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3.00 KB
  • 2021-07-08 发布

【化学】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K:39 Zn:65 Fe:56 Cu:64 Mn:55‎ 一、单选题(本小题包括25小题,1-20每小题2分,21-25每小题3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生物质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 故选D ‎2.下列哪个不可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的是( )‎ A. mol·L-1·h-1 B. g·s-1 C. L·min-1 D. 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有关,单位一定与时间有关,kJ·mol-1是反应热的单位,与时间无关,故选D。‎ ‎3.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硝酸是无色、不挥发的液体 B. 浓硝酸久置呈黄色 C.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D. 浓硝酸和铁常温下不发生任何反应 ‎【答案】B ‎【解析】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浓硝酸易分解生成NO2,NO2溶解在浓硝酸中使硝酸显黄色,B正确。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常温下铁和浓硝酸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答案选B。‎ ‎4.下列关于铝的性质和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铝有很好的延展性且是良导体,所以常用作导线 B.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铝箔,可以看到少量液滴悬而不落,说明铝的熔点较高 C. 铝合金质轻,强度大,耐腐蚀,可以用作门窗 D. 铝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铝是金属单质,具有金属的通性,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且是良导体,常用作导线,故A正确;‎ B项、铝的熔点低于,而氧化铝的熔点高,当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铝箔,可以看到少量液滴悬而不落,故B错误;‎ C项、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常用作门窗,故C正确;‎ D项、铝在空气中放置会形成致密的氧化层薄膜,使铝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故D正确;‎ 故选B。‎ ‎5.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利用氨气制硝酸属于人工固氮 B. 锌锰干电池、燃料电池、铅蓄电池都属于二次电池 C. 在食品包装袋内放入铁粉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 D. 碳酸铵俗称碳铵,是常见的铵盐之一,应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答案】CD ‎【解析】‎ ‎【详解】A项、氮的固定是指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工业上利用氨气制硝酸是化合态氮之间的转化,故A错误;‎ B项、锌锰干电池和燃料电池不是二次电池,故B错误;‎ C项、铁粉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防止食品被氧化,故C正确;‎ D项、碳酸铵俗称碳铵,是常见的铵盐之一,铵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应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故D正确;‎ 故选CD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碘的升华 B. 生石灰溶于水 C. 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D. 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碘的升华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项、生石灰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项、镁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项、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B.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C.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D.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答案】A ‎【解析】略 ‎8.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1· s-1 B. v(B)=0.3 mol·L-1· s-1‎ C. v(C)=0.8 mol·L-1· s-1 D. v(D)=10 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分析】注意比较反应速率快慢常用方法有: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一般用比值法相对简单。‎ ‎【详解】由比值法可得:v(A)/2=0.25mol·L-1· s-1,v(B)/1=0.3 mol·L-1· s-1,v(C)/3=0.8/3mol·L-1· s-1,注意D的单位需要换算,v(D)=10 mol·L-1·min-1=1/6 mol·L-1· s-1,v(D)/4=1/24 mol·L-1· s-1,反应速率最快的是v(B),故选B。‎ ‎9.下列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称为阴极 B. 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负极都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的两极一定要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 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不是阴极,故A错误;‎ B项、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项、原电池的两极不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可能是由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组成,故C错误;‎ D项、电解时,电解池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0.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三段式法计算:起始A的浓度为=2mol/L,B的浓度为=1mol/L ‎2A(g) + B(g)⇌ 2C(g),‎ 起始:2mol/L 1mol/L 0‎ 变化:0.6mol/L 0.3mol/L 0.6mol/L ‎2s时:1.4mol/L 0.7mol/L 0.6mol/L ‎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0.3mol•L-1•s-1;‎ ‎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B)==0.15mol•L-1•s-1;‎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α=0.6mol/L÷2mol/L×100%=30%;‎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显然①④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均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B.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C. 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D. 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H和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均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项、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但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B错误;‎ C项、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故C错误;‎ D项、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的△H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2.向3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1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 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 A. 3 mL B. 7.5 mL C. 15 mL D. 17.5 m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的量与NaOH量的多少有关,当NaOH不足时生成Al(OH)3,当碱过量时,则生成NaAlO2。现AlCl3的物质的量为0.03mol,完全生成Al(OH)3沉淀时,沉淀质量应为2.34g,现沉淀质量为0.78g,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①若碱不足,由Al3++3OH-═Al(OH)3↓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01mol×3=0.03mol,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0.03mol÷4mol/L =0.0075L,即7.5mL;②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则由Al3++3OH-═Al(OH)3↓知当Al3+完全沉淀时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9mol,生成氢氧化铝0.03mol,由Al(OH)3+OH-═AlO2-+2H2O知溶解0.02mol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0.02mol,则消耗的氢氧化钠总物质的量为0.11mol,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0.11mol ÷4mol/L =0.0275L,即27.5mL,选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5 mL 0.5 mol·L-1 FeCl3溶液,滴加0.1 mol·L-1KI溶液5~6滴,充分反应,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说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B.‎ ‎ 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化学反应速率 C. 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准确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差,应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在隔热的容器中混合测量混合液初始温度,然后迅速搅拌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D. 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点,在实际生产中,向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由相对用量可知,5 mL 0.5 mol·L-1 FeCl3溶液过量,无论是否存在反应限度,滴加KSCN溶液,溶液都会变成血红色,故A错误;‎ B项、分光光度计,又称光谱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通过谱线的变化可以确定物质浓度的变化,从而确定化学反应速率,故B正确;‎ C项、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准确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差,应将已分别测得温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在隔热的容器中快速混合,并不断搅拌,用温度计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故C错误;‎ D项、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化温度而不是熔点,在实际生产中,向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故D错误;‎ 故选B。‎ ‎14.在恒温、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O2。发生反应2SO2+O2 2SO3,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测得n (SO2)=0.4 mol。若反应进行到2 min时,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是( )‎ A. 等于1.6 mol B. 等于1.2 mol C. 小于1.2 mol D. 大于1.6 mol ‎【答案】C ‎【解析】在恒温、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O2。发生反应2SO2+O2 2SO3,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测得n (SO2)=0.4 mol,则v (SO2)=。因为前2min的反应速率大于后2min的反应速率,所以若反应进行到2 min时,SO2的变化量必定大于2,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2 mol,C正确,本题选C。‎ ‎15.如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醋酸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是( )‎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 红墨水水柱两边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 = Fe2+‎ D. 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两个试管中铁都做负极,碳做正极,故A正确;‎ B项、左边试管中是中性溶液,发生吸氧腐蚀,右边试管中是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所以左边试管内气体的氧气减小,右边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导致U型管内红墨水左高右低,故B错误;‎ C项、两个试管中铁都做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C正确;‎ D项、左边试管中是中性溶液,生铁发生吸氧腐蚀,右边试管中是酸性溶液,生铁发生析氢腐蚀,故D正确;‎ 故选B。‎ ‎16. 下列事实中,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 埋在潮湿土壤里的铁管比埋在干燥土壤里的铁管更易被腐蚀 B. 为保护海轮的船壳,常在船壳上镶入锌块 C. 在空气中,金属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D. 镀银铁制品,镀层部分受损后,露出的铁表面易被腐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电化学腐蚀指不纯的金属或合金跟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金属银在空气中被氧化,表面生成黑色的氧化银,这是氧化反应,与电化学反应无关。‎ ‎17.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1.0mol/L的KNO3溶液:H+、Fe2+、Cl—、SO42—‎ B. 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HCO3—、NO3—‎ C.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的溶液:NH4+、Ba2+、AlO2—、Cl—‎ D. 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答案】D ‎【解析】略 ‎18.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 ΔH=(b-a) kJ·mol-1‎ B. 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C. 使用催化剂无法改变该反应的ΔH D. nmol C和n mol H2O反应生成nmol CO和nmol H2吸收的热量一定为131.3nkJ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 ΔH=(b-a) kJ·mol-1,故A正确;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故B正确;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无法改变该反应的ΔH,故C正确;D. 根据图像可知1mol C(s)和1mol H2O(g)反应生成1mol CO(g)和1mol H2(g)吸收热量131.3 kJ,而题干中的n不一定是1,则吸收热量不一定是131.3 kJ,D错误;答案:D。‎ ‎19.若要在铜片上镀银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将铜片接在电源的正极 ②将银片接在电源的正极 ③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 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4e-=O2+2H2O ⑤可用Cu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⑥可用AgNO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电镀原理,若在铜片上镀银,铜做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电解质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银做电解池的阳极和电源正极相连,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银离子;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详解】①将铜片接在电源的负极上,故①错误;‎ ‎②将银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故②正确;‎ ‎③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 ,故③正确;‎ ‎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故④错误;‎ ‎⑤用含有镀层金属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不能选用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故⑤错误;‎ ‎⑥用含有镀层金属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选用硝酸银溶液为电镀液,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错误的有①④⑤;故选C。‎ ‎20.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P(白磷,s)=P(红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B. 已知2H2(g)+O2(g)=2H2O(g)△H= -483.6kJ•mol-1,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41.8kJ•mol-1‎ C. 已知2C(s)+2O2(g)=2CO2(g)△H=a kJ•mol-1,2C(s)+O2(g)=2CO(g)△H=b kJ•mol-1,则a>b D.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1,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浓硫酸完全中和,放出大于57.3kJ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P(白磷,s)=P(红磷,s)△H<0,反应放热反应,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白磷不如红磷稳定,故A错误;‎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燃烧应生成液态水,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故B错误;‎ C.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焓变是负值,即a0‎ ‎①△H=________________(用△H1、△H2表示)‎ ‎②下列示意图中[a表示2NH3(g)+CO2(g),b表示NH2COONH4(s),c表示CO(NH2)2(l)+H2O(l)],能正确表示尿素合成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是(填编号)______。‎ ‎(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恒定温度下,将氨气和二氧化碳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生成物的体积忽略不计),经20min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可以判断该化合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A.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D.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②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20min时,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3)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下图所示。‎ 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1 +△H2 (2). C (3). BD (4). 0.01 mol·L-1·min-1 (5). (6). 2Cl--2e-=Cl2↑ (7). CO(NH2)2+3Cl2+H2O=N2+CO2+6HCl ‎【解析】‎ ‎【分析】(1)①由盖斯定律计算可得;‎ ‎②由反应Ⅰ和合成尿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判断可得;‎ ‎(2)①由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判断;‎ ‎②由化学反应速率公式计算可得;‎ ‎③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之比为平衡常数,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液态;‎ ‎(3)由图可知,阳极室中,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生成的氯气与尿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氢、氮气和二氧化碳。‎ ‎【详解】(1)①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反应Ⅱ得合成尿素的反应,则△H=△H1 +△H2,故答案为:△H1 +△H2;‎ ‎②反应Ⅰ是放热反应,总能量a>b,反应Ⅱ是吸热反应,总能量c>b,合成尿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总能量a>c,则符合的图像是C,故答案为:C;‎ ‎(2)①A、不能代表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判断该化合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该化合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正确;‎ C、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液态,混合气体为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不能判断该化合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液态,反应中气体质量减小,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则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该化合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正确;‎ 故答案为:BD;‎ ‎②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20min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0.3—0.1)mol/L=0.02mol/L,则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故答案为:0.01 mol·L-1·min-1;‎ ‎③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之比为平衡常数,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液态,则K=,故答案为:;‎ ‎(3)由图可知,阳极室中,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反应生成的氯气与尿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氢、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H2)2+3Cl2+H2O=N2+CO2‎ ‎+6HCl,故答案为:CO(NH2)2+3Cl2+H2O=N2+CO2+6HCl。‎ ‎29.实验室用H2O2分解反应制取氧气时,常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催化剂FeCl3的量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方案(见下表),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进行反应。‎ 实验编号 试剂 A B C ‎10% H2O2/mL ‎20.0‎ V1‎ V2‎ ‎2 mol·L-1 FeCl3/ mL ‎0‎ ‎5.0‎ ‎10.0‎ H2O/ mL V3‎ V4‎ ‎0‎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用图装置来比较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快慢,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2)当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及其他影响速率的条件确定之后,可以通过测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计)算反应速率。‎ ‎(3)为实现实验目的,则V4=____。‎ ‎(4)已知Fe3+催化H2O2分解的机理可分两步反应进行,其中第一步反应为:2Fe3+ + H2O2 =2Fe2+ + O2↑+ 2H+,则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数时发现,量气装置左端液面低于右端液面,则测得的气体体积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量气管中加水至两端产生液面差,记录刻度,静置一段时间后,刻度不变,证明气密性良好 (2). 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3). 5 (4). 2Fe2++H2O2+2H+=2Fe3++2H2O (5). 偏小 ‎【解析】‎ ‎【分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前必须形成密闭系统,通过改变系统中的压强判断;‎ ‎(2)由反应速率公式可知,当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及其他影响速率的条件确定之后,可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3)研究催化剂FeCl3的量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实现实验目的,应使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及总体积相同;‎ ‎(4)总反应减去第一步反应为第二步反应;‎ ‎(5)由PV=nRT判断可得。‎ ‎【详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前必须形成密闭系统,通过改变系统中的压强判断,则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量气管中加水形成密闭系统,若加水至两端产生液面差后,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量气管中加水至两端产生液面差,记录刻度,静置一段时间后,刻度不变,证明气密性良好;‎ ‎(2)由反应速率公式可知,当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及其他影响速率的条件确定之后,可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3)研究催化剂FeCl3的量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实现实验目的,应使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及总体积相同,则V1=V2=20.0mL,由C可知总体积为30.0mL,则V4=30.0-20.0-5.0=5.0mL,故答案为:5.0;‎ ‎(4)总反应为2H2O2═2H2O+O2↑,第一步反应为2Fe3++H2O2═2Fe2++O2↑+2H+,则总反应减去第一步反应为第二步反应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5)读数时发现,量气装置左端液面低于右端液面,说明装置中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由PV=nRT可知,测得的气体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30.将32.0 g铜与25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假定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也不考虑N2O4的存在。)‎ 试计算:‎ ‎(1)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 mol•L-1‎ ‎(2)若要使此混合气体被水完全吸收,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L O2。‎ ‎【答案】(1). 6 (2). 5.6‎ ‎【解析】‎ ‎【分析】32.0 g铜的物质的量为=0.5mol,11.2 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设产生NO为xmol,NO2为ymol,由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可得x+y=0.5mol①,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3x+y=1mol②,解联立方程可得x=0.25mol,y=0.25mol。‎ ‎【详解】(1)由N原子个数守恒可得,n(HNO3)=n(NO)+n(NO2)+n(NO3—)=0.25mol+0.25mol+0.5mol×2=1.5mol,则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6 mol•L-1,故答案为:6;‎ ‎(2)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混合气体被水完全吸收时,4 n(O2)= 3n(NO)+n(NO2)=3×0.25mol+1×0.25mol=1mol,则n(O2)=0.25mol,V (O2)=0.25mol×22.4L/mol=5.6L,故答案为:5.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