4
Cl
固体混合物两份。
(1)
将其中一份配成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
Ba(OH)
2
溶液,
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
Ba(OH)
2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混
合物中
n
[
(NH
4
)
2
SO
4
]
∶n(NH
4
Cl)
为
____
。
(2)
另一份固体混合物中
NH
4
+
与
Ba(OH)
2
溶液(浓度同上)恰
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
c(Cl
-
)=____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例
6
例
6
(1)1∶2
(2)0.10 mol·L-1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
。解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
(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
理论差量
”。
(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
实际差量
”
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考法
7
差量法
1.电荷守恒
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
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列等式。
考法
8
守恒法
2.原子(质量)守恒
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的相关计算以及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常用到原子守恒法,解题的一般步骤为找出要关注的原子(或原子团),利用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种类不变
列出等式。
考法
8
守恒法
3
.得失电子守恒
在涉及原电池、电解池和一般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时,常用
得失电子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中
(
或系列化学反应中
)
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或电解池、原电池中两极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
例
7
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铝土矿并过滤,得到含偏铝酸钠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已知通入二氧化碳
336 L(
标准状况下
)
,生成
24 mol Al(OH)
3
和
15 mol Na
2
CO
3
,若通入溶液的二氧化碳为
112 L(
标准状况下
)
,生成
Al(OH)
3
的和
Na
2
CO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 B.1∶2
C.4∶5 D.5∶4
例
7
例
7
【
解析
】
标准状况下
336 L CO
2
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
,向溶液中通入
CO
2
,若只发生反应
2NaAlO
2
+CO
2
+3H
2
O=Na
2
CO
3
+2Al(OH)
3
↓
,会得到
30 mol Al(OH)
3
和
15 mol Na
2
CO
3
,而实际得到
24 mol Al(OH)
3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NaOH
,
NaOH
与
CO
2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24 mol×12=3 mol
,则通入标准状况下
112 L CO
2
时与
NaOH
反应得到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也是
3 mol
,标准状况下
112 L CO
2
的物质的量为
5 mol
,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
n
(Na
2
CO
3
)=5 mol
,由
CO
2
与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
(5-3)mol×2=4 mol
,则
n
[Al(OH)
3
]∶
n
(Na
2
CO
3
)=4 mol∶5 mol=4∶5
,
C
项符合题意。
例
7
C
(1)
使用范围:
凡可按
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式中
表示某混合物相关量的平均值,
_____
则表示两组分相关量对应的值。十字交叉法常用于:
①
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②
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③
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④
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⑤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⑥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考法
9
其他常用方法
(
2
)
方法
:
1.十字交叉法
例
8
[河北唐山一中
2017
月考改编]
由
CO
2
、
H
2
和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
CO
2
、
H
2
、
CO
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8∶13∶29 D.26∶16∶57
例
8
例
8
例
8
D
(1)
解题时常用条件转化法、化学式变形法等,先确定平均值
(
或
M
1
、
M
2
)
,然后再进行推断。
(2)
由
M
1
、
M
2
快速推导
的取值范围的技巧
[
M
1
(A)
>
M
2
(B)]
① 若混合物中
A
的含量等于
B
的含量,则 。
② 若
A
的含量大于
B
的含量,则 。即
靠近
A
所对应的相关量的数值
M
1
。
③ 若
A
的含量小于
B
的含量,则 ,即
靠近
B
所对应的相关量的数值
M
2
。
考法
9
其他常用方法
2.
平均值法
上述规律概括为:
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
均值需在中间找,谁多往谁靠。
考法
9
其他常用方法
极值法主要应用于:
(1)
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2)
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
(3)
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
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变化。
(4)
判断生成物的组成。
考法
9
其他常用方法
3.极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