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00 K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计4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醇易燃的性质分析。
【详解】A、乙醇不具有腐蚀性,故A错误;
B、乙醇不是有毒气体,故B错误;
C、根据乙醇易燃的性质,属于易燃液体,故C正确;
D、乙醇不易爆炸,故D错误;
故选C。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浓硫酸稀释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在缓慢倒入蒸馏水,并不断搅拌
D.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故A正确;
B. 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
C.
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水面上,且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从而造成酸液飞溅的现象出现,因而稀释浓硫酸时是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故C错误;
D. 酒精着火不能用水灭,会增大着火面积,故应用湿抹布盖灭,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选C。
【点睛】本题属常规型实验考查题,该题难度不大,注意常见的实验操作要注意的事项即可解答,平时要注意积累总结。
3. 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锥形瓶 B. 烧杯 C. 蒸发皿 D. 烧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锥形瓶、烧杯、烧瓶加热需要垫石棉网,蒸发皿直接加热,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仪器的使用。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是( )
A. ①④②⑤①③ B. ①④⑤②①③ C. ①②⑤④①③ D. ①②④⑤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所以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至于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注意将三种离子除完,再进行过滤,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顺序为:①②⑤④①③,故选C。
5.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 除去CO气体中的CO2 B.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 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 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NaOH溶液能吸收CO2,不吸收CO,长管进气、短管出气可确保CO2被充分吸收,A项能达到目的;
B项,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法,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B项不能达到目的;
C项,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C项能达到目的;
D项,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用分液法,D项能达到目的;
答案选B。
【点睛】实验装置图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通常从两个角度分析:(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2)装置图中的细节是否准确,如洗气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等。
6.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Na2CO3:盐
B. NaHSO4: 酸
C. NaOH:碱
D. HCl: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正确;
B. 由于NaHSO4含有金属阳离子Na+和酸根离子SO42-,所以NaHSO4属于盐。同时,由于含有H+离子,所以它属于酸式盐,故B错误;
C. 氢氧化钠(NaOH) 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C正确;
D. HCl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化合物,属于酸,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B。
7.下列物质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 CO2 B. Mn2O7 C. SO2 D. C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C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 Mn2O7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高锰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 S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 CO不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有一些是金属高价的氧化物。
8.胶体跟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A.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 体系是否稳定 C. 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D. 粒子是否带有电荷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微粒直径大小,微粒直径<1nm的为溶液, 介于1nm~100nm的是胶体,而>100nm的则是悬浊液,选项A正确;
B.胶体和溶液都是相对稳定的分散系,选项B错误;
C.胶体和能透光的浊液都有丁达尔现象,选项C错误;
D.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都带电,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9.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 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 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产生美丽的光束
D. 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用明矾净化饮用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A正确;
B. 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故B错误;
C.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故C正确;
D. 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胶体的聚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丁达尔现象,熟练掌握胶体性质是解题关键。
10.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
A. 9g H2O 和 0.5NA 个 CO2
B. 2L CO 和 2L CO2
C 标准状况下 ,1mol O2 和 22.4LCCl4
D. 2g H2和标准状况下 2.24L HCl 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 9gH2O的分子数=0.5NA,和 0.5NA 个 CO2分子数相同,故A正确;
B. 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选项中没有说明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故B错误;
C. 标准状况下1molO2的分子数为NA,22.4L CCl4的分子数不是NA,因为标况下的CCl4不是气态,C错误;
D. 2gH2的物质的量是1mol,分子数为1NA,2.24LHCl气体在标况下的分子数是0.1NA,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11.关于溶液配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480mL0.1mol/LCuSO4溶液,需要CuSO4·5H2O晶体12.5g
B. 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的容器
C. 将1L10mol/L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后得到的盐酸溶液浓度为1mol/L
D. 若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重新配置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没有480mL的容量瓶,实际应配制500mL溶液,需要CuSO4·5H2O晶体的质量为0.5L×0.1mol/L×250g/mol=12.5g,故A正确;
B. 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或稀释药品,只能用来配制溶液,故B正确;
C. 1L10mol/L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配成溶液的体积不是10L,所以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C错误;
D. 若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重新配置,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错误选项,故选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B. 由于电流的作用,酸、碱、盐溶于水发生电离
C.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D. 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熔融状态下,共价化合物电解质以分子存在,没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不导电,故A错误;
B.水溶液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酸碱盐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不是在电流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故B错误;
C.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酸,如NaHSO4,故C错误;
D.电解质溶液里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电流作用下,阴阳离子能定向移动而形成闭合回路,所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 AgCl 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故 AgCl 不是电解质
B. 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 CO2 是电解质
C. 固态的 NaCl 不导电,熔融态的 NaCl 能导电,NaCl 是电解质
D. 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AgCl的溶解度很小,导致将AgCl放入水中不能导电,但氯化银在熔融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是电解质,故A错误;
B.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 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NaCl是电解质,故C正确;
D. 金属能导电,但金属不是化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1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a(OH)2= Ba2++ (OH)22- B. Na2SO4=2Na++ SO4-2
C. CaCl2= Ca2+ + 2Cl- D. NaHCO3= Na++H++ C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OH-为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的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 Ba(OH)2 = Ba2++ 2OH-,A错误;
B. 物质电离后角标要转化成化学计量数,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故B错误;
C. CaCl2的电离方程式为:CaCl2= Ca2+ + 2Cl-;故C正确;
D. NaHCO₃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HCO3-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Na++ HCO3-,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点睛】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①写出物质正确的化学式是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基础。②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④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⑤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15.向下列各溶液中滴加稀H2SO4或MgCl2溶液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 Ba(OH)2 B. KOH C. Na2CO3 D. BaCl2
【答案】A
【解析】
A、Ba(OH)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A正确;B、KOH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得不到沉淀,B错误;C、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得不到沉淀,C错误;D、BaCl2与氯化镁不反应,得不到沉淀,D错误,答案选A。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稀硫酸滴在铁片上:2Fe + 6H+= 2Fe3++ 3H2↑
B. 氢氧化铜溶于稀盐酸: Cu(OH)2+ 2H+ = Cu2+ + 2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Cu2+ + Ag
D. 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CO32-+ 2H+= CO2↑+ 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稀硫酸滴在铁片生成的是二价铁,稀硫酸滴在铁片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
B.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OH)2+2H+=Cu2++2H2O,故B正确;
C. 电荷不守恒,应是Cu+2Ag+=Cu2++2Ag,故C错误;
D. 石灰石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17.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中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H+、SO42-、MnO4- B. Na+、Ca2+、Cl-、NO3-
C. Ag+、H+、Cl-、CH3COO- D. Ba2+、K+、OH-、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MnO4-有颜色,不能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存在,故A错误;
B. Na+、Ca2+、Cl-、NO3-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 Ag+和Cl-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
D. Ba2+和SO42-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点睛】本题考查轮子的共存,熟悉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8.下列反应不能用2H++ CO32-= CO2↑+ H2O表示的是( )
A. 碳酸钠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 B.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C. 碳酸钾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D. 碳酸钾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H++ CO32-= CO2↑+ H2O,故A正确;
B. 盐酸为强酸,碳酸钠为可溶性碳酸盐,离子反应为2H++CO32-=H2O+CO2↑,故B正确;
C. 硝酸为强酸,碳酸钾为可溶性碳酸盐,离子反应为2H++CO32-=H2O+CO2↑,故C正确;
D. 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 CO32-= CO2↑+ H2O+2CH3COO—,故D错误;
题目要求选择不能表示的,故选D。
19.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 NaNO3 和NaCl B. MnO2和KCl
C. CuO和木炭粉 D. BaSO4和Ag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物质要具有以下特点:一种物质溶于水,一种物质不溶于水为沉淀,两种物质都溶于水或都不溶于水是不能分离的,即溶解后所得体系为悬浊液。
【详解】由于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物质中,两者必定都是固体物质,有且只有一种不能够溶解,所以要判断给定物质中哪一种不能溶解就可以。
A、氯化钠和硝酸钠都溶于水,所以不可以用上述方法分离,A错误;
B、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B正确;
C、氧化铜和木炭粉,两种物质都不能溶解于水,所以不可以用该法进行分离,C错误;
D、硫酸钡和氯化银均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不可以用该法进行分离,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对于可溶性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配合完成,即先固体混合物放入水中充分溶解,采用过滤的方法就其中的不溶性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再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可溶性固体物质通过蒸发其中的水而析出。
20.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下列有关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 282
B. 6.02×1023个青蒿素分子的质量约为 282g
C. 1 mol 青蒿素的质量为 282 g•mol﹣1
D. 282g 青蒿素中含有 15 个碳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 282g/mol,故A错误;
B.6.02×1023个青蒿素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质量约为282g,故B正确;
C.1mol 青蒿素的质量为 282 g,故C错误;
D.282g 青蒿素中含有 15 个碳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2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MgCl2溶液中,Cl- 的数目为2NA
C. NA个NH3的质量与NH3的摩尔质量相同
D. 常温常压下, 22 g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1.5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水时不是气体,22.4L H2O不是1mol,分子数不是NA,故A错误;
B. 选项没有说明1mol/L的MgCl2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Cl- 的数目,故B错误;
C. 氨气摩尔质量是17g/mol,而NA个氨分子为1mol,也是17g,所以在数值上相等,不能直接说相等,故C错误;
D.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故22g 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且为三原子分子,故0.5mol
CO2中含1.5mol原子,即1.5NA个,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22.下列溶液导电性最强的是( )
A. 100 mL 1mol/L的盐酸 B. 30 mL 1mol/L的CaCl2溶液
C. 100 mL 1mol/L的NaCl溶液 D. 100 mL 2mol/L的酒精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可逆的,强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可逆的。
【详解】A. 100 mL 1mol/L的盐酸中,HCl是强电解质,在该强电解质中,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离子浓度为0.2mol/L;
B. 30 mL 1mol/L的CaCl2溶液中,CaCl2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自由移动离子浓度为0.3mol/L;
C. 100 mL 1mol/L的NaCl溶液中,NaCl是强电解质,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自由移动离子浓度为0.2mol/L;
D. 酒精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存在,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
通过以上分析知,离子浓度最大的是氯化钙溶液,则氯化钙溶液中灯泡最亮,故选B。
【点睛】题以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为载体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电解质强弱的判断,明确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溶解性大小无关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23.在标准状况下,CO与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质量为3.6g,则混合气体中CO与CO2的体积比为( )
A. 2:1 B. 3:1 C. 1:1 D. 4:1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 =0.1mol,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mol,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x+y=0.1mol;x×28g/mol+y×44g/mol=3.6g,解之得:x=0.05mol,y=0.05mol,同温同压下,CO与CO2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CO与CO2的体积比为0.05mol:0.05mol=1:1,正确答案是C。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4.某澄清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所示,则M可能为( )
离子
NO3-
SO42-
H+
M
浓度/(mol/L)
2
1
2
2
A. Cl- B. Ba2+ C. Na+ D. Mg2+
【答案】C
【解析】
【详解】溶液中,单位体积内已知的阳离子所带电量为:2mol/L×1=2mol/L,单位体积内已知的阴离子所带总电量为:2mol/L×1+1mol/L×2=4mol/L,大于单位体积内已知的阳离子所带电量2mol/L,故M为阳离子,设M离子的电荷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4=2+x×2,解得x=+1,结合选项可知,M为Na+,正确答案是C。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每空2分)
25.按要求完成下列计算
(1)1mol CO2的质量为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11.2L NH3含有的分子数为_________ ;
(3)0.1mol/L的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
(4)标准状况下,某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 1.28 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 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5)18g H2O含有的原子数为_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
【答案】 (1). 44g (2). 0.05NA (3). 0.2mol/L (4). 64g/mol (5). 32 (6). 3NA (7). 10NA
【解析】
【分析】
(1)1mol CO2的质量为m=nM;
(2)标准状况下,11.2L NH3的物理的量为n= = =0.05mol,分子数为
0.05NA;
(3)0.1mol/L的BaCl2溶液中,1个BaCl2中有两个Cl-,故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4)标准状况下,1.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64g/mol,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2=64,解读x=32,R为O元素;
(5)18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H2O分子中有3个原子,故含有原子数目为1mol×3NA▪mol-1=3NA;每个H2O分子含有10个电子,故n(电子)=1mol×10=10mol,故含有电子数目为10mol×NAmol-1=10NA。
【详解】(1)1mol CO2的质量为m=nM=1mol×44g/mol=44g,正确答案是44g;
(2)标准状况下,11.2L NH3的物理的量为n= = =0.05mol,分子数为0.05NA;
(3)0.1mol/L的BaCl2溶液中,1个BaCl2中有两个Cl-,故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4)标准状况下,1.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64g/mol,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2=64,解读x=32,R为O元素,故答案为:64 g/mol;32;
(5)18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H2O分子中有3个原子,故含有原子数目为1mol×3NA▪mol-1=3NA;每个H2O分子含有10个电子,故n(电子)=1mol×10=10mol,故含有电子数目为10mol×NAmol-1=10NA,故答案为:3NA;10NA。
26.现有以下物质:①铜;②液态HCl;③蔗糖;④熔融的KNO3;⑤BaSO4固体 ⑥NH3 ⑦纯醋酸;⑧石墨.⑨NaCl溶液
(1)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电解质是____________;
(4)属于强电解质是__________;
(5)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
(6)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④⑧⑨ (2). ⑨ (3). ②④⑤⑦ (4). ②④⑤ (5). ⑦ (6). ③⑥
【解析】
【详解】①铜是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液态HCl是纯净物,不能导电,属于强酸,是强电解质;③蔗糖是有机物,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④熔融的KNO3是纯净物,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⑤BaSO4固体属于盐,是强电解质,不导电;⑥NH3是氢化物,不导电,是非电解质;⑦纯醋酸不导电,属于弱酸,是弱电解质;⑧石墨是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⑨NaCl溶液能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能导电的有①④⑧⑨;属于混合物的是⑨;属于电解质是②④⑤⑦;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②④⑤;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⑦;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⑥。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侧重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要注意的是: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BaSO4固体;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27.按要求填空:
(1) 除去KNO3中混有的SO42-应选择的除杂试剂为__________;
(2) 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取Fe(OH)3胶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的原理:_______;
(3) 在水溶液中,K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CO2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7)小苏打常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其溶液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答案】 (1). Ba(NO3)2 (2).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 KHSO4=K++H++SO42- (4). OH-+H+=H2O (5). CO2+Ca2++2OH-=CaCO3↓+H2O (6). Cu2++2OH-+SO 42-+Ba2+=Cu(OH)2↓+BaSO4↓ (7). HCO3-+H+=CO2+H2O
【解析】
【详解】(1)欲除去KNO3溶液中的SO42-,先加过量Ba(NO3)2,除去SO42-,除杂试剂为Ba(NO3)2;
(2)Fe(OH)3胶体制备,是向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变成红褐色,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硫酸氢钾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2-;
(4)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氯化氢、氢氧化钠、氯化钠都是易溶物、强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需要拆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
(5)CO2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了CaCO3,离子方程式为:CO2+Ca2++2OH-=CaCO3↓+H2O;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u2++2OH-+SO42-+Ba2+=Cu(OH)2↓+BaSO4↓;
(7)小苏打(NaHCO3)与稀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28.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240 mL;
(1)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g 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1). 250mL容量瓶 (2). 胶头滴管 (3). 27.4 (4). 10.0 (5).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6). BC
【解析】
【分析】
(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排序,并选择需要仪器;
(2)根据天平的称量原理;根据m=nM=cvM计算溶质NaOH的质量;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漏;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 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杯、容量瓶、胶头滴管,配制240mL溶液应选择250mL容量瓶,所以还需要的仪器: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因天平的称量原理: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物体的质量+游码的读数,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0g−2.6g=27.4g,因配制溶液的体积为240ml,而容量瓶的规格没有240ml,只能选用250ml,NaOH的质量m=cvM=1.0mol⋅L−1×0.25L×40g/mol=10.0g,故答案为:27.4;10.0;
(3)因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故答案为: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A. 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B选;
C. 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液面下降,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选;
D. 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
正确答案是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