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00 KB
- 2021-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一、单选题:共25题
1.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可为人类利用的氯化物含量相当高。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
A.NaCl B.MgCl2 C.KCl D.CaCl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NaCl,故答案为:A。
2.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SO2 B.CO C.MgO D.Ca(OH)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A.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 C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MgO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D.氢氧化钙是碱,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
3.以下四种共价键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可表示Cl2分子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键。A.两个原子的半径大小不同,为化合物,故A错误;B.两个原子大小相同,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故B正确;C. 球棍模型是表示三个原子构成的分子,故C错误;D. 球棍模型是表示五个原子构成的分子,故D错误。故答案为:B。
4.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溶液 B.胶体 C.乳浊液 D.悬浊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A.光能通过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B.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光不能透过乳浊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光不能透过悬浊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B。
5.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加热法分离泥沙中的碘单质 B.用蒸馏法制取蒸馏水
C.干冰气化 D.铁锅生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的类型。A.用加热法分离泥沙中的碘单质是利用碘的升华,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用蒸馏法制取蒸馏水利用了沸点不同,蒸馏时,物质种类未变,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干冰气化时,无新物质形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 铁锅生锈时,铁变成了铁的氧化物,有新物质形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D。
6.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NaOH + HClNaCl + H2O B.2Al + Fe2O32Fe + Al2O3
C.SO3+ H2OH2SO4 D.NH4HCO3NH3↑+ H2O + CO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D.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
7.将某无色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红色。X可能是
A.O2 B.SO2 C.Cl2 D.CO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SO2的漂白性。A.氧气不具有漂白性,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故A错误;B.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与品红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无色物质又分解,恢复原色,故B正确;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有色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时,不再恢复原色,故C错误;D.二氧化碳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答案为:B。
8.实验室用NaOH固体和蒸馏水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以下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A.烧杯 B.玻璃棒 C.容量瓶 D.蒸馏烧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砝码的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则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蒸馏烧瓶,故答案为:D。
9.以下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式:C2H4O B.苯的结构简式:
C.甲烷的电子式: D.乙醛分子的结构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A.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故A错误;B.苯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C.该电子式能正确的表示出甲烷,故C正确;D.乙醛分子的结构式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0.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氕()和氘() B.O2和O3 C.碘晶体和碘蒸气 D.SO2和SO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A.氕()和氘()是质子数相等,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 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碘晶体和碘蒸气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故C错误;D. SO2和SO3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氧化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
11.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用药匙取用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
C.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D.实验室将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A.粉末状物质需用药匙取用,故A正确;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可能引起火灾,故B错误;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可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元素的存在,故C正确;D.由于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均能反应,应保存在煤油或固体石蜡中,故D正确。故答案为:B。
12.如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当该原电池工作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逐渐变蓝 B.锌片逐渐溶解
C.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D.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原理。A.在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变成Zn2+进入溶液,铜不参与反应,溶液仍无色,故A错误;B.Zn会失去电子变成Zn2+进入溶液,故B正确;C.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变成氢气,故C正确;D.由于能构成原电池,在外电路中有电流形成,故D正确。故答案为:A。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KI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后,溶液颜色变深
B.向KCl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变红
C.溴水与NaCl溶液混合时,会发生置换反应
D.NaCl溶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故需要密封保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卤族元素的性质。A.氯气和KI溶液反应生成I2,使溶液由无色变黄色,颜色变深,故A正确;B.氯化钾溶液为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错误;C.溴元素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弱,溴不能置换出氯化钠中的氯,故C错误;D.氯化钠性质稳定,不与空气反应,不需要密闭保存,故D错误。故答案为:A。
14.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与发生取代反应:CH4+ Cl2CH3Cl + HCl
B.乙烯与Br2加成:CH2=CH2+Br2→CH2Br=CH2Br
C.催化裂化:C16H34C8H16+ C8H18
D.淀粉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的类型。A.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一氯取代,生成CH3Cl和HCl,故A正确;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不应有双键,应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B错误;C.石油催化裂化生成小分子的烃,可提高汽油产量,故C正确;D.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故D正确。故答案为:B。
1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呈酸性的是
A.AlCl3 B.Na2CO3 C.NaCl D.K2SO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盐的水解。A.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A正确;B.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C.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D.硫酸钾是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A。
16.下列有关钠和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NaCl可以得到金属钠
B.金属钠在高温下能将TiCl4中的钛置换出来
C.金属镁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D.金属镁燃烧后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钠和镁的性质及用途。A.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NaCl冶炼金属钠,故A正确;B.由于钠的还原性强于Ti,金属钠在高温下能将TiCl4中的钛置换出来,故B正确;C.由于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所以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错误;D. 金属镁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故D正确。故答案为:C。
17.已知298K、101KPa条件下(1) 2H2(g) + O2(g)2H2O(g) △H= - 483.6kJ·mol-1,(2)2H2(g) + O2(g)2H2O(l)△H= - 571.6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与O2(g)反应生成H2O(g)是吸热反应
B.1 mol H2O(g)转变成1 mol H2O(l)放出44.0kJ热量
C.1 mol H2O(l)转变成1 mol H2O(g)放出44.0kJ热量
D.1 mol H2O(g)转变成1 mol H2O(l)放出88.0kJ热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涵义。A. H2(g)与O2(g)反应的反应热△H= - 483.6kJ·mol-1<0,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根据盖斯定律,由[(2)-(1)]÷2得:H2O(g)H2O(l) △H=-44.0 kJ·mol-1,1 mol H2O(g)转变成1 mol H2O(l)放出44.0kJ热量,故B正确,C.、D错误,故答案为:B。
18.下列关于铁及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铁可以被磁铁吸引 B.铁元素有可变化合价
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D.常温下铁片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铁及化合物的性质。A.铁单质能被磁铁吸引,故A正确;B.铁元素化合价主要有+2、+3价,故B正确;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故C错误;D.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会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层金属反应,即铁会发生钝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C。
19.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稀盐酸中滴加AgNO3溶液:Ag++HClAgCl↓+H+
B.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OH-+H+H2O
C.向固体BaCO3中滴加稀硝酸:BaCO3+2H+Ba2++ H2O+CO2↑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lC13溶液与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Al3++4OH―+2 H2O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A.盐酸为强电解质,应拆写成离子,离子方程式应为:Ag++Cl-AgCl↓,故A错误;B.醋酸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应为:CH3COOH+OH-CH3COO-+H2O,故B错误;C.符合客观事实,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故C正确;D.氨水为弱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生成的氢氧化铝不与氨水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Al3++3NH3•H2OAl(OH)3↓+3,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紫外线、饱和(NH4)2SO4溶液、CuSO4溶液、福尔马林等作用下,蛋白质均会发生变性
B.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
C.为检验皂化反应进行程度,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震荡,若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已完全反应
D.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条件下水解产物的方法是: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是否出现红色沉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A.硫酸铵溶液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错误;B.氨基酸之间能通过缩合反应生成多肽,故B正确;C.当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时,由于高级脂肪酸盐可溶于水,所以溶液不再分层,不会有油滴浮在液面上,故C错误;D.检验醛基应在碱性条件下,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是否出现红色沉淀,题中未中和催化剂硫酸,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1.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X<Z
B.原子半径大小:Y<W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W与Z所形成的化合物来制取W
D.W和Y形成的化合物可与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所处位置,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1,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3,x+x+2+x-1+x+3=20,x=4,X是碳,Y是氧,W是铝,Z是氯。A.碳的非金属性弱于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碳酸<高氯酸,故A正确;B.氧原子半径小于铝,故B正确;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铝,故C错误;D.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2.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X、Y、Z的浓度都相等
C.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概念。A.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气体总质量是定值,不能作为平衡标志,故A错误;B.三种物质浓度相等,但不一定不变,不能作为平衡标志,故B错误;C.三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D.分子个数比等于系数比,但不一定不会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 g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A
B.标准状况下,足量的Fe与2.24 L Cl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C.1.6 g CH4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5NA
D.100 mL pH=2的新制氯水中:N(OH―)+2N(ClO―)+N(HClO)=0.001NA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A.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B. 标准状况下,足量的Fe与2.24 L Cl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故B错误;C.每个甲烷分子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4,1.6g CH4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4NA,故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①n(OH—)+n(ClO—)+n(Cl—)=n(H+),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HCl+HClO,根据物料守恒得:②n(Cl—)=n(ClO—)+n(HClO),由①—②得:n(OH—)+2n(ClO—)+ n(HClO)=n(H+)=0.1L×0.01mol/L=0.001mol,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4.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均匀的粉末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不同质量的该样品分 别与40 mL 1 mol/L的FeCl3溶液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
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反应后溶液中含有Fe3+、Fe2+、Cu2+
B.实验②③反应后剩余固体全部是Cu
C.实验④的滤液中c(Fe2+)=1.5 mol/L
D.原粉末样品中m(Fe):m(Cu)=7∶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把铁、铜加入FeCl3溶液,可能的反应有:Fe+2Fe3+=3Fe2+、Cu+2Fe3+=2Fe2++Cu2+、Fe+Cu2+=Fe2++Cu,由表可知,③、④中溶解的金属质量均为1.12g,说明③、④中无Cu2+,而②中含有Cu2+。A. 40 mL1 mol/L的FeCl3溶液最多溶解1.12g,而实验①中加入的金属质量只有0.90g,Fe3+必然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Fe3+、Fe2+、Cu2+,故A正确;B.实验②溶解的金属质量为1.16g,而实验③中溶解的粉末质量为1.12g,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实验②溶解的金属铜质量为m(Cu)=0.32g,溶解的铁质量为1.16g-0.32g=0.84g,剩余固体为铜,粉末中铁与铜质量比为0.84g:0.96g=7:8,实验③中所加3.60g粉末中含有铁1.28g,剩余固体中含有铁,故B错误;C. 实验④中只有铁参加反应,根据Fe+2Fe3+=3Fe2+,反应后的滤液中c(Fe2+)=1.5c(Fe3+)=1.5 mol/L,故C正确;D.由B分析可知,原粉末样品中m(Fe):m(Cu)=7∶8,故D正确,故答案为:B。
25.甲、乙、丙、丁4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Ba2+、Mg2+、H+、、、OHˉ、Clˉ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①将足量的甲溶液分别与其他3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0.1mol・Lˉ1乙溶液中c(H+)>0.1mol・L-1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不含 C.丙溶液含有 D.丁溶液含有Mg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由题给离子的性质,OHˉ与、Mg2+、H+、均不共存,则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中必然有Ba(OH)2。由①
可知,甲是氢氧化钡,其余溶液为:氯化镁、硫酸、碳酸氢铵;根据②可知,乙溶液是硫酸;由③可知,丙是氯化镁,则丁是碳酸氢铵。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共4题
26.化合物X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有机物,X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A和B(A和B分子中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M是石油裂解的主要产品之一,M的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14倍,M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得到A。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②B中所含有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X在稀硫酸条件下水解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CH2=CH2 ②-COOH或羧基
(2)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M是石油裂解的主要产品之一,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14倍,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28,M是乙烯,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A)。由化合物X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有机物,X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A和B(A和B分子中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可知X是乙酸乙酯,B是乙酸。(1)①A是乙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②B是乙酸,乙酸中所含有官能团是羧基或—COOH;(2)乙酸乙酯在稀硫酸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27.取1.19 g 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 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 mL 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 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 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_________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__________。
【答案】(1)0.015
(2)1:1
【解析】本题考查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加入25 mL氢氧化钡使生成沉淀最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 Ba(OH)2=BaCO3↓+2KOH、KHCO3+Ba(OH)2= BaCO3↓+KOH+H2O。(1)反应后溶液中n(OH―)=0.05L×0.3mol/L=0.015mol;(2)138g/mol×n(K2CO3)+100g/mol×n(KHCO3)=1.19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2n(K2CO3)+n(KHCO3)=0.015mol,解得:n(K2CO3)=0.005mol,n(KHCO3)=0.005mol,n(K2CO3)∶n(KHCO3)=1:1。
28.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H2O2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 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又已知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08 kJ。
则H2O(l)H2O(g) 的ΔH= 。
【答案】(1)N2H4(l)+2H2O2(l)N2(g) +4H2O(g) △H=-640 kJ•mol-1
(2)+44 kJ•mol-1
【解析】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与盖斯定律计算。(1)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H2O2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 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可知,1mol液态肼反应放出640 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N2H4(l)+2H2O2(l)N2(g) +4H2O(g) △H=-640 kJ•mol-1;(2)根据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08 kJ,可知:1mol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16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N2H4(l)+2H2O2(l)N2(g) +4H2O(l) △H=-816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得:H2O(l)H2O(g)的ΔH=+44 kJ•mol-1。
29.(1)将Fe片和石墨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稀H2SO4中,一组插入FeCl3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是 。
A.石墨、石墨 B.石墨、Fe片 C.Fe片、Fe片 D.Fe片、石墨
写出插入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写出插入FeCl3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4个反应①Br2+2e-2Br-②2Br--2e-Br2③Zn-2e-Zn2+④Zn2++2e-Zn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是 。
A.②和③ B.②和① C.③和① D.④和①
(3)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
(4)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
①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______(写元素名称),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若电镀前铁、铜两电极的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二者质量差为5.12 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__________mol。
③镀层破损后,镀铜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请简要说明原因 。
(5)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________。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B.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把盒装的火柴散落到地上 D.CO点燃时生成CO2
【答案】(1)A 2H++ 2e-H2↑ 2Fe3++ Fe3Fe2+
(2) A
(3)C
(4)①铜 Cu2++ 2e-Cu
②0.08 mol
③铁比铜活泼,镀层破坏后,在潮湿环境中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加速铁的腐蚀
(5)C
【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1)铁是金属,与硫酸、氯化铁溶液能反应,石墨是非金属,不参加反应,所以两个原电池中,石墨均为正极;插入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2H++ 2e—H2↑;插入FeCl3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为:2Fe3++ Fe3Fe2+;(2)充电时溴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发生反应②,在放电时锌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发生的反应是③,A符合;(3)电镀铜时,铜作阳极,镀件作阴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解液,故选C;(4)①电镀铜时,铜作阳极,镀件作阴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解液,铜与电源正极相连,A是铜;B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 2e-Cu;②A极铜溶解,B极析出铜,溶解的铜质量为51.2g÷2=25.6g,转移的电子数为25.6g÷64g/mol×2=0.8mol;③镀层破损后,镀铜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是因为铁比铜活泼,镀层破坏后,在潮湿环境中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加速铁的腐蚀;(5)A.气体变成液体是熵减的过程,故A错误;B. 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无序变有序,是熵减的过程,故B错误;C. 把盒装的火柴散落到地上是有序变无序,是熵增的过程,故C正确;D. CO点燃时生成CO2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过程,是熵减的过程,故D错误。故答案为:C。
三、推断题:共1题
30.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淡黄色单质固体,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的名称为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重要应用 。
【答案】(1)2SO2+O22SO3
(2)过氧化钠
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1)若A是一种淡黄色单质固体,由题给转化关系可知A是硫,B是二氧化硫,C是三氧化硫,由SO2制取SO3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A是钠,C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用于潜水艇的供氧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四、实验题:共2题
31.金属钠是中学化学常见的活泼金属,能与水、乙醇等物质反应。某同学按如图进行了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金属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金属钠浮在乙醇液面上
B.反应过程中,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C.钠与乙醇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D.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更剧烈
(2)根据实验现象和金属钠的保存方法,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
B.乙醇分子中乙基上的氢原子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
【答案】(1)B、D (2)A
【解析】本题考查钠的性质。(1)A.由于钠密度比乙醇密度大,钠会沉入乙醇底部,故A错误;B.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会浮在水面上,故B正确;C.由于乙醇不能电离出氢离子,而水能电离出氢离子,水中的羟基氢更活泼,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更剧烈,故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B、D;(2)由于钠需保存在煤油中,而煤油中成份属于烃,所以乙醇分子中乙基上的氢原子不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故答案为:A。
32.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H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若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小热量的散失;
(3)偏大;
(4)不相等,相等,因为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有关,而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它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中和热测定的实验。(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小热量的散失;(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会造成热量散失,因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求得的中和热△H偏大;(4)若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增多,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但所求中和热相等,是因为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有关,而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在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它与酸、碱的用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