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00 KB
  • 2021-07-08 发布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化学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K 39 Ca 40 Mg 24 Al 27 Ba 137 P 31 Zn 65‎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 ‎1.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C. 二氧化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D.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Na2O2、Fe3O4、CuO均为碱性氧化物 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 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 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3.某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有0.1 mol Fe3+,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75 mol·L-1 B. 0.5 mol·L-1 C. 1 mol·L-1 D. 0.25 mol·L-1‎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 mol ·L-1Ba(NO3)2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忽略水的电离)( )‎ A. 1 L溶液中含阴、阳离子总数是0.6NA B. 500 mL溶液中Ba2+的浓度是0.2 mol·L-1‎ C. 500 mL溶液中的浓度是0.4 mol·L-1‎ D. 1 L溶液中含有0.2NA个NO3-‎ ‎5.有下列变化:①Na2CO3→Na2SiO3,②SiO2→H2SiO3,③Na2SiO3→Na2CO3,④CaO→CaSiO3,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只有① B. ②④ C. 只有② D. ③④‎ ‎6.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a+、K+、、 B.、、Al3+、‎ C. Na+、Ca2+、、 D. K+、、、‎ ‎7.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A. H2O B. 浓H2SO4 C. NaCl D. NaOH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9.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铁与盐酸反应 B. 碳与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 C. 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D. 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10.C60是60个碳原子形成的封闭笼状分子,形似足球,它与石墨的关系是()‎ A. 同位素 B. 同素异形体 C. 同种元素 D. 同一物质 ‎11.按碳的骨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CH(CH3)2属于链状化合物 B.属于芳香化合物 C.属于脂环化合物 D.属于芳香化合物 ‎12.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 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 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 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1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醛基的电子式: B. 丙烷的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 C. 乙烯的最简式(实验式):CH2 D.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14.己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多少种()‎ A. 4 B. 5 C. 6 D. 7‎ ‎15.下列名称的有机物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2,2-二甲基丁烷 B. 2-甲基-4-乙基-1-己烯 C. 3-甲基-2-戊烯 D. 3,3-二甲基-2-戊烯 ‎16.某烷烃结构简式为,其命名正确的是()‎ A. 2-乙基-3,3-二甲基戊烷 B.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 C. 3,3,4-三甲基己烷 D. 3,4,4-三甲基己烷 ‎17.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酒精和水——分液 B. 淀粉溶液中混有氯化钠——用半透膜进行渗析 C. 汽油和柴油——分馏 D. 三氯甲烷和水——分液 ‎18.下图是一个氢核磁共振谱,请你观察图谱,分析其可能是下列物质中()‎ A. CH3CH2CH2CH3 B.(CH3)2CHCH3‎ C. CH3CH2CH2OH D. CH3CH2COOH ‎19.现有某天然有机物,拟对其进行研究,一般采取的研究步骤是()‎ A. 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B.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C. 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 D. 确定分子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20.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A和B的某些性质如下:‎ 由此推知分离A和B的最佳方法是()‎ A. 萃取 B. 结晶 C. 蒸馏 D. 分液 ‎21.燃烧0.1 mol某有机物得0.2 mol CO2和0.3 mol H2O,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B. 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之比为1∶3‎ C. 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双键 D. 该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 ‎22.有机物:①正戊烷,②异戊烷,③新戊烷,④正丁烷,⑤异丁烷,它们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①>②>④>③>⑤ D. ①>②>③>⑤>④‎ ‎23.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 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乙醇 C. 丙烯 D. 苯 ‎24.下列现象因为发生加成反应而产生的是()‎ A. 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25.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乙醇 C. 丙烯 D. 苯 ‎26.烷烃具备的化学性质是()‎ A. 能使溴水褪色 B. 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 与发生取代反应 D.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二、填空题(共48分) ‎ ‎27.(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 ‎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下同)。‎ (2) ‎(2)①⑧的简单离子,其半径更大的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元素的非金属性:⑥________⑦(填“>”或“<”)。‎ ‎(5)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分);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分),该碱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每空2分,共12分)环丙烷可作为全身麻醉剂,环己烷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表是部分环烷烃及烷烃衍生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和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式(其中Pt、Ni是催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环烷烃与____________是同分异构体。‎ ‎(2)从反应①~③可以看出,最容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的环烷烃是____________(填名称),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 ‎(3)环烷烃还可与卤素单质、卤化氢发生类似的开环加成反应,如环丁烷与HBr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4)写出鉴别环丙烷与丙烯的一种方法,试剂____________;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 ‎ ‎29.(每空2分,共16分)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制取乙炔。‎ ‎(1)图中,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_反应。‎ ‎(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每空2分,共10分)以乙炔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聚氯乙烯、聚丙烯腈和氯丁橡胶,下图所示是有关合成路线图。‎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