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50 KB
  • 2021-08-06 发布

化学(文)卷·2019届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文科 化学试题 命题人:吴好勤 审题人:扶艳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 ‎ 一、选择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环境问题都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在下列组合中对应的化合物不正确的是  (    )‎ A.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B.光化学烟雾:二氧化氮 C.酸雨:二氧化碳     D.臭氧层破坏:氟氯烃 ‎2.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中,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其周边区域的空气中漂浮着放射性物质,其中含有碘的同位素131 53I,131 53I中的中子数为( )‎ ‎ A.53 B.78 C.131 D.184 ‎ ‎3.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    ) ‎ ‎ A. B. C. D.‎ ‎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     ‎ A.Al3+       B.Fe3+       C.Fe2+        D.Cu2+‎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蔗糖 B.淀粉 C.纤维素 D.蛋白质 ‎6.下列操作方法或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 D.量取液体时读数 A.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 C.氨气的收集装置 ‎ ‎ ‎7.下列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 ) ‎ A.苯 B.蒸馏水 C.无水酒精 D.乙酸 ‎8.下列做法中不会影响食品安全的是( ) ‎ A.做菜时用适量的食盐、味精和醋调味 B.把三聚氰胺添加到牛奶中 C.把发霉的大米淘净后做饭 D.把色彩鲜艳的着色剂添加到婴幼儿食品中 ‎9.大量存在于葡萄中,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物质的是( )‎ ‎ A.葡萄糖 B.淀粉 C.纤维素 D.乙酸 ‎ ‎10.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 )‎ A、HClO3   B、HCl C、HClO D、HClO4‎ ‎11.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 A.Na2O B.H2O C.HCl D.SO2‎ ‎12.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漂白粉保存在密闭容器 B.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 C.NaOH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钠保存煤油中 ‎13. 下列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O2和O3 B.CH4和C2H6‎ C.CH3OCH3和CH3CH2OH D.1H和2H ‎ ‎14.下图表示某有机反应过程的示意图,该反应的类型是(   )‎ A. 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聚合反应    D.酯化反应 ‎15.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D.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16.焰色反应实验中,通过蓝色的钴玻璃火焰呈现紫色,该物质可能是( )‎ A.NaCl B.BaCl2 C.CuCl2 D.KCl ‎17.下列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 ‎ A.煤的净化技术 B.用铜与浓硫酸制备硫酸铜 C.废电池的回收 D.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18.在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中,还原剂是( )‎ A.CuO B.H2 C.Cu D.H2O ‎ ‎19.下列物质加热后质量会减轻的是( )‎ ‎ A.Na B.Na2CO3 C.NaOH D.NaHCO3‎ ‎20.下列物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 氯水 B、次氯酸钠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 ‎2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 H2 B. CO2 C. NO D. O2‎ ‎22.在人们步入“3G”时代时,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高速信息通道尤为重要。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 ‎ A.铜合金 B.橡胶 C.聚乙烯 D.二氧化硅 ‎23.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 CO32- = CO2↑+ H2O B.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2H+ = H 2↑+ Fe 3+‎ 加热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 + 3OH- = Al(OH)3↓‎ D.用氢氧化钠检验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NH4+ + OH― NH3↑+ H2O ‎ ‎24.已知X + Y = M + 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反应 ‎25.关于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锌片质量逐渐减少,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B.电流方向是由锌片流向铜片 ‎  C.锌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 ‎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现有:①铁锅 ②茶籽油 ③食醋 ④乙烯。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在上述四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入下列空格中(填编号)。‎ ‎(1)可以作为水果催熟剂的是 ; (2)含有乙酸的是 ;‎ ‎(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的是 ;(4)富含油脂的是 。‎ ‎27.‎ 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是,其中的-OH叫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少量蓝色的含有淀粉的碘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蓝色褪去,说明维生素C有___________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 ‎ ‎28.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集气瓶中,同时通入氯气,可观察到布条褪色,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填名称)___ __ ,生成此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_ ____。在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能产生       (填化学式)沉淀。‎ ‎29.下表是现行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族 ‎ 周期 ‎ ⅠA ‎0‎ ‎1‎ H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F Ne ‎3‎ ‎③‎ Mg ‎④‎ Si ‎⑤‎ ‎⑥‎ ‎(1)①表示的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 ‎(2)③、④两种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3)写出③与⑥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 ‎30.现有常见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 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其中B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一的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金属B和气体丙的化学式 、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类型 ;(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3) 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 ‎31.请根据下表左边的“事实”,从右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选择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答案” 的空格中:‎ 事实 答案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夏天的食品容易霉变,冬天的不易霉变 A.光照 B.固体表面积 C.催化剂 D.温度 ‎(2)熔化的氯酸钾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二氧化锰很快产生气体 ‎(3)工业上常将固体燃料粉碎,以提高燃烧效率 ‎⑷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爆炸 ‎32.某学习小组为探究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在试管甲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右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乙试管内的液面上。按要求填空:‎ ‎(1)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剂和吸水剂;‎ ‎(2)试管乙中的导管只能放在液面以上的原因是为了防止 ;‎ ‎(3)试管乙中所装的溶液是饱和 溶液;‎ ‎(4)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高二文科 化学试题 命题人:吴好勤 审题人:扶艳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 ‎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6(1) ④ ; (2) ③ (3)① (4) ② ‎ ‎27.‎ ‎__羟基______还原性____ ‎ ‎28. 次氯酸 , Cl2 + H2O = HCl + HClO  _。 AgCl  。‎ ‎29.(1 NH3 ;‎ ‎(2) Na ; Na ;‎ ‎(3)写出③与⑥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 三、推断题(每空2分,共8分)‎ ‎30.(1) Al 、 HCl ;‎ ‎(2) 化合;‎ ‎(3) Fe3+ + 3OH- = Fe(OH)3 ↓ 。‎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31.‎ 事实 答案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夏天的食品容易霉变,冬天的不易霉变 D A.光照 B.固体表面积 C.催化剂 D.温度 ‎(2)熔化的氯酸钾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二氧化锰很快产生气体 C ‎(3)工业上常将固体燃料粉碎,以提高燃烧效率 B ‎⑷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爆炸 A ‎32. ‎ ‎(1 催化 ;‎ ‎(2) 倒吸 ;‎ ‎(3) Na2CO3 ;‎ ‎(4) 分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