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7-08 发布

2020届化学高考二轮复习(浙江)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试说明]‎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1)氯气的工业制法 b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及其装置 b ‎(3)氯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a 续 表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4)氯气的净化、收集和检验,尾气的处理 b ‎(5)氯气的化学性质(跟某些金属、H2、H2O、碱的反应),HClO的漂白作用 c ‎(6)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a ‎(7)海水中提取溴、碘 b ‎(8)检验Br-、I-的常用方法 b ‎(9)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a ‎(10)工业制备高纯硅的方法 b ‎(11)硅及其化合物(以SiO2和Na2SiO3为例)的重要性质 b ‎(12)三大硅酸盐产品:水泥、陶瓷、玻璃 a ‎(13)硅、二氧化硅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a ‎(14)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漂白性、还原性)‎ c ‎(15)酸雨的成因和防治 a ‎(16)硫酸的工业生产 ‎ b ‎(17)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18)几种重要的硫酸盐及其用途 a ‎(19)氮氧化物的产生、转化及其性质 a ‎(20)氨的性质与用途 b ‎(21)工业合成氨 b ‎(22)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b ‎(23)硝酸的性质与用途 b ‎(24)工业制取硝酸的设备和流程 b ‎(25)氮肥的性质与科学使用 a ‎(26)化学与人类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关系 a ‎(27)化学科学与环境保护 a ‎(28)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空洞等产生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危害 a ‎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学生用书P31]‎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Hl―→2―→HO―→HO2―→HO3―→HO4‎ ‎(2)形成网络构建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2NA、NA或小于NA(Cl2和H2O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3)实验室制Cl2,除了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KMnO4、KClO3、NaClO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如ClO-+Cl-+2H+===Cl2↑+H2O。‎ ‎(4)酸性KMnO4溶液,用的是H2SO4酸化而不是盐酸。‎ ‎(5)Cl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lO-与SO、I-、Fe2+均不能大量共存;‎ ClO-能水解,因HClO酸性很弱,ClO-水解显碱性,如Fe3++3ClO-+3H2O===Fe(OH)3↓+3HClO,所以ClO-与Fe3+、Al3+均不能大量共存。‎ ‎(6)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CaSO4而不是CaSO3,其离子方程式为 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少量SO2),‎ Ca2++2ClO-+2SO2+2H2O===CaSO4↓+2Cl-+SO+4H+(过量SO2)。‎ ‎(7)当Fe和Cl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时,不论Fe过量或不足,由于Cl2的强氧化性,产物一定是FeCl3。‎ ‎(8)“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ClO-+Cl-+2H+===Cl2↑+H2O。‎ ‎(9)由于电离常数Ka1(H2CO3)>Ka(HClO)>Ka2(H2CO3),所以向NaClO溶液通入CO2,不论CO2过量还是少量,均发生CO2+H2O+ClO-===HClO+HCO,但是与Ca(ClO)2反应时应为CO2(少)+Ca(ClO)2+H2O===CaCO3↓+2HClO。‎ ‎(10)液溴需要用水封,溴蒸气呈红棕色,液溴呈深红棕色,溴水呈橙色,溴的CCl4溶液呈橙红色。‎ 题组一 氯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分别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①AgNO3溶液 ②NaOH溶液 ③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解析:选B。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说明不存在氯气,是注入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不存在氯气且溶液中生成了白色沉淀,是注入 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说明存在氯气分子,是注入水。‎ ‎2.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的是(  )‎ A.碳酸钙粉末 B.稀硫酸 C.氯化钙溶液 D.二氧化硫水溶液 解析:选A。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O+H++Cl-,其中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故能使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c(HClO)增大,则会使溶液的漂白性增强。加入的碳酸钙粉末与H+反应,使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c(HClO)增大,A正确;加入稀硫酸,使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c(HClO)减小,B错误;加入氯化钙溶液,对氯水起稀释作用,会使溶液的漂白性减弱,C错误;加入二氧化硫水溶液,会与氯气反应,使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c(HClO)减小,D错误。‎ ‎3.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和Fe反应 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瓶口呈现雾状;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爆炸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解析:选B。Cl2与铁的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在通常状况下,干燥的Cl2与Fe不能反应。‎ ‎(1)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实际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2)HClO不稳定,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存在于氯水、次氯酸盐溶液或次氯酸盐与酸反应的混合物中。‎ ‎(3)工业上制取漂白粉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而不是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 ‎ 题组二 氯气的制法 卤素单质的提取 ‎4.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解析:选C。A.MnO2固体与浓HCl要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Cl2,缺少加热装置。B.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应将混合气体从长导气管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洗气,较纯净的气体从短导气管流出,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可使Cl2中混入CO2气体。C.制取Cl2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物过滤除去未反应的MnO2,得到MnCl2溶液,从而回收MnCl2。D.MnCl2为强酸弱碱盐,易发生水解反应,直接蒸发溶剂,不能得到纯净的MnCl2·4H2O。‎ ‎5.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中含有溴元素,需经过化学变化才可以得到溴单质 B.无论是海水波浪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金属钠 D.从海水中提取镁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 海水 Mg(OH)2MgCl2溶液―→MgCl2―→MgCl2(熔融)Mg 解析:选B。海水中溴的化合物需经过化学变化才可以得到溴单质,A正确;无论是海水波浪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物理变化,不可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金属钠,C正确;海水中的Mg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用盐酸溶解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D正确。‎ 海水中物质提取的思路 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都是将其-1价离子氧化成单质。涉及工业实际,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大量海水中分布很稀的元素富集起来。溴的制取一般是氧化→吹出→吸收→再氧化的路线,碘一般是由海带提取,主要是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的路线。工艺模式如图所示:‎ ‎ ‎ ‎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学生用书P32]‎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2)形成网络构建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通常原子晶体不导电,但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 ‎(2)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和SiO2在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的是CO而不是CO2,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3)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盛放,但不能用玻璃塞。‎ ‎(4)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 但SiO2能与HF反应。‎ ‎(5)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硅胶(mSiO2·nH2O)是一种很好的无毒干燥剂。‎ ‎(6)H2CO3的酸性大于H2SiO3的,所以有Na2SiO3+CO2(少量)+H2O===H2SiO3↓+Na2CO3,但高温下Na2CO3+SiO2Na2SiO3+CO2↑也能发生,原因可从两方面解释:①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②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固体SiO2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CO2气体。‎ ‎(7)水泥、玻璃与陶瓷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题组一 硅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可制作光电池 B.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Si和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解析:选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作光电池,A正确;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不正确;Si不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不正确;氢氟酸与二氧化硅能发生反应,不可用石英器皿盛放,D不正确。‎ ‎2.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Si+2CO↑,②Si+2Cl2SiCl4,③SiCl4+2H2Si+4HCl。‎ 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为置换反应 B.②为化合反应 C.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还原 解析:选D。反应①③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化合反应,三个反应均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反应①和③中硅元素被还原,反应②中硅元素被氧化。‎ 题组二 硅酸盐 无机非金属材料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宝石、珍珠、水晶、钻石等装饰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名为水玻璃,可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 C.制造玻璃是复杂的物理过程,玻璃的组成不同,性能不同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解析:选B。红宝石的主要成分为Al2O3,珍珠的主要成分为CaCO3,水晶的主要成分为SiO2,钻石为碳单质,A选项错误;制造玻璃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C选项错误;金刚石是碳单质,具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D选项错误。‎ ‎4.据报道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选B。由题目信息中“连续纤维增韧”可知,该航空材料的韧性很好,B错误。‎ ‎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生用书P33]‎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H2 ―→ ―→ O2―→O3(H2O4)‎ ‎(2)形成网络构建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NaOH溶液,还可以用CS2,但不能用酒精。‎ ‎(2)SO2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表现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O2的漂白性;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SO2与H2S反应,表现SO2的氧化性;SO2和Cl2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 ‎(3)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BaCl2改成Ba(NO3)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3沉淀,后者生成BaSO4沉淀。‎ ‎(4)浓HNO3和Cu(足量)、浓H2SO4和Cu(足量)、浓盐酸和MnO2(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注意区分Zn和浓H2SO4的反应。‎ ‎(5)C与浓硫酸反应时,反应产物的确定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水CuSO4确定水→品红溶液确定SO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净→澄清石灰水确定CO2。‎ 题组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炭、硫,用水、二硫化碳通过过滤操作可将三者分离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氧化剂 D.硫与铜反应得到硫化铜 解析:选B。分离KNO3、C、S的混合物,先用水溶解,过滤分离出C、S,再用CS2溶解,过滤分离出C,B项正确。‎ ‎2.(2018·浙江4月选考,T9)下列反应中能产生二氧化硫的是(  )‎ A.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B.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 C.三氧化硫和水反应 D.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 答案:D ‎3.(2018·浙江11月选考,T28)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SO2的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后,将试管Ⅰ中的白色固体加入水中,溶液呈蓝色 B.取下试管Ⅲ并不断振荡,试管中出现浑浊,是因为生成了BaSO4‎ C.试管Ⅳ中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D.试管Ⅴ中的NaOH溶液可用Na2CO3溶液代替 ‎(2)取下试管Ⅱ,在该试管口套上气球,将无色溶液加热恢复至红色,冷却后,发现溶液颜色再次变浅。解释“无色→红色→颜色变浅”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试管Ⅰ中的白色固体是CuSO4,加入水中溶液呈蓝色,故正确。B.振荡的过程中,溶液与氧气接触,最后生成了BaSO4沉淀,故正确。C.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错误。D.Na2CO3溶液也可以用来吸收SO2,故正确。‎ ‎(2)SO2的漂白属于化合型漂白,加热释放SO2,恢复红色;冷却后,温度降低,SO2‎ 重新溶于品红溶液,继续漂白品红,溶液颜色变浅。‎ 答案:(1)ABD ‎(2)SO2遇品红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受热释放SO2,溶液恢复红色;温度降低,SO2在品红溶液中溶解度增大,溶液颜色变浅 ‎(1)CO2中的碳元素处于最高价,因而只具有氧化性(CO2―→CO,CO2―→C)。SO2中的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因而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因此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中,也可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H2SO3的酸性大于H2CO3)。‎ ‎(2)因SO2造成的褪色现象分类归纳 SO2 ‎(3)熟记中学化学中的四大还原性离子 还原性:S2->SO>I->Fe2+‎ ‎①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②易被KMnO4(H+)、HNO3、溴水、氯水、Fe3+(还原成Fe2+)等氧化。‎ ‎③SO2、H2SO3、Na2SO3均有较强的还原性,且还原性:SO>H2SO3>SO2。‎ ‎④H2S、HS-、S2-均有很强的还原性。 ‎ 题组二 浓硫酸的特性 ‎4.某同学设想用如图装置来验证浓硫酸的某些性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 目的 吸水性 脱水性 溶解放热 强氧化性 实验 装置 解析:选D。A项中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故玻璃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地被浓硫酸吸收,导致左侧烧杯中的水不断挥发,最后左侧烧杯内的液体量明显少于右侧烧杯内的液体量;B项中滤纸沾上浓硫酸后,很快会因脱水而变黑;C项中浓硫酸滴到小试管内的水中,放出的热量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D项中因常温下铜片与浓硫酸不反应,无法判断浓硫酸是否表现出强氧化性。‎ ‎5.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炼油、冶金、染料等工业中。硫酸的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脱水性实验教材中有如下操作:取20 g蔗糖置于200 mL烧杯中,加2 mL水,搅拌均匀。再加入20 mL 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静置。实验中,产生大量含SO2、CO2的混合气体。写出产生该混合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学生改进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装置如图),实验准备就绪后,加入浓硫酸,迅速搅拌后用去底可乐瓶罩上,观察现象。除看到烧杯中白色蔗糖颜色变深,体积膨胀,有气体产生外,还可看到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有学生为了确定浓硫酸使蔗糖脱水过程中产生SO2、CO2气体,请选用上述装置(可重复使用)设计实验,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将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填入括号内。‎ 解析:(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蔗糖脱水炭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黑色的碳与热的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O2和SO2气体,据此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1)中的反应即可对有关现象做出判断,关键是要考虑全面,描述准确。‎ ‎(4)检验SO2常用品红溶液,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但由于SO2和石灰水反应的现象和CO2一样,所以应先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的存在,然后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对应装置都应选用洗气瓶。‎ 答案:(1)C+2H2SO4(浓)2SO2↑+CO2↑+2H2O ‎(2)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可乐瓶中液面稍上升,气球先膨胀,后又逐渐变瘪 ‎(3)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4)B C C C 品红溶液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品红溶液(或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澄清石灰水 ‎1.理清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 ‎(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物质中游离的水,可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可将有机物中的H、O以2∶1的比例脱去。‎ ‎2.注意“量变”引起的“质变”‎ 在理解浓硫酸与铜、锌、铁、铝以及与碳、硫等反应时,要动态地看待反应过程,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开始是浓硫酸,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还原产物则由二氧化硫变成氢气。 ‎ ‎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生用书P34]‎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H3―→2―→2O―→O―→O2―→HO3‎ ‎(2)形成网络构建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NO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 ‎(2)在NO2或NO与O2通入水的计算中常用到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两个方程式。‎ ‎(3)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而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 ‎(4)硝酸、浓H2SO4、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3、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5)强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金属和浓HNO3反应一般生成NO2,而金属和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6)实验室制备NH3,除了用Ca(OH)2和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固体或CaO)制取,而检验NH需用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的存在。‎ ‎(7)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以吸收NH3。‎ ‎(8)铜与浓HNO3反应在试管内就能看到红棕色的NO2,而与稀HNO3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才能看到红棕色气体。‎ ‎(9)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l和NH3的相互检验。‎ ‎(10)NH3、HCl、SO2、NO2可用水进行喷泉实验,水中溶解度小的气体可用其他溶剂(如CO2和NaOH溶液)进行喷泉实验。‎ 题组一 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C.常温下,N2既能与O2反应又能与H2反应 D.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NO、CO和N2‎ 答案:B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解析:选A。A.N2→NH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B.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C.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D.雷电发生时涉及的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进入土壤,与矿物质结合成硝酸盐;豆科植物也可以将N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含有C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 题组二 氨及硝酸的性质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产生白烟 C.硝酸应放在棕色的细口瓶中保存 D.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解析:选D。NO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且NO和O2反应生成NO2,所以NO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项错误。‎ ‎4.在某100 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0.4 mol/L、0.1 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是(  )‎ A.0.15 mol/L       B.0.225 mol/L C.0.30 mol/L D.0.45 mol/L 解析:选B。溶液中同时存在H+和NO时就能够与Cu发生反应。该溶液中H+实际为0.06 mol,应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正确解答思路为 ‎3Cu + 8H++ 2NO=== 3Cu2++2NO↑+4H2O ‎ 3 8 2 3‎ ‎ 0.03 mol 0.06 mol 0.04 mol x 根据各物质量的关系可知,H+不足,应根据H+进行计算。x=3×0.06 mol÷8=0.022 5 mol,‎ 因此,铜离子浓度为=0.225 mol/L。‎ ‎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与环境污染[学生用书P35]‎ ‎1.大气污染 环境问题 主要污染物 主要危害 PM2.5‎ 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 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酸雨 SO2、NOx 土壤酸化、水源污染、植物死亡、建筑物被腐蚀 臭氧层破坏 氟氯代烷、NOx 紫外线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光化学烟雾 碳氢化合物、NOx 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CH4、CO2‎ 全球气候变暖 ‎2.水体污染 环境问题 主要污染物 主要危害 赤潮、水华 N、P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过高 使水体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减少,严重危害水生动物生存 水俣病 含Pb、Cd、Cr、Hg等重金属、工业废水 污染水源,通过食物链被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土壤污染 环境问题 主要污染物 主要危害 白色污染 废弃塑料制品 破坏土壤结构,焚烧后造成大气污染 生态脆弱 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 破坏土壤结构,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选D。CO2含量的增加虽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但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A错误,D正确;酸雨是pH<5.6的雨水,其中SO2、氮的氧化物会导致酸雨形成,CO2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B、C错误。‎ ‎2.(2019·浙江4月选考,T20)在温热气候条件下,浅海地区有厚层的石灰石沉积,而深海地区却很少。下列解析不正确的是(  )‎ A.与深海地区相比,浅海地区水温较高,有利于游离的CO2增多、石灰石沉积 B.与浅海地区相比,深海地区压强大,石灰石岩层易被CO2溶解,沉积少 C.深海地区石灰石岩层的溶解反应为CaCO3(s)+H2O(l)+CO2(aq)===Ca(HCO3)2(aq)‎ D.海水呈弱碱性,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导致海水中CO浓度增大 答案: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