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M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泰安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换率较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动力能源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原子是 14
6 C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3.据测,哈雷彗星上碳的两种同位素 12C 和 13C 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65 ∶ 1,而地球
上 12C 和 13C 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89 ∶ 1。 地球上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011,
那么哈雷彗星上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是 ( )
A.12.000 B.12.009
C.12.015 D.12.005
4.下列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H2O 和 Na2O B.NaOH 和 NaCl
C.H2O2 和 Na2O2 D.CCl4 和 HCl
5. 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 H2O2 I2+ 2OH-
B.②中分液时含 I2 的 CCl4 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③操作使用的是反萃取法,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 I-
D.操作 Z 的名称是加热
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L M X R T Q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0.078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5、-3
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T>Q
B.离子半径:X2->T2->L2+>M3+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状态的 M 和 T 的化合物制取单质 M
D.M 和 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
7.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8. 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I2(g)+H2(g) 2HI(g),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其反应速率的是( )
A.升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充入稀有气体,增大体系压强 D.增加 I2 和 H2 的起始量
9. 工业上由 CO2 和 H2 合成气态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已知该反
应是放热反应。下面表示合成甲醇的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 1 所示装置除去 Cl2 中含有的少量 HCl
B. 用图 2 所示装置蒸干 NH4Cl 饱和溶液制备 NH4Cl 晶体
C. 用图 3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 CO2 气体
D. 用图 4 所示装置分离 CCl4 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11、将纯 Zn 片和纯 Cu 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 H2SO4 溶液中,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Zn 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B. 负极附近 C(SO42-),逐渐增大
C. 正极、负极附近 C(SO42-)基本不变 D.电子经电解质溶液由正极流向负极
12、 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 B.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D.钠与冷水的反应
13、 已知:2CO(g)+O2(g)=2CO2(g) 释放 565.2 kJ 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g)+1/2O2(g)=CO2(g) 释放 282.6 kJ 能量
B.2mol CO(g)与 1mol O2(g)反应生成 2mol CO2(s)放出热量小于 565.2 kJ
C.相同条件下,2mol CO(g)和 1mol O2(g)的总能量大于 2mol CO2(g)的总能量
D.拆开 2mol CO 和 1mol O2 化学键所需总能量低于形成 2mol CO2 化学键所放出总能量
14.短周期元素 A、B、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 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
数之和为 32,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元素的某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 14,则其中子数为 6
B.四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C 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
C.B、C 两种元素可形成 BC6 型化合物,该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D.A、B 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5、甲、乙两种金属性质比较:①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②常温下,甲能与水反应放
出氢气而乙不能;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较,乙比甲的强;④甲、乙作电极,
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乙电极表面产生气泡。
上述项目中能够说明甲比乙的金属性强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漏选得 1 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6.应用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可以预测我们不熟悉的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下列预测中正确的是( )。
①第 2 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②砹(At)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③Li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 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
④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⑤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 H2S 稳定的气体
A. 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17.一种新型绿色燃料电池是把 H2、CO、CH4 的混合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将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被称为“21 世纪的绿色发电站”。下列关于这种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入空气的一极为负极
B.H2、CO、CH4 的混合气体在电池内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然后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实际运行时的电解液应选择碱性溶液
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18.对于以下反应:A(s)+3B(g) 2C(g)+D(g),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体积可变的
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就可确定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B 的生成速率和 D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3∶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B、C、D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3∶2∶1
19.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 是由这
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是淡黄色粉末,m 为元素 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简单离子半径:Z<Y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C.a 一定是烃
D.d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目之比为 2∶1
20. 2018 年 5 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 2 种
B. b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 2NH3
C. H+向 a 极区移动
D. a 极上每产生 22.4 L O2 流过电极的电子数为 2NA
21、一定量的锌粉和 6mol·L—1 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①石墨
②CuO ③铜粉 ④锌粒 ⑤浓盐酸 ⑥醋酸溶液 ⑦KNO3 溶液 ⑧CuCl2 时,能够加快
反应率,又不响产生 H2 总量的是 ( )
A.①③④ B.②④⑧ C.①③⑤ D.①⑤⑦
22、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示意图如图,其中“o”和“•”代表不同元素
的原子.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表示为 B.可能是 PCl5 的分解反应
C.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D.该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3.根据下面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 mol H2(g)跟 1 mol O2(g)反应生成 2 mol H2O(g)吸收能量为 490 kJ
B.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C. 1 mol H2(g) 跟 0.5mol O2(g) 反应生成 1 mol H2O(l)释放能量为 245 kJ
D. 2molH2O (g)的能量比 2 mol H2(g)与 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低
24.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指针指向 M,由此判
断下表中所列 M、N、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25.将 4molA 气体和 2molB 气体置于 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 2C (g) 。若经 2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3mol/(L·s)
B.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3mol/(L·s)
C. 2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30%
D. 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3mol/L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6.(10 分)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 C>A>B>D>E,A、C 同周期,B、C 同
主族;A 与 B 形成离子化合物,A2B 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 30;D 和 E
可形成 4 核 10 电子的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D 的单质: ;A、B、E 形成的化合物: ;D、E 形成
的化合物: 。
(2)A、B 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2B2 存在的化学键是 。
(3)铝与 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27.(10 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
(1)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
2IO-
3 +5SO2-
3 +2H+===I2+5SO2-
4 +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
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
序号
0.01 mol·L-1 KIO3
酸性溶液(含淀粉)
的体积/mL
0.01 mol·L-1 Na2SO3
溶液的体积/mL
水的体
积/mL
实验温
度/℃
出现蓝色
的时间/s
① 5 5 V1 0
② 5 5 40 25
③ 5 V2 35 25
则 V1=________ mL,V2=________ mL。
(2)实验二:探究 KI 和 FeCl3 混合时生成 KCl、I2 和 FeCl2 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实验步骤:
ⅰ.向 5 mL 0.1 mol·L-1 KI 溶液中滴加 5~6 滴 0.1 mol·L-1 FeCl3 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
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ⅱ.向甲中滴加 CCl4,充分振荡;
ⅲ.向乙中滴加试剂 X。
①将 KI 和 FeCl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I-+____Fe3+ ____I2+____Fe2+。
②步骤ⅲ中,试剂 X 是_______ _。
③步骤ⅱ和ⅲ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KI 和 FeCl3 混合时生成 KCl、I2 和 FeCl2 的反应存在一定的
限度,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 分)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 CO2 发生反应:Fe(s)+CO2(g) FeO(s)+CO(g)(该反应为
放热反应)。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 CO2 气体,反应过
程中 CO2 气体和 CO 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t1 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v 正________(填“>”“<”或“=”)v 逆。
(2)0~4 min 时间段内,CO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降低温度
②减少铁粉的质量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He 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He 使体系压强增大
(4)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v(CO2)=v(C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CO2 的同时生成 n mol CO
③容器中气体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④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29.(12 分) (1)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的
方向应从电极___(“填 A 或 B”)流向用电器。内电路中,CO32-向电极_____(“填 A 或 B”)
移动,电极 A 上 CO 参与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两铂片插入 KOH 溶液中作为电极,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
则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是原电池的____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
果消耗甲烷 160g,假设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_______L。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为萃取过程,为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2. 答案: C
解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应该是 7 个,A 不正确;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原子应
该是 12
6C,B 不正确;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C 正确;氯化氢是共价化合
物,不应该写成离子化合物的形式,D 不正确。所以选 C
3.答案:C
解析:地球上 12C 和 13C 的原子个数比为 89∶1,地球上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011,
而哈雷彗星上 12C 和 13C 的原子个数比为 65∶1,即哈雷彗星上 12C 的百分含量小于
地球上 12C 的百分含量, 13C 的百分含量大于地球上 13C 的百分含量,因此哈雷彗星上
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 12.011,C 正确。
4.答案:D
解析:H2O 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O 原子与 H 原子之间);Na2O 是离子化合物,只含
离子键(Na+与 O2-之间),化学键种类不同,故 A 错;NaOH 和 NaCl 都是离子化合物,但是,
NaOH 含有离子键(Na+与 OH-之间)和共价键(O 原子与 H 原子之间),而 NaCl 只含离子键(Na+
与 Cl-之间),故 B 错;H2O2 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O 原子和 H 原子之间、O 原子和 O
原子之间),Na2O2 是离子化合物,Na+与 O 2-
2 形成离子键,O 原子与 O 原子之间通过非极性
共价键形成 O2-
2 ,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故 C 错;CCl4 和 HCl 都是共价化合物,都只含
共价键,故 D 对。
5. 答案: C
解析: A.①中在酸性溶液中不可能生成 OH-,故 A 错误;B.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②中分
液时含 I2 的 CCL4 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故 B 错误;C.碘化钠水溶液的密度比四氯化碳
小,③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 I-,故 C 正确;D.从含有碘的悬浊液中得到碘,应该采用过
滤的方法,故 D 错误;故选 C。
6.答案:A
解析:由表中原子半径及化合价数据可知,L、M、X、R、T、Q 分别为 Mg、Al、S、Be、
O、N。水和氨分子都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常温下水是液体,NH3 是气体,所以最简单氢
化物的沸点:H2O>NH3>H2S,A 不正确;离子半径:S2->O2->Mg2+>Al3+,B 正确;工业上
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C 正确;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铍都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
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D 正确。
7.答案:B
解析: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 错误;锂离子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B 正确;太阳能集热器的原理是光透过透明盖板照射到表面涂有吸收层的吸热体上,
其中大部分太阳辐射能被吸收体所吸收,转化为热能,C 错误;燃气灶通过天然气的燃烧将
化学能转化成热能,D 错误。
8.答案:C
解析: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 项不符合题意;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使反应速率大大加快,B 项不符合题意;充入稀有气体,增大体系压强,但是反应物的浓度
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C 项符合题意;增加 I2 和 H2 的起始量,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
反应速率加快,D 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同一物质,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所
以气态产物能量高于液态产物能量,综上所述,A 图像符合。
10.答案:D
解析: A.二者均与 NaOH 反应,则不能用 NaOH 除杂,应选饱和食盐水除杂,故 A 错误;
B.蒸干时 NH4Cl 易分解,则不能蒸干,应利用冷却结晶法制备 NH4Cl 晶体,故 B 错误;
C.纯碱为粉末固体,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固、液分离,且盐酸易挥发,则不能利用图中装置制
取少量纯净的 CO2 气体,故 C 错误;
D.CCl4 萃取碘水后,水的密度小在上层,则图中分液装置及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位置合
理,故 D 正确。
11.答案:B
解析:Zn 比 Cu 活泼,Zn 作负极 Cu 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H++2e— →H2,铜片上产
生气泡,A 不正确;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 SO42-移向负极,阳离子 H+移向正极,所以负极附
近 C(SO42-)浓度增大,B 正确,C 不正确;电子在外电路定向移动,离子在内电路定向移动,
D 不正确。
12.答案:B
解析: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其他为放热反应。
13. 答案:B
解析:2mol CO(g)与 1mol O2(g)反应生成 2mol CO2(g)放出热量等于 565.2 kJ,CO2(g)变为
CO2(s)会放热,所以 2mol CO(g)与 1mol O2(g)反应生成 2mol CO2(s)放出热量大于 565.2 kJ,
B 不正确
14.答案:B
解析:设 A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x,由题图中 A、B、C 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可知,B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x+1+8,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x+2,由题意得 x+(x+1+8)+(x+2)=
32,解得 x=7,则 A、B、C 三种元素分别为 N、S、F,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
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D 为 C(碳)。C(碳)元素的某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 14,则其中子数为
8,A 项错误;四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HF 的稳定性最强,B 项正确;BC6 型化合物
为 SF6,该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 项错误;NH3+HNO3===NH4NO3,
该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错误。
15.答案:C
16. 答案:A
解析:①N 元素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其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显碱性,故错误;
②卤族元素单质从上到下,单质由气体过渡为固体,颜色逐渐加深,AgAt 具有 AgCl 的相
似的性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正确;
③Li 燃烧只能生成 Li2O,故错误;
④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Ba 与 Sr 同主族,且 Sr 在 Ba 下方,硫酸
钡(Ba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则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正确;
⑤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S>Se,则氢化物稳定性为:H2S>H2Se,
故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④,故答案:为 A。
17.答案:AB
解析: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通入氧化剂空气的电极为正极,
A 不正确;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得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发生的总反应与燃烧反应相同,但能量的转化与燃烧反应不同,B 错误;
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如果用非碱性溶液做电解液,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内部的
压强增大,有安全隐患,所以用碱性溶液做电解质溶液,C 正确;用碱液做电解液,正极上
氧气得电子并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D 正确。
18.答案:BC
解析: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无论反应是否平衡,容器的体积均
不改变,A 项中的说法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项中的 B 的生成速率与 D 的生成速
率等于系数比 3:1,因此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 B、C、D 的分子个数之比
不一定等于 3∶2∶1,D 项中的说法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9.答案:C
解析: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 是由
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是淡黄色粉末,d 为 Na2 O2 ;m 为元素 Y 的单质,通
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 m 为 O2 ,故 Y 为 O;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a 为烃或
烃的含氧衍生物,b、c 为 CO2 、H2O 中的一种,e、f 分别为Na2CO3 、Na
OH 中的一种,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 为 H,X 为 C,Y 为O,Z 为 Na。 Z、
Y 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越大,其相应的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简单离
子半径:Z<Y,A 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由于元素的
非金属性 Y>X,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B 正确;过氧化钠为离子化
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含有阳离子钠离子和阴离子过氧根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
目之比为 2 ∶ 1,D 正确;
20. 答案:B
解析:A. 图中能量转化方式有风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
所以能量转化方式不只是 2 种,故 A 错误;
B. b 极氮气转化为氨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b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N2+6H++6e-= 2NH3,故 B 正确;
C. b 极氮气转化为氨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故 H+向 b 极区移动,
故 C 错误;
D. a 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 - +
2 22H O-4e =O +4H ,每产生标准状况下 22.4L O2 流过电极
的电子数为 4NA,但题干没说明标准状况,故 D 错误;
21.答案:C
解析:Zn 与 Cu(石墨)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酸过量时生成 H2 的量取决于 Zn,Zn
的量不受影响所以 H2 的量不变。
22.答案:D
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D 描述为一定不正确。
23. 答案:D
解析: A. 2 mol H2(g)跟 1 mol O2(g)反应生成 2 mol H2O(g)放出的能量为 490 kJ,A 不正确;
B.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B 不正确;
C. 1 mol H2(g) 跟 0.5mol O2(g) 反应生成 1 mol H2O(g)释放能量为 245 kJ,C 不正确;
D. 2 mol H2(g)跟 1 mol O2(g)反应生成 2 mol H2O(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2molH2O (g)的能
量比 2 mol H2(g)与 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低,D 正确;
24. 答案:C
解析: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指针指向 M,这说明构成原电池,原电池
中,负极材料比正极材料活泼,且负极材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正极材料增加或放
出气泡,根据题意可知,N 极是负极,M 极是正极,且 N 极材料比 M 极活泼,据此分析解
答。
A.M 是锌作负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故 A 错误;
B.铜是正极,但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电极质量不变,故 B 错误;
C.银是正极,溶液中的银离子放电,质量增加。锌是负极,锌失去电子,质量减少,故 C
正确;
D.锌是负极,铁是正极,溶质的铁离子放电转化为亚铁离子,故 D 错误。
25.答案:AC
解析:
0.3mol/(L·s),故 A 正确; 0.15mol/(L·s),故
B 错误;2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30%,故 C 正确;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mol/L,
故 D 错误。
26.(每空 2 分共 10 分)
答案:(1) NN
(2)离子键、共价键 (3)2Al+2OH-+6H2O===2[Al(OH)4]-+3H2↑
27.(每空 2 分共 10 分)
答案:(1)40 10 (2)①2 2 1 2 ②KSCN 溶液 ③ⅱ中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下层呈现
紫红色,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解析:(1)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应考虑在同等条件下研究温度或浓度对速率
的影响,即浓度相同时探究温度,温度相同时探究浓度。
(2)探究 KI 和 FeCl3 混合时生成 KCl、I2 和 FeCl2 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实际就是证明反应
后的混合液里既有 I2 生成,又有 Fe3+剩余。①KI 和 FeCl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 I-发生氧化
反应生成 I2,且每生成 1 个 I2,转移 2e-,Fe3+被还原生成 Fe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及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②Fe3+的检验通常用 KSCN 溶液。③因反应物中 KI 明显过量,
只要证明有 I2 生成,同时有 Fe3+存在,则能说明反应有一定限度。
28.(每空 2 分共 8 分)
答案:(1)> (2)0.125 mol·L-1·min-1 (3)①③ (4)②④
解析:(1)因为 t1 时化学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反应仍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正反应速率
大于逆反应速率,即 v 正>v 逆。
(2)CO 在 4 min 内的变化量为 0.5 mol·L-1,则 4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CO)=0.5 mol·L-1
4 min
=0.125 mol·L-1·min-1。
(3)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①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正确;②因为铁粉
是固体,减少铁粉的质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错误;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He 使容器的
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正确;④保持体积不变,
充入 He 使体系压强增大,但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错误。
(4)①当 v 正(CO2)=v 逆(CO)时,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 v(CO2)=v(CO)不代表正、逆
反应速率的关系,不能确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CO2
的同时生成 n mol CO,说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③由反应 Fe(s)+
CO2(g) FeO(s)+CO(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所以改变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
响,故错误;④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气体的质量和气体的体积有关,当气体的质量不
变时,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时,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正确。
29.(每空 2 分共 12 分)
答案:(1). B A CO-2e-+CO32-=2CO2 (2). 负 CH4+10OH――8e-=CO32-+
7H2O 448
解析: 由该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可知,燃料由电极 A 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由电极 B 通入,
则 A 为负极、B 为正极,所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应从电极 B 流向用电器。
内电路中,CO32-向电极负极 A 移动,电极 A 上 CO 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CO-2e-+CO32-=
2CO2。
(3)将两铂片插入 KOH 溶液中作为电极,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
则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H4+10OH――8e-=CO32-
+7H2O。160g 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10mol,根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消耗 10mol 甲烷要
转移 80mol 电子,需要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80mol 4 20mol,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
体积为 20mol22.4L/mol=44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