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 MB
  • 2021-07-08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件(120张)(全国通用)

  • 1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0 讲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最新考纲 ] 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 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 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4. 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 了解溶液 pH 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6.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 ( K sp ) 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水及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 1. [2017· 课标全国 Ⅰ , 28(1)] 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________( 填标号 ) 。 A.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 - 1 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 pH 分别为 4.5 和 2.1 D. 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解析   H 2 SO 3 能和 NaHCO 3 反应放出 CO 2 ,说明酸性: H 2 SO 3 >H 2 CO 3 ,而 H 2 S 不能和 NaHCO 3 反应,说明酸性: H 2 S c (H 2 A) = c (A 2 - ) D.pH = 4.2 时, c (HA - ) = c (A 2 - ) = c (H + ) 解析  A 项,根据图像, pH = 1.2 时, H 2 A 和 HA - 物质的量分数图像相交,则有 c (H 2 A) = c (HA - ) ,正确; B 项,根据 pH = 4.2 点, K 2 (H 2 A) = c (H + )· c (A 2 - )/ c (HA - ) = c (H + ) = 10 - 4.2 mol·L - 1 ,正确; C 项,根据图像, pH = 2.7 时, H 2 A 和 A 2 - 物质的量分数图像相交,则有 c (H 2 A) = c (A 2 - ) ,正确; D 项,根据 pH = 4.2 时, c (HA - ) = c (A 2 - ) ,且物质的量分数约为 0.48 ,而 c (H + ) = 10 - 4.2 mol·L - 1 ,可知 c (HA - ) = c (A 2 - ) > c (H + ) ,错误。 答案  D 6. (2016· 课标全国 Ⅰ , 12) 298 K 时,在 20.0 mL 0.10 mol·L - 1 氨水中滴入 0.10 mol·L - 1 的盐酸,溶液的 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 - 1 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答案  D 7. (2016· 课标全国 Ⅲ , 13)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D K sp 的理解与应用 8. (2017· 课标全国 Ⅲ , 13 ) 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 Cl - 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 Cu 和 CuSO 4 ,生成 CuCl 沉淀从而除去 Cl -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K sp (CuCl) 的数量级为 10 - 7 B. 除 Cl - 反应为 Cu + Cu 2 + + 2Cl - ===2CuCl C. 加入 Cu 越多, Cu + 浓度越高,除 Cl - 效果越好 D.2Cu + === Cu 2 + + Cu 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答案  C 答案  C 答案  (1)2.0 × 10 - 5   5 × 10 - 3   (2)4.7 × 10 - 7 (3)1.8 × 10 - 7   2 分析评价 题型:选择题 填空题 评析:从近几年考查情况来看, Ⅰ 卷常借助图像考查对水的电离或弱电解质电离的理解;以及反应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变化, Ⅱ 卷常以 K sp 运用为主,有时也涉及到 K a ( K b ) 的计算。 启示 :二轮复习时,应特别重点关注酸、碱反应过程中微粒变化及有关 K sp 、 K a ( K b ) 的计算。 高频考点一 电离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 考点精要 ] 1 . 准确判断水电离的 c (H + ) 或 c (OH - ) 2 . 溶液酸、碱性及 pH 判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 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 pH 都不可能大于 7 或小于 7 ,只能接近 7 。 误区二: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 溶液 稀释前溶液 pH 加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 10 n 倍 稀释后溶液 pH 酸 强酸 pH = a pH = a + n 弱酸 a < pH < a + n 碱 强碱 pH = b pH = b - n 弱碱 b - n < pH < b 误区三:不能正确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规律 pH = n ( n < 7) 的强酸和 pH = 14 - n 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pH = 7 ; pH = n ( n < 7) 的醋酸和 pH = 14 - n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 pH < 7 ; pH = n ( n < 7) 的盐酸和 pH = 14 - n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 pH > 7 。 3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再认识 (1) 溶液加水稀释: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减小,电离程度增大;但在弱酸溶液中 c (H + ) 减小,弱碱溶液中 c (OH - ) 减小。 (2) 加热:电离是吸热的,加热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弱电解质分子数减小,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3) 相同离子:当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的物质含有与弱电解质相同的离子时,由于同种离子的相互影响,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 (4) 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当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的物质能和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小,其他的离子浓度增大。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已知 T ℃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K w 。该温度下,将等浓度的一元酸 HA 的溶液与一元碱 BOH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 难度系数 ☆☆ ) 答案   B 【考法训练 2 】 (2017· 安徽合肥质检 ) 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答案   C 弱电解质及其电离平衡 ( 难度系数 ☆☆☆ ) 答案   B 【考法训练 3 】 (2017· 重庆十一中月考 ) 已知等体积、浓度均为 0.2 mol·L - 1 的三种溶液: ① HA 溶液、 ② HB 溶液、 ③ NaHCO 3 溶液。将 ① 、 ② 分别与 ③ 混合,实验测得所产生的 CO 2 气体体积 [ V (CO 2 )] 随时间 ( t )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酸性: HB > HA > H 2 CO 3 B. 反应结束后所得的两溶液中: c (A - ) > c (B - ) C. 上述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 的相对大小: NaHCO 3 > HA > HB D.HA 溶液和 NaHCO 3 溶液反应所得的溶液中: c (A - ) + c (HA) = 0.1 mol·L - 1 答案   B 【考法训练 4 】 (1) 在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 CO 反应生成醋酸消除 CO 污染。常温下,将 a mol·L - 1 的醋酸与 b mol·L - 1 Ba(OH) 2 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2 c (Ba 2 + ) = c (CH 3 COO - ) ,则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 K a = ________________( 用含 a 和 b 的代数式表示 ) 。 【典例演示 2 】 (2017· 天津理综, 9) 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 NaI 等碘化物溶液中 c (I - ) ,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 . 准备标准溶液 a. 准确称取 AgNO 3 基准物 4.246 8 g(0.0250 mol) 后,配制成 250 mL 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 配制并标定 100 mL 0.100 0 mol·L - 1 NH 4 SCN 标准溶液,备用。 Ⅱ . 滴定的主要步骤 a. 取待测 NaI 溶液 25.00 mL 于锥形瓶中。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 难度系数 ☆☆☆ ) b. 加入 25.00 mL 0.100 0 mol·L - 1 AgNO 3 溶液 ( 过量 ) ,使 I - 完全转化为 AgI 沉淀。 c. 加入 NH 4 Fe(SO 4 ) 2 溶液作指示剂。 d. 用 0.100 0 mol·L - 1 NH 4 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 Ag + ,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 AgSCN 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 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f. 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 将称得的 AgNO 3 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gNO 3 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滴定应在 pH < 0.5 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b 和 c 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 ________ ,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所消耗的 NH 4 SCN 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________ mL ,测得 c (I - ) = ________ mol·L - 1 。 (6) 在滴定管中装入 NH 4 SCN 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判断下列操作对 c (I - ) 测定结果的影响 ( 填 “ 偏高 ” 、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 ① 若在配制 AgNO 3 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 ________ 。 ② 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 ________ 。 (6) 在滴定管中装入 NH 4 SCN 标准溶液的前一步,用 NH 4 SCN 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2 ~ 3 次。 (7) ① 若在配制 AgNO 3 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造成溶质减少,则使配制 AgNO 3 标准溶液的浓度偏低,则使消耗的 n (NH 4 SCN) 偏小,由 c (I - ) = [ n (AgNO 3 ) - n (NH 4 SCN)]/ V [NaI(aq)] 可推断,对 c (I - ) 测定结果影响将偏高。 ② 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读取的 NH 4 SCN 标准溶液的体积偏低,由 c (I - ) = [ n (AgNO 3 ) - n (NH 4 SCN)]/ V [NaI(aq)] 可推断,对 c (I - ) 测定结果影响将偏高。 答案  (1)250 mL( 棕色 ) 容量瓶、胶头滴管 (2) 避免 AgNO 3 见光分解 (3) 防止因 Fe 3 + 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 或抑制 Fe 3 + 的水解 ) (4) 否 ( 或不能 )  若颠倒, Fe 3 + 与 I - 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5)10.00   0.060 0 (6) 用 NH 4 SCN 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2 ~ 3 次 (7) 偏高 偏高 【考法训练 5 】 水中溶氧量 (DO) 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 mg·L - 1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 DO 不能低于 5 mg·L - 1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 ( 夹持装置略 ) ,测定某河水的 DO 。 c. 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 1 mL MnSO 4 无氧溶液 ( 过量 )2 mL 碱性 KI 无氧溶液 ( 过量 ) ,开启搅拌器,至反应 ① 完全。 d. 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 2 mLH 2 SO 4 无氧溶液,至反应 ② 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 从烧瓶中取出 40.00 mL 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0.010 00 mol·L - 1 Na 2 S 2 O 3 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f. …… g. 处理数据 ( 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 。 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 ________ 。 (2) 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为 ________ 。 ① 滴定管  ② 注射器  ③ 量筒 (3) 搅拌的作用是 ________ 。 (4) 配平反应 ② 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________ 。 (5) 步骤 f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步骤 e 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________ 。若某次滴定消耗 Na 2 S 2 O 3 溶液 4.50 mL ,水样的 DO = ________mg·L - 1 ( 保留一位小数 ) 。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 DO 是否达标: ________( 填 “ 是 ” 或 “ 否 ” ) 。 (7) 步骤 d 中加入 H 2 SO 4 溶液反应后,若溶液 pH 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 2 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将溶剂水煮沸可以除去所用溶剂水中的氧气。 (2) 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注射器。 (3) 搅拌可以使溶液混合均匀,加快反应速率。 (4)Mn 元素的化合价由+ 4 价降低到+ 2 价,碘元素的化合价由- 1 价升高到 0 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反应 ② 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为 MnO(OH) 2 + 2I - + 4H + ===Mn 2 + + I 2 + 3H 2 O ,故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1 , 2 , 4 , 1 , 1 , 3 。 (5) 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滴定操作一般需要重复操作 2 ~ 3 次,因此步骤 f 为重复步骤 e 的操作 2 ~ 3 次。 【考法训练 6 】 准确移取 20.00 mL 某待测 HC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 0 mol·L - 1 NaOH 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 B. 随着 NaOH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 pH 由小变大 C.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解析  A 项,滴定管用水洗涤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将要引起误差,错误; B 项,在用 NaOH 溶液滴定盐酸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溶液的 pH 由小变大,正确; C 项,用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中溶液应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才能停止滴定,错误; D 项,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碱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答案  B 【考法训练 7 】 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部分说明: 产品等级 一级 配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 以 I 计 ) 20 ~ 50 mg·kg - 1 某学生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 (KIO 3 ) 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 W g 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 KI 溶液,使 KIO 3 与 KI 反应完全; c. 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2.0 × 10 - 3 mol·L - 1 的 Na 2 S 2 O 3 溶液 10.0 mL ,恰好反应完全。 (1) 判断 c 中恰好完全反应所依据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b 中反应所产生的 I 2 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__ mol 。 (3) 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说明,算得所测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是 ( 以含 W 的代数式表示 )________ mg·kg - 1 。 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 是指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相互滴定,该滴定方法在仪器使用、实验操作上与中和滴定一样,常见的试剂有 KMnO 4 、 I 2 、铁盐,复习中应明确使用的指示剂及终点时颜色变化。 【当场指导】 滴定方法 还原剂滴定 KMnO 4 KMnO 4 滴定还原剂 I 2 滴定还原剂 还原剂滴定 I 2 铁盐滴定还原剂 还原剂滴定铁盐 指示剂 KMnO 4 KMnO 4 淀粉 淀粉 KSCN KSCN 终点时颜色变化 粉 ( 浅 ) 红色 → 无色 无色 → 粉 ( 浅 ) 红色 无色 → 蓝色 → 蓝色 → 无色 溶液变红色 红色消失 高频考点二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 1 . 盐类水解的 3 个误区 [ 考点精要 ] 误区 1 :误认为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离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 FeCl 3 溶液中,加入少量 FeCl 3 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 Fe 3 + 的水解程度减小。 误区 2 :误认为弱酸强碱盐都因水解而显碱性。如 NaHSO 3 溶液显酸性。 误区 3 :误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对于水解程度不大且水解产物不离开平衡体系的情况 [ 如 Al 2 (SO 4 ) 3 ] 来说,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质。 2 . 盐类水解的 3 个要素 要素 1 :盐类水解的规律。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要素 2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多元弱酸根的分步水解, “  ” 的使用。 要素 3 :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升温、加水、加入相应离子对平衡的影响。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常温下,现有 0.01 mol·L - 1 NaHY( 酸式盐, Y 表示原子或原子团 )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液一定呈酸性 B. 溶液中一定存在: Y 2 - + H 2 O  OH - + HY - C. 溶液加水稀释,离子浓度都减小 D. 溶液中: c (Na + ) ≥ c (Y 2 - ) 水解原理及影响因素 ( 难度系数 ☆☆ ) 解析  A 项,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 HY - 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大小; B 项, HY - 不一定是弱酸的酸式根; C 项,若溶液呈酸性, c (OH - ) 增大,若溶液呈碱性, c (H + ) 增大。 答案  D 【考法训练 2 】 某同学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 FeCl 3 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配制 50 mL 0.001 mol·L - 1 FeCl 3 溶液、 50 mL 对照组溶液 X ,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 1 滴 1 mol·L - 1 HCl 溶液、 1 滴 1 mol·L - 1 NaOH 溶液,测得溶液 pH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依据 M 点对应的 pH ,说明 Fe 3 + 发生了水解反应 B. 对照组溶液 X 的组成可能是 0.003 mol·L - 1 KCl C. 依据曲线 c 和 d 说明 Fe 3 + 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 D. 通过仪器检测体系浑浊度的变化,可表征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 解析   FeCl 3 溶液的 pH 小于 7 ,溶液显酸性,原因是 FeCl 3 是强酸弱碱盐, Fe 3 + 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故 A 项正确;对照组溶液 X 加碱后溶液的 pH 的变化程度比加酸后的 pH 的变化程度大,而若对照组溶液 X 的组成是 0.003 mol·L - 1 KCl ,则加酸和加碱后溶液的 pH 的变化应呈现轴对称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在 FeCl 3 溶液中加碱、加酸后,溶液的 pH 的变化均比对照组溶液 X 的变化小,因为加酸或加碱均引起了 Fe 3 + 水解平衡的移动,故溶液的 pH 的变化比较缓和,故 C 项正确; FeCl 3 溶液水解出 Fe(OH) 3 ,故溶液的浑浊程度变大,则水解被促进,否则被抑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   B 【典例演示】 室温下,将 0.05 mol Na 2 CO 3 固体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 盐类水解的综合应用 ( 难度系数 ☆☆☆ ) 答案  B 【考法训练 3 】 (2017· 安徽池州模拟 ) 常温下,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盐酸,生成的 CO 2 的物质的量与滴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b = 2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考法训练 4 】 NH 4 Al(SO 4 ) 2 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中; NH 4 HSO 4 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 4 Al(SO 4 ) 2 可作净水剂,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相关文字说明 ) 。 【当场指导】 高频考点三 沉淀溶解平衡 1 . 沉淀溶解平衡中理解误区 [ 考点精要 ] (2) 一定温度下,误认为溶解度受溶液中相同离子浓度的影响,因而 K sp 会随之改变。实际上 K sp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则 K sp 不变,如 Mg(OH) 2 在 MgCl 2 溶液中的溶解度要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而 K sp [Mg(OH) 2 ] 不变。 (3) 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质,当 K sp 相差不大时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可通过比较饱和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确定溶解能力的强弱,如常温下 K sp (AgCl) = 1.8 × 10 - 10 , K sp (Ag 2 CrO 4 ) = 1.1 × 10 - 12 ,不能判断前者溶解度大。 2 . 溶解度曲线的全面认识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溶解平衡的理解与应用 ( 难度系数 ☆☆ ) 解析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溶液温度明显升高,但 Ca(OH) 2 的溶解度降低,溶液中 c (OH - ) 减小,溶液的 pH 减小, A 错; AgCl 悬浊液中加入少量 NaCl 粉末,平衡向左移动,但离子的总浓度增大, B 错;由沉淀的转化规律可得, K sp (AgCl)> K sp (AgI) , C 对;加热煮沸硬水,只能软化具有暂时硬度的硬水, D 错。 答案  C 【考法训练 2 】 (2017· 山西考前质检 ) 室温时,向含有 AgCl 和 AgBr 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 NaBr 固体,下列各项中增大的是 (    ) 解析  向含有 AgCl 和 AgBr 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 NaBr 固体,溴离子浓度增大,使 AgBr 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 c (Ag + ) 减小, A 错误; B 项的比例式上下同乘 c (Ag + ) ,则转化为溶度积常数之比,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B 错误; c (Ag + ) 减小,使 AgCl 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c (Cl - ) 增大, C 正确; c (Ag + )· c (Br - ) 不变, c (Cl - ) 增大, D 项减小。 答案   C K sp 与物质溶解度的关系判断 (1) 对于组成形式相同的物质来说, K sp 越小,物质越难溶解或溶解度越小;组成形式 (A m B n ) 不同的物质, K sp 越小且 ( m + n ) 越小的物质越难溶。 (2) K sp 的大小与沉淀转化的关系:组成形式相同的难溶物质, K sp 较大的沉淀易转化为 K sp 较小的沉淀,但当二者 K sp 相差不大时,反过来也可转化;对于组成形式 (A m B n ) 不同的物质来说,一般情况下, K sp 较大且 ( m + n ) 也较大的物质易转化为 K sp 较小且 ( m + n ) 也较小的物质。其他情况则需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 【当堂指导】 【典例演示】 (2017· 揭阳一中、金山中学联考 ) 已知卤化银 AgX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 p(Ag + ) =- lg[ c (Ag + )] ,纵坐标 Y =- lg[ c (X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溶解度曲线及 K sp 的应用 ( 难度系数 ☆☆☆ ) A. 该温度下 AgCl 的 K sp 约为 1 × 10 - 15 B.a 点可表示 AgCl 的过饱和溶液 C.b 点时 c (Ag + ) = c (I - ) D. 该温度下 AgCl 和 AgBr 的饱和溶液中: c (Cl - ) < c (Br - )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温度下 p(Ag + ) =- lg[ c (Ag + )] = 5 时, Y =- lg[ c (Cl - )] = 5 ,则 c (Ag + ) = c (Cl - ) = 10 - 5 mol·L - 1 , AgCl 的 K sp 约为 1 × 10 - 10 , A 项错误; a 点在 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下方,表示 AgCl 的过饱和溶液, B 项正确; b 点表示 AgI 的不饱和溶液, c (Ag + ) > c (I - ) , C 项错误;该温度下 AgCl 和 AgBr 的饱和溶液中: c (Cl - ) > c (Br - ) , D 项错误。 答案   B 【考法训练 3 】 两种不同温度 ( T 1 和 T 2 ) 时,硫酸钡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钡在水中溶解需要吸收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大小: T 1 > T 2 B. 加入 BaCl 2 固体,可使溶液由 a 点变到 c 点 C. c 点对应溶液在 T 1 、 T 2 温度下均有固体析出 D. a 点和 b 点对应溶液的 K sp 相等 解析  溶解吸热,则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故 T 1 < T 2 , A 项错误;加入 BaCl 2 固体, c (Ba 2 + ) 增大,但温度不变, K sp 不变,最终该点还在 T 1 对应的曲线上, B 项错误; T 1 时, c 点对应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T 2 时, c 点对应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无固体析出, C 项错误; a 、 b 两点对应溶液的温度均为 T 1 ,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 D 项正确。 答案   D 【考法训练 4 】 氨水在工业上常用作沉淀剂。已知 25 ℃ 时, K sp [Fe(OH) 3 ] = 1.0 × 10 - 38 , K sp [Al(OH) 3 ] = 1.0 × 10 - 32 。向一定浓度的 AlCl 3 和 FeCl 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当溶液中 Fe 3 + 和 Al 3 + 沉淀完全 [ c (Fe 3 + ) 、 c (Al 3 + ) 均小于 1 × 10 - 5 mol·L - 1 ] 时,调节溶液的 pH 应略大于 (    ) A.3 B.5 C.9 D.11 答案   B 【当堂指导】 溶解度曲线解题要点 (1)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溶液。 (2) 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 K sp 公式计算得出 K sp 的值。 (3) 比较溶液的 Q c 与 K sp 的大小,判断溶液中有无沉淀析出。 (4) 涉及 Q c 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溶液的体积。 [ 模型示例 ] [ 分析建模 ] [ 模型解题 ] 答案   BD 【示例 2 】 (2017· 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 ) 在某温度时,将 n mol·L - 1 氨水滴入 10 mL 1.0 mol·L - 1 盐酸中,溶液 pH 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分析建模 ] 向弱酸 ( 或强酸 ) 溶液中逐滴滴入强碱 ( 或弱碱 ) 溶液,离子浓度、 pH 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现以向 CH 3 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为例进行分析,以能够对该类题有一个整体把握。 上图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得出不同情况下溶液中的 pH 、离子浓度的关系。 答案   D 【应用 1 】 25 ℃ 条件下,下列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 当堂应用 ] 答案   C 【应用 2 】 25 ℃ 时, c (CH 3 COOH) + c (CH 3 COO - ) = 0.1 mol·L - 1 的 CH 3 COOH 、 CH 3 COONa 的混合溶液中, c (CH 3 COOH) 、 c (CH 3 COO - )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由题图可知, pH = 4 的混合溶液中 c (CH 3 COOH) > c (CH 3 COO - ) , C 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 pH = 5 的混合溶液中存在: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则有: c (H + ) + c (Na + ) + c (CH 3 COOH) - c (O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 c (CH 3 COOH) - c (OH - ) = c (CH 3 COO - ) + c (CH 3 COOH) = 0.1 mol·L - 1 , D 项正确。 答案   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