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18 KB
  • 2021-07-08 发布

2020届浙江学考一轮复习考点精讲通用版考点19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学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19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S、SO2、H2SO4等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b c 一、硫单质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俗称硫黄。难溶于水,易溶于CS2,故残留硫的试管可用CS2洗涤。‎ ‎2.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纯氧中火焰呈现蓝紫色);‎ ‎②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 ‎(二)与金属单质反应 硫粉与铁粉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FeS。‎ ‎3.主要用途 硫黄用于制硫酸、化肥、火柴、农药、火药等。‎ 二、硫元素的价态变化规律 ‎1.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SO2、SO3是酸性氧化物,H2SO3、H2SO4是酸,物质的类别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的性质。相同价态的不同含硫化合物间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相互转化联系的。‎ ‎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 如H2SSSO2SO3。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O2(不足)S+2H2O;S+O2SO2;2SO2+O22SO3;2H2S+3O2(充足)2SO2+2H2O;S+H2H ‎2S;SO2+2H2S===3S↓+2H2O。‎ 浓硫酸与碳反应:2H2SO4(浓)+C2SO2↑+CO2↑+2H2O;‎ 浓硫酸与硫化氢反应:H2S+H2SO4(浓)S↓+SO2+2H2O。‎ ‎3.硫元素相邻价态的微粒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H2SO4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有时硫的化合价会发生跳位转化 S(-2)、S(0)遇到强氧化剂时,可被氧化为S(6),如S(0)、S(-2)遇浓HNO3被氧化成S(+6);又如条件发生改变时:H2S遇冷浓H2SO4时被氧化成S;遇热浓H2SO4时被氧化成SO2。‎ ‎5.应用 利用硫元素的价态变化规律,可进行如下判断:‎ ‎(一)判断含硫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二)判断不同价态硫之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判断氧化、还原产物;‎ ‎(四)判断含硫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能生成的物质。‎ ‎【例1】 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碳、硫,用水、二硫化碳通过过滤操作可将三者分离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氧化剂 D.硫与铜反应得到硫化铜 ‎【解析】 硫元素在自然界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游离态主要分布在火山口,化合态以各种硫化物或硫酸盐矿物为主,A错误;可利用溶解性差异分离黑火药中的三种组分:先用CS2处理,溶解硫单质,过滤蒸发溶剂得到单质硫,滤渣加水溶解,KNO3溶解而碳单质不溶,再过滤后分别得到KNO3溶液与碳单质,三者分离,B正确;硫单质为零价,与金属反应作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既可作氧化剂(如与氢气化合),又可作还原剂(如与氧气化合),C错误;硫与铜反应得到的产物为Cu2S,D错误。‎ ‎【答案】 B ‎【提炼】 本题考查了硫的相关性质,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硫单质的相关性质。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虽与其化学活泼性相关,但是不能以活泼性作为唯一依据;根据硫元素的价态可知在反应中硫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可据此判断C错误;硫与铜单质化合得到硫化亚铜,说明硫单质的氧化性比氯气、氧气要弱,可据此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例2】 在标准状况下,向100 mL氢硫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 mol·L-1 B.0.05 mol·L-1 C.1 mol·L-1 D.0.1 mol·L-1‎ ‎【解析】 标准状况下,向100 mL氢硫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溶液pH=7时,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二氧化硫112 m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0.112 L/22.4 L·mol-1=0.005 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2=0.01 mol,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故选D。‎ ‎【答案】 D ‎【提炼】 本题考查了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难度不大,判断pH=7时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恰好完全反应是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向氢硫酸中通入二氧化硫,产物为硫单质与水,酸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无酸性物质,故此时pH最大,继续通入二氧化硫酸性又增强,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例3】 已知H2SO3+I2+H2O===H2SO4+2HI,将0.1 mol Cl2通入100 mL含等物质的量的HI与H2SO3的混合溶液中,有一半的HI被氧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还原性:HI>H2SO3>HCl B.HI与H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 C.通入0.1 mol 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2+4H2SO3+2I-+4H2O===4SO+I2+10Cl-+16H+‎ D.若再通入0.05 mol Cl2,恰好能将HI和H2SO3完全氧化 ‎【解析】 根据反应H2SO3+I2+H2O===H2SO4+2HI可知还原性H2SO3>HI,因此通入Cl2将一半HI氧化则意味着H2SO3已经全部被氧化,设HI与H2SO3的物质的量均为x,由电子得失守恒列式:0.1 mol×2=0.5x×1+x×(6-4),求得x=0.08 mol,即HI与H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1,故B错误;A中还原性顺序不符合所给已知条件,H2SO3>HI,故A错误;由前述计算可知,0.1 mol Cl2可将0.08 mol H2SO3和0.04 mol HI氧化,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2+4H2SO3+2I-+4H2O===4SO+I2+10Cl-+16H+,C正确;还剩余HI 0.04 mol,将其氧化只需通入0.02 mol Cl2即可,D错误。‎ ‎【答案】 C ‎【提炼】 此题综合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离子反应,同时也涉及定量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两种还原剂被氧化的先后顺序,然后再根据相关量的关系列式计算出H2SO3‎ 和HI的浓度。在给定量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对量将少量物质定为“1 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组成之比相符,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在此题中,可以直接将H2SO3和I-参与反应2∶1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然后根据氯气的量确定两个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例4】 化合物A中含有三种元素,3.68 g A在氧气中充分煅烧后生成1.28 g B、1.60 g C和气体D。物质A~H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已知B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C是金属氧化物,D是非金属氧化物,E、F、G是盐。‎ 请回答:‎ ‎(1)检验气体D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与H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解析】 B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则B为Cu,Cu通常只能溶解于热的浓硫酸、浓硝酸或稀硝酸,其中H中含有SO,则H为硫酸;Cu溶解于浓硫酸生成E为CuSO4,C是金属氧化物,溶解于稀硫酸,生成的盐能溶解Cu生成CuSO4和另外一种盐F,则C为Fe2O3,G为Fe2(SO4)3,F为FeSO4;D是非金属氧化物,与H2O2反应生成硫酸,则D为SO2。(1)SO2有漂白性和还原性,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溶液,溶液红色恢复,即是SO2气体。(2)Cu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3)3.68 g A在氧气中充分煅烧后生成1.28 g Cu、1.60 g Fe2O3和气体SO2,则A中含有的n(Cu)=0.02 mol,n(Fe)=0.02 mol,n(S)=0.04 mol,Cu、Fe、S的原子数目之比为0.02 mol∶0.02 mol∶0.04 mol=1∶1∶2,则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FeCuS2。‎ ‎【答案】 (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溶液,溶液红色恢复,即是SO2气体 ‎(2)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FeCuS2‎ ‎【提炼】 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思维起点的选择: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有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 ‎;思维过程的展开: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体验: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推断图中的特征反应现象常见的有:(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3)白色沉淀Fe(OH)2置于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红褐色[Fe(OH)3];(4)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NO;(5)气体燃烧呈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在空气中点燃呈蓝色:CO、H2、CH4;(6)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7)空气中出现白烟:NH3与酸性气态物质(或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反应等。‎ ‎【例5】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实验室制备少量Na2S2O5的方法:在不断搅拌下,控制反应温度在40 ℃左右,向Na2CO3过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溶液pH约为4时,停止反应。在20 ℃静置结晶,生成Na2S2O5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O3===2Na2S2O5+H2O。‎ ‎(1)温度为40 ℃时,SO2与Na2CO3过饱和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Y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制得的Na2S2O5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Na2SO3和Na2SO4,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S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和CO2,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2+CO+H2O===2HSO+CO2。(2)在装置X中发生反应制取Na2S2O5;由于SO2是大气污染物,因此最后Z装置的NaOH溶液是尾气处理装置,防止SO2造成大气污染。由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因此装置Y的作用是防止倒吸。(3)实验制得的Na2S2O5固体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2SO3和Na2SO4,可能的原因是在制备过程中Na2S2O5分解生成了Na2SO3,而Na2SO3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Na2SO4,故有这两种杂质。‎ ‎【答案】 (1)2SO2+CO+H2O===2HSO+CO2‎ ‎(2)防止倒吸 ‎(3)在制备过程中Na2S2O5分解生成了Na2SO3,Na2SO3又被氧化生成Na2SO4‎ ‎【提炼】 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明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解答此类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具体分析为:(1)‎ 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4)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6)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及评价角度:(1)设计要点: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明确以下要点:①题目有无特殊要求;②题给的药品、装置的数量;③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操作;④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⑤注意仪器的规格;⑥要防倒吸、防爆炸、防燃烧、防暴沸、防氧化、防吸水,冷凝、冷却、水浴加热时采取相应措施;⑦同一仪器在不同位置的相应作用等;⑧要严格按照“操作(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的格式叙述。(2)评价角度:①操作可行性评价: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可行,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是否正确;②经济效益评价:原料是否廉价、转化率是否高,产物产率是否高;③环保评价:原料是否对环境有污染,产物是否对环境有污染,污染物是否进行无毒、无污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