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 M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PART 4
第四单元
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综合
高频考点探究
命题考向追踪
教师备用习题
·
·
·
考纲展示
1.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
。
2.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①
设计实验方案;
②
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3.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高频考点探究
物质的制备应根据目标产品的组成来确定原料及反应原理,设计反应路径,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装置,最后根据生成物的性质将产品分离提纯出来。整个过程如图
141
所示:
【
核心透析
】
考点一 制备型综合实验
图
141
考查角度一 有机制备型综合实验
例
1
[2017·
江苏卷
] 1
溴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沸点为
71 ℃
,密度为
1.36
g·cm
-
3
。
实验室制备少量
1
溴丙烷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
1:
在仪器
A
中加入搅拌磁子、
12 g
正丙醇及
20
mL
水,冰水冷却下缓慢加入
28
mL
浓
H
2
SO
4
;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加入
24 g
NaBr
。
步骤
2
:如图
142
所示搭建实验装置,缓慢加热,
直到无油状物馏出为止。
步骤
3
:将馏出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
步骤
4
:将分出的有机相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
12
mL
H
2
O
、
12
mL
5%Na
2
CO
3
溶液和
12
mL
H
2
O
洗涤,
分液,得粗产品,进一步提纯得
1
溴丙烷。
【
典例探究
】
图
142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_
;加入搅拌磁子的目的是搅拌和
________
。
(2)
反应时生成的主要有机副产物有
2
溴丙烷和
__________________
。
(3)
步骤
2
中需向接受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
(4)
步骤
2
中需缓慢加热使反应和蒸馏平稳进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步骤
4
中用
5% Na
2
CO
3
溶液洗涤有机相的操作:向分液漏斗中小心加入
12
mL
5% Na
2
CO
3
溶液,振荡,
________________
,静置,分液。
【
答案
】
(1)
蒸馏烧瓶 防止暴沸
(2)
丙烯、正丙醚
(3)
减少
1
溴丙烷的挥发
(4)
减少
HBr
挥发
(5)
将分液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排出气体
【
解析
】
(1)
仪器
A
为蒸馏烧瓶,加入搅拌磁子的目的是搅拌和防止暴沸。
(2)
正丙醇在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还可能发生消去反应和分子间脱水,分别生成丙烯和正丙醚。
(3)
冰水浴是降低温度,根据信息,
1
溴丙烷的沸点为
71 ℃
,所以为减少
1
溴丙烷挥发,应将接受瓶置于冰水浴中。
(4)
蒸馏瓶中的反应原理是
NaBr
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HBr
,
HBr
与正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1
溴丙烷,所以缓慢加热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
HBr
挥发。
变式
芳香酸是分子中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一类有机物,通常用芳香烃的氧化来制备。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试剂、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熔点
(℃)
沸点
(℃)
密度
(g/cm
3
)
水中的溶解性
甲苯
92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
95
110.6
0.866 9
不溶
苯甲酸
122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122.4
248
1.265 9
微溶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下
。
实验方法:取一定量的甲苯和
KMnO
4
溶液置于图
143
装置中,在
90 ℃
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并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图
143
图
144
图
145
(1)
白色固体
B
中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
。操作Ⅱ为
____________
。
(2)
如果滤液呈紫色,需加入亚硫酸氢钾,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关于仪器的组装或者使用正确的是
__________
。
A
.抽滤可以加快过滤速率,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B
.安装电动搅拌器时,搅拌器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瓶底、温度计等接触
C
.如图
143
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D
.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上进下出
(4)
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
________
,分液,然后再向水层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5)
纯度测定:称取
2.440 g
产品,配成
100
mL
溶液,取其中
25.00
mL
溶液,进行滴定,消耗
KOH
物质的量为
4.5
×
10
-
3
mol
。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
【
答案
】
(1)C
7
H
6
O
2
蒸馏
(2)2MnO
4
-
+
5HSO
3
-
+
H
+
=2Mn
2
+
+
5SO
4
2-
+
3H
2
O (3)AB
(4)
NaOH
溶液 硫酸或浓盐酸酸化
(5)90%
【
解析
】
(1)
白色固体
B
是苯甲酸,分子式为
C
7
H
6
O
2
。有机层中物质互溶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操作
Ⅱ
为蒸馏。
(2)
如果滤液呈紫色,说明高锰酸钾溶液过量,应先加亚硫酸氢钾,除去未反应的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
4
-
+
5HSO
3
-
+
H
+
=2Mn
2
+
+
5SO
4
2-
+
3H
2
O
。
(3)
抽滤时,瓶中压强较小,可以加快过滤速率,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A
项正确;为了防止搅拌棒下端打坏三颈烧瓶瓶底或温度计,因此不能与它们接触,所以在搅拌时,搅拌棒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瓶底、温度计等接触,
B
项正确;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和使容器受热均匀,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C
项错误;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应为下进上出,
D
项错误。
(4)
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该先加
NaOH
溶液,甲苯与
NaOH
不反应,苯甲酸与
NaOH
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分液,苯甲酸钠溶液中加盐酸可以制得苯甲酸。
(5)
设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x
,则
25
mL
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
0.025
L×
x
。
C
6
H
5
COOH
+
KOH→C
6
H
5
COOK
+
H
2
O
1 mol
1 mol
0
.
025 L
×
x
4.50×10
-
3
mol
x
=
4.5
×
10
-
3
mol
÷
0.025 L
=
0.18 mol/L
,
则
100
mL
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质量=
0.18 mol/L×0.1 L×122 g/mol
=
2.196 g
,其质量分数为
2.196 g
÷
2.440 g
×
100%
=
90%
。
规律小结
有机物制备的注意事项
(1)
条件控制:
①
试剂加入顺序;
②
温度控制:主要考虑副反应,改变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
(2)
产率计算公式:产率=实际产量
/
理论产量×
100%
。
考查角度二 无机制备型综合实验
例
2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二氯
(Cl
2
O)
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
3.8 ℃
,
42
℃ 以上会分解生成
Cl
2
和
O
2
,
Cl
2
O
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
HClO
。
【制备产品】甲组同学拟将氯气和空气
(
不参与反应
)
按体积比
1∶3
混合通入含水
8%
的碳酸钠中制备
Cl
2
O
,并用水吸收
Cl
2
O(
不含
Cl
2
)
制备次氯酸溶液。
【
典例探究
】
图
146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
(2)
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装置
B
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制备
Cl
2
O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反应过程中,装置
B
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
。
(6)
装置
E
中生成的
HClO
见光易分解,宜采用
________(
填颜色
)
平底烧瓶,装置
C
的作用是
______
。
【测定浓度】
(7)
已知次氯酸可被
KI
、
FeSO
4
等物质还原为
Cl
-
。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测定装置
E
中所得溶液中
H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用酸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次氯酸溶液于锥形瓶中,
_______________(
所提供试剂:淀粉
KI
溶液、
0.10
mol·L
-
1
的
FeSO
4
溶液、
0.10
mol·L
-
1
的
KMnO
4
酸性溶液
)
。
【
答案
】
(1)
三颈烧瓶
(2)A
D
B
C
E (3)
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4)2Cl
2
+
Na
2
CO
3
=Cl
2
O
+
2NaCl
+
CO
2
(
或
2Cl
2
+
2Na
2
CO
3
+
H
2
O=Cl
2
O
+
2NaCl
+
2NaHCO
3
) (5)
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
Cl
2
O
分解
(6)
棕色 除去
Cl
2
O
中的
Cl
2
(7)
加入一定体积的
0.10 mol/L FeSO
4
溶液
(
足量
)
,然后用
0.10 mol/L
的
KMnO
4
酸性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浅红色,读数
【
解析
】
(2)
实验目的是制备
Cl
2
O
再用水吸收制备次氯酸。原理是
Cl
2
O
由
Cl
2
与含水
8%
的
Na
2
CO
3
反应,因此首先制备氯气,即从
A
开始;制备的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
(
装置
D)
除去混有的
HCl
,防止
HCl
与碳酸钠反应;再通入装置
B
制备
Cl
2
O
;
Cl
2
O
中含有的
Cl
2
通入有机溶剂
(C
装置
)
除去;最后将
Cl
2
O
通入水中制取次氯酸。
(3)
装置
B
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多孔球泡增加氯气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氯气充分反应。
(5)Cl
2
O
在高于
42 ℃
会分解成
Cl
2
和
O
2
,因此装置
B
需放在冷水中,目的是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
Cl
2
O
分解。
(6)
HClO
见光易分解,实验室保存见光易分解药品时,一般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因此应用棕色平底烧瓶;根据
(2)
的分析,装置
C
的作用是除去
Cl
2
O
中的
Cl
2
。
(7)
根据题目中信息,次氯酸可被
KI
、
FeSO
4
等物质还原为
Cl
-
,加入一定体积的
FeSO
4
溶液,要求过量,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对过量的
FeSO
4
溶液进行滴定,然后求出与
HClO
反应的
FeSO
4
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
HClO
的浓度,具体操作是加入一定体积的
0.10
mol·L
-
1
FeSO
4
溶液
(
足量
)
,然后用
0.10
mol·L
-
1
的
KMnO
4
酸性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浅红色,读数。
变式
亚氯酸钠是重要漂白剂,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制备亚氯酸钠
(NaClO
2
)
晶体。
【查阅资料】
Ⅰ
.NaClO
2
饱和溶液在低于
38 ℃
时析出
NaClO
2
·
3H
2
O
,高于
38 ℃
时析出
NaClO
2
,高于
60 ℃
时
NaClO
2
分解成
NaClO
3
和
NaCl
。
Ⅱ
.B
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2NaClO
3
+
Na
2
SO
3
+
H
2
SO
4
(
浓
)=2ClO
2
↑+
2Na
2
SO
4
+
H
2
O
。
【进行实验】
(1)
盛装
NaClO
3
和
Na
2
SO
3
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____
。
(2)
装置
C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ClO
2
气体与装置
D
中混合溶液反应生成
NaClO
2
,生成
NaClO
2
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
。
(4)
反应后,经以下步骤可从装置
D
的溶液中获得
NaClO
2
晶体。请补充完整操作。
图
147
①
55
℃蒸发结晶;
②
趁热过滤;
③38
~
60 ℃
热水洗涤;④低于
______
干燥,得到成品。
图
148
是某同学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____(
填标号
)
。
A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B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边缘
C
.用玻璃棒引流
D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率
【实验反思】
(5)
如果撤去
D
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实验须使
B
中
NaClO
3
稍微过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
,如
NaClO
3
不足,则装置
D
中可能产生
SO
4
2-
,检验装置
D
中是否含有
SO
4
2-
的方法是:取少量
D
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
,证明溶液中存在
SO
4
2-
。
图
148
(7)
测定产品中
NaClO
2
的纯度。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
m
g
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
KI
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lO
2
-
+
4I
-
+
4H
+
=2H
2
O
+
2I
2
+
Cl
-
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
100
mL
待测溶液。取
25.00
mL
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
c
mol
·
L
-
1
Na
2
S
2
O
3
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
V
mL
(
已知:
I
2
+
2S
2
O
3
2-
=2I
-
+
S
4
O
6
2-
)
。所称取的样品中
NaClO
2
质量百分含量为
________(
用含
m
、
c
、
V
的代数式表示
)
。
【
答案
】
(1)
三颈烧瓶
(2)
防止
D
试管中液体进入
B
中
(
或安全瓶、防倒吸
) (3)2ClO
2
+
H
2
O
2
+
2OH
-
=2ClO
2
-
+
O
2
+
2H
2
O (4)60 ℃
BD
(5)NaClO
3
和
NaCl
(6)NaClO
3
稍微过量,防止
B
中产生
SO
2
进入
D
试管中,影响产品纯度 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适量
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7) 9.05
cV
/
m
%
【
解析
】
(1)
盛放
NaClO
3
和
Na
2
SO
3
固体的仪器是三颈烧瓶。
(2)
装置
C
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
D
试管中液体进入装置
B
中。
(3)
根据信息,
ClO
2
→
NaClO
2
,其中
Cl
的化合价由+
4
价
→
+
3
价,化合价降低,即
ClO
2
作氧化剂,
H
2
O
2
作还原剂,被氧化成
O
2
,因此有
ClO
2
+
H
2
O
2
+
NaOH→NaClO
2
+
O
2
+
H
2
O
,然后根据化合价的升降进行配平,即离子方程式为
2ClO
2
+
H
2
O
2
+
2OH
-
=2ClO
2
-
+
O
2
+
2H
2
O
。
(4)
根据信息,
NaClO
2
在高于
60
℃ 时,分解成
NaClO
3
和
NaCl
,因此低于
60 ℃
干燥;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根据过滤时注意事项,
A
项正确;过滤时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B
项错误;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
C
项正确;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弄破滤纸,
D
项错误。
(5)
如果撤去
D
中冷水浴,可能造成温度超过
60 ℃
,使
NaClO
2
分解成
NaClO
3
和
NaCl
。
(6)
因为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
SO
2
,
SO
2
进入装置
D
中,产生杂质,因此
NaClO
3
稍微过量的目的是防止
B
中产生
SO
2
进入
D
试管中,影响产品纯度;检验
SO
4
2-
的操作是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适量
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7)
建立关系式:
ClO
2
-
~
2I
2
~
4S
2
O
3
2-
,因此样品中
w
(NaClO
2
)
=
1/4
×
V
×
10
-
3
L
×
c
mol
·
L
-
1
×
90.5 g/mol
÷
m
g
×
(100
mL
÷
25
mL
)
×
100%
=
9.05
cV
/
m
%
。
规律小结
气体制备与性质探究型实验流程及考查角度
【
核心透析
】
考点二
探究型综合实验
1
.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1)
发现问题:就是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和异常现象等。
(2)
提出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3)
设计验证方案:就是根据猜想,结合实验条件设计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各种猜想进行验证。
(4)
具体实施实验:就是根据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组装仪器、按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
(5)
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就是认真全面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所得数据,然后进行推理分析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例
3
[2017·
全国卷Ⅲ
]
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
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
_____
、
________
。
(2)
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
(
带两端开关
K
1
和
K
2
)(
设为装置
A)
称重,记为
m
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
A
称重,记为
m
2
g
。按图
149
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
典例探究
】
图
149
①仪器
B
的名称是
________
。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_______(
填标号
)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
A
恒重,记为
m
3
g
。
a
.点燃酒精灯,加热
b
.熄灭酒精灯
c
.关闭
K
1
和
K
2
d
.打开
K
1
和
K
2
,缓缓通入
N
2
e
.称量
A f
.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x
=
______________(
列式表示
)
。若实验时按
a
、
d
次序操作,则使
x
________(
填
“
偏大
”“
偏小
”
或
“
无影响
”)
。
(3)
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
(2)
中已恒重的装置
A
接入如图
1410
所示的装置中,打开
K
1
和
K
2
,缓缓通入
N
2
,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
C
、
D
中的溶液依次为
______(
填标号
)
。
C
、
D
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
___
。
图
1410
a
.品红
b
.
NaOH
c
.
BaCl
2
d
.
Ba
(NO
3
)
2
e
.浓
H
2
SO
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1)
样品中没有
Fe(Ⅲ)
Fe(Ⅱ)
易被氧气氧化为
Fe(Ⅲ) (2)①
干燥管
②
dabfce
③76
(
m
2
-
m
3
)
/
[9
(
m
3
-
m
1
)
]
偏小
(3)①c
、
a
生成白色沉淀、褪色
②2FeSO
4
Fe
2
O
3
+
SO
2
↑+
SO
3
↑
【
解析
】
(1)
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将其溶于水滴加
KSCN
溶液时,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样品中无
Fe(Ⅲ)
,当通入空气后溶液变红,说明
Fe(Ⅱ)
易被氧气氧化为
Fe(Ⅲ)
。
(2)①
仪器
B
为干燥管。
②
由于要防止绿矾被氧化,所以加热之前要先通
N
2
,等反应充分之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
N
2
,直至
A
冷却至室温,之后关闭
K
1
、
K
2
,称量
A
的质量,所以实验操作顺序应为
dabfce
。
③根据
FeSO
4
~
x
H
2
O
152
18
x
(
m
3
-
m
1
) g
(
m
2
-
m
3
) g
x
=
76
(
m
2
-
m
3
)
/
[9
(
m
3
-
m
1
)
]
若将
a
、
d
次序颠倒,则在加热时会使部分晶体被氧气氧化,固体质量
m
3
偏大,导致
x
值偏小。
(3)
根据实验后残留固体的颜色为红色可知,反应生成了
Fe
2
O
3
,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化合价分析可知必有
SO
2
生成,同时会生成
SO
3
,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SO
4
Fe
2
O
3
+
SO
2
↑+
SO
3
↑。检验
SO
3
可用
BaCl
2
溶液,现象是
C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检验
SO
2
可用品红溶液,现象是
D
中品红溶液褪色。
变式
KMnO
4
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用途,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制备
KMnO
4
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
(
一
) KMnO
4
的制备,分步骤
Ⅰ
、
Ⅱ
两步进行。
步骤
Ⅰ.
先利用如图
1411
所示装置制备
K
2
MnO
4
图
1411
(1)
装置
A
应选用
_____(
填
“a”“b”
或
“c”)
。
(2)
装置
B
中所盛试剂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
。
(3)
装置
C
处反应生成
K
2
MnO
4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
步骤Ⅱ
.
由
K
2
MnO
4
制备
KMnO
4
。已知:
K
2
MnO
4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墨绿色。
主要过程如下:①充分反应后,将装置
C
处所得固体加水溶解,过滤;②向滤液中通入足量
CO
2
,过滤出生成的
MnO
2
;③将滤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
KMnO
4
晶体。
(4)
过程
②
向滤液中通入足量
CO
2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
。
(
二
) KMnO
4
的性质
已知:
KMnO
4
具有强氧化性,可与草酸
(H
2
C
2
O
4
)
反应。
(5)
写出
KMnO
4
酸性溶液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基于
(5)
的反应原理,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①0.01
mol·L
-
1
KMnO
4
酸性溶液;
②0.3
mol·L
-
1
KMnO
4
酸性溶液;
③0.1
mol·L
-
1
H
2
C
2
O
4
溶液;
④0.2
mol·L
-
1
H
2
C
2
O
4
溶液
所选试剂为
________(
填序号
)
;简要描述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_______
。
【
答案
】
(1)b
(2)
浓硫酸
(3)4KOH
+
2MnO
2
+
O
2
2K
2
MnO
4
+
2H
2
O (4)
墨绿色溶液变为紫红色,同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1∶2 (5)2MnO
4
-
+
5H
2
C
2
O
4
+
6H
+
=2Mn
2
+
+
10CO
2
↑+
8H
2
O (6)①③④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
0.01
mol·L
-
1
KMnO
4
酸性溶液,再分别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
H
2
C
2
O
4
溶液,
H
2
C
2
O
4
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
解析
】
(1)
生成锰酸钾需加氧化剂,因此
A
装置提供的气体应具有强氧化性,故装置
A
应选择
b
制取氧气。
(2)
生成的氧气必须经干燥处理,则装置
B
的作用是干燥,其中所盛试剂的名称为浓硫酸。
(4)
过程
②
向滤液中通入足量
CO
2
,锰酸钾转化为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墨绿色溶液变为紫红色,同时有黑色固体生成,该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还原产物,高锰酸钾是氧化产物,即
Mn
从+
6
价降低到+
4
价,升高到+
7
价,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
(6)
要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固定一种物质的浓度,而改变另一种物质的浓度,由于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快慢,因此固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而
②
的浓度太大,所以选择的试剂是
①③④
,实验方案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
0.01
mol·L
-
1
KMnO
4
酸性溶液,再分别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
H
2
C
2
O
4
溶液,
H
2
C
2
O
4
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归纳总结
探究实验设计的四个要求
1
.
[2017·
全国卷Ⅰ
]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
1412
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
NH
3
+
H
3
BO
3
=NH
3
·
H
3
BO
3
;
NH
3
·
H
3
BO
3
+
HCl
=NH
4
Cl
+
H
3
BO
3
。
命题考向追踪
【
历年动态
】
图
1412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
_______
。
f
的名称是
_____
。
(3)
清洗仪器:
g
中加蒸馏水;打开
k
1
,关闭
k
2
、
k
3
,加热
b
,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
k
1
,
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
c
,原因是
_______
;打开
k
2
放掉水,重复操作
2
~
3
次。
(4)
仪器清洗后,
g
中加入硼酸
(H
3
BO
3
)
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
d
注入
e
,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
d
,关闭
k
3
,
d
中保留少量水。打开
k
1
,加热
b
,使水蒸气进入
e
。
①
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
,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
_____
。
(5)
取某甘氨酸
(C
2
H
5
NO
2
)
样品
m
g
进行测定,滴定
g
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
c
mol
·
L
-
1
的盐酸
V
mL
,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样品的纯度
≤________%
。
【
答案
】
(1)
避免
b
中压强过大
(2)
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3)c
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
(4)①
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②
NH
4
+
+
OH
-
NH
3
↑+
H
2
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5) 1.4
cV
/
m
7.5
cV
/
m
【
解析
】
由实验目的和装置图可知,铵盐与浓碱液在
e
中反应,通过
b
中产生水蒸气通入
e
中将反应液加热,使产生的氨气完全逸出进入装置
g
生成
NH
3
·
H
3
BO
3
,然后利用盐酸来滴定
NH
3
·
H
3
BO
3
,最后利用氮守恒即可求出蛋白质的含氮量。
(1)
若
b
中压强较大,则
a
管内液面上升,因此
a
的作用就是避免
b
中压强过大。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仪器
f
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
(3)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
c
,原因是
c
、
e
及其所连接的管道内因温度下降,水蒸气冷凝为水后,管路内形成负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锥形瓶内的蒸馏水被倒吸入
c
中。
(4)①
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
d
中保留少量水可达到液封、防止氨气逸出的目的。
②
结合前面综述知,
e
中主要反应是铵盐与碱溶液在加热条
件下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NH
+
OH
-
NH
3
↑+
H
2
O
,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保温则有利于生成的氨气全部逸出。
(5)
取某甘氨酸
(C
2
H
5
NO
2
)
样品
m
g
进行测定,滴定
g
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
c
mol
·
L
-
1
的盐酸
V
mL
,根据反应
NH
3
·
H
3
BO
3
+
HCl
=NH
4
Cl
+
H
3
BO
3
,可以求出样品中
n
(N)
=
n
(
HCl
)
=
c
mol
·
L
-
1
×
V
×
10
-
3
L
=
0.001
cV
mol
,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001
cV
mol
×
14 g/mol/
m
g
×
100%
=
1.4
cV
/
m
%
,样品中甘氨酸的质量
≤0.001
cV
×
75 g
,所以样品的纯度
≤7.5
cV
/
m
%
。
2
.
[2016·
全国卷Ⅲ
]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
一
)
碳酸钙的制备
图
1413
图
1414
(1)
步骤
①
加入氨水的目的是
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
____
。
(2)
如图
1414
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________(
填标号
)
。
a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
.玻璃棒用作引流
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
二
)
过氧化钙的制备
(3)
步骤
②
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
______
性
(
填
“
酸
”“
碱
”
或
“
中
”)
。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
________
。
(4)
步骤
③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
______
。
(5)
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
。
(6)
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__
,产品的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1)
调节溶液
pH
使
Fe(OH)
3
沉淀 过滤分离
(2)
ade
(3)
酸 除去溶液中的
CO
2
(4)CaCl
2
+
2NH
3
·
H
2
O
+
H
2
O
2
+
6H
2
O=CaO
2
·
8H
2
O
↓+
2NH
4
Cl
或
CaCl
2
+
2NH
3
·
H
2
O
+
H
2
O
2
=CaO
2
↓+
2NH
4
Cl
+
2H
2
O
温度过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5)
去除结晶表面水分
(6)
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纯度较低
【
解析
】
(1)
石灰石中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双氧水和氨水,双氧水是将
Fe
2
+
氧化为
Fe
3
+
,而氨水是调节溶液
pH
使
Fe(OH)
3
沉淀。小火煮沸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
(2)
过滤操作中,漏斗末端颈尖应紧靠烧杯壁;过滤时使用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过滤装置中滤纸应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用玻璃棒搅拌易使滤纸破裂,导致过滤失败,并不能加快过滤速度,故答案选
ade
。
(3)
步骤
②
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
CaCO
3
反应生成
CaCl
2
、
H
2
O
、
CO
2
,由于
CO
2
的溶解,溶液呈酸性。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
CO
2
,因为
后续操作中加入氨水,
CO
2
能与氨水反应,消耗反应物且引入杂质。
(4)
步骤
③
中
CaCl
2
与氨水、双氧水反应,得到过氧化钙晶体,化学方程式为
CaCl
2
+
2NH
3
·
H
2
O
+
H
2
O
2
+
6H
2
O=CaO
2
·
8H
2
O
↓+
2NH
4
Cl
或
CaCl
2
+
2NH
3
·
H
2
O
+
H
2
O
2
=CaO
2
↓+
2NH
4
Cl
+
2H
2
O
,由于温度过高时双氧水易分解,因此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
(5)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使用乙醇洗涤,可以去除结晶表面水分。
(6)
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的缺点是得到的过氧化钙产品中会混入杂质,纯度较低。
3
.
[2016·
浙江卷
]
无水
MgBr
2
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
MgBr
2
,装置如图
1415
,主要步骤如下:
图
1415
步骤
1
三颈瓶中装入
10 g
镁屑和
150
mL
无水乙醚;装置
B
中加入
15
mL
液溴。
步骤
2
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
3
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
0 ℃
,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
4
常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
0 ℃
,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
160 ℃
分解得无水
MgBr
2
产品。
已知:
①Mg
和
Br
2
反应剧烈放热;
MgBr
2
具有强吸水性。②
MgBr
2
+
3C
2
H
5
OC
2
H
5
⇌
MgBr
2
·
3C
2
H
5
OC
2
H
5
请回答: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__
。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
N
2
,原因是
_______
。
(2)
如将装置
B
改为装置
C(
图
1416)
,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
。
(3)
步骤
3
中,第一次过滤除去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
(4)
有关步骤
4
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A
.可用
95%
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
B
.洗涤晶体可选用
0 ℃
的苯
C
.加热至
160 ℃
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
D
.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5)
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可用
EDTA(
简写为
Y
4
-
)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
2
+
+
Y
4
-
=MgY
2
-
①滴定前润洗滴定管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
②测定前,先称取
0.250 0 g
无水
MgBr
2
产品,溶解后,用
0.050 0
mol·L
-
1
的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EDTA
标准溶液
26.50
mL
,则测得无水
MgBr
2
产品的纯度是
_____(
以质量分数表示
)
。
图
1416
【
答案
】
(1)
干燥管 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
MgO
阻碍
Mg
和
Br
2
的反应
(2)
会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而存在安全隐患
(3)
镁屑
(4)BD
(5)①
从滴定管上口加入少量待测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内壁,然后从下部放出,重复
2
~
3
次
②97.5%
【
解析
】
(1)
仪器
A
为球形干燥管;金属镁为活泼金属,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O
2
反应,所以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的
N
2
。
(2)
因为液溴极易挥发,装置
B
是通过
N
2
带着溴蒸气进入三颈瓶,而装置
C
是利用
N
2
将液溴直接压入三颈瓶中,因加入大量液溴而使得反应过快。
(3)
镁屑与液溴反应时,镁屑过量,第一次过滤除去的是没有反应的镁屑。
(4)
因为
MgBr
2
具有强吸水性,故不能用
95%
的乙醇洗涤产品,
A
项错误;用苯溶解晶体后再冷却至
0
℃,故可以用
0 ℃
苯洗涤晶体,
B
项正确;加热到
160 ℃
时,除去苯的同时也除去了乙醚,
C
项错误;
D
项正确。
(5)②
结合关系式
MgBr
2
~
Mg
2
+
~
Y
4
-
,产品的纯度=
26.5
×
10
-
3
L
×
0.050 0 mol
·
L
-
1
×
184 g
·
mol
-
1
/0.250 0 g
×
100%
=
97.5%
。
4
.
研究物质的合成或制备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
某实验小组探究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镁的方法,设计了如图
1417
装置。
①分液漏斗中的
A
物质是
________ (
填试剂名称
)
。
②利用中学常见的仪器,在空白方框内补充完整实验装置。可选择的试剂有:
A
.稀
NaOH
溶液
B
.无水氯化钙
C
.稀硫酸
D
.浓硫酸
③假设实验过程中
MgCl
2
·
6H
2
O
未水解,不用任何试剂
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
MgCl
2
·
6H
2
O
是否完全转化为
MgCl
2
。写出实验方法:
________
。
(2)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纯净乙烯。
①有的同学通过乙醇制备乙烯,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该实验除乙醇外,所需的试剂或用品
(
不包
括仪器
)
有
____________
。
【2018
预测
】
图
1417
②有的同学探究其他制备乙烯的方法,他设计了图
1418
装置制备乙烯。实验结果是量筒内壁附着较多无色油状液体,且得到很少量的气体。请分析气体产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
。为增大气体产率,在图
1418
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改进措施:
_______
。
图
1418
【
答案
】
(1)①
浓硫酸
②
③称量所得的产物,若质量为
95
m
/203 g
,
则说明
MgCl
2
·
6H
2
O
完全转化为
MgCl
2
,否则未完全
(2)①CH
3
CH
2
OH CH
2
=CH
2
↑+
H
2
O
浓硫酸、沸石、氢氧化钠溶液
②
加热温度过高,溴乙烷大量挥发
(
或溴乙烷发生了副反应
)
增加冷凝回流装置
(
合理即可
)
【
解析
】
(1)
加热氯化镁晶体失去结晶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由于氯化镁易水解,应在
HCl
氛围中加热分解,
A
中液体为浓硫酸,与圆底烧瓶中浓盐酸混合,产生大量的热,有利于
HCl
逸出,洗气瓶中浓硫酸干燥
HCl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
HCl
,防止污染空气,注意防止倒吸,还要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气导致氯化镁水解,尾气处理装置与加热装置之间需要连接盛放氯化钙的干燥管
(
或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
)
。
①
由上述分析可知,分液漏斗中的
A
物质是浓硫酸。
②
利用氢氧化
钠溶液吸收尾气中
HCl
,防止污染空气,且防止倒吸,还要在尾气处理装置与加热装置之间连接盛放氯化钙的干燥管
(
或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
)
。
③
实验过程中
MgCl
2
·
6H
2
O
未水解,
m
g
晶体的物质的量为
m
/203 mol
,完全分解得到氯化镁为
m
/203 mol
×
95 g/mol
=
95
m
/203 g
,称量所得产物质量,若质量为
95
m
/203 g
,说明
MgCl
2
·
6H
2
O
完全转化为
MgCl
2
,否则未完全。
(2)①
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方程式为
CH
3
CH
2
OH CH
2
=CH
2
↑+
H
2
O
;反应中会发生副反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成,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体加热需要防止暴沸,还需要加入沸石,除乙醇外,所需的试剂或用品
(
不包括仪器
)
有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沸石。
②
方案中利用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利用图中装置制备乙烯,实验结果是量筒内壁附着较多无色油状液体,且得到很少量的气体,说明生成乙烯很少,气体产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温度过高,溴乙烷大量挥发,也可能是溴乙烷发生副反应等;为增大气体产率,可以增加冷凝回流装置,有利于溴乙烷冷凝回流,可以利用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等,减少溴乙烷挥发。
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用过量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取
SO
2
,并探究
SO
2
与
Na
2
O
2
反应的产物。
Ⅰ
.
制取
SO
2
(1)
写出烧瓶中生成
SO
2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2)
写出实验现象:
①细铜丝表面:
__________
。
②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液体始终保持澄清,并
_______
。
(3)
欲使反应停止,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
。
烧瓶中液体冷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
Ⅱ
.
探究
SO
2
与
Na
2
O
2
反应后的固体产物。
(4)
实验方案如下:取洗涤玻璃棉所得溶液,
__________
。
教师备用习题
(5)
把
Na
2
O
2
粉末散附在玻璃棉上的目的是
________
。
若
Na
2
O
2
未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 __
。
Ⅲ
.
装置改进
(6)
老师指出该实验装置需做如下改进
(
只答出一种即可
)
:
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Ⅰ.(1)Cu
+
2H
2
SO
4
(
浓
) CuSO
4
+
SO
2
↑+
2H
2
O (2)①
细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细铜丝溶解
②
逐渐变为蓝色
(3)
先抽拉粗铜丝使细铜丝与浓硫酸脱离接触,再撤去酒精灯 有白色固体生成,溶液变为无色
Ⅱ
.(4)
滴加足量
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盐酸,若白色沉淀不溶解,则产物只有
Na
2
SO
4
;若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则产物只有
Na
2
SO
3
;若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则产物中有
Na
2
SO
3
和
Na
2
SO
4
(5)
使
Na
2
O
2
与
SO
2
充分接触 不能确定是否产生
Na
2
SO
4
,
Na
2
SO
3
+
Na
2
O
2
+
H
2
O=Na
2
SO
4
+
2NaOH
Ⅲ
.(6)
在烧杯和硬质玻璃管之间加安全瓶
(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或:烧杯中导管接倒置的漏斗,且漏斗口刚好接触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