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50 KB
  • 2021-07-08 发布

【化学】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K—39 Mg—24 Al—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C能帮助人体将Fe3+转化为易吸收的Fe2+,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B.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反应 C. 小苏打可以用于制造泡沐灭火器 D.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3+转化为易吸收的Fe2+发生还原反应,因此维生素C体现了还原性,故A错误;‎ B.“火树银花”利用焰色反应呈现的视觉美景.故B正确;‎ C.小苏打为为泡沫灭火器中的一种成份,故C正确;‎ D.结合“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可知该方法为蒸馏法,故D正确;‎ 答案选A。‎ ‎2.合金是金属与一些非金属或其他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判断可以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或非金属 钠 铝 铁 硅 硫 熔点/℃‎ ‎97.8‎ ‎660.4‎ ‎1535‎ ‎1410‎ ‎112.8‎ 沸点/℃‎ ‎886‎ ‎2467‎ ‎2750‎ ‎2353‎ ‎444.6‎ A. 铝与硫 B. 铝与硅 C. 钠与铁 D. 钠与硅 ‎【答案】B ‎【解析】‎ ‎【分析】合金定义:金属与一些非金属或其他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 ‎【详解】A.铝的熔点高于硫的沸点,两种物质不能形成合金,故A错误;‎ B.铝的沸点高于硅的熔点,两种物质能够形成合金,故B正确;‎ C.钠的沸点低于铁的熔点,两种金属不能形成合金,故C错误; ‎ D.钠的沸点低于硅的熔点,两种物质不能形成合金,故D项错误;‎ ‎ 故答案为B。‎ ‎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Al ②Fe2O3 ③Na2CO3 ④Al(OH)3 ⑤NaHCO3‎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金属中金属铝,盐类中酸式盐,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稀H2SO4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详解】①.金属Al即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 ‎②.为碱性氧化物,只与酸反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是钠的正盐,只与硫酸反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⑤.为酸式盐,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有①④⑤;‎ 故答案选择D。‎ ‎4.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钠着火时,赶紧用水灭火 B. 衣服沾上大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泡在盛水的盆中 C. 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 D. 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不能用水灭火,因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易燃的氢气,燃烧更旺,故A错误;‎ B.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进一步烧伤衣服,应该用干抹布擦去,然后再用水冲洗,故B错误; C. 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铺盖,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5.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 )‎ A. 用海水制蒸馏水 ‎ B. 将碘水中的碘单质与水直接分离 C.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利用沸点差异蒸馏海水可得蒸馏水,图中蒸馏装置合理,故A正确;‎ B. 分离碘和水,应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分液后再蒸馏,不能用分液的方法直接分离碘和水,故B错误;‎ C. 胶体、溶液都可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应用半透膜渗析分离,故C错误;‎ D. 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A。‎ ‎6.在下列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稀硫酸 B. 液态氯化氢 C. 铜 D. 熔融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硫酸能导电,但是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液态氯化氢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故B不符合题意;‎ C.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但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Fe与足量的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39g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1.5NA D. 1.0mol/L NaOH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铁为+3价,因此1mol与足量的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B错误;‎ C.39g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每个 中存在一个过氧根离子,两个钠离子,因此0.5mol含有的离子总数为1.5NA,故C 正确 ; ‎ D.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氧离子数为NA,故D错误;‎ 故答案选择C。‎ ‎8.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KSCN溶液鉴别FeCl2和FeCl3溶液 B.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 C.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D. 用过量的NaOH溶液鉴别AlCl3溶液和MgCl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A.溶液用于鉴别;‎ B.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为 ;‎ C.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性质;‎ D.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 ‎【详解】A.溶液遇到溶液显示血红色,检验铁离子的特征反应,故A正确;‎ B.,,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分,故B项错误;‎ C.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焰色不同,可以区分,故C正确;‎ D.,,由于氢氧化铝溶于过量的强碱而氢氧化镁不溶,二者反应后现象明显不同,可以区分,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 A. Al→Al2O3→Al(OH)3→AlCl3 B. Fe→FeSO4→Fe(OH)2→Fe(OH)3‎ C. Mg→MgCl2→Mg(OH)2→MgSO4 D. Na→NaOH→Na2CO3→Na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氧化铝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需要先加酸转化为铝盐后,再加入碱才能生成氢氧化铝,故选A项;‎ B项,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各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故不选B项;‎ C项,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各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故不选C项。‎ D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各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故不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常温下pH=13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a+、Al3+、Cl-、MnO4-‎ B. 与金属铝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溶液中:Zn2+、Mg2+、NO3-、Cl-‎ C.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SCN-、I-、Na+、Cl-‎ D. 加入少量Na2O2后的溶液中:K+、Na+、SO42-、CO32-‎ ‎【答案】D ‎【解析】‎ ‎【分析】A.溶液pH=13,显碱性;‎ B.与金属铝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C.离子之间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同时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加入溶液中发生反应溶质显碱性。‎ ‎【详解】A.无色溶液中,不存在,pH=13的无色溶液显碱性,不能大量存在 , 故A不选; ‎ B.与金属铝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酸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氢气,故B 不选;‎ C.结合生成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C 不选;‎ D.加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B. 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C.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D.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A.氨水为弱碱,应保留化学式;‎ B.原子个数不守恒;‎ C.向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D.明矾,氢氧化钡溶液按1:2反应时, 恰好沉淀时。‎ ‎【详解】A.氨水为弱碱,保留分子式形式,不能用代替,故 A错误;‎ B.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故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应为 ,故C错误;‎ D.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浓度的五种离子:0.4mol/L Cl﹣、0.8mol/L SO42﹣、0.2mol/L Al3+、0.6mol/L H+、M,则M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  )‎ A. Na+0.6mol/L B. CO32﹣0.2 mol/L C. Mg2+0.4 mol/L D. Ba2+0.4mol/L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液中总负电荷浓度为:c(Cl-)+2c(SO42-)=0.4mol/L+2×0.8mol/L=2mol/L,总正电荷浓度为:3c(Al3+)+c(H+)=3×0.2mol/L+0.6mol/L=1.2mol/L,所以M为阳离子,设M阳离子为c(Mn+),根据电荷守恒有:nc(Mn+‎ ‎)=2mol/L-1.2mol/L=0.8mol/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溶液中总负电荷浓度为:c(Cl-)+2c(SO42-)=0.4mol/L+2×0.8mol/L=2mol/L,总正电荷浓度为:3c(Al3+)+c(H+)=3×0.2mol/L+0.6mol/L=1.2mol/L,所以M为阳离子,设M阳离子为c(Mn+),根据电荷守恒有:nc(Mn+)=2mol/L-1.2mol/L=0.8mol/L;‎ A.1×c(Na+)=0.6mol/L,小于0.8mol/L,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阳离子,不可能是CO32-,故B错误;‎ C.2×c(Mg2+)=2×0.4mol/L=0.8mol/L,且能够与题中给定的离子大量共存,故C正确;‎ D.2×c(Ba2+)=2×0.4mol/L=0.8mol/L,但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3.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为3Fe2++ 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Fe2+全部作还原剂 B. x=4‎ C. 已知Fe3O4纳米颗粒直径为20nm,则Fe3O4纳米颗粒为胶体 D. 每生成1 molFe3O4,被S2O32-还原的O2为1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Fe3O4中只有三分之一铁元素是+2价的,即参加反应的Fe2+只有部分作还原剂,故A项错误;‎ B项,根据电荷守恒可求得x=4,故B项正确;‎ C项,已知Fe3O4纳米颗粒直径为20nm,则Fe3O4纳米颗粒分散到某物质中能形成胶体,胶体不能只有分散质,故C项错误;‎ D项,每生成1 molFe3O4,被还原的O2只有1mol,而Fe2+和S2O32-都是还原剂,被S2O32-还原的O2一定不是1mol,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a g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气体(1.01×105 Pa,120℃),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氧化钠增a g,则该物质为(  )‎ A. CH3COOCH2CH3 B. HCOOH C. HOOCCOOH D. HCHO ‎【答案】D ‎【解析】‎ ‎【详解】A、CH3COOCH2CH3可以改写出C2(CO)(H2)4,ag充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足量过氧化钠,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过氧化钠增重大于ag,A不符合;‎ B、HCOOH改写出(CO)(H2)O,agHCOOH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小于ag,B不符合;‎ C、HOOCCOOH可以改写出(CO)2(H2)O2,组成中氧原子增多,agHOOCCOOH充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小于ag,C不符合;‎ D、HCHO可以改写出CO(H2),agHCHO充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ag,D符合;‎ 答案选D。‎ ‎15.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错误的是(  )‎ A.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OH-、CO32-、AlO2-‎ B.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CO32-、HC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CO32-、HCO3-‎ C.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K2CO3、KOH的溶液中,缓通入CO2:KOH、K2CO3‎ D.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Fe3+、Cu2+、H+、Fe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氢氧化铝溶于强碱,因此最先与OH-反应,然后再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最后,与CO32-反应,所以反应顺序为OH-、AlO2-、CO32-,故A错误;‎ B.,,故B正确; ‎ C.发生反应的顺序为:, ,故C选项正确 D.氧化性顺序:,锌粉先与氧化性强的反应,反应顺序 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选项。‎ ‎16.某澄清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5种(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K+、Na+、Ag+、Cu2+、Al3+、Cl-、CO32-、NO3-、SO42-,测得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为探究溶液中离子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 ‎②另取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③另取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另取溶液倒入足量的高浓度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后再加入适量盐酸有白色絮状物生成。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无法确定NO3-的存在 ‎ B. 原溶液中不含的离子为:K+、Ag+、Cu2+、CO32-‎ C. 步骤①中可以确定Na+的存在 ‎ D. 步骤③中共有2种钡盐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说明原溶液中无;‎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说明溶液中不存在可以和反应的离子,即溶液中不存在;‎ ‎③.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④.溶液倒入足量的高浓度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 ,后再加入适量盐酸有白色絮状物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详解】①.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说明原溶液中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说明溶液中不存在可以和反应的离子,即溶液中不存在,若存在则会发生,但是不能确定是否有存在;‎ ‎③.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或,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或;‎ ‎④.溶液倒入足量的高浓度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后再加入适量盐酸有白色絮状物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故可以确定的是溶液中必定存在的离子为 ‎,由于某澄清溶液含有5种离子且测得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溶液中一定存在,故答案选择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明胶溶于水所形成的分散系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 a.很稳定,煮沸都无明显变化 b.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2)现需配制0.5mol·L-1 K2SO4溶液480mL。‎ ‎①配制溶液时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几片滤纸。‎ ‎②配制该溶液需称取K2SO4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③下列关于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量瓶可长期存放溶液 B.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 C.溶液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中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 ‎④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 A.洗净的容量瓶瓶底有少量水 B.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移液后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 ‎【答案】(1). C (2). 500ml容量瓶 (3). 胶头滴管 (4). 43.5g (5). D (6). BD ‎【解析】‎ ‎【分析】(1)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介于1~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小于1nm,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2)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容量瓶选择量程是“就近,偏大”原则;‎ ‎②依据公式c= 以及进行计算,溶液体积得用500mL; ‎ ‎③根据的结构和用途进行分析;‎ ‎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中利用公式c= 进行配制,故从n,V变化的角度入手分析;‎ ‎【详解】(1)胶体受热会发生聚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具有的性质,两种分散系都可以通过滤纸,故选C;‎ ‎(2)①配制480mL溶液依据选用容量瓶的原则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结合题给信息可知,还缺少的仪器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依据公式c= 以及可得配制500mL所需K2SO4固体的质量=0.5L×0.5mol·L-1 ×174g/mol=43.5g;‎ ‎③容量瓶仅作为在一定温度下配制溶液的玻璃仪器,不用于长时间存放溶液,故选择D;‎ ‎④一定物质的量溶液浓度配制中利用公式c= ,‎ A.由于容量瓶中有水但是未改变n,V,浓度不会发生变化;‎ B.选项由于药品和砝码放反,使得所称量药品质量偏小,及n减小,故浓度偏低;‎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结果为所加蒸馏水减少即V减小,故c偏高;‎ D.移液后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部分溶质粘在烧杯和玻璃棒上造成容量瓶内溶质质量减少即n减小,故c偏低;‎ 故答案选择BD。‎ ‎18.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Cl;②NaHCO3;③K2SO4溶液;④CO2;⑤蔗糖晶体;⑥Ca(OH)2;⑦氢氧化铁胶体;⑧NH3·H2O;⑨空气;⑩Al2(SO4)3‎ ‎(a)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b)②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胃壁穿孔,不宜服用小苏打,此时最好用含Al(OH)3的胃药(如胃舒平),它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d)若⑦中混有少量的③,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 A.蒸馏 B.萃取 C.渗析 D.分液 ‎【答案】(1). ①②⑥⑧⑩ (2). ④⑤ (3). NaHCO₃=Na++HCO₃-;HCO3-H+ +CO32- (4). Al(OH)3 +3H+=Al3+ +3H2O (5). C ‎【解析】‎ ‎【分析】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故属于电解质有①②⑥⑧⑩,非电解质的为④⑤;‎ ‎(b)碳酸钠属于强电解,完全电离,碳酸氢根离子属于弱酸根离子,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c)盐酸和小苏打反应方程式为,胃舒平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d)提纯胶体的方法为渗析,利用胶体和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进行提纯故选C;‎ ‎19.下列各物质中只有A、B、C三种单质,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主要以G形式存在于海水中,F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如下,试推断各物质(填化学式)‎ A _________ B__________C _________ D_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_J__________ I___________‎ ‎【答案】(1). Na (2). O2 (3). Cl2 (4). NaOH (5). Na2O2 (6). NaCl (7). NaHCO3 (8). CO2‎ ‎【解析】‎ ‎【分析】只有A、B、C三种单质,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A为,主要以G形式存在于海水中,G为 ,F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则F为,B为O2,E为,H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H为,则D为;I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I为,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K,K 为 ,则J为,G为,则C为,L为,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为,B为,C为,D为,E为,F为,G为,H 为,I为,J为 ,K为,L为;‎ 故答案为:;;;;;;;。‎ ‎20.久置的FeSO4溶液变黄,一般认为是Fe2+被氧化的缘故。回答下列问题:‎ ‎(1)久置的FeSO4溶液中Fe3+的检验:向久置的FeSO4‎ 溶液中加入KSCN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久置FeSO4溶液中Fe3+:在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溶液中Fe2+的氧化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Fe2+水解为Fe(OH)2,接着水解产物被O2氧化。写出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注电子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溶液由黄色变成血红色 (2). 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3). 2Fe3+ +Fe=3Fe2+ (4). 白色絮状物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5). ‎ ‎【解析】‎ ‎【分析】(1)被氧化为,遇到KSCN溶液显示血红色;‎ ‎(2)具有氧化性,;‎ ‎(3)为白色絮状沉淀,看到的现象为白色絮状物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 ‎【详解】(1)溶液为黄色,遇到KSCN溶液显示血红色,故溶液有黄色变为血红色;‎ ‎(2)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与铁粉反应,最终生成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3)为白色絮状沉淀,看到的现象为白色絮状物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中氧元素由0价降低到-2价,氧气共降低了4价,转移了电子4e-,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 ‎21.将一定量的铝粉、氧化铝、氧化镁的混合物加入到300mL,4mol/L的稀硫酸中,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与滴加KOH溶液的体积(m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BC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运用高中阶段方法检验B点溶液中阳离子,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c(KOH)=_________mol/L,混合物中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答案】(1). Al(OH)3 +OH- =AlO2- + 2H2O (2). 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为紫色 (3). CO₂+AlO₂- +2H2O=Al(OH)3↓+HCO3- (4). 4 (5). 0.1‎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从开始至加入KOH溶液到A,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铝粉、氧化铝、氧化镁后硫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继续滴加KOH溶液,到氢氧化钾溶液为60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和, 发生反应,溶液为硫酸钾溶液。再继续滴加溶液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偏铝酸钾与水,发生反应,沉淀部分溶解。‎ ‎【详解】(1)BC段,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铝溶液反应式,离子方程式:;‎ ‎(2)B 点中的阳离子为钾离子,钾离子的焰色为紫色故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为紫色来检验钾离子;‎ ‎(3).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KAlO2,故通入足量的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由图可知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可知此时所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物质的量的二倍,所以 ,= =4mol/L;由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可知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由反应可知=0.2mol,由c点可知 ‎ =0.2mol,由BC段可知=0.4mol,n(Al)+2n(Al2O3)=0.4mol,故可知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1mo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