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00 KB
- 2021-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漯河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10各2分,11-20各3分,共50分)
1.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就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石油是二级能源
C.煤是一级能源 D.焦炉煤气是一级能源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KClO3分解制取O2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CaCO3高温分解
⑦CO2+C2CO
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
⑨C+H2O(g)CO+H2
⑩Al与盐酸反应.
A.②④⑥⑦⑧⑨ B.①②④⑥⑦⑧⑨ C.①③④⑤⑥⑧⑩ D.①②④⑧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1•s﹣1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1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4.碳酸铵[(NH4)2CO3]
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其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其分解是吸热反应,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5.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6.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g)△H=a kJ•mol﹣1
H2(g)+O2(g)═H2O(l)△H=b kJ•mol﹣1
2H2(g)+O2(g)═2H2O(l)△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
A.CH4(g)+O2(g)=2H2O(l)+CO(g)△H1
B.S(s)+O2(g)=SO3(s)△H2
C.C6H12O6(s)+6O2(g)=6CO2(g)+6H2O(l)△H3
D.2CO(g)+O2(g)=2CO2(g)△H4
8.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
A.X+3Y=2Z 0.1mol•min﹣1
B.2X+Y⇌2Z 0.1mol•min﹣1
C.X+2Y=Z 0.05mol•min﹣1
D.3X+Y⇌2Z 0.05mol•min﹣1
9.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NO2⇌2NO+O2,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O2的同时生成2a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O2的同时生成2a mol 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O2△H<0中N0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1.已知:C(s)+H20(g)=CO(g)+H2(g)△H=akJ•mol﹣1;2C(s)+02(g)=2CO(g)△H=一220kJ•mol﹣1;H﹣H、O=0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A.﹣332 B.+130 C.+332 D.﹣l30
12.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
A.3a+b﹣c B.c﹣3a﹣b C.a+b﹣c D.c﹣a﹣b
13.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
2H2(g)+O2(g)═2H2O(g)△H2
C(s)+O2(g)═CO2(g)△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H为( )
A.12△H3+5△H2﹣2△H1 B.2△H1﹣5△H2﹣12△H3
C.12△H3﹣5△H2﹣2△H1 D.△H1﹣5△H2﹣12△H3
14.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A.X的浓度的减少 B.Y物质的量的减少
C.Z的浓度的增加 D.X物质的量的减少
15.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CH3COONa固体 ④NaNO3固体 ⑤KCl溶液( )
A.②③⑤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⑤
1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b两点的转化率:a<b
C.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D.由a点到b点,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17.图为某化学反应速率一时间图.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符合图所示变化的反应是( )
A.4NH3(g)+5O2(g)⇌4NO(g)+6H2O(g)△H<0
B.2SO2(g)+O2(g)⇌2SO3(g)△H<0
C.H2(g)+I2(g)⇌2HI(g)△H>0
D.C(s)+H2O(g)⇌CO(g)+H2(g)△H>0
18.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 )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为2,也可能为3 D.无法确定
19.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B
C
D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研究目的
图示
A.A B.B C.C D.D
20.将A和B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B(s)⇌2C(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压强/MPa
体积分数/%
温度/℃
1.0
2.0
3.0
800
54.0
a
b
900
c
75.0
d
1000
e
f
83.0
①a<b;
②该反应的熵变△S<0;
③900℃、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④K>K;
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上述①~⑤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液体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0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 NO2
需要吸收16.0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2.对于下列三个反应,从正反开始进行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PCl5(g)⇌PCl3(g)+Cl2(g)
再充入PCl5(g),平衡向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2HI(g)⇌I2(g)+H2(g)
再充入HI(g),平衡 ,达到平衡后,HI的分解率 .
(3)2NO2(g)⇌N2O4(g)
再充入N2O4(g),平衡向 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2(g)的转化率 .
23.5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2) (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其原因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如果改用6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所求中和热数值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
(5) (填“能”或“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6)Q=cm△t,其中Q表示此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表示反应后混合液的质量,c表示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t表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的差值.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1
25.0
32.6
2
25.1
31.8
3
25.1
31.9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24.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N2+3H2⇌2NH3.已知加入1molN2和4mol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NH3.有恒温恒压下欲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填表(恒温恒压)
已知
编号
起始状态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NH3的
物质的量/mol
N2
H2
NH3
1
4
0
a
①
1.5
9
0
②
1
0.5a
③
m
g(g≥4m)
0
25.25℃时,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达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将增大.
(1)根据图1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从反应开始到达第一次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A)为 .
(2)在5~7min内,若K值不变,则此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3)图2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图.
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t2~t3
t4~t5
t5~t6
t7~t8
K1
K2
K3
K4
根据图2判断,在t3和t6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分别是 和 ;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 (用“>”、<”或“=”连接).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漯河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0各2分,11-20各3分,共50分)
1.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就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石油是二级能源
C.煤是一级能源 D.焦炉煤气是一级能源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清洁能源.
【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知识判断,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解答】解:A、天然气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则为一级能源,故A错误;
B、石油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不是二级能源,为一级能源,故B错误;
C、煤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不是二级能源,为一级能源,故C正确;
D、焦炉煤气(CO)是通过煤制取的,是二级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KClO3分解制取O2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CaCO3高温分解
⑦CO2+C2CO
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
⑨C+H2O(g)CO+H2
⑩Al与盐酸反应.
A.②④⑥⑦⑧⑨ B.①②④⑥⑦⑧⑨ C.①③④⑤⑥⑧⑩ D.①②④⑧⑨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双氧水分解是放热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④KClO3分解制取O2、⑥CaCO3高温分解等属于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而⑦CO2+C2CO、⑨C+H2O(g)CO+H2 等属于以C、氢气为还原剂的吸热反应;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为吸热反应;
①液态水汽化、③浓硫酸稀释为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也不是放热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⑩Al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选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1•s﹣1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1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视为0;
B、因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0.8mol/(L•s)是指1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0.8mol/L;
C、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于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D、对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解答】解: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视为0,不能用于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因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则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0.8mol/L,故B错误;
C、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于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C正确;
D、对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反应速率快慢对反应现象影响很小,如中和反应等,故D错误;
故选C.
4.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其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其分解是吸热反应,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考点】焓变和熵变.
【分析】碳酸铵室温下自发地分解生成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CO3=NH3↑+CO2↑+H2O,反应生成了气体氨气和二氧化碳,所以熵变增大;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自发进行,△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
【解答】A、碳铵自发分解,是因为体系由于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而使熵增大,故A正确;
B、碳酸铵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不需要外界给予了能量,故B错误;
C、有些吸热反应也可自发,而焓变不是自发反应的唯一因素,应根据△H﹣T△S进行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故C错误;
D、有的碳酸盐稳定,不能自发分解,如Na2CO3受热不分解,故D错误;
故选A.
5.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考点】真题集萃;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平衡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平衡常数K值一定,温度发生变化,平衡常数K值也发生变化.
【解答】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等.
A.K值只与温度有关,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K值不变,平衡向右移动,故A正确;
B.K值是温度的函数,K值变化,说明温度发生了改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B正确;
C.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平衡向右移动,但K值只与温度有关,故K值不变,故C正确;
D.若是改变浓度或压强使平衡发生移动,而温度不变,则K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6.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g)△H=a kJ•mol﹣1
H2(g)+O2(g)═H2O(l)△H=b kJ•mol﹣1
2H2(g)+O2(g)═2H2O(l)△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物质的状态影响反应热的数值,反应热的符号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
【解答】解:因物质的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也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所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Η=b kJ•mol﹣1,
2H2(g)+O2(g)═2H2O(l)△Η=c kJ•mol﹣1中,2b=c,三个反应是燃烧反应,反应均放热,△Η<0,
故选D.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
A.CH4(g)+O2(g)=2H2O(l)+CO(g)△H1
B.S(s)+O2(g)=SO3(s)△H2
C.C6H12O6(s)+6O2(g)=6CO2(g)+6H2O(l)△H3
D.2CO(g)+O2(g)=2CO2(g)△H4
【考点】燃烧热.
【分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A、生成产物中一氧化碳是不稳定的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A不选;
B、硫单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B不选;
C、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C选;
D、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2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故D不选;
故选C.
8.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
A.X+3Y=2Z 0.1mol•min﹣1
B.2X+Y⇌2Z 0.1mol•min﹣1
C.X+2Y=Z 0.05mol•min﹣1
D.3X+Y⇌2Z 0.05mol•min﹣1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由图可知,Y、X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加,则Y、X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之比为(1﹣0.9):(1﹣0.7):(0.2﹣0)=1:3:2,并结合c=计算.
【解答】解:由图可知,Y、X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加,则Y、X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之比为(1﹣0.9):(1﹣0.7):(0.2﹣0)=1:3:2,2min达到平衡,由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为3X+Y⇌2Z,
反应开始至2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mol•min﹣1,
故选D.
9.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NO2⇌2NO+O2,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O2的同时生成2a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O2的同时生成2a mol 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从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上判断:(1)v(正)=v(逆),(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解答】解:此题列出了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各种可能情况,应从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上判断(1)v(正)=v(逆),(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①符合特征(1);②表示的都是正反应方向;③NO2是红棕色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NO2的浓度保持不变,符合特征(2);④中若是恒容条件,则ρ始终不变;若恒压条件,则ρ随反应而变;⑤也说明符合特征(2).故①③⑤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故选A.
10.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O2△H<0中N0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NO的转化率也一定,故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据此解答.
【解答】解:A、a点在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d点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故v(正)<v(逆),故A正确;
B、b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B错误;
C、c点在曲线下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c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v(正)>v(逆),故C错误;
D、d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D错误;
故选A.
11.已知:C(s)+H20(g)=CO(g)+H2(g)△H=akJ•mol﹣1;2C(s)+02(g)=2CO(g)△H=一220kJ•mol﹣1;H﹣H、O=0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A.﹣332 B.+130 C.+332 D.﹣l30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水分解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的焓变△H=H产物﹣H反应物再结合化学键能和物质能量的关系来回答.
【解答】解:已知①C(s)+H2O(g)═CO(g)+H2(g)△H=akJ•mol﹣1,
②2C(s)+O2(g)═2CO(g)△H=﹣220kJ•mol﹣1
①×2﹣②得:2H2O(g)═O2(g)+2H2(g)△H=(2a+220)kJ•mol﹣1,
4×462﹣496﹣2×436=2a+220,
解得a=+130.
故选B.
12.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
A.3a+b﹣c B.c﹣3a﹣b C.a+b﹣c D.c﹣a﹣b
【考点】真题集萃;热化学方程式;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其反应热进行相应的改变,据此计算反应热.
【解答】解: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 kJ•mol﹣1=(3a+b﹣c)kJ•mol﹣1,所以x=3a+b﹣c,故选A.
13.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
2H2(g)+O2(g)═2H2O(g)△H2
C(s)+O2(g)═CO2(g)△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H为( )
A.12△H3+5△H2﹣2△H1 B.2△H1﹣5△H2﹣12△H3
C.12△H3﹣5△H2﹣2△H1 D.△H1﹣5△H2﹣12△H3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利用方程式的加减得出C3H5(ONO2)3分解成CO2、N2、H2O、O2的化学方程式,其反应热也要相应的加减,从而得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已知:
①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
②2H2(g)+O2(g)═2H2O(g)△H2
③C(s)+O2(g)═CO2(g)△H3
由盖斯定律:5×②+12×③﹣2×①得: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H=12△H3+5△H2﹣2△H1;
故选A.
14.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A.X的浓度的减少 B.Y物质的量的减少
C.Z的浓度的增加 D.X物质的量的减少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分析】观察图象,纵坐标为反应速率,横坐标为时间,二者之积为浓度,Y和Z的反应速率相等,则阴影部分不可能为X的浓度减少.
【解答】解:Sabdo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减少的浓度,而Sbod则表示Y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
所以,Saob=Sabdo﹣Sbod,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减少的浓度,而Y的反应速率与Z的反应速率相等,则阴影部分可表示Y的浓度的减小或Z的浓度的增加.
故选C.
15.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CH3COONa固体 ④NaNO3固体 ⑤KCl溶液( )
A.②③⑤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⑤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减缓反应速率应使盐酸溶液的浓度降低,因铁粉过量,如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所加入物质不能改变酸溶液所能电离出的H+离子总物质的量.
【解答】解:①NaOH固体能与盐酸反应,减小生成氢气的总量,故①错误;
②加入H2O使盐酸溶液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②正确;
③CH3COONa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③正确;
④NaNO3固体与盐酸溶液结合成硝酸,不产生氢气,减小生成氢气的总量,故④错误;
⑤KCl溶液使盐酸溶液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⑤正确;
所以以上正确的有:②③⑤,
故选A.
1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b两点的转化率:a<b
C.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D.由a点到b点,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考点】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2NO2(g)⇌N2O4(g)△H=﹣57kJ•mol﹣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增大;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减小,然后结合图象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由图象可知,a、c两点都在等温线上,c的压强大,则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a点的二氧化氮体积分数高,所以转化率a<b,故B正确;
C.根据平衡常数可知,a、c两点温度相同,c点压强大,则二氧化氮浓度大,因此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a点到b点二氧化氮体积分数减少,说明是降低了温度,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实现由a点到b点的转变,故D错误;
故选B.
17.图为某化学反应速率一时间图.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符合图所示变化的反应是( )
A.4NH3(g)+5O2(g)⇌4NO(g)+6H2O(g)△H<0
B.2SO2(g)+O2(g)⇌2SO3(g)△H<0
C.H2(g)+I2(g)⇌2HI(g)△H>0
D.C(s)+H2O(g)⇌CO(g)+H2(g)△H>0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由图象可知,在t1时刻,改变条件的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为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图知,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所以该图象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增大,符合条件的为A,故选A.
18.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 )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为2,也可能为3 D.无法确定
【考点】等效平衡.
【分析】恒温恒容下,开始充入2molA和1molB与开始充入0.6molA、0.3molB和1.4molC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说明为完全等效平衡,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A)=2mol、n(B)=1mol,据此解答.
【解答】解:恒温恒容下,开始充入2molA和1molB与开始充入0.6molA、0.3molB和1.4molC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说明为完全等效平衡,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A)=2mol、n(B)=1mol,
所以:0.6mol+1.4×=2mol,
解得x=2,
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物质的投料等比即等效,所以x=3也是正确的,
所以x可能为2,也可能为3,
故选C.
19.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B
C
D
研究目的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合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利用压强对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然后结合图象来分析;
B、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图象来分析;
C、利用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结合图象来分析;
D、利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图象来分析.
【解答】解:A、该反应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并且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少,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
B、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反应移动,则氮气的转化率降低,与图象中转化率增大不符,故B错误;
C、反应平衡后,增大氮气的量,则这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然后正反应速率在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直到新的平衡,与图象符合,故C正确;
D、因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则有催化剂时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少,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20.将A和B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B(s)⇌2C(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压强/MPa
体积分数/%
温度/℃
1.0
2.0
3.0
800
54.0
a
b
900
c
75.0
d
1000
e
f
83.0
①a<b;
②该反应的熵变△S<0;
③900℃、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④K>K;
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上述①~⑤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同温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变小,则c>75.0>54.0>a>b,利用c>54.0可知同压下,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从而可知f>75.0>a>b,所以f>b;在915℃、2M Pa下,设E的起始量为amol,转化率为x,则平衡时G的量为2ax,由题意得: =75%,解得:x=0.6;该题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为熵增反应;结合前面分析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判断反应热及平衡常数大小.
【解答】解:①同温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变小,则a>b,故①错误;
②该反应是气体分子增大的反应,属于熵增反应,则△S>0,故②错误;
③设起始时E为a mol,平衡时转化为x,由于F为固体,对平衡无影响,则平衡时E为(a﹣x)mol,G为2x mol,则: =75%,解得:x=0.6,E的转化率为60%,故③正确;
④利用图表分析结合平衡原理分析;a与b、c与d、e与f之间是压强问题,随着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G的体积分数减小,b<a;c>75%,e>83%;c、e是温度问题,随着温度升高,G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所以平衡常数K>K,故④正确;
⑤同温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变小,则c>75.0>54.0>a>b,利用c>54.0可知同压下,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⑤正确;
根据分析可知,正确的有3个,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液体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0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O2(g)=CO2(g)+2H2O(l)△H=﹣704.0kJ/mol .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 NO2需要吸收16.0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2O2(g)=2NO2(g)△H=+64.0kJ/mol .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1)1g甲醇液体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0kJ,则1mol甲醇液体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为22.0kJ×32=704.4kJ;
(2)每生成23g NO2需要吸收16.0kJ热量,则生成1molNO2需要吸收热量为16.0kJ×=64.0kJ,结合物质的状态、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1g甲醇液体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0kJ,则1mol甲醇液体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为22.0kJ×32=704.4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H=﹣704.0kJ/mol,
故答案为:CH3OH(l)+O2(g)=CO2(g)+2H2O(l)△H=﹣704.0kJ/mol;
(2)每生成23g NO2需要吸收16.0kJ热量,则生成1molNO2需要吸收热量为16.0kJ×=64.0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g)+2O2(g)=2NO2(g)△H=+64.0kJ/mol,
故答案为:N2(g)+2O2(g)=2NO2(g)△H=+64.0kJ/mol.
22.对于下列三个反应,从正反开始进行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PCl5(g)⇌PCl3(g)+Cl2(g)
再充入PCl5(g),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2HI(g)⇌I2(g)+H2(g)
再充入HI(g),平衡 不移动 ,达到平衡后,HI的分解率 不变 .
(3)2NO2(g)⇌N2O4(g)
再充入N2O4(g),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2(g)的转化率 增大 .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1)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再充入PCl5(g),n增大,则压强增大,结合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来解答;
(2)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HI(g),相当与压强增大,结合2HI(g)⇌I2(g)+H2(g)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特点判断解答;
(3)恒温恒容,再充入N2O4(g),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再充入PCl5(g),n增大,则压强增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PCl5(g)的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逆反应;减小;
(2)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HI(g),压强增大,2HI(g)⇌I2(g)+H2(g)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达到平衡后,HI的分解率不变;
故答案为:不移动 不变;
(3)恒温恒容,达平衡后再充入N2O4气体,相当给原平衡体系增加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到达平衡后,NO2(g)的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逆反应 增大.
23.5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
(2) 不能 (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其原因是 金属导热,导致热量散失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如果改用6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 增加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后者生成0.055molH2O,而前者只能生成0.050molH2O ;所求中和热数值 不变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
(5)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
(6)Q=cm△t,其中Q表示此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表示反应后混合液的质量,c表示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t表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的差值.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1
25.0
32.6
2
25.1
31.8
3
25.1
31.9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 ﹣56.5kJ/mol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cd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5)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
(6)先判断三次反应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平均值,根据公式Q=cm△T来求出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中和热;
(7)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较大;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大;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
【解答】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和实验的成败关键来判断该装置的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金属铜的导热效果好于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不能;金属导热,导致热量散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低;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5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水的量为0.050mol,改用6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生成0.055molH2O,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故答案为:增加;后者生成0.055molH2O,而前者只能生成0.050molH2O;不变;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6)3次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7.6℃、6.7℃、6.8℃,第一组舍去,平均值为6.75℃,50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4J/(g•℃)×100g×6.75℃=2.8224kJ,即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2.8224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2.8224kJ×20=56.5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5kJ/mol;
故答案为:﹣56.5kJ/mol;
(7)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故c正确;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24.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N2+3H2⇌2NH3.已知加入1molN2和4mol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NH3.有恒温恒压下欲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填表(恒温恒压)
已知
起始状态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NH3的
编号
物质的量/mol
N2
H2
NH3
1
4
0
a
①
1.5
9
0
>1.5a
②
0
0.5
1
0.5a
③
m
g(g≥4m)
0
am或者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N2(g)+3H2(g)⇌2NH3(g),把容器内的物质都转化为同种物质,如果与原来加入的量等比例,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据此分析.
【解答】解:①已知加入1mol N2和4mol 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加入1.5mol N2和9mol H2时,相当于在原反应物的起始量1.5倍的基础上再加入了3mol的H2,则平衡时NH3的量是原平衡的1.5倍基础上正向移动,即氨气的物质的量>1.5amol;
②若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0.5amol,则平衡时氨气的量是原来平衡氨气的物质的量的一半,所以起始时应加入0.5mol N2和2mol H2,已知起始时有氨气1mol,相当于有0.5mol N2和1.5mol H2所以还需0.5mol氢气,故起始时只需加入0.5molH2和1molNH3,
③若开始时加入m mol N2和gmol H2,则平衡是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则n(NH3)=am,或者=,则n(NH3)=;
故答案为:>1.5a;0;0.5;am或.
25.25℃时,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达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将增大.
(1)根据图1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2B2C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从反应开始到达第一次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A)为 0.05mol/(L•min) .
(2)在5~7min内,若K值不变,则此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增大压强 .
(3)图2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图.
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t2~t3
t4~t5
t5~t6
t7~t8
K1
K2
K3
K4
根据图2判断,在t3和t6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分别是 升高温度 和 降低压强 ;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 K1>K2=K3=K4 (用“>”、<”或“=”连接).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 t2~t3 .
【考点】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分析】(1)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减小,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由图可知A、B为反应物,C为生产物,且最后A、B的物质的量不为0,为可逆反应,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根据v=计算v(A);
(2)K值不变,温度不变,由图1可知,5min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且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只能改变压强;
(3)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将增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再结合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分析;
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变化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t6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正反应速率变化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解答】解:(1)由图1可知,A、B为反应物,C为生产物,且最后A、B的物质的量不为0,为可逆反应,3min时△n(A):△n(B):△n(C)=(1﹣0.7)mol:(1﹣0.4)mol:0.6mol=1:2:2,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A+2B2C;
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所以k=;
从反应开始到达第一次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A)==0.05mol/(L•min),
故答案为:A+2B2C;;0.05mol/(L•min);
(2)K值不变,温度不变,由图1可知,5min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且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只能改变压强,
由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应增大压强,故答案为:增大压强;
(3)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将增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变化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应为升高温度,所以K1>K2;
t6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正反应速率变化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应为降低压强,所以K3=K4;
t5~t6正逆速率都增大,平衡不移动,应是使用催化剂,k不变,所以K2=K3,所以K1>K2=K3=K4,所以t2~t3段A的转化率最高,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降低压强;K1>K2=K3=K4;t2~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