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00 KB
  • 2021-07-08 发布

【化学】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 白磷保存于冷水中 B. 钠保存于水中 C.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要密封保存于细口瓶中 D. 酒精等易燃物应敞口放置且远离火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白磷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而自燃,为隔绝空气,可根据白磷与水不反应,密度比水大的性质,将白磷保存于冷水中,A正确;‎ B.钠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及H2O反应,为防止其变质,通常将金属钠保存于煤油中,B错误;‎ C.浓硫酸呈液态,要密封保存于细口瓶中,而氢氧化钠固体则要密封保存于广口瓶中,C错误;‎ D.酒精等易燃物应远离火源,由于其容易挥发,所以要密封保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大量水冲洗 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A正确;‎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防止发生意外事故,B正确;‎ C.试管、蒸发皿等玻璃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导致仪器发生破裂,C错误;‎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应该采用“扇气闻味法”,D正确; ‎ 故合理选项是C。‎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是( )‎ A. 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爆沸。如果在沸腾前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配制稀硫酸,先将蒸馏水加入烧杯中,然后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促使热量扩散,A错误;‎ B.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时,为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B错误;‎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稀碳酸氢钠钠溶液,C错误;‎ D.做蒸馏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爆沸。如果在沸腾前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补加沸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从KClO3分解制O2后的剩余物中,回收MnO2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溶解、过滤、蒸发、加热 B. 溶解、过滤、洗涤、加热 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 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氯酸钾易溶于水,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根据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的水溶性,选择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催化剂二氧化锰的方法,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可能含有氯酸钾。先加入足量的水,氯化钾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含有氯酸钾时,氯酸钾溶于水形成溶液,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然后过滤,把二氧化锰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再对二氧化锰进行洗涤,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杂质;最后加热、干燥二氧化锰,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故合理选项是B。‎ ‎5.向四中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滴加Ba(NO3)2溶液,再滴加AgNO3溶液 先无白色沉淀,后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有Cl-‎ C 滴加盐酸 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原溶液中有CO32-‎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有N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可能是SO42-,也可能是CO32-、SO32-,A错误;‎ B.滴加B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有SO42-、SO32-、CO32-,再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AgCl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原溶液中含Cl-,B正确;‎ 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也可能含有SO32-、HSO3-,C错误;‎ D.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可能不含有NH4+,也可能有NH4+,但由于反应产生的NH3·H2O的浓度小,不能分解产生NH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硝酸 蒸发 B 酒精(水)‎ 生石灰 萃取分液 C Zn (Cu)‎ 稀硫酸 过滤 D CO2(HC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洗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A.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引入新杂质;‎ B.酒精中混有水,加入生石灰,蒸馏;‎ C.锌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 D.氯化氢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而二氧化碳不反应;‎ ‎【详解】A、混合物中加入硝酸,碳酸钠会与之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后剩下固体为氯化钠、硝酸钠的混合物,达不到提纯的目的,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与酒精互溶,但酒精的沸点低,进行蒸馏操作,酒精先气化后液化,得到纯净的酒精,故B错误; C、锌与硫酸反应,铜不与硫酸反应,除去杂质时也会除去主要物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达到除去杂质氯化氢的目的,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7.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5molO2所含的氧元素为NA B. 0.2molH2O所含的氢原子数为0.2NA C. 0.1molCH4所含电子数为NA D. 2molMgCl2中所含的离子数为4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0.5mol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A错误; ‎ B.0.2molH2O所含的氢原子数为0.4NA,B错误;‎ C.CH4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0.1molCH4所含电子数为NA,C正确; ‎ D.1个MgCl2中含有2个Cl-、1个Mg2+,则2molMgCl2中所含的离子数为6NA,D 错误; ‎ 故合理选项是C。‎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B. 1 mol硫酸的质量是98g•mol﹣1‎ C. 甲烷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 1 mol NH3含N原子数约是6.02×1023个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mol,A错误;B、1 mol硫酸的质量是98g,B错误;C、甲烷的摩尔质量如果用g/mol作单位,在数值上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C错误;D、1molNH3含N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氮原子数约是6.02×1023个,D正确,答案选D。‎ ‎9.1.6克某气体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B. 64 C. 32 D. 96‎ ‎【答案】A ‎【解析】某气体含有6.02×1022个分子,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物质的摩尔质量为1.6g/0.1mol==16g/mol,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A正确。‎ ‎10.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O2和1molN2所占的体积约为 22.4L B. 若1molCH4的体积约为22.4L,则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C. 在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约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11.2LN2中含有1molN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缺少条件,不能计算气体的体积,A错误;‎ B.若1molCH4的体积约为22.4L,气体所处的条件可能是标准状况,也可能是非标准状况,因此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B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H2O的状态不是气体,因此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则11.2LN2的物质的量是0.5mol,由于N2中含有2个N原子,所以0.5molN2中含有1molN原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1.从500mL1.0mol·L-1NaCl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0mol·L-1 B. 溶液中含有1molNaCl C. 溶液中含有29.25gNaCl D. 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2mol·L-1‎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浓度与取出的溶液的体积无关,所以取出100mL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0mol·L-1,A正确;‎ B.100m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是n(NaCl)=1.0mol/L×0.1L=0.1mol,则溶液中含有0.1molNaCl,B错误;‎ C. 100m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是n(NaCl)=1.0mol/L×0.1L=0.1mol,则溶液中含有NaCl的质量是m(NaCl)=0.1mol×58.5g/mol=5.85g,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各处浓度相同,所以取出的100mL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0mol·L-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 标准状况下,22.4LH2和O2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是22.4 L D. 1 mol SO2的体积是22.4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氢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分子数为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n=计算,故C错误;‎ D、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D错误;‎ 故选B。‎ ‎13.实验室中需要0.2 mol• L-1的CuS04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胆矾晶体(CuS04• 5H20)的质量分别是( )‎ A. 950 mL 30.4 g B. 950 mL 47.5 g C. 1000 mL 50.0 g D. 1000 mL 32.0 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中需要0.2 mol• L-1的CuS04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1000mL的容量瓶,所需要胆矾晶体的质量为:。故答案C。‎ ‎14.下列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配制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B. 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 配制100mL1.0mol·L-1 NaOH溶液,称取药品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D. NaOH溶解后直接注入容量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配制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小,则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A错误;‎ B.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下,B错误;‎ C.NaOH摩尔质量是40g/mol,配制100mL1.0mol·L-1 NaOH溶液,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是0.1mol,质量是0.1mol×40g/mol=4.0g,由于不使用游码,所以称取药品时砝码错放在左盘,对溶液的配制无影响,C错误;‎ D.NaOH溶解会放出热量,而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温度是20℃,所以配制的热的NaOH溶液,待溶液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体积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直接把NaOH注入容量瓶,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B. 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的P-P键数目为4NA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 常温常压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 ‎【答案】A ‎【解析】‎ ‎【详解】A.22.4L标准状况下的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Ar气是单原子分子,所以1molAr气体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A正确;‎ B.124g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1个P4中含有6个P-P键,所以1molP4中所含的P-P键数目为6NA,B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因此该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NA,C错误;‎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在该条件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因此其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6.02×102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24g镁和27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molH2O2与1molH2O中,中子数比1:2 ‎ D. 9.8gH2SO4中含有6.02×1023个H2SO4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24g镁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12mol质子,27g铝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13mol的质子,因此二者中含有不同的质子数,A错误;‎ B.氧气和臭氧的构成微粒都是由O原子构成,O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相等,则其中含有的电子数相同,B正确;‎ C.H2O2与H2O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数分别是16、8,则分子中二者的中子数比为2:1,则1molH2O2与1molH2O中,中子数比为2:1,C错误; ‎ D. 9.8gH2SO4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1mol硫酸中含有6.02×1023个H2SO4分子,所以0.1mol H2SO4中含有6.02×1022个H2SO4分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7.(1)在标准状况下,33.6L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其分子数为_______。‎ ‎(2)0.4mol某气体的体积为9.8L,则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____,气体所处的条件____(填“是”或者“不是”)标准状况。‎ ‎【答案】(1). 1.5 (2). 9.03×1023 (3). 2.45L·mol-1 (4). 不是 ‎【解析】‎ ‎【分析】(1)先根据n=计算N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n=计算其分子数目;‎ ‎(2)根据n=计算气体摩尔体积,根据其与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判断是否是标准状况。‎ ‎【详解】(1) 33.6LN2的物质的量n(N2)==1.5mol,其中含有的N2分子数目为N=n·NA=1.5mol×6.02×1023/mol=9.03×1023;‎ ‎(2)根据n=计算出气体摩尔体积Vm==24.5L/mol,由于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24.5L/mol,因此气体所处的条件是非标准状况。‎ ‎18.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升华 c.加热分解 d.洗气法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用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用________。‎ ‎(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少量的NaI,用________。 ‎ ‎(4)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用________。‎ ‎【答案】(1). a (2). d (3). b (4). c ‎【解析】‎ ‎【分析】(1)根据CaCO3颗粒难溶于水分析判断;‎ ‎(2)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干燥剂,通过洗气除去;‎ ‎(3)根据I2容易升华的方法分离、净化;‎ ‎(4)CaCO3高温煅烧,会分解产生CaO、CO2除去。‎ ‎【详解】(1)Ca(OH)2溶液中含有的CaCO3颗粒难溶于水,可采用过滤的分离提纯,故合理选项是a;‎ ‎(2)氧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可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通过洗气的方法除去,故合理选项是d;‎ ‎(3)I2‎ 由分子构成,容易升华,而杂质NaI属于离子化合物,熔沸点高,因此可通过升华的方法分离除去杂质NaI,故合理选项是b;‎ ‎(4)CaCO3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煅烧,CaCO3分解产生CaO、CO2,从而氧化钙中的碳酸钙,达到除去杂质净化的目的,故合理选项是c。‎ ‎19.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在装置C和D中都用到玻璃棒,装置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①的名称是是___________,冷却水的方向是___________。装置B在分液时为是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应选择___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_。检验自来水中Cl-是否除净的方法: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水于洁净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不产生白色沉淀表明Cl-已除净;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1). 引流 (2). 搅拌 (3). 冷凝管 (4). 下进上出 (5).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或者是凹槽对准小孔 (6). D (7). A (8). 稀硝酸和硝酸银 (9). B (10). 萃取分液 ‎【解析】‎ ‎【分析】(1)C是过滤,玻璃棒是引流,D是蒸发,用到玻璃棒作用是搅拌;‎ ‎(2)由图可知,装置A中①为冷凝仪器,冷却水下进上出效果好,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利用气体的压强使液体流下;‎ ‎(3)NaCl是容易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NaCl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高,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沸点比较低;可根据AgCl是白色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酸的性质检验Cl-的存在;根据卤素单质不容易溶于水,而容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方法分离I2。‎ ‎【详解】(1)装置C是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便于液体混合物顺利流向,装置D是蒸发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于液体中的水分蒸发,防止由于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 ‎(2)装置A是蒸馏,其中的①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为了增强冷凝效果,采用逆流原理,冷却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装置B在分液时为是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或者是凹槽对准小孔;‎ ‎(3)NaCl溶液中的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提纯溶质,故选用的装置是D;‎ NaCl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较高,而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沸点只有100℃,所以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可采用蒸馏的方法,选择装置为A。可根据AgCl是白色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酸的性质检验Cl-的存在,因此检验自来水中Cl-是否除净的方法: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水于洁净试管中,先滴加稀硝酸酸化,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表明Cl-已除净;由于I2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而有机物与水互不相容,I2又与有机物不能发生反应,所以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得到I2,选择装置是B。‎ ‎20.小王同学准备用CuSO4·5H2O配制500mL0.1mol·L-1CuSO4溶液。‎ ‎(1)小王同学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_______mL。‎ ‎(2)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有重要的用途,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____。‎ ‎(3)小王同学通过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__ gCuSO4·5H2O。‎ ‎(4)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若容量瓶洗净未为干燥,残留少量水分,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②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___。‎ ‎【答案】(1). 500 (2). 搅拌 (3). 引流 (4). 12.5 (5). 无影响 (6). 偏高 ‎【解析】‎ ‎【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选择;‎ ‎(2)溶解和转移使用玻璃棒;‎ ‎(3)依据n=c×V,m=n×M计算所需要的CuSO4•5H2O的质量;‎ ‎(4)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可以依据浓度公式c=,凡是使加入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或者使溶液的体积偏小的操作,都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凡是使加入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或者使溶液的体积偏大的操作,都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据此分析。‎ ‎【详解】(1)配制500mL 1mol/L的溶液应选择500ml规格容量瓶;‎ ‎(2)溶解硫酸铜晶体使用玻璃棒,此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促进物质的溶解;在向容量瓶中转移转移时使用玻璃棒,作用是引流,以便于液体顺利进入到容量瓶中;‎ ‎(3)配制500mL0.1mol·L-1CuSO4溶液,需要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CuSO4)=cV=0.1mol/L×0.5L=0.05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配制溶液需要0.05mol CuSO4,用硫酸铜晶体配制,则需要的CuSO4•5H2O的质量m=0.05mol×250g/mol=12.5g;‎ ‎(4)依据浓度公式c=分析:‎ ‎①溶液配制过程需加水定容,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由于最后定容时液体刚好到刻度线,所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 ‎②定容时,若眼睛俯视,则溶液的体积就会偏小,根据c=可知:V偏小,就会导致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 ‎21.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探究碘的制取,甲乙两种制取方案如下:‎ ‎(1)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出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以有乙醇代替 ‎④实验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萃取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②萃取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检查活塞出是否漏水,将活塞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2). 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呈紫色 (3). ab (4). 过滤 (5). 碘易升华,蒸馏会导致碘的损失 (6). 分液漏斗 (7). 溶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8). 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解析】‎ ‎【分析】(1)①根据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判断查漏的检验操作;‎ ‎②根据I2容易溶于无色液体物质四氯化碳中,其溶液显紫色,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密度大于水分析;‎ ‎③A.I2与NaOH溶液会发生歧化反应;‎ B.碘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碘化钠、碘酸钠;‎ C.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将碘单质转化成碘酸钠、碘化钠,便于后续分离出碘单质;‎ D.乙醇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仍然无法分离出碘单质;‎ ‎④碘单质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操作分离出碘单质;‎ ‎(2)从碘单质易升华角度分析;‎ ‎(3)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用萃取剂将溶质与原溶剂分离的操作,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 ‎【详解】(1)①分液漏斗是分离互不相容的两层液体物质的仪器,在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检查活塞出是否漏水,将活塞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四氯化碳是无色液体,与水互不相容,密度比水大,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步骤X中,向碘水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会看到分液漏斗内现象是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液体呈紫色;‎ ‎③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的操作方法为: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溶液,所以步骤X向含有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后,混合液会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则下层呈紫红色,‎ 故答案为: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 ‎③A.向含有I2的有机物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中,需要浓氢氧化钠溶液,所以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A正确;‎ B.根据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可知,步骤Y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B正确;‎ C.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将碘单质转化成碘酸钠、碘化钠,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不是除去有机杂质,C错误;‎ D.乙醇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将氢氧化钠换成乙醇,仍然无法分离出碘单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B;‎ ‎④步骤Z将碘单质和水分离,由于碘单质不容易溶于水,可通过过滤操作完成;‎ ‎(2)方案甲中采用蒸馏操作,由于碘单质容易升华,会导致碘单质损失,所以甲方案不合理;‎ ‎(3)①萃取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②萃取的原理是根据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分离出来,要求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原溶剂,溶质与萃取剂不能反应,而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容,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三、计算题(共20分)‎ ‎2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0.3molNH3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g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与3.2g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3)将30ml 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4)同温同压下,SO2与O2的密度比为____,若质量相同,两种气体体积比为___ 。‎ ‎【答案】(1). 5.4g (2). 1.12L (3). 0.03mol/L (4). 2:1 (5). 1:2‎ ‎【解析】‎ ‎【分析】(1)依据n = = ,结合分子与原子构成解答;‎ ‎(2)依据n = = = ,结合分子与原子构成解答;‎ ‎(3)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 ‎(4)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结合n= = = 、气体的密度ρ = 进行计算。‎ ‎【详解】(1)0.3 mol NH3含有的质子数的物质的量为0.3mol×(7+3)=3 mol,而1 mol H2O含有质子数为(2×1+8) mol=10mol,则应有0.3 mol H2O,其质量为m(H2O)=0.3 mol×18 g/mol=5.4 g;故答案为:5.4 g;‎ ‎(2)3.2 g SO2的物质的量为 = 0.05 mol,则分子内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05 mol×2×NA = 0.1NA,则对应相等氧原子数的NO2气体的物质的量 = 0.0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0.05 mol×22.4 L/mol = 1.12 L,故答案为:1.12L;‎ ‎(3)令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量浓度为c,则:‎ ‎30×10﹣3 L×0.5 mol/L=500×10﹣3 L×c解得 c = 0.03 mol/L,故答案为:0.03 mol/L;‎ ‎(4)根据ρ = 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二者密度之比 = 64 g/mol:32 g/mol = 2:1;根据n= = = 可知: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气体,V与M成反比,所以若质量相同,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32 g/mol: 64 g/mol = 1:2;‎ 故答案为:2:1;1:2。‎ ‎23.(1)为了求某NaHCO3、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现将m1g样品加热至质量恒定时停止加热,此时质量为m2g,已知加热时发生的反应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则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2)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来制取臭氧:3O22O3。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是6.5L,其中臭氧是_____ L。‎ ‎【答案】(1). (2). 3‎ ‎【解析】‎ ‎【分析】(1)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根据减少的质量是CO2、H2O的质量和,用差量法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然后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根据气体差量,利用差量法计算生成臭氧的体积。‎ ‎【详解】(1)碳酸氢钠加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用差量法计算。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2mol NaHCO3反应,即168g NaHCO3发生分解,就互同时产生1molCO2、1molH2O,二者的质量和是62g,即混合物中含有168gNaHCO3,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会减少62g,现在由m1g固体混合物发生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是m2‎ g,固体质量减少(m1-m2) g,则其中含有NaHCO3的质量是m(NaHCO3)=×168g×100%=;‎ ‎(2)根据反应方程式3O22O3可知:3体积O2完全转化O3,气体的体积变为2体积,反应后减少1体积,现在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是6.5L,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减少了8L-6.5L=1.5L,则反应产生O3的体积为V(O3)==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