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50 KB
  • 2021-08-06 发布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化学试题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浠水实验高中高二年级九月月考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满分48分。‎ ‎1.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焚烧秸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破坏了环境,故①④均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而②③⑤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故选B。‎ ‎2.准确量取25.00mL的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仪器( )‎ A. 50mL量筒 B. 10mL移液管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50 mL量筒的感量是0.1mL,所以50 mL量筒不能精确地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故A错误;‎ B. 10mL量筒的感量是0.1mL,且25mL溶液比10mL量筒的量程大,所以10 mL量筒不能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故B错误;‎ C. 滴定管、移液管是能精确计量的仪器,准确量取25.00mL溶液,应用25ml的滴定管、50mL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中含有酸,所以溶液呈酸性,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C正确;‎ D. 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橡皮管,高锰酸钾具有强腐蚀性,量取高锰酸钾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点睛】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需要用精密量具,精确到0.1,估读到0.01,学过的量具,滴定管、移液管是能精确计量的仪器;注意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性。‎ ‎3.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 反应体系的压强 C. 正、逆反应的速率 D. 反应物的转化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只有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平衡才能发生移动,这是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前提。反应物浓度和压强变化不一定会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所以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但如果变化后仍然相等,则平衡就不移动。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说明反应物的正逆反应速率一定不再相等,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答案是D。‎ ‎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到10 s末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 反应开始到10 s末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 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反应开始到10 s末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mol·L-1·s-1,A错误;‎ B. 反应开始到10 s末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mol·L-1,B错误;‎ C. 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100%=79.0%,C正确;‎ D. 根据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X(g)+Y(g)2Z(g),D错误。‎ 故选C。‎ ‎5.已知某可逆反应m A(g)+n B(g) ‎ p 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T1p2 m+n>p 放热反应 B. T1>T2 p1p 吸热反应 C. T1p2 m+nT2 p1T2,由图知温度越高,B的含量越低,所以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定温度相同,比较压强不同时,即比较曲线T1、p1与曲线T1、p2,根据先出现拐点,先到达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压强高,所以p1T2,反应吸热;p10‎ B. m+n7;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⑥常温下,将pH=1的醋酸和盐酸稀释相同的倍数倍,测得醋酸的pH变化较小。‎ A. ②④⑤⑥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②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①pH 相同,说明两溶液中的 H+浓度相同,与同样的锌反应时产生 H 2 的起始速率相同,无法证明醋酸是否已完全电离,故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②若为强酸,常温下 0.1 mol·L-1的一元酸, pH=1,而醋酸的 pH=3,证明醋酸未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故可以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③酸碱的物质的量相同,完全发生中和反应,与酸的强弱无关,不能证明为弱酸,故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④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说明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可证明醋酸为弱酸,故可以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⑤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⑥由于醋酸是弱酸,因此pH=1的醋酸浓度比盐酸大,所以稀释相同倍数后,醋酸会继续电离出H+,因此醋酸的pH变化较小,故可以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选B。‎ ‎11.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0.01mol·L-1H2S溶液:c(H+)>c(HS-)>c(S2-)>c(H2S)>c(OH-)‎ B. =10-10的Na2CO3溶液:c(HCO3-)+2c(H2CO3)=c(10-2-10-12)mol·L-1‎ C. 等物质的量的NH4Cl和NaCl的混合溶液:c(NH4)+c(NH3·H2O)+c(Na+)=2c(Cl-)‎ D. 0.1mol·L-1NaHSO3溶液:c(Na+)+c(H+) c(H+)>c(HS-)>c(S2-)>c(OH-),故A错误;‎ B. 室温下,Na2CO3溶液中存在c(H+) c(OH-)=10-14,结合=10-10可得c(H+)=10-12,c(OH-)=10-2,电荷守恒:c(Na+) + c(H+) = c(OH-) +2c(CO32-)+ c(HCO3-);物料守恒:c(Na+)= 2 c(H2CO3)+2c(HCO3-) +2c(CO32-);根据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得出质子守恒式:2 c(H2CO3)+ c(HCO3-) + c(H+)= c(OH-);则c(HCO3-)+2c(H2CO3)= c(OH-)- c(H+)= c(10-2-10-12)mol·L-1,故B正确;‎ C. 因为NH4Cl和NaCl等体积混合,所以氮原子:氯原子=1:2,c(Na+)= c(Cl-)所以氯离子浓度就等于所有含氮物质浓度之和的两倍,也就是2c(NH4)+ 2c(NH3·H2O)=c(Cl-),则c(NH4)+c(NH3·H2O)+c(Na+)= c(Cl-),故C错误;‎ D. 0.1mol·L-1NaHSO3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a+)+c(H+)=c(HSO3-)+2c(SO32-)+c(OH-),则c(Na+)+c(H+)>c(HSO3-)+c(SO32-)+c(OH-),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盐的水解原理及各种守恒在判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应用方法。‎ ‎12. 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3的H2SO4溶液中:c(H+)=10-3mol·L-1‎ B. 呈中性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C. 在Na2CO3溶液中,2c(Na+)= c(CO32-)+ c(HCO3-) + c(H2CO3)‎ D. 氯化铵溶液中:c(Cl-)>c(NH4+)>c(OH-)>c(H+)‎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H2SO4是强酸,完全电离,若H2SO4溶液pH=3,则c(H+)=10-3mol/L,正确;B.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OH-)+c(CH3COO-),由于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呈中性,所以c(H+)=c(OH-),故c(Na+)=c(CH3COO-),错误;C.在Na2C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2" c(CO32-)+ 2c(HCO3-) + 2c(H2CO3),错误;D.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最终当溶液达到电离平衡时,c(H+)>c(OH-);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Cl-)=c(NH4+)+c(NH3·H2O),所以在氯化铵溶液中,:c(Cl-)>c(NH4+)>c(H+)>c(OH-),错误。‎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知识。‎ ‎13.在较稀FeCl3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在此溶液中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解平衡不移动 B. 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溶液中H+浓度增大 D. 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增加Fe3+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 B.增加Fe3+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 C.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氯化铁浓度增大,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故C正确;‎ D.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氯化铁浓度增大,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Fe3+的水解程度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作为内服造影剂。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已知:Ksp(BaCO3)=5.1×10-9 mol2·L-2;Ksp(BaSO4)=1.1×10-10 mol2·L-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Ksp(BaCO3)>Ksp(BaSO4)‎ B. 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 C. 若误饮[Ba2+]=1.0×10-5 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 D. 可以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胃液中为盐酸环境,难溶碳酸盐在胃液中溶解,故不能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故A错误;B.在酸性环境下,用碳酸钠溶液不能沉淀出钡离子,故B错误;C.硫酸钡作内服造影剂说明硫酸钡电离出钡离子浓度是安全的,此时c(Ba2+)= =1.05×10-5mol/L>1.0×10-5mol/L,故误饮c(Ba2+)=1.0×10-5mol/L的溶液时,不会引起钡离子中毒,故C错误;D. 当用0.36 mol/L的Na2SO4溶液洗胃时,胃液中c(Ba2+)=Ksp(BaSO4)÷c(SO42-)=(1.1×10-10÷0.36) mol/L=3.1×10-10mol/L<1.05×10-5mol/L,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溶度积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难溶物溶度积概念首先要避免对物质溶解性绝对性的理解。‎ ‎15.海水中含有大量Na+、C1-及少量Ca2+、Mg2+、SO42-,用电渗析法对该海水样品进行淡化处理,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B. A极室产生气泡并伴有少量沉淀生成 C. 淡化工作完成后A、B、C三室中pH大小为pHA<pHB<pHC D. B极室产生的气体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阴极是阳离子反应,所以b为阳离子交换膜,选项A正确;‎ B、A极室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产生氯气,但不产生沉淀,选项B错误;‎ C、淡化工作完成后,A室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部分溶于水溶液呈酸性,B室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碱性,C室溶液呈中性,pH大小为pHA<pHC<pHB,选项C错误;‎ D、B极室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不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6.锂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液中,Li+由多孔电极迁移向锂电极 B. 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充电时,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Li2O2-2e-=2Li++O2↑‎ D. 电池中的电解液可以是有机电解液或稀盐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锂电极作负极,多孔电极作正极,电解液中,阳离子移向阴极,所以Li+由锂电极迁移向多孔电极,故A错误;‎ B. 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错误;‎ C. 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电极方程式为O2+4e-+2H2O=4OH-,故C错误;‎ D. 金属锂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不可以用稀盐酸代替,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计五道大题,满分52分。‎ ‎17.水溶液中存在多种平衡,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浓度均为0.1mol/L①CH3COONH4 ②NH4HSO4 ③NH3.H2O ④(NH4)2SO4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___。‎ ‎(2)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四种溶液中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 ‎(3)恒温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2.3g金属钠,充分反应后,再加蒸馏水稀释到1L,所得溶液的pH=___。‎ ‎(4)将FeCl3、NaHCO3、K2SO3溶液蒸干、灼烧后得到的固体物质分别是___。‎ ‎【答案】 (1). ④>②>①>③ (2). ①>②>④>③ (3). 11 (4). Fe2O3、Na2CO3、K2SO4‎ ‎【解析】‎ ‎【分析】‎ ‎(1)③NH3•H2O溶液中NH3•H2O部分电离,c(NH4+)最小,其他根据系数和水解程度可以判断;‎ ‎(2)向溶液中加入酸或碱均能抑制H2O的电离,且溶液中H+或OH-浓度越大,由水电离出的H+‎ 浓度越小,盐的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 ‎(3)恒温下,pH=6的蒸馏水中Kw=c(H+)×c(OH-)=(10-6)2=10-12,算出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即可;‎ ‎(4)将FeCl3溶液蒸干时,铁离子水解生成Fe(OH)3和HCl,升高温度氢氧化铁会分解成是红棕色固体Fe2O3;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K2SO3具有较强还原性,在蒸干的时候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K2SO4。‎ ‎【详解】(1)③NH3•H2O溶液中c(NH4+)小于铵盐的c(NH4+),所以一水合氨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最小;④中铵根离子系数是2,①②中铵根离子系数都是1,所以④比①②的大,②中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水解,所以铵根离子难度②>①,所以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②>①>③,故答案为:④>②>①>③;‎ ‎(2)向溶液中加入酸或碱均能抑制H2O的电离,且溶液中H+或OH-浓度越大,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越小;盐的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出c(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②③①,故答案为:④>②>③>①;‎ ‎(3)恒温下,pH=6的蒸馏水中Kw=c(H+)×c(OH-)=(10-6)2=10-12,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n= = =0.1mol,c(OH-)=c(NaOH)= =0.1mol/L,c(H+)= =10-11mol/L,所以溶液的pH=11,故答案为:11;‎ ‎(4)将FeCl3溶液蒸干时,铁离子水解生成Fe(OH)3和HCl,升高温度促进HCl挥发,所以蒸干溶液时得到碱,灼烧氢氧化铁时,氢氧化铁会分解成是红棕色固体Fe2O3;因为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所以NaHCO3水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物质是Na2CO3;K2SO3具有较强还原性,在蒸干的时候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K2SO4,最后得到的产物应该是K2SO4。‎ ‎18.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气体之一。如何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是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1,N2(g)+2O2(g) =2NO2(g) ΔH=+64kJ·mol−1,则NO2(g)+2CO(g)=N2(g)+2CO2(g) ΔH=___kJ·mol−1,若反应中有14g还原剂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___mol。‎ ‎(2)使汽车排放的CO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NO(g)+2CO(g) N2(g)+2CO2(g),可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若在一定温度下,将6molNO、8molCO充入10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NO的平衡转化率=___。‎ ‎②15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发生如图1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 a.缩小容器体积b.增加CO2的量c.体积不变通入少量氩气d.加入催化剂 ‎③当NO与CO的起始浓度相等时,体系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该反应ΔH<0 B.p1p2>p3,则压强关系:p1>p2>p3,故B错误;‎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 D. 平衡常数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④根据反应到达平衡的条件判断;‎ ‎⑤使NO转化率增大即反应右移。‎ ‎【详解】(1)①N2(g)+2O2(g) 2NO2(g) ΔH=+64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1则②CO(g)+ O2(g)=CO2(g) ΔH= -283.0kJ·mol−1;②×2-×①得NO2(g)+2CO(g)=N2(g)+2CO2(g) ΔH= -283.0kJ·mol−1×2-64× kJ·mol−1= -598 kJ·mol−1;该反应中还原剂是CO,C元素从+2价变成+4价,转移2个电子,14gCO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共转移电子0.5mol×2=1mol;‎ ‎(2)①2NO(g)+2CO(g) N2(g)+2CO2(g)‎ 起始(mol/L)0.6 0.8 0 0‎ 转化(mol/L)0.4 0.4 0.2 0.4‎ 平衡(mol/L)0.2 0.4 0.2 0.4‎ K===5;NO的平衡转化率=×100%=66.7%;‎ ‎②由图可知15min时CO的浓度增加并且反应速率比0-10min小,说明反应左移且没有增加反应速率,反应2NO(g)+2CO(g) N2(g)+2CO2(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减小压强或者增加CO2的量可以让反应左移,故选ab;‎ ‎③A. 由图可知,升高温度,N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反应左移,说明该反应放热,ΔH<0,故A正确;‎ B. 反应2NO(g)+2CO(g) N2(g)+2CO2(g)是气体体积减小反应,增大压强反应右移,N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平衡转化率:p1>p2>p3,则压强关系:p1>p2>p3,故B错误;‎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 D. 平衡常数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④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反应已经到达平衡,故A错误;B.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O同时生成1molCO2,则V正(NO)= 2V正(CO2),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错误;C. 反应2NO(g)+2CO(g) N2(g)+2CO2(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则气体体积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D. NO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D正确;故选CD;‎ ‎⑤使NO转化率增大即反应右移,需要加入反应物CO,加入NO等效于增大压强,反应左移NO转化率减小,故选C。‎ ‎19.某学生用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取标准NaOH容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线0以上2cm~3cm;‎ B.量取25.00mL.待制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儒2~3滴酚酞;‎ C.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D.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并记下读数;‎ E.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周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据此实验光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B、__。(用序号字母填写)‎ ‎(2)滴定管洗涤之前必须___,滴定过程中时,左手握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 ‎(3)上述B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第四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滴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mL。‎ ‎(5)某学生根据四次实验记录数据计算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___。‎ 滴定次数 盐酸(mL)‎ ‎0.1000mol/LNaOH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溶液体积 第一次 ‎25.00‎ ‎0.05‎ ‎26.17‎ ‎26.12‎ 第二次 ‎25.00‎ ‎1.58‎ ‎30.31‎ ‎28.73‎ 第三次 ‎25.00‎ ‎0.22‎ ‎26.30‎ ‎26.08‎ ‎【答案】 (1). C (2). A (3). E (4). D (5). F (6). 检查是否漏液 (7).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8). 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容液时,溶液有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9). 偏大 (10). 26.10 (11). 0.1044mol/L ‎【解析】‎ ‎【分析】‎ ‎(1)操作的步骤是选择滴定管,然后洗涤、润洗、装液、使尖嘴充满溶液、固定在滴定台上,然后调节液面记下读数,再取待测液于锥形瓶,然后加入指示剂进行滴定;‎ ‎(2)为了防止漏液,滴定管洗涤之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滴定过程中时,左手握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容液时,溶液有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根据c(待测)= 判断;‎ ‎(4)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所滴NaOH溶液的体积=终点读数-起始读数为;‎ ‎(5)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NaOH),根据c(待测)= 求得答案。‎ ‎【详解】(1)操作的步骤是选择滴定管,然后洗涤、润洗、装液、使尖嘴充满溶液、固定在滴定台上,然后调节液面记下读数,再取待测液于锥形瓶,然后加入指示剂进行滴定,所以正确的滴定顺序为CA EDBF;‎ ‎(2)为了防止漏液,滴定管洗涤之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滴定过程中时,左手握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容液时,溶液有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如果再用待测液润洗,会使锥形瓶内的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大,会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可知,测定结果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4)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所滴NaOH溶液的体积=26.10mL-0.00mL=26.10mL;‎ ‎(5)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NaOH)=‎ mL=26.10mL, 根据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n(HCl)=n(NaOH),即:0.0261L×0.1000mol/L=0.025L×c(HCl),解得:c(HCl)==0.1044mol/L,故答案为:0.1044mol/L。‎ ‎20.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工业上制取镁单质主要是电解法。‎ ‎(1)电解法制取镁单质的反应方程式是:___。‎ ‎(2)电解原料无水氯化镁可由海水制备。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海水中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其步骤先后顺序是___(步骤可重复使用),‎ ‎(3)上述步骤①中“一定条件下”具体是指:___,其目的是___。‎ ‎(4)已知某温度下Mg(OH)2的Ksp=6.4×l0−12,当溶液中c(Mg2+)≤1.0×10−5mol·L−1可视为沉淀完全,则此温度下应保持溶液中c(OH-)≥___mol·L−1。‎ ‎(5)将饱和NH4Cl溶液滴入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可看到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反应原理可能有两方面,请分别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①____;‎ ‎②____。‎ 要验证①②谁是Mg(OH)2溶解的主要原因,可选取___代替NH4Cl溶液作对照实验。‎ A.NH4NO3 B.(NH4)2SO4 C.CH3COONH4 D.NH4HCO3‎ ‎(6)镁电池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一种“镁—次氯酸盐”电池的总反应为:Mg+ClO-+H2O=Mg(OH)2+Cl-。其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用此镁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镁电池正极与铅蓄电池正极相连 B.电子从Pb电极转移到镁电池负极 C.充电后,铅蓄电池两极质量均减小,理论上镁电池消耗24gMg,阴、阳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充电后,镁电池和铅蓄电池的pH均增大 ‎【答案】 (1). MgCl2(熔融)Mg+Cl2↑ (2). ②④③⑤④① (3). 在HCl气流中加热晶体 (4). 防止加热时氯化镁水解 (5). 8×10-4 (6). 2NH4++Mg(OH)2=2NH3•H2O+Mg2+ (7). NH4++H2ONH3•H2O+H+、2H++Mg(OH)2=Mg2++2H2O (8). C (9). ClO-+2e-+H2O=Cl-+2OH- (10). AC ‎【解析】‎ ‎【分析】‎ ‎(1)工业上制取镁单质主要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2)因海水中MgCl2的浓度较小,所以要经过富集这一过程:先加熟石灰形成沉淀,然后将沉淀过滤,接着将Mg(OH)2沉淀转化为MgCl2,这样就实现了MgCl2富集,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MgCl2 ▪6H2O)(这步是为了得到纯净的MgCl2),又因MgCl2 易水解,为防止MgCl2水解的水解,加热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必须在HCl氛围下中进行;‎ ‎(3)根据(2)的分析,步骤①中“一定条件下”具体是指在HCl气流中加热晶体,目的 防止加热时水合氯化镁晶体水解;‎ ‎(4)Mg(OH)2的Ksp=6.4×10-12,当溶液中c(Mg2+)≤1.0×10-5mol ▪L-1可视为沉淀完全,则Ksp=c(Mg2+)×c2(OH-)=6.4×10-12 ,c(OH-)≥8×10-4mol/L;‎ ‎(5)加入NH4Cl,溶解后因其能水解显酸性,水解生成的盐酸会溶解氢氧化镁,从而又会造成Mg(OH)2沉淀的溶解,所以饱和NH4Cl溶液滴入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出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溶解;代替NH4Cl溶液作对照实验的物质需要有铵根且是中性; ‎ ‎(6)一种“镁-次氯酸盐”电池的总反应为:Mg+ClO-+H2O═Mg(OH)2+Cl-。其工作时正极是Cl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反应。‎ ‎【详解】(1)工业上制取镁单质主要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方程式为:MgCl2(熔融) Mg+Cl2↑;‎ ‎(2)因海水中MgCl2的浓度较小,所以要经过富集这一过程:先加熟石灰形成沉淀:MgCl2+Ca(OH)2=Mg(OH)2+CaCl2,然后将沉淀过滤,接着将Mg(OH)2沉淀转化为MgCl2:Mg(OH)2+2HCl═MgCl2+2H2O,这样就实现了MgCl2富集,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MgCl2 ▪6H2O)(这步是为了得到纯净的MgCl2),又因MgCl2 易水解,为防止MgCl2水解的水解,加热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必须在HCl氛围下中进行:MgCl2 ▪6H2O MgCl2 +6H2O,故答案为:②④③⑤④①;‎ ‎(3)根据(2)的分析,步骤①中“一定条件下”具体是指在HCl气流中加热晶体,目的 防止加热时水合氯化镁晶体水解,故答案为:在HCl气流中加热晶体; 防止加热时水合氯化镁晶体水解;‎ ‎(4)Mg(OH)2的Ksp=6.4×10-12,当溶液中c(Mg2+)≤1.0×10-5mol ▪L-1可视为沉淀完全,则Ksp=c(Mg2+)×c2(OH-)=6.4×10-12 ,c(OH-)≥8×10-4mol/L,故答案为:8×10-4;‎ ‎(5)加入NH4Cl,溶解后因其能水解显酸性,NH4Cl+H2O NH3 ▪H2O+HCl,水解生成的盐酸会溶解氢氧化镁,从而又会造成Mg(OH)2沉淀的溶解,Mg(OH)2+2HCl=MgCl2+2H2O,所以饱和NH4Cl溶液滴入少量的Mg(OH)2‎ 悬浊液中,出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溶解,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①NH4++H2O NH3 ▪H2O+H+;②2H++Mg(OH)2=Mg2++2H2O;代替NH4Cl溶液作对照实验的物质需要有铵根且是中性,硝酸铵、硫酸铵和氯化铵相似,只有铵根离子的水解,而碳酸氢铵溶液呈碱性,只有醋酸铵呈中性并且含有铵根,可以代替NH4Cl溶液作对照实验,故选C; ‎ ‎(6)一种“镁-次氯酸盐”电池的总反应为:Mg+ClO-+H2O═Mg(OH)2+Cl-。其工作时正极是Cl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反应,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用此镁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 A.镁电池正极充当阳极应与铅蓄电池正极相连,故A正确;‎ B.电子从镁电池负极转移到Pb电极,故B错误;‎ C.充电后,铅蓄电池两极质量均减小,理论上镁电池消耗24g Mg即转移2mol电子,所以阴极生成是铅、阳极生成是二氧化铅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故C正确;‎ D.充电后,镁电池的PH值基本没有变化和铅蓄电池生成硫酸故pH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lO-+2e-+H2O=Cl-+2OH-; AC。‎ ‎21.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用a、b和箭头表示)。‎ ‎(2)正极反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 ‎(3)氢气的制备和存储是氢氧燃料电池能否有效推广的关键技术。有人提出利用光伏发电装置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来制备氢气。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方式之一。图1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图2为电解尿素[CO(NH2)2](C为+4价)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①图1中N型半导体为___(填“正极”或“负极”)‎ ‎②该系统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③若A极产生7.00gN2,则此时B极产生___LH2(标准状况下)。‎ ‎【答案】 (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a→b (3). O2+4e-+2H2O=4OH- (4). 负极 (5). CO(NH2)2+8OH--6e-= CO32-+N2↑+6H2O (6). 16.8‎ ‎【解析】‎ ‎【分析】‎ ‎(1)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2)电解质溶液是碱,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 ‎(3)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结合电解池原理判断正负极;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气得电子的过程;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以及电极反应式计算。‎ ‎【详解】(1)原电池的实质为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电解质溶液是碱,通入氧气的铂电极是正极,电子流动方向与电流流动的方向相反,电流从正极到负极,故电子流向为a→b;‎ ‎(2)电解质溶液碱,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2H2O=4OH-;‎ ‎(3)①该电池反应时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氮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所以生成氮气的电极A是阳极,生成氢气的电极B是阴极,则图1中N型半导体和B极相连,为负极;‎ ‎②A是阳极,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氮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电极方程式为:CO(NH2)2+8OH--6e-= CO32-+N2↑+6H2O;‎ ‎③根据电子守恒有N2~3H2,则n(H2)=3n(N2)=3×=0.75mol,标况下体积为V(H2)=0.75mol×22.4L/mol=16.8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