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 MB
  • 2021-07-08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学案(全国通用)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2017·全国卷Ⅲ,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答案 B 解析 A项,滴定管最大刻度至尖嘴部分液体不在刻度内,若把30 mL刻度处的液体全部放出,其放出液体体积大于20 mL,错误;B项,碘易溶于酒精,故可用酒精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的试管,正确;C项,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溶液被稀释,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D项,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不能直接把固体放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 ‎2.(2017·全国卷Ⅰ,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 B 解析 A项,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易带出水蒸气,所以浓硫酸应放在③中,错误;B项,先通H2以排除空气,加热前应先检验H2的纯度,正确;C项,若先停止通H2,空气有可能重新将W氧化,应先停止加热,再关闭活塞K,错误;D项,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备,错误。‎ ‎3.(2017·全国卷Ⅱ,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Fe2+,A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B选项:发生的反应为4Na+CO2C+2Na2O,CO2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CO2有氧化性,B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C选项:发生的反应为NH4HCO3NH3↑+H2O+CO2↑,由于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显碱性,所以石蕊试纸变蓝,C选项不能推出相应结论;D选项:生成了AgI沉淀,没有生成AgCl沉淀,所以Ksp(AgI)H2CO3>HClO 答案 B 解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应该先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并待溶液冷却后再将其转移到容量瓶内,A项错误;NH3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后打开活塞,可以产生喷泉,B项正确;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项错误;将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会生成HClO,但是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通过实验判断是否有HClO生成,D项错误。‎ ‎7.下列实验操作中,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快速制备少量NH3‎ H2的尾气处理 测量NO的体积 除去乙烯中的SO2‎ 答案 D 解析 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可快速制备少量NH3,A项正确;H2属于可燃性气体,且燃烧产物无危害,可用点燃法处理尾气,B项正确;NO不溶于水,可用量气管测量其体积,C项正确;溴水不但能与SO2反应,还会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且洗气时,气体应从长导管口进短导管口出,D项错误。‎ 角度三 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一致性判断                   ‎ ‎1.常考物质检验方法总结 ‎(1)气体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注意 Cl2‎ 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待检气体 试纸变蓝 气体为黄绿色,O3、NO2也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HCl 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待检气体 冒白烟 ‎——‎ SO2‎ 通入品红溶液,然后加热 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NH3‎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在中学阶段,遇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有白烟 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无色无味 ‎(2)离子检验 离子 试剂 现象 Cl-、Br-、I-‎ AgNO3溶液、稀硝酸 AgCl(白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 SO 稀盐酸、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NH 浓NaOH溶液(加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a2+‎ 稀H2SO4(或硫酸盐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Fe3+‎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Fe2+‎ 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 蓝色沉淀 KSCN溶液、氯水 加KSCN后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变成红色 Na+、K+‎ 铂丝、稀盐酸 火焰呈黄色(Na+),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K+)‎ ‎2.常考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逐项剖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正误 解释 ‎(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NH ‎(4)‎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Cl2‎ ‎(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6)‎ 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溶液生成 Y中一定含有SO ‎(7)‎ 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9)‎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未水解 ‎(10)‎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11)‎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12)‎ 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说明Ksp(BaCO3)‎ ‎碳酸>苯酚 ‎(17)‎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18)‎ SO2通入溴水(或碘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褪色 SO2有漂白性 ‎(19)‎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20)‎ 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用分液法 ‎(21)‎ 制备Fe(OH)3胶体:0.1 mol·L-1FeCl3溶液与0.3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有胶体生成 ‎(22)‎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答案 (1)× 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 ‎(2)× 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 ‎(4)×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 ‎(5)× 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 ‎(6)× 若溶液Y中含有SO,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7)×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8)×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悬浊液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 ‎(10)√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11)× 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黄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12)× 溶解度大的物质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能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如Ksp(BaSO4)I2‎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 C 解析 A项,Na2CO3固体加热不会分解,试管内壁没有水珠,错误;B项,铜与稀硝酸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项,少量氯水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2I-===2Cl-+I2,淀粉遇I2变蓝色,正确;D项,H2O2能把Fe2+氧化为Fe3+,说明Fe2+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Fe2+具有氧化性,错误。‎ ‎[新题预测]‎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快速制取氨气 将浓硫酸滴入浓氨水中 B 由CuCl2溶液制备无水CuCl2‎ 将CuCl2溶液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 制备乙酸乙酯 将无水醋酸钠、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 D 比较亚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先将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 C 解析 A项,浓硫酸与氨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铵盐,不会产生氨气,错误;B项,CuCl2易水解,最后得不到CuCl2,错误;C项,无水醋酸钠与浓硫酸可产生乙酸,与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正确;D项,SO2可能未完全反应,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6.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或HCO B 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 无明显现象 食盐中没有碘酸盐 C 将实验室保存的一小段镁条加入热水中 无明显现象 镁与热水不反应 D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 答案 B 解析 A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还可能是SO2,所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SO或HSO等,错误;B项,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没有发生碘酸钾与HI的氧化还原反应,则食盐中没有碘酸钾,正确;C项,实验室保存的镁条由于表面被氧化,实验时应该用砂纸去除表面的氧化膜,错误;D项,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常见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或氯气,错误。‎ ‎7.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OH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B 验证H2O2的氧化性 将H2O2滴入KMnO4溶液中 C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D 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 加入过量的CaO固体后蒸馏 答案 D 解析 A项,过量的CO2不仅可与NaOH反应,也可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错误;B项,H2O2与KMnO4溶液反应,H2O2表现还原性,错误;C项,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OH溶液易导致胶体的聚沉,错误;D项,过量的CaO固体与乙酸反应生成(CH3COO)2Ca,(CH3COO)2Ca的沸点远高于乙酸的沸点,故可用蒸馏法得到乙醇,正确。‎ 高考12题逐题特训 A组 ‎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将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将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将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答案 D 解析 氢氟酸会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浓硝酸会腐蚀(氧化)橡胶塞,A项错误;汽油或煤油会使橡胶塞溶胀,B项错误;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呈碱性,会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容易将磨口玻璃塞与玻璃瓶口粘连在一起,且二者见光不分解,不用放于棕色瓶中,C项错误;存放氯水或硝酸银溶液时,为防止氯水腐蚀(氧化)橡胶塞,应用磨口塞,为了避免硝酸银见光分解,应存放在棕色玻璃瓶中,D项正确。‎ ‎2.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洗 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浓硝酸洗涤,以加快银的溶解 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答案 D 解析 A项,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滴定时耗用滴定液的体积偏大,错误;B项,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可以垫上石棉网加热,错误;C项,与等量的银反应,用浓硝酸时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用稀硝酸时的1.5倍,产生的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是用稀硝酸时的3倍,为了节省药品,并减少环境污染,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应用稀硝酸洗涤,可以通过加热来加快反应速率,错误;D项,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以防止液体溅出,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并不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C.测氯水的pH值,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配制浓硫酸、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硝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 B 解析 A错误,海带中的碘为I-,提取单质碘需要氧化;B正确,玻璃中有Na+‎ ‎,火焰呈黄色可能是玻璃导致的,所以焰色反应要用铁丝或铂丝;C错误,氯水中的HClO,滴到pH试纸上先变红再褪色;D错误,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浓硝酸的,而且浓硫酸遇水放热,所以配制浓硫酸、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硝酸中。‎ ‎4.下列有关定量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误差分析 A 测中和热时,先加入稀盐酸,再缓漫滴入略过量的NaOH溶液 无影响 B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中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 结果偏高 C 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无影响 D 现需90 mL 1.0 mol·L-1 NaOH溶液,选用 100 mL容量瓶,并称取3.6 g NaOH 固体进行配制 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一些定量实验结果的判断。缓慢滴入略过量的NaOH溶液会导致热量的散失,使测定结果偏低,A项错误;滴定管中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会导致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小,计算出的待测液浓度偏低,B项错误;新制氯水中有次氯酸,次氢酸的漂白作用导致无法测出新制氯水的pH,C项错误;需90 mL 1.0 mol·L-1 NaOH溶液,只能称取4.0 g NaOH固体,用100 mL容量瓶配成 100 mL溶液,然后取出90 mL,若称取3.6 g NaOH固体配成 100 m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偏低,D项正确。‎ ‎5.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提纯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B.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C.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 D.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答案 B 解析 正确操作是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B项错误;互溶的液体物质沸点相差较大的,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项正确;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钠,用饱和碳酸钠可以除去乙酸,还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然后分液即可,D项正确。‎ ‎6.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小 B.实验室制备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C.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尾气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先预热 答案 A 解析 重结晶时,冷却速度慢时,可使溶液的过饱和度缓慢释放,使晶体有充足的时间生长,所以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故A错误;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使试管炸裂,故B正确;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尾气一氧化碳,故C正确;先预热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故D正确。‎ ‎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 D 解析 二氧化氮和溴都能把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使试纸变蓝,故A错误;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有黏性的硅酸钠,导致玻璃塞不易打开,故B错误;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和水互溶,所以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错误;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注入Na2CO3溶液之前应检查是否漏液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D.除去Fe(OH)3固体中少量的Mg(OH)2,加入足量饱和FeCl3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 答案 D 解析 Na2CO3溶液呈碱性,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A项错误;浓硫酸密度大,混合时放热,顺序是浓硫酸加入到密度小的溶液中,B项错误;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C项错误;FeCl3水解显酸性,能将Mg(OH)2溶解而除去,D项正确。‎ ‎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可通过蒸馏或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B.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实验时,切割下来的表层物质,也不能直接丢弃到废纸篓里,而应放回原试剂瓶 C.酸式滴定管在润洗时,可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待装液,润洗后将溶液从滴定管的上口倒入废液缸中,重复2~3次,润洗完毕 D.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应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得到细小晶体,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 答案 B 解析 A项,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得到乙酸钠,不是乙酸,错误;B项,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实验时,切割下来的表层物质中含有钠,容易与水等物质反应,发生意外事故,故不能直接丢弃到废纸篓里,而应放回原试剂瓶,正确;C项,酸式滴定管在润洗时,可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待装液,润洗后将溶液从滴定管的下端放出,重复2~3次,错误;D项,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 不能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防止发生高锰酸钾晶体的迅速分解而发生意外事故,错误。‎ ‎10.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都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 B.铝丝先放在NaOH溶液中浸泡1 min,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在浓硝酸中浸10 min,最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无铜析出,说明Al常温下与CuSO4溶液不反应 C.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D.固体碘单质受热易升华,说明碘单质的热稳定性差 答案 A 解析 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刻度,使用时为避免热胀冷缩,所以标有使用温度,量筒“0”刻度就是底座,容量瓶只有最大容量的一个刻度,所以两者都无“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故A正确;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铝与CuSO4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用浓盐酸来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属于粗略配制,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量筒,不用容量瓶,故C错误;碘易升华是物理性质,与物质的稳定性无关,故D错误。‎ B组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项,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错误;B 项,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塞使其老化,故应使用玻璃塞且应用细口瓶,错误;C项,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NO密度与空气相近,故应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2.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 除去乙醇中的苯酚 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配制100 mL 0.100 0 mol·L-1 K2Cr2O7溶液 装置或仪器 答案 A 解析 提取溴水中的溴的方法是萃取后分液,常用的萃取剂是苯或四氯化碳,A正确;乙醇和苯酚可以互溶,不能用过滤法分离,B错误;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时,利用I2易升华的特性,但题中装置使碘单质升华余下的是KI,C错误;应用容量瓶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D错误。‎ ‎3.用灼烧法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各步骤选用的实验用品不必都用到的是(  )‎ 选项 实验步骤 实验用品 A 步骤1:将海带灼烧灰化 B 步骤2:将海带灰溶解、过滤 C 步骤3:氧化滤液中的I-‎ D 步骤4:检验碘元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检验海带中碘元素的重要实验。灼烧海带时使用三角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酒精灯;海带灰溶解、过滤时使用烧杯、普通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氧化碘离子时不需要使用容量瓶。‎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项,为控制流量,应该用分液漏斗,错误;B项,浓硫酸与铁反应需要加热,错误;C项,从食盐水中得到氯化钠晶体需要蒸发,蒸发需要蒸发皿,不能用坩埚,错误;D项,可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5.00 mL氢氧化钠溶液,正确。‎ ‎5.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正确的是(  )‎ 答案 C ‎6.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 B.装置②中X若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装置④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 D 解析 氯化铵分解成NH3、HCl,NH3、HCl在试管口遇冷重新生成氯化铵固体,容易堵塞导管,A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应在上层,B项错误;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故制取氢氧化亚铁时,胶头滴管应伸入到液面以下,硫酸亚铁液面上加上一层植物油,隔绝空气,C项错误;HCl易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膨胀,D项正确。‎ ‎7.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 A 准确称取0.16 g H2C2O4·2H2O固体 B 测量Cl2的体积 C 过滤 D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 答案 B 解析 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无法称取0.16 g H2C2O4·2H2O固体,且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A错误;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排饱和食盐水测定其体积,则图中装置可测定气体的体积,故B正确,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故C错误;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NaOH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仪器的使用不合理,且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8.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Ⅰ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B.图Ⅱ用于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C.图Ⅲ用于提取I2的CCl4溶液中的I2‎ D.图Ⅳ用于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答案 A 解析 B项,气体应从长管进短管出,错误;C项,应用蒸馏法分离CCl4和I2,错误;D项,图Ⅳ是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错误。‎ C组 ‎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2‎ 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答案 C 解析 A项,试管口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生成的NO被氧气氧化为NO2;B项,说明NO不能氧化Cu,酸化的硝酸根才能与铜反应;D项,③能反应的原因是溶液中有NO,稀硫酸自身不能与铜反应。‎ ‎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MnO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判断下列方案与本实验目的无关的是(  )‎ A.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的K+无色 B.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不反应 C.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表明MnO为紫红色 D.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的固体质量减轻 答案 D 解析 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MnO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可选择其他离子的钾盐溶液,观察颜色,与其他物质能否反应,再选择MnO,观察颜色,与其他物质反应后观察颜色,只有选项D与本实验目的无关。‎ ‎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已知Cu2O+2H+===Cu2++Cu+H2O,氢气还原氧化铜后所得红色固体能完全溶于稀硝酸,说明还原产物是铜 B.用蒸馏水、酚酞、BaCl2溶液和已知浓度盐酸标准液作试剂,可测定NaOH固体(杂质仅为Na2CO3)的纯度 C.实验室中的CCl4含有少量溴,加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CCl4中的溴 D.取一定量水垢加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 答案 B 解析 Cu和Cu2O都能溶于稀HNO3,应改为稀H2SO4,A项错误;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过滤后,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可测出溶液中NaOH的量,B项正确;CCl4也能溶于苯,无法用苯萃取CCl4中的Br2,C项错误;D项中结论错误,只能说明水垢中含有CO,但不能说明一定有MgCO3。‎ ‎4.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在蔗糖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D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 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C项,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葡萄糖的反应需碱性条件,该实验未中和催化剂硫酸,因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 向2 mL NaCl和NaI(浓度均为 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的AgNO3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有SO或Ag+‎ D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没有生成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答案 B 解析 该溶液焰色呈黄色,则含有Na+,但也可能为NaOH溶液,不一定是钠盐溶液,A项错误;向NaCl和Na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生成了更难溶的AgI,表明 Ksp(AgCl)>Ksp(AgI),B项正确;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了可能含有SO或Ag+,还可能含有SO,C项错误;应向淀粉水解液中先加碱中和后才能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基,D项错误。‎ ‎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装置 实验设计 A 收集干燥的HCl气体 B 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C 探究电离常数Ka1(H2CO3)>Ka(HClO)‎ D 探究SO2的氧化性和漂白性 答案 D 解析 HCl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集气瓶中的导管应该是进气管长、出气管短,A项错误;生成的气体可能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且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滴加速率,故应该用分液漏斗,B项错误;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CO2会和烧杯中的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HClO,但无明显现象,故无法判断Ka1(H2CO3)与Ka(HClO)的大小关系,C项错误;品红褪色,是SO2的漂白性所致,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是SO2的氧化性所致,D项正确。‎ ‎7.向盛有H2O2的试管中滴入一定量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经实验证明该气体只含有O2、Cl2、HCl和水蒸气。将气体通入X溶液(如下图),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能判断气体中含有Cl2的是(  )‎ 选项 X溶液 现象 A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酸性淀粉KI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C 滴有KSCN的FeSO4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D 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 A 解析 由现象可知,褪色说明存在HClO,即气体中含氯气,A项符合题意;氧气可氧化KI,溶液变蓝,不能说明含氯气,B项不符合题意;氧气可氧化亚铁离子,溶液变为红色,不能说明含氯气,C项不符合题意;HCl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氯气,D项不符合题意。‎ ‎8.(2017·青岛模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浓盐酸 MnO2‎ 干燥红色布条 NaOH溶液 干燥布条不褪色 B 浓硫酸 NaCl粉末 空气 NaOH溶液 制备收集HCl C 浓HNO3‎ 木炭 空气 NaOH溶液 浓HNO3具有氧化性 D 浓氨水 NaOH固体 空气 水 制备收集氨气 答案 C 解析 A项,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干燥红色布条褪色,错误;B项,HCl极易溶于水,④中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引起倒吸,错误;C项,③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证明HNO3被还原,浓HNO3表现氧化性,正确;D项,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③中导气管应左短右长,且④中导管会引起倒吸,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