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00 KB
  • 2021-08-23 发布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1单元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含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答案】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答案】 A ‎3.下列关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 D.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答案】 B ‎4.(2013·日照高二期末)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解析】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且用细口瓶;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向试管中放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 ‎【答案】 B ‎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 ‎【解析】 A、B装置不能使气体流入;C装置极易发生倒吸;D能使气体溶解,且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答案】 D ‎6.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  )‎ 水 葡萄糖 ‎0.1%亚甲基蓝 NaOH溶液 温度 A ‎50 mL ‎1.5 g ‎8滴 ‎2 mL ‎40 ℃‎ B ‎50 mL ‎1.5 g ‎10滴 ‎2 mL ‎40 ℃‎ C ‎50 mL ‎1.5 g ‎8滴 ‎2 mL ‎25 ℃‎ D ‎50 mL ‎1.5 g ‎10滴 ‎2 mL ‎25 ℃‎ ‎【解析】 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振荡周期短,C、D两项被排除;亚甲基蓝含量越少,越容易被还原,振荡周期越短,所以选A项。‎ ‎【答案】 A ‎7.(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解析】 B项,先将浓硫酸与硝酸混合;C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水冲洗;D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应直接加热。‎ ‎【答案】 A ‎8.(2013·中山高二检测)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 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个,依次加入4 g氢氧化钠、4 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 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______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_______有关。‎ ‎【解析】 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由物质浓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 ‎【答案】 ‎ 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 O2 C6H12O6‎ ‎9.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Ⅰ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管中的现象。‎ ‎①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2: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说明造成两种操作现象不同的原因(如两种现象相同,此小题不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的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和操作均已略去),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图Ⅱ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试管甲内出现白色沉淀,试管乙内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回答:‎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写出A管内溶液蒸干后,在高温煅烧分解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Ⅱ中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在装置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当夹紧止水夹a使A试管进行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会将FeSO4压入B管内,与适量的NaOH反应生成白色Fe(OH)2沉淀,但由于系统中含有空气,生成的Fe(OH)2很快被氧化为Fe(OH)3,出现一系列的颜色变化。当先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由于产生的H2将系统中的空气赶尽,使生成的Fe(OH)2不再被氧化。由于A管内H2SO4不过量,最后生成的溶质应为FeSO4,由信息知,FeSO4分解产物有SO3、SO2和Fe2O3。‎ ‎【答案】 (1)①液面升高且生成白色沉淀,且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②液面上升,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 ‎③产生的H2将系统内空气赶尽,避免了Fe(OH)2的氧化 ‎(2)①SO3+H2O+BaCl2BaSO4↓+2HCl ‎②2FeSO4Fe2O3+SO3↑+SO2↑‎ ‎③吸收剩余的SO2气体 导管内倒吸一段液柱 ‎

相关文档