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3 K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前 11 为必修一重点。以下开始为必修二重点)
1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 Hg 外
都是固态
1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 Hg、Ag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 Fe、Sn、Pb 等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 K、Na、Al 等(K、Ca、Na、Mg 都是电解氯化
物, Al 是电解 Al2O3)
13、铝及其化合物
Ⅰ、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 Al—3e-==Al3+
a、与非金属: 4Al+3O2==2Al2O3 ,2Al+3S==Al2S3 ,2Al+3Cl2==2AlCl3
b、与酸: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或浓硝酸
c、与强碱: 2Al+2NaOH+2H2O==2NaAlO2( 偏铝酸钠 )+3H2↑
(2Al+2OH-+2H2O==2AlO2- +3H2↑)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d、铝热反应: 2Al+Fe2O3===2Fe+Al2O3 ,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
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
①Al2O3( 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
a、与酸: Al2O3+6H+==2Al3++3H2O b、与碱:
Al2O3+2OH-==2AlO2-+H2O
②Al(OH)3( 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实验室制备: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
Al3++3NH3?H2O==Al(OH)3↓+3NH4+
b、与酸、碱反应:与酸 Al(OH)3+3H+==Al3++3H2O 与碱
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 硫酸铝钾 )
KAl(SO4)2?12H2O ,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
KAl(SO4)2==K++Al3++2SO42- ,Al3+会水解: Al3++3H2O
Al(OH)3+3H+
因为 Al(OH)3 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
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 Fe+S==FeS ,3Fe+2O2===Fe3O4 ,2Fe+3Cl2===2FeCl3
b、与水: 3Fe+4H2O(g)===Fe3O4+4H2
c、与酸 (非氧化性酸 ):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
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 CuCl2 、CuSO4 等,Fe+Cu2+==Fe2++Cu
Fe2+和 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Fe2+ ②与 KSCN 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 NaOH 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①与无色 KSCN 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②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③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
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
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
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 H2SiO3 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
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
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
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
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
反应制备硅酸: 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
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 ?较活泼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硅 ?水。如:滑石 Mg3(Si4O10)(OH)2
可表示为 3MgO?4SiO2?H2O
b、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
成硅酸盐工业, 主要包括陶瓷工业、 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 其反应包含复杂的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成
份是 Na2SiO3?CaSiO3?4SiO2 ;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
品的制备原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 通常是黄绿色、 密度比空气大、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能溶于水,
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
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 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 Cl2 有少量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大部分仍以分子形
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 Cl2。新制氯水含 Cl2、H2O 、HClO 、H+、Cl-、ClO-、
OH-等微粒
拓展 2、次氯酸:次氯酸 (HClO) 是比 H2CO3 还弱的酸, 溶液中主要以 HClO
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 (能杀菌、消毒、漂白 )的易分解 (分解变成
HCl 和 O2) 的弱酸。
拓展 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 Cl2 和石
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 CaCl2 和 Ca(ClO)2 ,有效成分是
Ca(ClO)2 ,须和酸 (或空气中 CO2) 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溴 碘
物理
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
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
性质 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
氯气。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 Cl2>Br2>I2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 (1:40),
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亚硫酸 (中强酸 ):SO2+H2O
H2SO3
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2NaOH==Na2SO3+H2O ,
SO2+Na2SO3+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 SO2+Cl2+2H2O==H2SO4+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
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化学性质:酸酐是 SO3 ,其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
物质
组成性质 浓硫酸 稀硫酸
电离情况
H2SO4==2H++SO42-
主要微粒 H2SO4 H+ 、SO42- 、(H2O)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性质 四大特性 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 (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
b、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 H、O 按原子个数比 2:1 脱出生成水
c、强氧化性:
ⅰ、冷的浓硫酸使 Fe、Al 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ⅱ、活泼性在 H 以后的金属也能与之反应 (Pt、Au 除外 ):
Cu+2H2SO4( 浓 )===CuSO4+SO2↑+2H2O
ⅲ、与非金属反应: C+2H2SO4( 浓硫酸 )===CO2↑+2SO2↑+2H2O
ⅳ、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 H2
d、不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制备挥发性酸,如 HCl:
NaCl+H2SO4( 浓 )==NaHSO4+HCl
三大强酸中, 盐酸和硝酸是挥发性酸, 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③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pH 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雾等降水过程,是由大量硫
和氮的氧化物被雨水吸收而
形成。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 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
和硫酸的生产等产
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SO2 H2SO3 H2SO4 。在防治时可以
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9、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 (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
数约为 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 —— N2,电子式 —— ,结构式 —— 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
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 H2 反应: N2+3H2 2NH3
②与氧气反应: N2+O2========2NO( 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
2NO+O2===2NO2(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
有毒 )
3NO2+H2O===2HNO3+NO ,所以可以用水除去 NO 中
的 NO2
两条关系式: 4NO+3O2+2H2O==4HNO3 ,
4NO2+O2+2H2O==4HNO3
Ⅱ、氨气 (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 (1∶700) ,
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 ——NH3 ,电子式 —— ,结构式 —— 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 ) NH4++OH- ,
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 NH3+HCl==NH4Cl ,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
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 (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 )
Ⅲ、铵盐
a、定义:铵根离子 (NH4+) 和酸根离子 (如 Cl-、SO42- 、CO32-) 形成的化
合物,如 NH4Cl ,NH4HCO3 等
b、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化学性质:
①加热分解: NH4Cl===NH3↑+HCl↑,
NH4HCO3===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 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如:
NH4NO3+NaOH===NH3↑+H2O+NaCl, ,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NH3↑+H2O,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NH4+的检验: NH4++OH- ===NH3↑+H2O 。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观察是否变蓝, 如若
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20、硝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硝酸因为挥发 HNO3
产生 “发烟 ”现象,故叫做发烟硝酸
②化学性质: a、酸的通性:和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不稳定性: 4HNO3=== 4NO2↑+2H2O+O2↑ ,由于 HNO3 分解产生的 NO2
溶于水,所以久置的硝酸会显黄色,只需向其中通入空气即可消除黄色
c、强氧化性: ⅰ、与金属反应: 3Cu+8HNO3( 稀 )===3Cu(NO3)2+2NO↑+4H2O
Cu+4HNO3( 浓 )===Cu(NO3)2+2NO2↑+2H2O
常温下 Al、Fe 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 所以可以用铝制或
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
ⅱ、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 浓 )===CO2↑+4NO2↑+2H2O
d、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 3:1 混合而成,可以
溶解一些不能溶解在硝酸中的金属如 Pt、Au 等
2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
子带负电荷
原子组成 质子 质子数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数
②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 Z:质子数 N:中子数 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 16O 和 18O ,
12C 和 14C,35Cl 和 37Cl
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 ==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⑤1—18 号元素 (请按下图表示记忆 )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⑥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 (第 1、2、3 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 2、8、8)
元 周期 (7 个横行 ) 长周期 (第 4、5、6 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 18、18、
32)
素 不完全周期 (第 7 周期, 元素种类为 26,若排满为 32)
周 主族 (7 个)(ⅠA—ⅦA)
期 族(18 个纵行, 16 个族 ) 副族 (7 个)(ⅠB—ⅦB)
表 0 族(稀有气体族: He、Ne、Ar、Kr、Xe、Rn)
Ⅷ族(3 列 )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 ==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化合价
⑧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失
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 )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得
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F,金属性最强的是 Fr (自然界中是 Cs,
因为 Fr 是放射性元素 )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
放出 H2,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 (如:Fe+CuSO4==FeSO4+Cu)
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与 H2 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
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 (如: Cl2+H2S==2HCl+S↓)
注意: “相互证明 ”——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
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极性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离子键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 一般由非金属元
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 A—A 型,如: H2,Cl2,O2,N2
中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 A—B 型,如:NH3 ,HCl,H2O ,CO2
中存在极性键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 (ⅠA、
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ⅥA、ⅦA)间形成,如: NaCl ,MgO ,KOH ,Na2O2 ,
NaNO3 中存在离子键
注: 有 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 AlCl3 中没有离子键,
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 HCl,H2SO4 ,CO2 ,
H2O 等
离子化合物: 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 如:NaCl ,Mg(NO3)2 ,KBr,NaOH ,
NH4Cl
22、化学反应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v==△C/
△t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 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 (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 )
催化剂: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 反应物颗粒大小, 溶剂的性质
23、原电池
负极 (Zn):Zn—2e-==Zn2+
正极 (Cu):2H++2e- ==H2↑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 )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
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b、有电解质溶液
c、形成闭合回路
24、烃
①有机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 CO、CO2 、碳酸盐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ⅰ、碳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一定形成四根共价键
ⅱ、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
ⅲ、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ⅳ、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
c、一般性质:ⅰ、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 (除了 CCl4 不仅布燃烧,
还可以用来灭火 )
ⅱ、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 (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 )
②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甲烷、乙烯、苯的性质见表 )
③烷烃:
a、定义: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与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
之为烷烃。因为碳的所有价键都已经充分利用,所以又称之为饱和烃
b、通式: CnH2n+2 ,如甲烷 (CH4) ,乙烷 (C2H6) ,丁烷 (C4H10)
c、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 (1—4)变为液态 (5—16)再变为
固态 (17 及以上 )
d、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能够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甲烷
CnH2n+2+(3n+1)/2O2 nCO2+(n+1)H2O
e、命名(习惯命名法 ):碳原子在 10 个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命名
④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物质之间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 C4H10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3( 正丁烷 ),CH3CHCH3( 异丁烷 )
甲烷 乙烯 苯
分子式 CH4 C2H4 C6H6
结构式
不作要求
结构
简式 CH4
CH2=CH2 或
电子式
不作要求
空间
结构 正四面体结构 平面型 平面型 (无单键, 无双键,介于单、 双键间特殊的键,
大∏键)
物理
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
煤道坑气的主要成分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密度略小于空气 无色、
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毒
化学
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②取代反应:
CH4+Cl2 CH3Cl+HCl
①氧化反应: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C2H4+3O2 2CO2+2H2O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
③加聚反应:
nCH2=CH2 —CH2—CH2—
产物为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①氧化反应: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2C6H6+15O2 12CO2+6H2O
②取代反应:
a.与液溴反应:
+Br2 +HBr
b.与硝酸反应:
+HO-NO2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环己烷 )
用途 可以作燃料,也可以作为原料制备氯仿 (CH3Cl ,麻醉剂 )、四氯化碳、炭
黑等 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和标志,水果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
合成纤维等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注: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
应:有上有下 加成反应 —— 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 (双键或三键 )两端的原子与
其他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只上不下
芳香烃 —— 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 (易取代,
难加成 )。
25、烃的衍生物
①乙醇:
a、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
好的溶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 ——C2H6O ,结构简式 —— CH3CH2OH 或 C2H5OH ,官
能团 —— 羟基, —OH
c、化学性质:ⅰ、与活泼金属 (Na) 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ⅱ、氧化反应:燃烧: C2H5OH+3O2 2CO2+3H2O
催化氧化: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ⅲ、酯化反应: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d、乙醇的用途:燃料,医用消毒 (体积分数 75%) ,有机溶剂,造酒
②乙酸:
a、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纯净的
乙酸称为冰醋酸。
b、分子结构:分子式 ——C2H4O2 ,结构简式 —— CH3COOH ,官能团 ——羧
基, —COOH
c、化学性质:ⅰ、酸性 (具备酸的通性 ):比碳酸酸性强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
CH3COOH+NaOH=CH3COONa+H2O
ⅱ、酯化反应 (用饱和 Na2CO3 溶液来吸收, 3 个作用 )
d、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 (3%—5%)
③酯:
a、物理性质: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低级酯具有特殊的香味。
b、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ⅰ、酸性条件下水解: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ⅱ、碱性条件下水解: 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26、煤、石油、天然气
①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可通过干馏、 气化和液化进行
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 (相差在 20℃以上 )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 物理变化, 产物
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 (相差在 5℃以内 )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
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主要成份是 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加热分
解制炭黑和 H2)
③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
裂解、催化重整进行综合利用
分馏的目的:得到碳原子数目不同的各种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
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的目的:对重油进行裂化得到轻质油 (汽油、煤油、柴油等 ),产物
一定是一个烷烃分子加一个烯烃分子
裂解的目的: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 “三烯 ”(乙烯、丙烯、 1,3—丁二烯 )
催化重整的目的:得到芳香烃 (苯及其同系物 )
27、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 (离子 ) 方法及现象
Cl- 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 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CO32-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硝酸 (或盐酸 ),并生成
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
Al3+ 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 NaOH 溶液,沉淀消失
Fe3+( ★) 加入 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NH4+( ★) 与 NaOH 溶液共热, 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 (NH3)
Na+ 焰色反应呈黄色
K+ 焰色反应呈浅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
I2 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