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8 M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第
8
讲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
高考点击
2
高频考点
3
课后热点强化
高 考 点 击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理解外界条件
(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其主要命题内容有:
①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计算;
②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影响因素;
③
应用平衡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
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简单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高 频 考 点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B
[
解析
]
A
.
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是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影响更大,所以对该反应来说,对逆速率影响更大,错误。
B
.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正确。
C
.减小反应物浓度,使正反应的速率减小,由于生成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逆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错误。
D
.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逆反应速率改变的倍数相同,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同,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错误。
D
A
.
a
=
6.00
B
.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
v
可能不变
C
.
b
<
318.2
D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
解析
]
考查蔗糖水解的速率与温度、物质的浓度的关系的计算与判断的知识。
A
.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在
328.2 K
时,蔗糖的浓度越大,水解的速率越快。根据浓度与速率的变化关系可知在
328.2 K
时,蔗糖的浓度每减小
0.100 mol/L
,速率减小
1.50
mmol/(L·min
)
,所以在浓度是
0.400 mol/L
时,水解的速率是
a
=
6.00
mmol/(L·min
)
,正确。
B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增大浓度,水解速率也增大,若同时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的温度,则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相互抵消,反应速率可能不变,正确。
C
.在物质的浓度不变时,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降低温度,水解速率减小。由于在物质的浓度是
0.600 mol/L
时,当
318.2 K
时水解速率是
3.60
mmol/(L·min
)
,现在该反应的速率是
2.16
mmol
/ (
L·min
)
<
3.60
mmol/(L·min
)
,所以反应温度低于
318.2 K
.即
b
<
318.2
,正确。
D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小,速率减慢,但相同的浓度时的反应速率数值不相同,故时间也不同。错误。
D
[
解析
]
本题考查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图甲可知,起始时
H
2
O
2
的浓度越小,曲线下降越平缓,说明反应速率越慢,
A
项错误;
OH
-
的浓度越大,
pH
越大,即
0.1
mol·L
-
1
NaOH
对应的
pH
最大,曲线下降最快,即
H
2
O
2
分解最快,
B
项错误;由图丙可知,相同时间内,
0.1
mol·L
-
1
NaOH
条件下
H
2
O
2
分解最快,
0
mol·L
-
1
NaOH
条件下
H
2
O
2
分解最慢,而
1.0
mol·L
-
1
NaOH
条件下
H
2
O
2
的分解速率处于中间,
C
项错误;由图丁可知,
Mn
2
+
越多,
H
2
O
2
的分解速率越快,说明
Mn
2
+
对
H
2
O
2
分解速率影响较大,
D
项正确。
1
.外界条件的改变对速率的影响掌握不全,如盘查
T
1
。
2
.图、表题目的分析不会找关键点和有用信息,如盘查
T
2
。
B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B
1
.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常见错误
(1)
不注意容器的容积。
(2)
漏写单位或单位写错。
(3)
忽略有效数字。
2
.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注意事项
(1)
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单位。
(2)
纯液体、固体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化学反应中,纯液体和固态物质的浓度为常数,故不能用固态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是固态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之一,如煤粉由于表面积大,燃烧就比煤块快得多。
(3)
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同。
①
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
v
正
增大,
v
逆
瞬间不变,随后也增大;
②
增大压强,气体分子数减小方向的反应速率变化程度大;
③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④
升高温度,
v
正
和
v
逆
都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
⑤
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B
C
.
NOBr
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该反应的焓变等于
a
kJ/mol
[
解析
]
A
项,反应速率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慢反应
①
的速率;
B
项,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总反应式知反应速率:
v
(NO
)
=
v
(NOBr
)
=
2
v
(Br
2
)
;
C
项,
NOBr
2
是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
D
项,
a
kJ/mol
是总反应的活化能,不是焓变。
B
[
解析
]
t
1
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可以为升高温度,
A
项错误;
t
2
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化学平衡不移动,而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则应该为使用了催化剂,
B
项正确;
t
3
时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则为降低了温度,
C
项错误;
t
4
时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然后逐渐减小,应为减小了反应物浓度,导致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
D
项错误。
3
.
(2017·
聊城一模
)
为了探究温度、不活泼金属杂质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方案:
编号
纯锌粉
0.2
mol·L
-
1
硫酸溶液
温度
硫酸铜固体
Ⅰ
2.0 g
10.0
mL
25
℃
0
Ⅱ
2.0 g
10.0
mL
t
℃
0
Ⅲ
2.0 g
10.0
mL
35
℃
0.2 g
Ⅳ
2.0 g
10.0
mL
35
℃
4.0 g
D
[
解析
]
A
项,根据控制变量原理,
Ⅰ
和
Ⅱ
实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
Ⅱ
和
Ⅲ
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控制
Ⅱ
实验的温度为
35
℃
,错误;
B
项,时间越长,反应速率越小,错误;
C
项,题述方案只能探究温度、硫酸铜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稀硫酸浓度和锌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均相同,错误;
D
项,同条件下,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得出反应速率
Ⅱ
>
Ⅰ
,实验
Ⅲ
中构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大大增加,实验
Ⅳ
中,硫酸铜的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大量铜覆盖住锌,阻止反应的进行,正确。
考点二 化学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
B
[
解析
]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阶段,
50
℃
时,反应速率较快且
Ni(CO)
4
为气态,能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
B
项正确。增加
c
(CO
)
,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A
项错误;相同温度下,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则
230
℃
时,第二阶段的平衡常数
K
′
=
5
×
10
4
,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故
Ni(CO)
4
分解率较高,
C
项错误;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4
v
生成
[Ni(CO)
4
]
=
v
生成
(CO)
,
D
项错误。
A
反应
①
的
Δ
H
1
为
_________
kJ·mol
-
1
。图
(a)
是反应
①
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
________0.1(
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
填标号
)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降低压强
(2)
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
(
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
)
,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
(b)
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
(
氢气
)/
n
(
丁烷
)
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23
小于
AD
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
n
(
氢气
)/
n
(
丁烷
)
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3)
图
(c)
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
590
℃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90
℃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盖斯定律和化学平衡知识的应用。
(1)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
①
=
②
-
③
,则
Δ
H
1
=
Δ
H
2
-
Δ
H
3
=-
119
kJ·mol
-
1
+
242
kJ·mol
-
1
=
123
kJ·mol
-
1
。反应
①
为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在温度相同时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故
x
<0.1
。反应
①
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A
项正确;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
项正确。
(2)
结合图
(b)
可看出随着
n
(
氢气
)/
n
(
丁烷
)
增大,丁烯产率先升高后降低,这是因为氢气是生成物,当
n
(
氢气
)/
n
(
丁烷
)
逐渐增大时,逆反应速率加快,故丁烯的产率逐渐降低。
(3)
在
590
℃
之前随温度升高丁烯产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不仅能加快反应速率,还能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高于
590
℃
时,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导致丁烯产率快速降低。
1
.平衡状态判定的性质依据没弄明白,如盘查
T
1
。
2
.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方向判定没掌握,如盘查
T
2
。
3
.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图像的分析不到位,如盘查
T
2
,
T
3
。
A
⑥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
①④⑥⑦
B
.
②③⑤⑦
C
.
①③④⑤
D
.全部
[
解析
]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
2
的同时生成
2
n
mol NO
2
,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
描述的都是正反应方向,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③
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同向的反应速率之比总是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④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能够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⑤
因容器体积固定,密度是一个常数,所以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容器的体积又固定,所以
⑥⑦
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①③④⑦
⑤⑦
①③④⑤⑦
提示:
(A)
②③④⑦
(B)
⑤⑦
(C)
②③④⑤⑦
(D)
②③④⑦
(E)
②④⑦
(F)
②③
(G)
②④⑦
①②③④⑦
②④⑦
①②③
②④⑦
A
B
[
解析
]
因为
m
+
n
与
p
+
q
的关系不确定,故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不一定是变量,故
①
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容器是
“
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
”
,反应过程中,体系中的温度应随时间发生变化,当温度不变时是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和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都一定是平衡状态;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是恒定的,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这一关系,故
⑤
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
m
mol A
断键反应,则说明有
p
mol C
生成
(
同时
p
mol C
也断键反应
)
,故
⑥
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⑦
体系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始终不变,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化,故
⑦
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ac
大于
小于
t
m
时生成物浓度较低
考点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
C
D
①
H
2
S
的平衡转化率
α
1
=
________%
,反应平衡常数
K
=
____________
。
②
在
620 K
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3
,
H
2
S
的转化率
α
2
______α
1
,该反应的
Δ
H
______0
。
(
填“
>”“<”
或
“
=
”
)
③
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
H
2
S
转化率增大的是
________(
填标号
)
。
A
.
H
2
S
B
.
CO
2
C
.
COS D
.
N
2
2.5
2.8
×
10
-
3
>
>
B
1
.不能熟练的应用
“
三段式
”
进行计算,如盘查
T
1
。
2
.不能熟练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各种应用,如盘查
T
3
。
注意:
p
(NH
3
)
、
p
(N
2
)
、
p
(H
2
)
分别为
NH
3
、
N
2
、
H
2
的平衡分压,某气体平衡分压=平衡时总压
×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3)
平衡常数的意义
①
平衡常数可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K
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K
>10
5
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转化率也能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转化率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起始条件有关。
②
K
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无关。
(4)
浓度商:可逆的进行到某时刻
(
包括化学平衡
)
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
(
Q
)
。当
Q
=
K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Q
<
K
时,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
K
时,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C
A
.升高温度,
H
2
S
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通入
CO
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前
H
2
S
物质的量为
7 mol
D
.
CO
的平衡转化率为
80%
[
解析
]
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A
.升高温度,
H
2
S
浓度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
B
.通入
CO
后,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又逐渐减小,错误;
C
.根据
A
t
/min
0
20
40
60
80
120
x
(HI
)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
(HI
)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计算式为
_______________
。
(2)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
v
正
=
k
正
x
2
(HI)
,逆反应速率为
v
逆
=
k
逆
x
(H
2
)
x
(I
2
)
,其中
k
正
、
k
逆
为速率常数,则
k
逆
为
_________(
以
K
和
k
正
表示
)
。若
k
正
=
0.0027 min
-
1
,在
t
=
40 min
时,
v
正
=
____________ min
-
1
。
k
正
/
K
1.95×10
-
3
(3)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v
正
~
x
(HI
)
和
v
逆
~
x
(H
2
)
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
_________(
填字母
)
。
A
、
E
考点四 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图像
A
B
C
1
.图表题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步骤不清晰,如盘查
T
2
。
2
.图表信息和化学知识的相结合不到位,如盘查
T
1
,
T
2
,
T
3
。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步骤:有关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表题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在审题时,一般采用
“
看特点,识图像,想原理,巧整合
”
四步法。
第一步:看特点。即分析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观察物质的状态、气态物质分子数的变化
(
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还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
)
、反应热
(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
等。
第二步:识图像。即识别图像类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线和点
(
平台、折线、拐点等
)
的关系。利用规律
“
先拐先平,数值大
”
判断,即曲线先出现拐点,先达到平衡,其温度、压强越大。
第三步:想原理。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特别是影响因素及使用前提条件等。
第四步:巧整合。图表与原理整合。逐项分析图表,重点看图表是否符合可逆反应的特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即:
B
A
.图
Ⅰ
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
.图
Ⅱ
表示
t
0
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图
Ⅲ
表示
t
0
时刻增大
O
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图
Ⅳ
中
a
、
b
、
c
三点中只有
b
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解析
]
A
.
图
Ⅰ
中乙到达平衡时间较短,乙的温度较高,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SO
3
的转化率减小,乙的温度较高,故
A
错误;
B
.图
Ⅱ
在
t
0
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仍相等,平衡不发生移动,应是加入催化剂的原因,
B
正确;
C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图
Ⅲ
改变条件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较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应是增大压强的原因,
C
错误;
D
.曲线表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各点都是平衡点,
D
错误,答案选
B
。
C
[
解析
]
A
.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温度
T
2
对应曲线斜率大,
A
错误;
B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压强增大时,平衡常数不变,
B
错误;
C
.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反应要正向进行,氮气体积分数变小,当达到平衡后,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氮气体积分数变大,
C
正确;
D
.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变大,即压强越大,氨气的体积分数越大,且首先达到平衡状态,
D
错误,答案选
C
。
B
[
解析
]
T
1
温度之后
A%
继续变小,
C%
继续增大,
T
3
温度之后
A%
继续增大,
C%
继续减小,故
T
1
、
T
3
温度时未达到化学平衡,故
A
错误;
T
2
温度之前
A%
变小,
C%
从
0
逐渐增大,而
T
2
温度之后
A%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说明
T
2
温度之前是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
B
正确;
T
2
温度时恰好平衡,
T
2
温度之后
A%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说明
T
2
温度之后是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C
、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