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2.00 K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可能用的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Ca-40,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51分)
1.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2O
2. 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非电解质
电解质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氯气
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
苏打
食盐
水
B.
酒精
食盐水
碳酸
纯碱
明矾
水晶
C.
二氧化碳
氯化钠
硫酸
火碱
小苏打
生石灰
D.
酒精
铝
盐酸
熟石灰
石灰石
氧化铁
3. 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分散质粒子较大,不能透过滤纸
B.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类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 将纳米材料微粒直径是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和具有相同的体积
B.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C. 同温同压下,和的密度之比为
D.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个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和,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总数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与个氮气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个和个的质量比等于
C. 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
D. 常温、常压下,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是44g
2. 下列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
B. 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可能是
C. 气体摩尔体积不仅适用于纯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D. 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
3. 某溶液中仅含有、、和四种离子,其中的浓度为0.5,的浓度为0.1,的浓度为0.2,则的浓度是()
A. B. C. D.
4. 最近,我国某物理研究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研制出由18O所形成的单质气体。18O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称为重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形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B. 重氧水所含的中子数约为个
C. 气体的体积约为
D.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为
B. 常温常压下,含有的离子数为
C. 通常状况下,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D. 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液中,含有个数为
1. 下列关于氯的化合物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是一种弱酸是因为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 用氯气制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转变为较稳定,便于贮存的物质
C. 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
D. 漂白粉和氢氧化铁胶体都常用于净水,二者的作用原理不同
2. 如果家中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A. B.
C. D.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
B.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和互为同位素
D. 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
B.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
C.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只含有,不含有
D. 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2.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0.1NA个水分子
②常温常压下,32g SO2 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
③2mol NaOH的摩尔质量为80g/mol
④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⑤标况下,22.4L由N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⑥2mol/L的CaCl2溶液中Cl-的数目为4NA
⑦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⑧11.2L氯气中含有 NA个氯原子.
A. B. C. D.
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CO和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7
B. 同体积、同密度的和CO,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 配制450 mL 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 g
D. 1 L NaCl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比 溶液大
1. VmLAl2(SO4)3溶液中含Al3+ag,取V/4mL 溶液稀释到4Vm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B. C. D.
2. 标准状况下,将VL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9分)
3. (17分)(1)将质量比为4:5的SO2和SO3混合,则混合气体中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 ,硫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 .
(2)将5mol/L盐酸10mL稀释到200m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3)要使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4)已知15.6gNa2X固体中含有0.4mol Na+。请计算:
a.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b.将39g Na2X固体溶解到水中,并加水稀释至2L,则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5)质量都是10 g的HCl、NH3、CO2、H2四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最小的是_____;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漂白粉是用Cl2与 ______ (填化学式)反应来制取的,漂白粉是 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有效成分为 ______(填化学式).
4. (15分)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
(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E接 ______ , ______ 接 ______ , ______ 接 ______ , ______ 接F.
(2)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当0.5mol MnO2参与反应时,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______ .
(3)在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______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
(4)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5)写出尾气吸收装置中进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 (17分)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有关数据,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 1.19 g /cm3
质量分数:36.5%
(1)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mol/L。
(2)取用任意体积的浓盐酸时,下列物理量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1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0 mol/L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__mL(保留一位小数)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__________;
b.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
c.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
(4)取所配制的2 mol/L的稀盐酸50 mL,加入足量的碳酸钙固体, 求可以制得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体积?若忽略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求所得溶液中CaCl2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解题过程)
参考答案
1-5CCAAD 6-10CCCBA 11-17BABABCB
18.(17分,1-4每空2分,5-6每空1分)
(1)1:1 2:5
(2)0.25mol/L
(3)4:3
(4)32 0.5;
(5) CO2 H2
(6)Ca(OH)2 混合物 Ca(ClO)2
19.(15分)(1)C;D;A;B;H;G;(6分)
(2)4HCl(浓)+MnO2MnCl2+Cl2↑+2H2O(2分); 11.2L(2分);
(3)除去Cl2中的HCl(1分);干燥氯气(1分);
(4)试纸变蓝(1分);
(5) Cl2+2NaOH=NaCl+NaClO+H2O(2分)
20.(17分)(1)11.9(2分);
(2)BD(2分);
(3)①16.8(2分);
②100mL容量瓶(1分);胶头滴管(1分);
③偏小;偏大;无影响(各1分)
(4)(6分)CaCO3+2HCl=CaCl2+H2O+CO2↑;1.12 L;1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