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 MB
- 2021-08-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 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23
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C-12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 NA 表示。 约为 6.02x10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 n= 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 M 表示 单位: g/mol 数值上等于该
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 n= m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 ①微粒的数目 ②微粒的大小 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 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 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V
公式: n=
Vm
标准状况下 ,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符号 CB 单位: mol/l
公式: CB =n B/V nB= C B×V V=n B/C B
溶液稀释规律 C (浓) × V(浓) =C(稀) × V(稀)
⑥ 溶液的配置
( l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
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 ,加入所需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
(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 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 1/6),用玻
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 :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 2- 3 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
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2- 3m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使
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①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 加少量蒸馏水润湿, 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1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 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 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
层滤纸处轻轻接触; 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 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
量的泥沙。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 Na、 Mg 、 Al
单质
非金属: S、 O 、 N
酸性氧化物: SO3 、 SO 2、 P2O 5 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Na2O 、 CaO 、 Fe2O 3
氧化物: Al 2O 3 等
纯 盐氧化物: CO 、 NO 等
净 含氧酸: HNO 3、 H 2 SO4 等
物 按酸根分
无氧酸: HCl
强酸: HNO 3、 H 2SO 4 、 HCl
酸 按强弱分
弱酸: H 2CO 3、HClO 、CH 3COOH
化 一元酸: HCl 、 HNO 3
+数分 二元酸: H 合 按电离出的 H
2 SO4 、H 2SO 3
物 多元酸: H 3 PO4
强碱: NaOH 、 Ba(OH) 2
物 按强弱分
质 弱碱: NH 3·H 2O、 Fe(OH) 3
碱
一元碱: NaOH 、
按电离出的 HO -数分
二元碱: Ba(OH)
-数分 二元碱: Ba(OH)
2
多元碱: Fe(OH) 3
正盐: Na 2 CO 3
盐 酸式盐: NaHCO 3
碱式盐: Cu2 (OH) 2 CO 3
溶液: NaCl 溶液、稀 H 2 SO 4 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 胶体: Fe(OH) 3 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
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 1nm
-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2
溶液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 胶体
粒 子胶体:分子胶体
气溶胶;液溶胶;固溶
胶
浊液
悬 浊液
乳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 1nm (粒子直径小
-9m)
于 10
1nm - 100nm (粒子直
-9 ~ 10 -7m)
径在 10
> 100nm (粒子直
-7m)
径大于 10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 多小分子集合体或
高分子
巨 大数目的分子集
合体
实例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 氢氧化铁胶
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质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 ionization )
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
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 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
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H 2SO 4 = 2H + + SO 42- HCl = H + + Cl - HNO 3 = H + + NO 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
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从电离的角度, 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那碱还
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
4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KCl 、 Na 2SO 4、 AgNO 3、 BaCl 2 、 NaHSO 4、 NaHCO 3
+
― +
2―
KCl == K + Cl Na 2 SO 4 == 2 Na +SO 4
AgNO 3 ==Ag
+ + NO 3 ―
― BaCl 2 == Ba 2 + + 2Cl
2― NaHCO 3 == Na ― NaHSO 4 == Na
+ + H + +SO 4 + + HCO 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 碳酸是一种
弱酸, 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
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 而硫酸是强酸, 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 氢
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 注意:
-、 OH -、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1、 HCO 3
― 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2、
HSO 4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
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
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
(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 “或 ”字
(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
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
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 化合物
(属于纯净物) 。而 Cu 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 ,
K 2SO 4 与 NaCl 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 中离子不
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 CO 2 能
导电是因 CO 2 与 H 2O 反应生成了 H 2CO3, H 2 CO 3 能够电离而非 CO2 本身电离。所以 CO 2 不
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 H 2CO 3 H 2SO 3NH 3. H 2O 是电解质
③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 BaSO 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
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
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
导电,如 NaCl 晶体。
⑥ 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
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 HCl 。
{ 补充: ①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②在溶
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强的溶
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③
HCl 、 NaOH 、 NaCl 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 CH 3COOH 、 NH 3·H 2O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大。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
5、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对比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时微粒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实例 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4
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
BaS0 4、 CaS0 3 等和微溶的 Ca(OH) 2 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
易溶于水的 CH 3COOH 、 H 3P04 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 而与电
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
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 (如 HCl、 HN0 3、 H 2S04) 、强碱 (如 NaOH 、 KOH 、 Ba(OH) 2 )和大多数
盐 (如 NaCl 、 MgCl 2、 K 2S04、 NH 4 C1) 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④弱电解质包括:弱酸 (如 CH 3 COOH) 、弱碱 (如 NH 3·H 20)、中强酸 (如 H 3PO 4 ),注意:水
也是弱电解质。
⑤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 KHSO 4 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第一步:写(基础)
?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 :CuSO 4+BaCl 2 =BaSO 4↓ +CuCl 2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 2+ + SO 2- + Ba2
+
4
-
2++ 2Cl
+ 2Cl
= BaSO 4↓+Cu
-
第三步:删(途径)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2+ + SO 42-
Ba
= BaSO 4↓
第四步:查(保证)
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2+ + SO 42-
Ba
= BaSO 4↓
质量守恒:左 —— Ba , S 4 O 右—— Ba, S 4 O
电荷守恒:左 2+ ( — 2) =0 右 0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
4.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
分式。
? HAc + OH-
=Ac -
=Ac
- + H 2O
? 2. 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 2NH 4Cl(固)+ Ca(OH) 2(固) =CaCl 2+ 2H 2O+ 2NH 3↑
? 3. 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 + 2OH
? SO 3+ Ba
-
=BaSO 4↓+H 2O
+=Cu 2++ H 2O
? CuO + 2H
4.浓 H2 SO4 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 H 2 SO4 写成化学式。
5.H 3PO 4 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 Zn+2H +=Zn 2++H 2↑
7.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 ,处于澄清溶液中
时写成离子形式 ;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 则应拆成离子; 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 写成化学式。
另加:
5
盐酸 硫酸 硝酸为强酸 醋酸 碳酸为弱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是强碱
酸 ————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所谓强酸、 弱酸是相对而言,
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如 HCl 、 H 2SO 4、 HNO 3 、 HBr 、 HI、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如碳酸、 H 2 S、 HF、磷酸、乙酸(醋酸)等。
碱 ————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所谓强碱、 弱碱是相对
而言,
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如 KOH 、 NaOH 、Ba(OH) 2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 、氢氧化铝、
氢氧化锌等。
9、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不是
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
+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2、与 H
氧族有: OH - 2- - 2- 3-
、 S 、 HS 、 SO 3 、 HSO
卤族有: F
-、 ClO -
碳族有: CH 3 COO
-、 CO 2-、 HCO
3
2-、 SiO 2-
3 3
3、与 OH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2+和 HS - 、 HSO - 、 HCO -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 Cu 2+ 、 NH
4
3 3
Al 3+ 、 Fe 3+、 Fe 2+、 Mg 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 2- - 2-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 :Fe 、 S 、 I 、 SO 3
。
3+ 、 ClO -、 MnO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 Fe
-、 Cr
4
2-、 NO 3-
2O 7
10 、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 =化合价升高总数 ==得电子总数 ==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 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④ 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物 )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⑤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a、常见的氧化剂
(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O2、 Cl2、 Br2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 FeCl 3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 H 2SO 4 、 HNO 3、 KMnO 4、 MnO 2
b、常见的还原剂:
(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 K 、 Ca、 Na、 Al 、 Mg 、 Zn (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 )
6
2 +
(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 Fe
(3) 某些非金属单质: C、 H 2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HCl 、 H 2S、 HI 、 KI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
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物质 Na Al Fe
保存 煤油(或石蜡油)中 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 直接在试剂瓶中
化性 常温下氧化成 Na
2 O:
4Na + O 2 = 2Na 2 O
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
4Al + 3O 2 = 2Al 2O3
潮湿空气中易受腐蚀:
铁锈:主要成分 Fe2O3
与 O 2
点燃生成 Na 2O2
点燃
2Na + O 2 == Na 2O 2
致 密氧化膜使铝耐腐蚀。
纯氧中可燃,生成氧化铝:
4Al + 3O 2 == 2Al 2O3
点燃
纯氧中点燃生成:
点燃
3Fe+2O 2 == Fe 3 O 4
与 Cl 2 2Na+Cl 2 == 2NaCl 2Al+3Cl 2 == 2AlCl 3 2Fe+3Cl 2 == 2FeCl 3
点燃
点燃
点燃
与 S 常 温下即可反应:
2Na + S = Na 2S
加热时才能反应:
2Al + 3S == Al 2S3
△
加热只能生成亚铁盐:
Fe + S == FeS
△
去膜后与热水反应: 常温下纯铁不与水反应。
与水
常 温与冷水剧烈反应:
2Na+2H 2 O=2NaOH+ 2H↑
2Al+6H 2 O==2Al(OH) 3↓ +3H 2 ↑
△
加热时才与水蒸气反应:
3Fe+4H 2O(g) == Fe
3O4+4H 2
△
与 酸
溶 液
2Na+2HCl=2NaCl+H 2↑ 2Al+6HCl==2AlCl 3 + 3H 2↑ Fe+2HCl=FeCl 2
+H 2↑
与 碱
溶 液
---------------------
-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
---
与硫酸铜溶液:
2Na+2H 2 O+CuSO 4=Cu(OH) 2
与 盐
溶 液
↓ +Na 2SO 4+H 2↑
与氯化铁溶液: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6Na+6H 2 O+2FeCl 3=2Fe(OH
) 3↓ +6NaCl+3H 2↑
与 氧
化 物
---------------------
-
镁条引燃时铝热反应:
2Al+Fe 2O3==Al 2O3+2Fe
点燃
---------------------
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7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 氧化物
Na 2 O Na 2O2 Al 2O3 Fe2O3
性质 碱性氧化物 非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白色固体 赤红色固体
与水反应 Na 2 O+H 2O=2NaOH 2Na 2O2 +2H 2O=4NaOH
+O 2↑
---------------- ----------------
Na 2O+2HCl=2NaCl 2Na 2O2+4HCl=4NaCl+2H 2O+ Fe 2O3+6HCl=2FeCl 3+3H 2O 与酸溶液
Al 2O3+6HCl=2AlCl 3+3H 2O +H 2O(溶液无色) O2↑
(溶液黄色)
Al 2O3+2NaOH=
与碱溶液 ---------------- ---------------- ----------------
2NaAlO 2 +H 2O
其他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2 +2CO 2=2Na 2CO 3 +O 2 ---------------- ----------------
2、 氢氧化物
化性 NaOH Al(OH) 3 Fe(OH) 2 Fe(OH) 3
属性 碱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Al(OH) 3+3HCl= Fe(OH) 3+3HCl= 与酸溶液 NaOH+HCl=NaCl+H 2O
Fe(OH) 2+2HCl=FeCl 2+2H 2O
AlCl 3+3H 2O FeCl 3+3H 2O
与碱溶液 ---------------- Al(OH) 3+NaOH=NaAlO 2+2H 2O ---------------- --------------
--
△ △
稳定性 稳定 2Al(OH) 3 ==Al 2O3+3H 2O 4Fe(OH) 2+O 2+2H 2O=4Fe(OH) 3 2Fe(OH) 3 ==Fe 2O3+3H 2O
2NaOH+C 2O =Na 2CO 3+H 2O 其他
---------------- ---------------- ---------------- NaOH+C 2O( 过量 )=NaHCO 3
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 铁盐溶液滴加氢氧化 制备 金属钠与水即可 铝盐溶液与过量浓氨水
液(液面下) 钠溶液
3、 盐
Na 2CO 3 NaHCO 3
溶解度 较大 较小
溶液碱性 使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 使酚酞变淡粉色,溶液呈较弱的碱性。
与酸 反应迅速 Na
2CO 3+2HCl=2NaCl+2H 2 O+CO 2↑ 反应更迅速 NaHCO 3 +HCl=NaCl+H 2 O+CO 2↑
与碱 -------------------------------- NaHCO 3+NaOH=N 2aCO3+H 2O
稳定性
固体 NaHCO 3
稳定,加热不分解。 △
: 2NaHCO 3 ==
Na 2CO 3 +H 2O+CO 2↑
相互转化 Na 2CO 3 溶液中通入大量 CO 2 固体 NaHCO 3 :
Na 2CO 3+H 2O+CO 2 = 2NaHCO 3
△
2NaHCO 3 ==
Na 2 CO 3+H 2O+CO 2↑
其他 溶液中: Na 2CO 3+Ca(OH) 2 = 2NaOH+CaC 3↓O 溶液中: NaHCO 3+Ca(OH) 2 = NaOH+CaC 3O↓ +H 2O
用途 工业原料等 中和胃酸、制糕点等
8
金属离子检验:焰色反应呈黄色
FeCl 2 FeCl 3
颜色 浅绿色 黄色
与碱溶液 FeCl 2+2NaOH = Fe(OH) 2↓ +2NaCl FeCl 3+3NaOH= Fe(OH) 3↓ +3NaCl
相互转化 2FeCl 2 +Cl 2 = 2FeCl 3
2FeCl 3+Fe = 3FeCl 2 2FeBr 3+Fe = 3FeBr 2
2FeBr 2 +Br 2 = 2FeBr 3
表现: 性(氧化性) 主要表现: 性(还原性)
检验 遇 KSCN 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 遇 KSCN 显血红色
用途 净水剂等 印刷线路板等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⑩ NaAlO 2 +HCl+H 2O=Al(OH) 3↓ +NaCl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碳酸钠、碳酸氢钠: Na 2 CO 3 又叫纯碱,俗称苏打。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 NaHCO 3 俗称小苏打,也叫酸式碳酸
钠。它是白色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略小,水溶液呈微碱性,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 NaHCO 3 是发酵
粉的主要成分,也用于制灭火剂、焙粉或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原料,在橡胶工业中作发泡剂。将碳酸钠溶液或结晶
碳酸钠吸收 CO 2 可制得碳酸氢钠。
3、氧化铝、氢氧化铝
( 1) Al 2 O3 俗名矾土,是一种难熔又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它的熔点、沸点都高于 2000 度。
9
( 2)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既能溶于强酸生成铝盐溶液,又能溶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溶液。氢氧
化铝可用来制备铝盐,作吸附剂等的原料。氢氧化铝凝胶有中和胃酸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和十二
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
10、合金: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
二、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 硅及其化合物
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
类别 酸 性氧化物 _酸 性氧化物
晶体结构 原子 晶体 分子 晶体
熔沸点 高 低
与水反应方程式 不反应 CO 2 +H 2 O H 2CO 3
与酸反应方程式 SiO 2 + 4HF==SiF 4↑ +2H 2O 不反应
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SiO 2+2NaOH == Na 2SiO 3+H 2 O 少: 2NaOH+C 2O==Na2 CO 3+H 2O
10
过: NaOH+C 2O==NaHCO3
与 CaO 反应方程式 SiO
2+CaO
高温
CaSiO 3 CaO+CO
2==CaCO
3
存在状态 水晶、玛瑙、石英 、硅石、沙子 人和动物排放
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
物质 用途
硅单质 半导体材料、光电池(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探测器)
SiO 2 饰物、仪器、光导纤维、玻璃
硅酸钠 矿物胶
SiC 砂纸、砂轮的磨料
(二) 氯
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颜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无色
成分 Cl 2
Cl 2、 H2O、 HClO 、 H+ 、 Cl ― 、
ClO ― 、极少量的为 OH
―
H
+
、 Cl +
、 Cl
― 、 H
2O、
2O、
―
极少量的 OH
稀盐酸
性质 氧化性 氧化性、酸性、漂白性 酸性
2、氯气的性质
点燃
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 2Na+Cl 2 2NaCl
点燃
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 2Fe+3Cl 2 2FeCl 3
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 Cu+Cl
2
点燃
CuCl 2
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H
2+Cl 2 2HCl; H2+Cl 2 2HCl
与水反应方程式 H2O +Cl 2 ==HCl+HClO
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 Cl 2+2NaOH==NaCl+NaClO+ 2HO
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 2Cl 2 +2C a ( OH) 2 ==CaCl 2 +C a ( Cl O) 2 +2H 2 O
实验室制法 MnO
2+ 4HCl (浓)
△
MnCl 2 +Cl 2 ↑+2H 2O
AgNO 3 溶液 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
Ag +
+Cl ― ==AgCl 程式
(三 ) 硫、氮
1、二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 颜色状态 密度 毒性
11
性质 黄绿色 比空气 ___大 ___ 有毒
与水反应方程式 SO 2 +H 2O H 2SO 3
酸
SO 2+2NaOH==N 2aSO 3 +H 2O
性 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Na 2SO 3+SO 2+H 2O==2NaHS 3O
SO 2+NaOH==NaHS 3 O
漂 漂白原理: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 无色物质
化
白 曾学过的具有漂白 吸附漂白:活性炭
学
性 性的物质 氧化漂白: HClO 、 O3 、 Na 2O2 性
还
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2SO 2 + O 2 === 2SO 3 质
原
与氯水反应方程式 SO 2 + Cl 2 +2H 2O == H 2SO 4+2HCl 性
氧
与硫化氢反应方程
化
式
性
SO 2+2H 2S == 3S ↓ +2H 2O
2、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
浓硫酸 浓硝酸
与 Cu
△
Cu+2H 2 SO 4( 浓 )
CuSO 4+
Cu+4HNO 3 ( 浓 )==C u( NO 3 ) 2 +2NO 2 ↑ +2H
2O
反应 SO 2 ↑+2H 2O
3Cu + 8HNO 3( 稀 ) == 3C u ( N O 3 ) 2 +2NO ↑
+4H 2O
相 与木
△
△
C + 2H SO( )
CO
C+4HNO( )
CO +4NO +2H 2 4 2 3 2 浓↑ 浓↑ ↑ O 2 2
同 炭反
点 应
+2SO 2↑ +2H 2O
与铁
铝反 发生 钝化 现象,所以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来存放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
应
① 吸水 性 —— 干燥剂 异同点
王水:浓硝酸和 浓盐酸( __1__: 3___)
②脱水性 —— 蔗糖变黑
3、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
氨气 颜色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的物 比空气 __小___ 易溶( 1: _700_) 可以形成喷泉,水溶液呈 _碱 _性。
无 色 有 刺
理性
激 性 气 味
质
的气体
氨气 与 水 反 应
的化 方程式
NH3+H 2O NH 3· H2O NH 4
+
+OH ―
学性
与 盐 酸 反
NH 3 + HCl == NH 4Cl 质 应方程式
12
实 验 室 制
法
Ca( OH) 2 +2NH 4Cl
△
CaCl 2 +2NH 3 ↑ +2H 2O
氨水
NNH 3 、 NH 3· H2 O 、 H2O 、 NH 4
+ 、 OH ― 、极少量的 H+
成分
铵盐 物理性质:铵盐都是 _无色 _色晶体, ____能 _____溶于水
化 氯化铵分解反
△
NH 4Cl NH 3 + HCl 学 应方程式
性 碳酸氢铵分解
△
NH 4HCO 3 NH 3 ↑ + H 2O +CO 2 ↑ 质 反应方程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