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 MB
  • 2021-08-23 发布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教案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常用仪器 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a a ‎2.基本实验操作 ‎①常见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粉末状固体、液体)‎ ‎②常见药品的保存 ‎③仪器的连接与气密性检查 ‎④仪器或药品的加热 ‎⑤物质的分离(过滤、结晶、分液、蒸馏、萃取)‎ ‎⑥物质的检验方法(试纸的使用、焰色反应)‎ ‎⑦数据的测量和记录(质量、体积、温度)‎ ‎⑧玻璃仪器的洗涤 ‎⑨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⑩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 a b a b b b a a a a b b a c c b a a a 考点一 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1.可加热的仪器 ‎(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使用方法: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仪器②的名称为蒸发皿。使用方法: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快蒸干时停止加热。‎ ‎(3)仪器③的名称为坩埚。使用方法:用于固体物质灼烧,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4)仪器④中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B的名称为蒸馏烧瓶。‎ 使用方法:a.常用于组装有液体参与反应的反应器,其中B主要用于混合液体的蒸馏和分馏;b.加热液体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5)仪器⑤的名称为锥形瓶。使用方法:a.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b.用于滴定操作;c.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 ‎(6)仪器⑥的名称为烧杯。使用方法:a.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稀释;b.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c.组装水浴加热装置。‎ ‎2.常用的计量仪器 ‎(1)仪器A的名称:量筒。‎ 用途: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0.1 mL。‎ 特别提醒 ①无“0”刻度;②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③选取量筒的原则是“大而近”,例如量取5.6 mL NaOH溶液应选取10 mL量筒,而不能选 5 mL 或 50 mL 量筒。‎ ‎(2)仪器B的名称:容量瓶。‎ 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该仪器使用前需“查漏”;②该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③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④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⑤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该仪器中溶解或稀释。‎ ‎(3)仪器C的名称:酸式滴定管。‎ ‎①使用前需“查漏”;②“0”刻度在上方;③不可盛装碱性溶液;④精确度:0.01 mL。‎ ‎(4)仪器D的名称:碱式滴定管。‎ 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体(如:KMnO4溶液)。‎ ‎(5)仪器E的名称:托盘天平。‎ ‎①称量前先调零点;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烧杯内称量;③左盘放被称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④精确度:0.1 g。‎ ‎(6)仪器F的名称:温度计。‎ ‎①测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测蒸气的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③测馏分温度时,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3.其他常用仪器 ‎(1)A仪器的名称为漏斗,主要用途:①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②漏斗加滤纸后,可过滤液体。‎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壁,用水润湿,注意不得留有气泡;②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2)B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主要用途: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制取气体时应将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 ‎(3)C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主要用途:球形分液漏斗常用于随时添加液体;梨形分液漏斗常用于萃取、分液。‎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注意活塞不得渗漏;②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4)D仪器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主要用途: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干燥剂为颗粒状,常用CaCl2、碱石灰等。‎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注意干燥剂或吸收剂的选择;②一般为大口进气,小口出气。‎ ‎(5)E仪器的名称为冷凝管,主要用途:①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易液化的气体;②有利于液体回流。‎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②球形冷凝管通常用于回流;③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 题组一 常用仪器的识别及使用 ‎1.(2018·金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时,下列仪器中要用到的是(  )‎ 答案 C ‎2.(2017·温州市九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仪器可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的是(  )‎ 答案 C ‎3.(2017·衢州市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漏斗”示意图,可用于提取溴水中溴的是(  )‎ 答案 D ‎4.有下列几种常见仪器:①分液漏斗 ②长颈漏斗 ③酸式滴定管 ④容量瓶 ⑤碱式滴定管 ⑥球形冷凝管 ⑦直形冷凝管 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KMnO4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馏用的冷凝管最好是________,冷凝回流用的冷凝管最好是________。‎ 答案 (1)①③④⑤ (2)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易被KMnO4溶液氧化变质 (3)⑦ ⑥ ‎ 题组二 计量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5.下列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 ‎(1)下列实验中,上述仪器被正确选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用B量取8.80 mL稀硫酸 ②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的分离常用A ③干燥氨气需用G或H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需用F ⑤粗盐提纯需用F和D ⑥酸碱中和滴定需用E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 g NaCl固体 ②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 mL 1 mol·L-1的KMnO4溶液 ③量筒、滴定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容量瓶等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验是否漏水 ④烧瓶、坩埚、烧杯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上灼烧 ⑤用温度计测量出酒精的沸点为78.5 ℃‎ 答案 (1)②⑤⑥ (2)⑤‎ 解析 (1)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①错误;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②正确;干燥氨气只能用干燥管盛固体干燥剂干燥,③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需用容量瓶,不是漏斗,④错误;粗盐提纯需用漏斗、玻璃棒和烧杯等,⑤正确;酸碱中和滴定需用锥形瓶、滴定管和烧杯等,⑥正确。‎ ‎(2)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 g,①错误;碱式滴定管不能量取KMnO4溶液,②错误;量筒、长颈漏斗在使用前不必检验是否漏水,③错误;烧瓶、烧杯要隔网加热,④错误;用温度计测量出酒精的沸点为78.5 ℃,⑤正确。‎ 规避计量仪器使用时的4个易失分点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 ‎(2)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无“0”刻度,小刻度在下方。‎ ‎(3)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0”刻度在接近上口处。‎ ‎(4)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值为容量瓶的容量值。‎ 考点二 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取用药品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或纸槽)‎ 镊子 用托盘天平称量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用量筒、滴定管(‎ 或移液管量取)‎ ‎(2)图示向仪器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常见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种类及用途 ‎(2)使用方法 ‎①检验溶液: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检验气体: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然后再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3.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常用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等。‎ 促溶方法:加热、研细、搅拌或振荡等。‎ ‎(2)气体物质的溶解或吸收 ‎①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液体物质的溶解(稀释):一般把密度较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 ‎4.仪器的洗涤 ‎(1)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 ‎(2)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残留物 洗涤剂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 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 CS2或热的NaOH溶液 试管上的银镜 稀HNO3‎ AgCl 氨水 容器内残留的MnO2‎ 热的浓盐酸 ‎5.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微热法:如图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b、c。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如图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滴入少量水后很快停止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中打开弹簧夹,‎ 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 ‎6.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 铂丝无色待测物观察火焰颜色铂丝无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呈黄色;钾元素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呈绿色。‎ ‎7.认识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8.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碱洒在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液溴洒在皮肤上 用酒精洗涤 水银洒在桌面上 用硫粉覆盖 酸液溅到眼中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9.实验安全装置 ‎(1)防倒吸装置 ‎(2)防堵塞安全装置 ‎(3)防污染安全装置 ‎①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c装置。‎ ‎②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③制取H2时,是否需尾气处理?需要。若需要可采取ac装置。‎ ‎10.化学试剂的保存 ‎(1)试剂瓶的选择 根据药品状态 根据感光性 根据酸碱性 ‎(2)试剂的保存方法 化学试剂都应注意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中。对于易变质、易挥发或有危险性的化学试剂,还应根据性质采取特殊的保存方法。‎ ‎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 ‎②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硫酸等。‎ ‎③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放在棕色瓶中,放置于阴凉处。如AgNO3、浓HNO3等。‎ ‎④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加盖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 ‎⑤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如乙醇、乙醚、苯等。‎ ‎⑥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如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 ‎1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物理方法和装置 ‎①过滤:操作中,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b.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②蒸发: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蒸发结晶中应注意:a.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b.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③蒸馏(如下左图):a.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c.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   ‎ ‎④萃取和分液(如上右图):a.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b.两种液体互不相溶;c.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升华(如下左图):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⑥洗气(如上右图):适用条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说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2)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 方法 原理 杂质成分 沉淀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Cl-、SO、CO及能形成沉淀的阳离子 气化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 CO、HCO、SO、HSO、S2-、NH 杂转纯法 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 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酸、酸酐或碱)‎ 氧化 还原法 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 如用酸性KMnO4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 热分解法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 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 酸碱 溶解法 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进行分离 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 电解法 利用电解原理除去杂质 含杂质的金属作阳极、纯金属(M)作阴极,含M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如:除去下列常见物质中的杂质,完成表格:‎ 序号 原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①‎ N2‎ O2‎ 灼热的铜网 固体吸收气体 ‎②‎ CO CO2‎ NaOH溶液 或碱石灰 洗气或 固体吸收气体 ‎③‎ CO2‎ CO 灼热的CuO 用固体 转化气体 ‎④‎ CO2‎ HCl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⑤‎ Cl2‎ HCl 饱和食盐水 洗气 ‎⑥‎ 碳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⑦‎ Fe2O3‎ Al2O3‎ 过量NaOH溶液 过滤 ‎⑧‎ NaHCO3‎ 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 ‎⑨‎ FeCl3溶液 FeCl2‎ Cl2‎ 加氧化剂转化 FeCl2溶液 FeCl3‎ Fe 加还原剂转化 ‎⑪‎ MgCl2溶液 FeCl3‎ MgO 沉淀转化 ‎⑫‎ NaCl晶体 NH4Cl 加热分解 ‎⑬‎ 乙酸乙酯 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12.沉淀的洗涤 ‎(1)洗涤沉淀的目的 ‎①若滤渣是所需的物质,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更纯净的沉淀物。‎ ‎②若滤液是所需的物质,洗涤的目的是洗涤过滤所得到的滤渣,把有用的物质如目标产物尽可能洗出来。‎ ‎(2)常用洗涤剂 ‎①蒸馏水:主要适用于除去沉淀吸附的可溶性杂质。‎ ‎②冷水:除去沉淀的可溶性杂质,降低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而减少沉淀损失。‎ ‎③沉淀的饱和溶液:减小沉淀的溶解。‎ ‎④有机溶剂(酒精、丙酮等):适用于易溶于水的固体,既减少了固体溶解,又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除去固体表面的水分,产品易干燥。‎ ‎(3)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 答题模板:‎ 注洗涤液(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洗涤液)‎ ‎ ↓‎ 标准(使洗涤液完全浸没沉淀或晶体)‎ ‎ ↓‎ 重复(待洗涤液流尽后,重复操作2~3次)‎ ‎(4)沉淀是否洗净的答题规范 答题模板:‎ 取样(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 ‎ ↓‎ 加试剂[加入××试剂(必要时加热,如检验NH)]‎ ‎ ↓‎ 现象(不产生××沉淀、溶液不变××色或不产生××气体)‎ ‎ ↓‎ 结论(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题组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 B.氢氧化钠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D.氯水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答案 A 解析 白磷性质活泼,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密度比水大,可保存在水中,A正确;氢氧化钠可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使玻璃塞打不开,B错误;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易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变质的次氯酸,应密封保存,C错误;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D错误。‎ ‎2.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短期保存Br2: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B.锂、钠、钾都保存在煤油中,密封 C.氨水、浓盐酸易挥发,必须保存在棕色磨口细口瓶中 D.红磷无需密封保存 答案 A 解析 溴易挥发,短期保存Br2可以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A正确;锂的密度小于煤油,应密封在石蜡中,钠、钾都保存在煤油中,密封,B错误;红磷易被氧化,需要密封保存,D错误。‎ ‎3.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或操作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答案 B 解析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A项不符合;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符合;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C项不符合;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D项不符合。‎ 题组二 气密性检查 ‎4.夹紧以下装置中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表明相应装置漏气的是(  )‎ A.如图①装置中,用手捂住试管,烧杯中出现气泡,手放开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B.如图②装置中,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并形成水柱,随后水柱下降至瓶中液面相平 C.如图③装置中,双手捂住烧瓶,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双手放开后,水柱慢慢回落 D.如图④装置中,将a管向上提至一段高度,a、b两管之间水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 答案 B ‎5.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查如图所示某有机合成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①甲同学认为,用微热法便可检查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只需关闭止水夹a,打开b的玻璃活塞,观察液体能否顺利滴下便可检查其气密性是否良好,乙同学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查下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连接好装置,关闭活塞,打开止水夹,把e导管伸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三颈烧瓶,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关闭止水夹a,打开b的玻璃活塞,整个系统封闭,b中液体不能顺利滴下 ‎(2)先用橡胶管和止水夹把A、D装置的导管口封闭,再从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顺利滴下,说明装置不漏气 题组三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6.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项,该装置为蒸发操作,固体的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错误;B项,该装置为过滤装置,正确;C项,苯的密度比水小,苯层应在上层,错误;D项,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错误。‎ ‎7.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试剂 分离分法 A 硝酸钾(氯化钠)‎ 蒸馏水 降温结晶 B 二氧化碳(氯化氢)‎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C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洗气 D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答案 C 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比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几乎不怎么变化,所以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选A;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选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加热过程中乙醇变成气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不选D。‎ 题组四 物质的检验 ‎8.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得最严密的是(  )‎ A.检验试液中的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Fe2+:试液无明显现象红色溶液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棕黄色溶液蓝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CO: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答案 C 解析 硝酸是氧化性酸,能把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因Ag+干扰因此不能检验硫酸根,应该用盐酸,A错误;KSCN也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且KMnO4本身带有颜色影响结果的观察,因此不能鉴别亚铁离子,B错误;双氧水能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因此可以鉴别碘离子,C正确;亚硫酸钡也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且也可以溶解在盐酸中,D错误。‎ ‎9.五彩缤纷的焰火表演为各种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这与金属的焰色反应直接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金属单质在灼烧时才会产生不同的焰色 B.进行焰色反应时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C.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可用洁净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 D.某样品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样品中一定含钠而不含钾 答案 C 解析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金属单质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都可以产生相同的焰色,故A错误;灼烧稳定的化合物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灼烧NaCl,故B错误;铁丝灼烧时无焰色,故可用洁净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故C正确;钾元素的紫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看见,某样品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样品中一定含钠元素,也可能含钾元素,故D错误。‎ 题组五 化学品安全标识与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0.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常用特定图案来识别。下列组合中图案与化学品性质相符的是(  )‎ 答案 A 解析 H2属于易燃气体;浓硫酸属于腐蚀品;浓盐酸属于腐蚀品,不是氧化剂;二氧化碳不属于腐蚀品;故A正确。‎ ‎1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少量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NaHCO3溶液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 C 解析 有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试管),有些玻璃仪器需要垫石棉网加热(如烧杯、烧瓶),有些玻璃仪器不能加热(如量筒),C项错误;闻任何化学药品时,都不能使鼻子凑近,以防止中毒,D项正确。‎ 题组六 化学基本操作在实验中的应用 ‎12.(2017·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2SiO4和少量Fe、Cu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过程如下:‎ ‎(1)酸溶过程中,Mg2Si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H2O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分液漏斗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使用前要先检查玻璃塞和旋塞处是否漏液 B.将加入有机萃取剂后的混合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玻璃塞,左手握住旋塞,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C.分液时,必须塞紧上口塞子以防止有机萃取剂挥发 D.本实验中,含Fe3+的有机相一定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 答案 (1)Mg2SiO4+2H2SO4===2MgSO4+H4SiO4(或Mg2SiO4+2H2SO4===2MgSO4+H2SiO3+H2O)‎ ‎(2)将Fe2+氧化为Fe3+,便于除杂 ‎(3)AB ‎13.(2018·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KNO3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的KCl、BaCl2杂质,为了提纯KNO3并分离得到BaCl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试剂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1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过量K2CO3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下图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认为操作③之前无需加入过量的酸b,也能得到纯净的固体1,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并做出相应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l KNO3 BaCl2+K2CO3===BaCO3↓+2KCl ‎(2)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而碳酸钾溶解度很大,因而不会结晶析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提纯方法。‎ ‎(1)本实验是为了提纯KNO3并分离得到BaCl2,固体1是硝酸钾,固体2就是氯化钡,所以试剂c是稀盐酸。加入过量K2CO3,BaCl2+K2CO3===BaCO3↓+2KCl。(2)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将KNO3和KCl分离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操作③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4.(2018·嘉兴市高三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也可以用作物质反应和溶解的容器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 C.利用蒸发结晶可以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 D.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静置后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答案 D 解析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作物质反应和溶解的容器,A错误;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测酸性溶液pH 值会偏大,测碱性溶液pH值会偏小,B错误;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所以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C错误;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与水分层,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碘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D正确。‎ ‎15.(2018·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并干燥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 C.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硫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D.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答案 D 解析 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检漏,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均不需要干燥,故A错误;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错误;焰色反应时,铂丝需要用稀盐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故C错误;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配得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正确。‎ ‎16.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吉吉从学校的小鱼塘中装取了一定体积的液体,准备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吉吉该选择的正确操作是(  )‎ A.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案 D 解析 pH试纸若先用蒸馏水润湿,会使溶液变稀,再在待测液中蘸一下,会污染溶液,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实验流程:取样→浸泡→过滤→萃取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容量瓶必须检漏,量筒必须润洗 C.丝绸与棉布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 D.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答案 C ‎18.下列操作或方法合理的是(  )‎ A.用饱和碳酸钠除去CO2中的HCl B.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C.用淀粉碘化钾鉴别碘水和溴水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和小苏打 答案 B 解析 A项,应用饱和NaHCO3溶液;B项,乙烯和Br2发生加成反应而被除去;C项,由于Br2能把I-氧化成I2,二者均变蓝,不能鉴别;D项,Ca(OH)2与Na2CO3、NaHCO3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 ‎19.实验室中以下试剂的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少量液溴保存在棕色细口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可用水封存 B.少量金属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 C.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 D.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应加少量的硫酸和铁粉 答案 B ‎20.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试剂 分离分法 A 硝酸钾(氯化钠)‎ 蒸馏水 降温结晶 B 二氧化碳(氯化氢)‎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C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洗气 D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答案 C 解析 硝酸钾随着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比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几乎不怎么变化,所以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选A;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选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加热过程中乙醇变成气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不选D。‎ ‎2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检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Fe3+,可能有Fe2+‎ B.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氨气 C.用铂丝蘸取白色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一定有Na+,可能有K+‎ D.向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或SO 答案 D 解析 K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血红色,只能说明含Fe3+,不能说明无Fe2+,A项正确;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氨气,B 项正确;用铂丝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则可能有K+,C项正确;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可能为CO或SO,或是HCO、HSO,D项错误。‎ ‎1.(2018·浙江4月选考,2)下列仪器名称为“漏斗”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是冷凝管;B是容量瓶;C是量筒;D是漏斗。‎ ‎2.(2017·浙江11月选考,2)下列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 答案 B ‎3.(2017·浙江4月选考,2)仪器名称为“量筒”的是(  )‎ 答案 C ‎4.(2017·浙江11月选考,10)下列方法(必要时可加热)不合理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B.用水鉴别苯和四氯化碳 C.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NH4Cl、(NH4)2SO4和K2SO4‎ D.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碘水和溴水 答案 D 解析 A项,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项,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C项,氢氧化钡与NH4Cl混合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H4)2SO4反应加热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K2SO4反应只产生白色沉淀,故可鉴别;D 项,碘水中有碘单质,溴水可以氧化淀粉碘化钾试纸中的碘离子,生成碘单质,都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无法鉴别,选D。‎ ‎5.(2017·浙江4月选考,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 C.可用酒精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 答案 C 解析 钠极易与水和氧气反应,密度大于煤油,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B正确;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酒精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C错误;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因为加热时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气,D正确。‎ ‎6.(2016·浙江10月选考,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酒精灯加热烧瓶时不用垫石棉网 C.氯化氢气体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可以使用橡胶塞或玻璃塞 答案 A 解析 B项,烧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应垫石棉网;C项,氯化氢在水中才能发生电离,所以氯化氢气体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项,由于玻璃中的SiO2能和NaOH反应,所以盛放NaOH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胶塞或软木塞。‎ ‎7.(2018·浙江4月选考,10)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B.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粉 C.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 D.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答案 A 解析 A项,蒸发结晶不宜用于易氧化、易分解、易升华物质的分离,碘单质易升华;B项,铜粉可被氧化为氧化铜;C项,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与硫酸钠不反应,可以鉴别;D项,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醇不反应、与乙醛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与乙酸反应溶液变蓝,可以鉴别。‎ ‎8.(2018·浙江4月选考,28)某学习小组欲从含有[Cu(NH3)4]SO4、乙醇和氨水的实验室废液中分离乙醇并制备硫酸铜铵[CuSO4·(NH4)2SO4]固体,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Cu(NH3)4]2++4H+===Cu2++4NH 请回答:‎ ‎(1)步骤①中,试剂X应采用________。‎ ‎(2)甲、乙两同学取相同量的溶液Y分别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出液体积相近,经检测,甲同学的馏出液中乙醇含量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硫酸铜铵固体中的N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SO4‎ ‎(2)加热温度偏高,馏出速度太快,冷却效果不好,造成乙醇损失 ‎(3)取少量硫酸铜铵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加足量的NaOH浓溶液,振荡、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观察到试纸变蓝,表明该固体中存在NH 解析 (1)由[Cu(NH3)4]SO4、NH3·H2O制备CuSO4·(NH4)2SO4,需要加入硫酸发生反应:‎ ‎[Cu(NH3)4]2++4H+===Cu2++4NH、NH3·H2O+H+===NH+H2O,故试剂X为H2SO4。‎ ‎(2)两位同学取相同的废液进行蒸馏,收集到体积相近的馏分,而甲同学馏分中乙醇含量偏低,是馏分中混入杂质导致,溶液中能蒸馏出来的杂质只有水。‎ 专题强化练 ‎1.(2018·台州市高三模拟)下列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的是(  )‎ 答案 B ‎2.下列玻璃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B、D分别是试管、蒸馏烧瓶、烧杯,它们都可以加热。C是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加热。‎ ‎3.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25 mL量筒量取4.0 mol·L-1的盐酸5.62 mL B.用托盘天平称取5.56 g KCl固体 C.配制450 mL 0.2 mol·L-1 H2SO4溶液时应选用500 mL 容量瓶 D.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分液结束后漏斗中的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答案 C 解析 量筒只能精确到0.1 mL,不能量取5.62 mL液体,故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56 g KCl固体,故B项错误;实验室里没有450 mL的容量瓶,要采用500 mL的容量瓶,故C项正确;分液漏斗的使用原则: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错误。‎ ‎4.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不慎打破,散落的水银应用硫粉处理后收集 B.酒精灯使用完后,应及时吹灭并盖上灯帽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答案 A 解析 水银易挥发,有毒,应密封保存,汞可与硫单质反应生成难挥发的硫化汞,故A正确;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而不是用嘴吹灭,故B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含硫酸的废液没有经过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应集中回收处理,故D错误。‎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适时搅拌漏斗器 B.蒸发时,不能把蒸发皿放置于石棉网上加热 C.萃取分液时,将塞上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小孔,然后打开活塞才能放出下层液体 D.配制溶液,定容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答案 A 解析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用于引流,故A项错误;蒸发时,蒸发皿直接加热,故B项正确;萃取分液时,将塞上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小孔,然后打开活塞才能放出下层液体,故C项正确;配制溶液,定容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故D项正确。‎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馏原理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蒸馏操作时,冷凝管中冷却水应该是上口进下口出 D.蒸馏操作时,沸点高的物质先被蒸出来 答案 B 解析 蒸馏原理适用于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A项错误;蒸馏操作时,冷凝管中冷却水应该是下口进上口出,C项错误;蒸馏操作时,沸点低的物质先被蒸出来,D项错误。‎ ‎7.(2017·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 B.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用CCl4作萃取剂,萃取后液体分层且下层无色 D.分液时,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 C 解析 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的上口玻璃塞处和活塞处是否漏水,故A正确;萃取后液体分层,CCl4因密度大于水而在下层,下层是紫红色碘的CCl4溶液,故C不正确;可以避免液体之间相互污染,故D正确。‎ ‎8.(2017·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夹夹试管应从试管底往上套,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 B.装碘的试剂瓶中残留的碘可以用酒精洗涤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答案 B 解析 试管夹是一种专门用来夹持试管的夹持器,需要注意的是在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手不能按在短柄上,A错误;碘易溶在酒精中,装碘的试剂瓶中残留的碘可以用酒精洗涤,B正确;配制溶液时,需要将试样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再转移至容量瓶,C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错误。‎ ‎9.(2017·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10月月考)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答案 D 解析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A项错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B项错误;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镊子夹持砝码,C项错误;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D项正确。‎ ‎10.(2018·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下列除杂方式正确的是(  )‎ A.CO2气体中含有的少量杂质SO2可通过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B.NaOH溶液中含有少量的Ba(OH)2可加入适量的Na2SO4过滤除去 C.K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HCO3杂质可用加热的方式提纯 D.Cu粉中含有的少量杂质Fe可加入FeCl3溶液除去 答案 B 解析 CO2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故A错误;适量Na2SO4与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B正确;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杂质,故C错误;Cu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故D错误。‎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汽油和植物油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C.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D.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答案 D 解析 汽油和植物油混溶,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胶头滴管不能紧贴试管内壁,防止污染,应垂直悬空,故B错误;酒精灯内焰温度较低,加热试管内物质时,为防止试管炸裂,不能将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故C错误;过滤时,为防止滤液飞溅,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故D正确。‎ ‎12.(2018·宁波市十校高三联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是棕色的烟 B.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通常用稀盐酸洗涤铂丝 C.用苯代替四氯化碳萃取碘水时,两者的实验现象相同 D.可以用pH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值 答案 C 解析 A项,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发生反应Cu+Cl2CuCl2,产生棕色的烟,正确;C项,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用苯萃取碘水时,上层呈现紫红色,下层无色,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时,下层呈现紫红色,上层为无色,现象不同,错误。‎ ‎1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答案 B 解析 氢氧化亚铁易被O2氧化,装有NaOH的胶头滴管必须插入溶液中,故A项错误;O2难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B项正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故C项错误;浓硫酸的稀释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以防止暴沸,故D项错误。‎ ‎14.(2018·金华市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硝基苯时,将浓硝酸沿着内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上搅拌以加速硫酸钡沉淀的洗涤 C.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常保存在煤油中,实验时多余的钠不能放回原瓶中 D.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征颜色,用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答案 D 解析 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浓硝酸,因此混合时,浓硫酸沿着内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错误;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能搅拌,否则容易使滤纸破损,故B错误;实验时多余的金属钠能放回原瓶中,故C错误;焰色反应是检验某金属元素的存在,故D正确。‎ ‎15.(2017·杭州萧山区命题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FeCl3稀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制备FeCl3浓溶液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盐酸的pH,测量值偏大 C.可用焰色反应鉴别氯化钾和碳酸钾 D.用分液的方法从含有少量水的乙醇溶液中提取乙醇 答案 B 解析 A项,直接蒸发浓缩FeCl3溶液会得到Fe(OH)3胶体;C项,KCl、K2CO3的焰色反应均显紫色;D项,应用加入生石灰再蒸馏的方法提取乙醇。‎ ‎16.(2018·浙江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某黄铜矿样品标注显示:主要成分为CuFeS2,其余多为脉石(SiO2)。为检验该黄铜矿中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已知:①在空气存在下煅烧黄铜矿,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 ‎②亚硫酸易被氧化:2H2SO3+O2===2H2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组装完成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该装置的一个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C中含有SO2和S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装置气密性检查 (2)缺少SO2的吸收装置(或者B、C之间缺少防倒吸装置) (3)分别取C中溶液少许于两支试管中,一支中加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复原,证明有SO2;另一支先加足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 解析 (1)该实验装置组装完成后首先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根据题意,在空气存在下燃烧黄铜矿,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水,容易发生倒吸。(3)要证明C中含有SO2和SO,检验二氧化硫可以用品红溶液,检验SO,可以用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17.(2018·舟山中学高三调研)实验室用图示装置制备KClO溶液,再与KOH、Fe(NO3)3溶液反应制备高效净水剂K2FeO4。‎ 查阅资料:Cl2与KOH溶液在20 ℃以下反应生成KCl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 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5 ℃的强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装置C中三颈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得到足量KClO后,将三颈烧瓶上的导管取下,依次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水浴控制反应温度为25 ℃,搅拌1.5 h,溶液变为紫红色(含K2Fe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紫黑色晶体,过滤,得到K2FeO4粗产品。‎ ‎(4)K2FeO4粗产品含有Fe(OH)3、KCl等杂质,其提纯步骤为 ‎①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 mol·L-1 KOH溶液中。‎ ‎②过滤。‎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搅拌、静置、过滤,用乙醇洗涤2~3次。‎ ‎⑤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答案 (1)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lO3 (2)HCl 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3)3ClO-+2Fe3++10OH-===2FeO+3Cl-+5H2O (4)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 解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A装置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得氯气,氯气中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所以B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中用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制得次氯酸钾,为防止在较高温度下生成KClO3,C装置中用冰水浴,反应的尾气氯气用D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2)氯气中有氯化氢需要除去,氯气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吸收,所以装置B吸收的气体是HCl,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4)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所以提纯K2FeO4粗产品时可以①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 mol·L-1 KOH溶液中,②过滤,③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④搅拌、静置、过滤,用乙醇洗涤2~3次,⑤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