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2.50 KB
- 2021-08-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2分/题)
1.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蛋白质 B.油脂 C.淀粉 D.聚乙烯
3.已知丁基有四种不同结构,则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的结构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它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三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2O2CO2+2H2O
B.CH2=CH2+Br2→BrCH2CH2Br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苯与液溴混合物中撒入铁粉
6.医院里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是检测其尿液中的( )
A.脂肪 B.食盐 C.蛋白质 D.葡萄糖
7.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
A.酒精和碘 B.苯和水
C.乙酸和乙酸乙酯 D.乙酸和水
8.某烷烃的分子量为72,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化物只有一种,这种烷烃是( )
A.2,2﹣二甲基丙烷 B.戊烷
C.2﹣甲基丙烷 D.2﹣甲基丁烷
9.完全燃烧2mol某有机物,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89.6L的CO2和6mol的H2O,同时消耗6molO2,试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
A.C2H4 B.C2H4O C.C2H6 D.C2H6O
10.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要将其变为,应选用的试剂是( )
A.Na B.NaOH C.Na2CO3 D.NaHCO3
11.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2NA
B.1.7gCH5+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NA
C.l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
D.lmolNO2与足量水反应时共转移2NA个电子
12.2011年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一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发现了一种药物﹣﹣青蒿素,它是由菊科植物在低温条件下提炼出来的一种化合物,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其结构筒式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耐高温且易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B.青蒿素分子内的1个过氧基团是对付疟原虫的核心基团
C.1mol青蒿素分子在碱性条件下彻底水解需消耗1mol分子水
D.药效比青蒿素高10倍的双氢青蒿素(见图2)化学式为C15H24O5
13.某烃经分析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质谱图显示,其质荷比为84;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该烃为( )
A.HCHO B. C. D.
14.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8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mol迷迭香酸与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时最多消耗5molNaOH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16.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17.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18.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9.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N2(g)+O2(g)═2NO(g)△H=+180kJ•mol﹣1
则2CO(g)+2NO(g)═N2(g)+2CO2(g)的△H是( )
A.﹣386 kJ•mol﹣1 B.+386 kJ•mol﹣1
C.﹣746 kJ•mol﹣1 D.+746 kJ•mol﹣1
20.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
21.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表示2molC(s)燃烧生成2molCO(g)需要吸收221 kJ的热量
B.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C.稀硫酸与浓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22.生产液晶显示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N≡N
F﹣F
N﹣F
键能/KJ•mol﹣1
941.7
154.8
283.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
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
C.反应N2(g)+3F2(g)→2NF3(g)的△H>0
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23.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RTX﹣r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
①Na+CO2 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
该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学原理是:
②C(石墨)C(金刚石)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B.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C.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金刚石需要消耗23g金属钠
D.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
二、填空题
24.2﹣丁烯是石油裂解的产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剂作用下,2﹣丁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2)烯烃A是2﹣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 ;A分子中能够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 ,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酸碱性.
完成下列填空:
(1)苯酚、苯甲酸、碳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常常利用物质的酸碱性分离混合物.某一混合物含苯酚、苯甲醇、苯甲酸和苯胺四种物质,其分离方案如下图.
已知:苯甲醇、苯甲酸、苯胺微溶于水,且苯胺()具有碱性.
A、B、C分别是:A ,B ,C
上述方案中,若首先仅仅将苯甲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分开,则应加入 .
26.已知: ,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M,有人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途径:
(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A发生反应的有 (填序号).
a.苯 b.Br2/CCl4 c.乙酸乙酯 d.KMnO4/H+溶液
(2)由A催化加氢生成M的过程中,可能有中间生成物
和 (写结构简式)生成.
(3)检验D中是否含有C可选用的试剂是 (任写一种名称).
(4)物质D也可由C10H13Cl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C10H13Cl的结构简式为 .
(5)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特点:
a.分子中含﹣OCH2CH3 b.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写出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已知:
现有一种用于治疗高血脂的新药“灭脂灵”是按如下路线合成的.
已知C的分子式为C7H7Cl,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2)反应⑤的条件可能是 .
A.NaOH溶液加热B.NaOH醇溶液加热C.稀硫酸加热D.浓硫酸加热
(3)写出B、H的结构简式:B、 H、 .
(4)写出I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含六个甲基且属于酯类的E的3种同分异构体 .
28.已知某反应A(g)+B(g)⇌C(g)+D(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的△H= kJ/mol(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mol 气体A和1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 气体C和1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 (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 ,E2 ,△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一般硫粉含有S(单斜)和S(正交)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常温下:
S(单斜)+O2(g)═SO2(g)△H=﹣297.16kJ/mol
S(正交)+O2(g)═SO2(g)△H=﹣296.83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g)+O2(g)═SO2(g)△H>﹣297.16kJ/mol
B.单斜硫转变为正交硫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所示
C.常温下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物理变化.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2分/题)
1.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考点】结构简式;电子式;分子式.
【分析】根据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的书写规则判断.
【解答】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
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B错误.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蛋白质 B.油脂 C.淀粉 D.聚乙烯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蛋白质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淀粉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聚氯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3.已知丁基有四种不同结构,则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的结构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为丁烷中的1个H原子被﹣COOH夺取,即由丁基与﹣COOH构成,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与丁基异构数目相等.
【解答】解: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为丁烷中的1个H原子被﹣COOH夺取,即由丁基与﹣COOH构成,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与丁基异构数目相等,已知丁基共有4种,可推断分子式为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也有4种,
故选B.
4.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它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三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含有C=C官能团,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也可发生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含有C=C官能团,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
C.烃类物质都不溶于水,故C错误;
D.分子中含有苯环和C=C,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四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2O2CO2+2H2O
B.CH2=CH2+Br2→BrCH2CH2Br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苯与液溴混合物中撒入铁粉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分析】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燃烧反应为氧化反应,故A不选;
B.碳碳双键断裂,发生加成反应,故B不选;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苯上的H被溴原子取代,为取代反应,故D选;
故选D.
6.医院里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是检测其尿液中的( )
A.脂肪 B.食盐 C.蛋白质 D.葡萄糖
【考点】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解答】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若某人尿样经检查显示,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偏高,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故选D.
7.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
A.酒精和碘 B.苯和水
C.乙酸和乙酸乙酯 D.乙酸和水
【考点】分液和萃取.
【分析】
互不相同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方法分离,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说明这两种物质不互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说明这两种物质不互溶,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
A.碘易溶于酒精中,所以不能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故A错误;
B.苯和水不互溶,二者混合分层,所以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故B正确;
C.乙酸和乙酸乙酯互溶,所以不能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C错误;
D.乙酸和水互溶,所以不能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8.某烷烃的分子量为72,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化物只有一种,这种烷烃是( )
A.2,2﹣二甲基丙烷 B.戊烷
C.2﹣甲基丙烷 D.2﹣甲基丁烷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根据烷烃的组成通式CnH2n+2确定碳原子数目,书写该烷烃的分子式,该烷烃的一氯化物只有一种,分子中只有1种H原子,则分子中H原子都处于甲基中,据此结合分子式书写其结构简式,再进行命名.
【解答】解:令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nH2n+2,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则14n+2=72,解得n=5,
故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2,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化物只有一种,分子中只有1种H原子,则分子中H原子都处于甲基中,故含有甲基数目为=4,故该烷烃的结构简式为C(CH3)4,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
故选A.
9.完全燃烧2mol某有机物,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89.6L的CO2和6mol的H2O,同时消耗6molO2,试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
A.C2H4 B.C2H4O C.C2H6 D.C2H6O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先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H原子守恒确定有机物分子中C、H原子数目,最后结合耗氧量确定有机物分子中O原子数目.
【解答】解:标况下89.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4mol,
完全燃烧2mol某有机物,生成4molCO2和6mol H2O,同时消耗6mol O2,
则有机物分子中C原子数目==2、H原子数目==6,
设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n,根据耗氧量,则:2mol×(2+﹣)=6,解得n=1,
故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
故选D.
10.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要将其变为,应选用的试剂是( )
A.Na B.NaOH C.Na2CO3 D.NaHCO3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根据乳酸的结构简式为可知,乳酸中有羟基和羧基,根据羟基和羧基的性质可知,羟基能和钠反应,生成醇钠,羧基可以和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羧钠,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乳酸的结构简式为可知,乳酸中有羟基和羧基,根据羟基和羧基的性质可知,羟基能和钠反应,生成醇钠,羧基可以和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羧钠,根据上面分析可知A正确,
故选A.
11.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2NA
B.1.7gCH5+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NA
C.l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
D.lmolNO2与足量水反应时共转移2NA个电子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B.1个CH5+含有10个电子;
C.l个C10H22分子含有22个C﹣H,9个C﹣C键;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为歧化反应,求出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3mol二氧化氮转移2mol电子来分析;
【解答】解:A.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mol×1×2×NA=2NA,故A正确;
B.1.7gCH5+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0×NA=NA,故B正确;
C.l个C10H22分子含有22个C﹣H,9个C﹣C键,则l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故C正确;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为歧化反应,3mol二氧化氮转移2mol电子,则lmolNO2与足量水反应时共转移mol电子,个数为: NA,故D错误;
故选:D.
12.2011年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一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发现了一种药物﹣﹣青蒿素,它是由菊科植物在低温条件下提炼出来的一种化合物,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其结构筒式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耐高温且易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B.青蒿素分子内的1个过氧基团是对付疟原虫的核心基团
C.1mol青蒿素分子在碱性条件下彻底水解需消耗1mol分子水
D.药效比青蒿素高10倍的双氢青蒿素(见图2)化学式为C15H24O5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A.在低温下提取,说明不能耐高温;
B.含有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
C.含有1个酯基,可水解;
D.根据结构简式判断.
【解答】解:A.由题给信息可知,在低温下提取,说明不能耐高温,故A错误;
B.含有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
C.含有1个酯基,可水解,消耗1mol水,故C正确;
D.药效比青蒿素高10倍的双氢青蒿素(),C形成4个化学键,O只能形成2个化学键,则化学式为C15H24O5,故D正确;
故选A.
13.某烃经分析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质谱图显示,其质荷比为84;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该烃为( )
A.HCHO B. C. D.
【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分析】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与摩尔质量的比值相当于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确定原子个数比值,求出最简式;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84,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结合最简式计算出该有机物的化学式;由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可知,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个峰,分子中只有1种H原子,结合分子式书写结构简式.
【解答】解: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5.71%=14.29%,故N(C):N(H)=: =1:2,故该烃的最简式为CH2;
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84,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令组成为(CH2)n,则14n=84,解得n=6,故该分子式为C6H12;
由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可知,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个峰,分子中只有1种H原子,故该烃为(CH3)2C=C(CH3)2或;
故选:B.
14.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8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mol迷迭香酸与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时最多消耗5molNaOH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酚﹣OH、双键、﹣COOH、﹣COOC﹣,结合酚、烯烃、羧酸及酯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解:A.有机物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烃,迷迭香酸分子中含有氧元素,所以迷迭香酸不属于芳香烃,为烃的含氧衍生物,故A错误;
B.该分子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迷迭香酸含有2mol苯环,2mol苯环需要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迷迭香酸含有1mol碳碳双键,1mol碳碳双键需要1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最多能和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所有苯环上的氢原子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因含有羧基,所以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因含有酯基,所以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
D.1mol迷迭香酸含有4mol酚羟基、1mol羧基、1mol酯基,4mol酚羟基需要4mol氢氧化钠与其反应,1mol羧基需要1mol氢氧化钠与其反应,1mol酯基需要1mol氢氧化钠与其反应,所以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6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A.乙醇含有﹣OH,乙醚含有醚键;
B.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苯和溴苯的密度不同;
D.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
【解答】解:A.乙醇含有﹣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而乙醚与钠不反应,可鉴别,故A正确;
B.己烷为饱和烃,与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而己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鉴别,故B正确;
C.苯的密度比水小,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可鉴别,故C正确;
D.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都可发生银镜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16.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根据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烯烃的通式为CnH2n
,则在混合物中碳、氢存在固定的质量比,混合物中一共有三种元素,氧的质量分数为a,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a,然后可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而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
则从化学式可以发现两者中,C与H之间的数目比为1:2,其质量比为12×1:1×2=6:1,
又混合物中共三种元素,氧的质量分数为a,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a,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
故选C.
17.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A、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B、酯基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
C、苯环可以被氢加成,碳碳双键可以使KMnO4褪色;
D、羧基能与NaHCO3放出CO2气体,酚羟基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解答】解:A、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又含有甲基,故可以与Br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酚羟基要消耗一个NaOH,两个酯基要消耗两个NaOH,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故B正确;
C、苯环可以催化加氢,碳碳双键可以使KMnO4褪色,故C正确;
D、该有机物中不存在羧基,并且酚羟基酸性比碳酸弱,故不能与NaHCO3
放出CO2气体,故D错误.
故选D.
18.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②为水解反应,③为消去反应,④为加成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得到两种官能团;
②为加成反应,得到﹣Br和﹣OH两种官能团;
③为消去反应,产物中只有C=C;
④为加成反应,产物中只有﹣Br,
则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③④,
故选B.
19.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N2(g)+O2(g)═2NO(g)△H=+180kJ•mol﹣1
则2CO(g)+2NO(g)═N2(g)+2CO2(g)的△H是( )
A.﹣386 kJ•mol﹣1 B.+386 kJ•mol﹣1
C.﹣746 kJ•mol﹣1 D.+746 kJ•mol﹣1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依据盖斯定律内容和含义,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得到.
【解答】解:①2CO(g)+O2(g)═2CO2(g)△H=﹣566kJ•mol﹣1
②N2(g)+O2(g)═2NO(g)△H=+180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2CO(g)+2NO(g)═N2(g)+2CO2(g))△H=﹣746KJ/mol;
故选C.
20.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依据反应后醋酸凝固,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把能量转化为产物内部能量;
C、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分析判断;
D、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注物质聚集状态.
【解答】解:A、醋酸逐渐凝固说明反应吸收热量导致醋酸溶液温度降低,即NH4HCO3与H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吸热的热量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故B正确;
C、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物质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21.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表示2molC(s)燃烧生成2molCO(g)需要吸收221 kJ的热量
B.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C.稀硫酸与浓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为放热反应;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反应放出的热量;
C.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D.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
【解答】解:A.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①表示2mol C(s)燃烧生成2mol CO(g)需要放出221kJ的热量,故A错误;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反应放出的热量,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kJ/mol,故B正确;
C.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稀硫酸与浓NaOH溶液反应,浓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中和热,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kJ/mol,故C错误;
D.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
故选B.
22.生产液晶显示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N≡N
F﹣F
N﹣F
键能/KJ•mol﹣1
941.7
154.8
283.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
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
C.反应N2(g)+3F2(g)→2NF3(g)的△H>0
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化学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N2(g)→2N(g)为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应吸收能量,故A错误;
B.N(g)+3F(g)→NF3(g)为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故B正确;
C.反应N2(g)+3F2(g)→2NF3(g)△H=KJ•mol﹣1=﹣291.9KJ•mol﹣1,△H<0,故C错误;
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形成,故D错误.
故选B.
23.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RTX﹣r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
①Na+CO2 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
该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学原理是:
②C(石墨)C(金刚石)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B.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C.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金刚石需要消耗23g金属钠
D.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
【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B、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单质;
C、由反应可知,12g金刚石为1mol,消耗8molNa;
D、反应(2)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反应①
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反应①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故A正确;
B、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方法(1)和(2)都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由反应可知,12g金刚石为1mol,消耗8molNa,Na的质量为8mol×23g/mol=184g,故C错误;
D、因反应(2)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24.2﹣丁烯是石油裂解的产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剂作用下,2﹣丁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CHCH3+H2CH3CH2CH2CH3 ,反应类型为 加成反应 .
(2)烯烃A是2﹣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 ;A分子中能够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 4 ,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1)2﹣丁烯中含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烯烃A是2﹣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为2甲基﹣丙烯,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解答】解:(1)2﹣丁烯中含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为CH3CH=CHCH3+H2CH3CH2CH2CH3,
故答案为:CH3CH=CHCH3+H2CH3CH2CH2CH3;
(2)烯烃A是2﹣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可判断其碳链有支链,结构只能是一种,则A为2甲基﹣丙烯,结构简式为
,双键C为平面结构,则该物质中4个C原子共平面,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4;.
25.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酸碱性.
完成下列填空:
(1)苯酚、苯甲酸、碳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苯甲酸>碳酸>苯酚 .
(2)常常利用物质的酸碱性分离混合物.某一混合物含苯酚、苯甲醇、苯甲酸和苯胺四种物质,其分离方案如下图.
已知:苯甲醇、苯甲酸、苯胺微溶于水,且苯胺()具有碱性.
A、B、C分别是:A NaOH溶液 ,B CO2 ,C 盐酸
上述方案中,若首先仅仅将苯甲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分开,则应加入 NaHCO3溶液 .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分析】(1)羧基酸性>碳酸>酚羟基,据此进行判断;
(2)苯酚、苯甲酸呈酸性,苯胺呈碱性,苯甲醇为中性,可先加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苯酚、苯甲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则水层中含有苯酚钠、苯甲酸钠,在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得到苯酚,分离后在水中加入盐酸可得到苯甲酸,则A为NaOH溶液,B为二氧化碳,C为盐酸,物质1为苯甲酸,物质2为苯酚;
苯甲醇、苯胺、苯酚都不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苯甲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1)羧基酸性>碳酸>酚羟基>醇羟基,则酸性:苯甲酸>碳酸>苯酚,
故答案为:苯甲酸>碳酸>苯酚;
(2)苯酚、苯甲酸呈酸性,苯胺呈碱性,苯甲醇为中性,可先加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苯酚、苯甲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则水层中含有苯酚钠、苯甲酸钠,在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得到苯酚,分离后在水中加入盐酸可得到苯甲酸,则A为NaOH溶液,B为二氧化碳,C为盐酸,物质1为苯甲酸,物质2为苯酚;
苯甲醇、苯胺中加入盐酸,苯胺生成盐,溶于水,在水层中加入氢氧化钠可得到苯胺;则物质3为苯胺,物质4为苯甲醇;
若首先仅仅将苯甲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分开,由于只有苯甲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加入NaHCO3溶液将苯甲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分开,
故答案为:NaOH溶液;CO2;盐酸;NaHCO3溶液.
26.已知:
,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M,有人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途径:
(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A发生反应的有 bd (填序号).
a.苯 b.Br2/CCl4 c.乙酸乙酯 d.KMnO4/H+溶液
(2)由A催化加氢生成M的过程中,可能有中间生成物和 (写结构简式)生成.
(3)检验D中是否含有C可选用的试剂是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任写一种名称).
(4)物质D也可由C10H13Cl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C10H13Cl的结构简式为 .
(5)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特点:
a.分子中含﹣OCH2CH3 b.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写出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有机物的合成.
【分析】由合成流程可知,A→M发生﹣CHO和C=C的加成反应,B→M为苯环的加成反应,结合信息可知,D→C发生取代反应,C为CH3CH2CH2C6H4CHO,名称为对丙基苯甲醛,C→B为﹣CHO的加成反应,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来解答.
【解答】解:由合成流程可知,A→M发生﹣CHO和C=C的加成反应,B→M为苯环的加成反应,结合信息可知,D→C发生取代反应,C为CH3CH2CH2C6H4CHO,名称为对丙基苯甲醛,C→B为﹣CHO的加成反应,
(1)含C=C,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C、﹣CHO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故答案为:bd;
(2)由A催化加氢生成M的过程中,C=C、﹣CHO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中间体为或,
故答案为:;
(3)D中是否含有C,利用醛基的性质可知,选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即可证明,
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4)B也可由C10H13Cl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碳链骨架不变,则C10H13Cl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5)C为CH3CH2CH2C6H4CHO,其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特点:
a.分子中含﹣OCH2CH3、b.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则另一取代基为乙烯基,二者为对位的位置,苯环上只有两种H,
则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27.已知:
现有一种用于治疗高血脂的新药“灭脂灵”是按如下路线合成的.
已知C的分子式为C7H7Cl,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②⑤ .(填序号)
(2)反应⑤的条件可能是 D .
A.NaOH溶液加热B.NaOH醇溶液加热C.稀硫酸加热D.浓硫酸加热
(3)写出B、H的结构简式:B、 HCHO H、
.
(4)写出I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含六个甲基且属于酯类的E的3种同分异构体 .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根据题给信息知A为CH2Cl2,A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但同一个碳原子上含有两个羟基不稳定会失水生成醛,则B的结构简式为HCHO,CH3(CH2)6CHO和甲醛反应生成E,E与甲醛继续反应生成F,根据题给信息知,E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F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则G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CH2OH)3,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是一氯甲苯,其结构简式为,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D的结构简式为,D被氧化生成I苯甲醛,则I的结构简式为
,苯甲醛被氧化生成J,J的结构简式为,G和J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据此答题;
【解答】解: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根据题给信息知A为CH2Cl2,A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但同一个碳原子上含有两个羟基不稳定会失水生成醛,则B的结构简式为HCHO,CH3(CH2)6CHO和甲醛反应生成E,E与甲醛继续反应生成F,根据题给信息知,E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F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则G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CH2OH)3,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是一氯甲苯,其结构简式为,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D的结构简式为,D被氧化生成I苯甲醛,则I的结构简式为,苯甲醛被氧化生成J,J的结构简式为,G和J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
(1)反应①~⑤中.①是取代反应;②是卤代烃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③是醛醛加成反应;④是醛基的加成反应;⑤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①②⑤,故答案为:①②⑤;
(2)根据以上分析,⑤是酯化反应,故条件为浓硫酸加热,
故选:D;
(3)根据以上分析,物质B、H的结构简式:B为HCHO,H为,
故答案为:HCHO;;
(4)I是苯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E为,含六个甲基且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为:,
故答案为:.
28.已知某反应A(g)+B(g)⇌C(g)+D(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的△H= (E1﹣E2) kJ/mol(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mol 气体A和1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 气体C和1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 一定低 (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 减小 ,E2 减小 ,△H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一般硫粉含有S(单斜)和S(正交)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常温下:
S(单斜)+O2(g)═SO2(g)△H=﹣297.16kJ/mol
S(正交)+O2(g)═SO2(g)△H=﹣296.83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S(g)+O2(g)═SO2(g)△H>﹣297.16kJ/mol
B.单斜硫转变为正交硫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所示
C.常温下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物理变化.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1)图象中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焓变大于0;
(2)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
(3)A、硫气体变化为固体需要放出热量;
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分析;
C、依据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D.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是不同单质的转化,发生的是化学反应.
【解答】解:解:(1)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一个能量升高的反应,所以属于吸热反应;△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H=E1﹣E2;由图象可知可知该反应是一个能量升高的反应,所以1mol气体A和1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气体C和1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低,
故答案为:吸热; E1﹣E2;一定低;
(2)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E1和E2的变化是减小,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所以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
故答案为:减小;减小;不变;
(3)A、硫气体变化为固体需要放出热量;S(单斜)+O2(g)═SO2(g)△H=﹣297.16kJ/mol,所以S(g)+O2(g)→SO2(g)△H,△H<﹣297.16 kJ,故A错误;
B、①S(单斜)+O2(g)→SO2(g)+297.16kJ;
②S(正交)+O2(g)→SO2(g)+296.83kJ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S(单斜)=S(正交)+0.33KJ,单斜硫能量高于正交硫,故B错误;
C、单斜硫能量高于正交硫,单斜硫稳定性小于正交硫,故C正确;
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