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0 KB
  • 2021-08-07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保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酿酒和醋的过程中,微生物将糖类物质水解、氧化,放出能量,不只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项、青蒿素是难溶于水的有机物,可用有机溶剂如乙醚将其从青蒿汁液中萃取出来,故B正确;‎ C项、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 D项、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同时能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过程。‎ ‎2.根据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盐桥(琼脂-饱和KCl溶液)中的K+移向b烧杯溶液中 B. 烧杯b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 =Zn2+‎ C. 烧杯a中发生反应O2+4H+ +4e- =2H2O,溶液pH降低 D. 向烧杯a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Zn比Cu活泼,Zn为负极,被氧化,Cu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详解】A项、Zn为负极,盐桥中的K+移向 CuSO4溶液,故A错误;‎ B项、Zn为负极,被氧化,电极方程式为Zn-2e-=Zn2+,故B正确;‎ C项、烧杯a中Cu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发生反应:Cu2++2e-=Cu,故C错误;‎ D项、烧杯a中没有Fe2+生成,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不可能有蓝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 电解精炼铜,当外电路转移NA 个电子时,阳极质量减少32g C. 在浓硫酸作用下,1mol冰醋酸与足量无水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为NA D. 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 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放电的除了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杂质;‎ C、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 D、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 ‎【详解】A项、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14g混合物中含1molCH2,故含2NA个氢原子,故A正确;‎ B项、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放电的除了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杂质,故当转移NA个电子时,阳极减少的质量小于32g,故B错误;‎ C项、在浓硫酸作用下,1mol冰醋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小于1NA,故C错误;‎ D项、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含有的共价键个数,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形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 ‎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可加过量的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 ‎④毛织品上的污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 ‎ ‎⑥乙烯和苯因分子结构中都含碳碳双键,故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⑦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A. ③④⑥⑦ B. ②④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淀粉为多糖,油脂为酯类物质,蛋白质中含肽键,则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①正确;‎ ‎②乙醇汽油是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为混合物,不是新型化合物,故②错误;‎ ‎③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③正确;‎ ‎④蛋白质在酶作用下发生水解,毛织、丝织衣服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故④错误;‎ ‎⑤碘酒中有碘单质,淀粉遇碘酒变蓝色,故⑤正确;‎ ‎⑥苯分子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键,故⑥错误;‎ ‎⑦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都是(C6H10O5)n,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中C、H、O原子个数比不是1:2:1,故⑦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常见有机物结构、性质及组成为解答的关键。‎ ‎5.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条件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混合气体的密度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的同时消耗2n mol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 ‎【详解】A项、反应物A(s)是固体,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项、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项、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A是固体,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大,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能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的同时消耗2n molB,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可逆反应来说,可从浓度、速率、百分含量等角度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6.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由图甲表示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知该反应的ΔH>0‎ B. 图乙表示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醋酸 C. 图丙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D. 图丁表示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生成CO2与所加盐酸物质的量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是平衡,后面随着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错误,不选A;B、酸加水稀释,由于弱酸有电离平衡,加水促进电离,所以pH变化比较缓慢,所以a代表醋酸,正确,选B;C、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但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错误,不选C;D、碳酸钠中逐渐加入盐酸,显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没有气体,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错误,不选D。‎ 考点: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强弱电解质的稀释时pH的变化,反应热。‎ ‎7.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 A.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 把FeCl3的水溶液加热蒸干,可得到FeCl3固体 C. 用25 mL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D. 中和热测定时,用铜制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测定的实验结果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将水加热,水的离子积Kw增大;由于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 B项、由于铁离子水解且氯化氢具有挥发性,所以把FeCl3的水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是氢氧化铁固体,无法得到得到FeCl3固体,故B错误;‎ C项、由于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量取,应该使用酸式滴定管,故C正确;‎ D项、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制环形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容易造成热量的损失,因此所测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盐的水解、中和滴定、中和热等知识,注意明确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熟练掌握中和热测定原理、盐的水解原理是解答关键。‎ ‎8.食用花生油中含有油酸,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油酸的分子式C18H34O2‎ B. 油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C. 1 mol油酸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1 mol甘油(丙三醇)可与3 mol油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油酸的分子式为C18H34O2,故A正确;B、油酸分子中含有羧基,所以具有羧酸的性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C、一个油酸分子中只含1个碳碳双键,所以1mol油酸可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一个油酸分子中只含1个羧基,一个甘油分子中含有3个羟基,所以1mol甘油可与3mol油酸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性质 ‎9.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①当温度低于16.6℃时醋酸可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 ‎ ‎②0.1 mol/L的醋酸钠溶液的pH约为9 ‎ ‎③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比醋酸消耗氢氧化钠多 ‎ ‎④0.1mol/L的醋酸的pH值约为4.8 ‎ ‎⑤pH都等于4且等体积的醋酸和盐酸,与等浓度NaOH溶液充分反应时,醋酸溶液消耗的碱液多 A. ②④⑤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醋酸钠溶液是盐溶液应该PH为7,实际上是9说明醋酸根发生了水解,醋酸是弱酸,②正确;0.1mol/L的醋酸的pH值应该为1,实际上是4.8,说明醋酸分子没有全部电离,醋酸是弱酸,④正确;如果醋酸是强酸则pH等于4且等体积的醋酸和盐酸,与等浓度NaOH溶液充分反应时,消耗碱液的体积应该相同,实际上醋酸消耗的多说明醋酸是弱酸,溶液中存在没有电离的醋酸分子,所以耗碱增多,⑤正确;所以正确的是②④⑤答案选A。‎ ‎10.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a>b>c B. 达到平衡时,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b > c > a C. 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D. 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2起始相同时,T2对应的AB3的的体积分数大,则若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B2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增大B2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3的体积分数增大,A2的转化率减小。‎ ‎【详解】A项、a、b、c三点在同一温度下,但是对应的B2的起始物质的量不同,c点对应的B2的物质的量多,反应速率快,所以a、b、c的速率大小关系为c>b>a,故A错误;‎ B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B2的起始物质的量越多,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程度越大,生成的AB3的物质的量越多,所以AB3的物质的量大小关系为:c>b>a,故B错误;‎ C项、在A2物质的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B2的物质的量,A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A2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c>b>a,故C错误;‎ D项、因为AB3的曲线上的点都代表平衡时AB3的体积分数,选择B2的起始量相同的一点比较,可以看出在升高温度的条件下,AB3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象,明确横坐标为反应物B2的物质的量及该反应可能为吸热反应,也可能为放热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已知某温度下,Ksp(AgCl)=1.56×10-10 mol2·L-2,Ksp(Ag2CrO4)=1×10-12 mol3·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饱和AgCl溶液与饱和Ag2CrO4溶液相比,前者的c(Ag+)大 B. 向氯化银的浊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氯化银的Ksp减小 C. 向0.0008 mol/L的K2Cr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02 mol/L AgNO3 溶液,则CrO42 -完全沉淀 D. 将0.001mol/L的AgNO3 溶液滴入0.001 mol/L KCl和0.001 mol/L K2CrO4的混合溶液中,则先产生AgCl沉淀 ‎【答案】D ‎【解析】‎ 饱和AgCl溶液中c(Ag+)==1.56×10-10mol/L,饱和Ag2CrO4溶液中c(Ag+)=,显然后者的c(Ag+)大,A错误;AgCl的Ksp只与温度有关,向AgBr的浊液中加入溴化钠溶液,虽然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但Ksp不变,B错误;两溶液混合后则c(K2CrO4)=0.0004 mol/L,c(AgNO3)=0.001 mol/L,根据2Ag++CrO42-=Ag2CrO4↓,则溶液中剩余的c(Ag+)=0.001-0.0004×2=0.0002 mol/L,根据Ksp(K2CrO4),则生成沉淀后的溶液中c(CrO42-)===2.5×10-5mol/L<1.0×10-5mol/L,故c(CrO42-)不能完全沉淀,C错误;根据Ksp(AgCl)、Ksp(Ag2CrO4),则当Cl-开始沉淀时c(Ag+)==1.8×10-7mol/L,当CrO42-开始沉淀时c(Ag+)==4.36×10-5mol/L,故先产生AgCl沉淀,D正确。答案选D。‎ ‎12.H3PO4与NaOH溶液反应的体系中,含磷的各种粒子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粒子的浓度占各粒子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pH=13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粒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HPO42-)>c(PO43-)‎ B. 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4~5.5 左右 C. 在pH=7.2时,HPO42-、H2PO4-的分布分数各为0.5,则H3PO4的Ka2=10-7.2‎ D.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Na2HPO4 溶液显碱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由图可知,在pH=13时,c(HPO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